資源簡介 《細菌》教學設計1、教學分析:教材分析:細菌是生物界中一類重要的生物,了解細菌有利于更好地認識生物世界。教材通過細菌發現的過程,闡明了科學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這一觀點。通過介紹巴斯德實驗,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科學的新發現是建立在縝密的思維和精細的實驗基礎上的。細菌的個體很小,觀察它的形態需要在高倍顯微鏡或電鏡下才能觀察到,教材通過“觀察與思考”讓學生了解細菌結構。再與動植物細胞相比較,總結出細菌突出的特征是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此外,細菌沒有葉綠體,這就決定了細菌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細菌靠分裂生殖,細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點,使其幾乎無處不在。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熱情較高,大部分同學具備了獨立完成探究實驗和收集資料的能力。因而在此基礎上我們嘗試通過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認識細菌,了解細菌的主要特征。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了解細菌的發現過程。2.了解細菌的形態基結構及生殖方式。3.了解細菌的主要特征。(二)能力目標1.通過巴斯德的實驗,讓學生參與探究細菌發現的過程,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思想。2.通過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推測細菌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認同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2.培養學生熱愛科學、關心科學發展的情感。3.認同飯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教學重點:細菌的結構特征;細菌的生殖。?教學難點:通過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推測細菌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教學方法:以觀察—討論法為主,輔之以啟發法和講述法。教學準備:相關圖片、視頻、多媒體課件。教學時數:1課時二、教學設計思路本著生物學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原則,著重讓學生了解細菌的主要特征,依托學生對細菌已有的認識,引導學生思考“細菌為什么分布如此廣泛?”并以此為主線展開教學。從學生熟悉的視頻資源導入,從生活中已有的知識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深入淺出的引導學生從細菌的發現史中獲得情感的提升。用豐富多彩的圖片吸引學生的眼球,直觀的感受細菌之小,分裂速度之快,利用數據計算等方式進一步加深學生的認識。通過對細菌和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和歸納,引導學生認識細菌的結構特點和營養方式,最后總結出細菌分布廣泛的原因,走進生活,用學過的知識解答生活中的問題,首尾呼應,將知識深化提升,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三、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播放視頻,提問:1.從中收獲哪些與細菌有關的知識?2.你還想了解細菌的哪些知識?觀看視頻,交流收集到的有關細菌的知識,并對本節課的學習提出學習目標。用學生熟悉的視頻資源導入新課,體現生物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的特點。自主預習出示提綱引導學生閱讀教材。1.細菌最早是由誰發現的?為什么他能發現細菌?2.誰證明了細菌是由原來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3.細菌有哪幾種形態?4.細菌的結構包括哪些?它與動植物細胞相比有何不同?5.細菌是怎樣生活的?6.細菌是怎樣進行生殖的?根據提綱自主閱讀教材,并勾畫關鍵詞,初步感知細菌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先根據提綱閱讀教材,體現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細菌的發現1.出示PPT,引導學生交流以上知識。班級交流相關知識點。在學生的交流中解決為什么列文虎克能發現細菌。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是密切相關的。2.FLASH展示巴斯德鵝頸瓶實驗,描述實驗過程。3.質疑:①巴斯德的實驗妙在何處?②根據研究結果,巴斯德得出了什么樣的結論?4.介紹巴斯德的成就。1.觀看教師展示的鵝頸瓶對照實驗的動畫。2.思考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如有疑問,可小組交流。通過觀看鵝頸瓶實驗的FLASH動畫,學生結合教材中的介紹了解該實驗的過程,再通過教師的質疑引起學生深層次的思考,理解細菌來自于空氣中原有的細菌這一觀點。并讓學生在反思該實驗的過程中認同科學的新發現是建立在精細的實驗和縝密的思維基礎上的。細菌的大小利用PPT展示電鏡下不同放大倍數的針尖上的細菌以及細菌和米粒大小數據關系圖。觀看PPT,感受細菌的大小。通過圖片和數據,讓學生直觀感受細菌非常微小。細菌的形態1.PPT展示生活中常見的不同形態的細菌。2.PPT展示不同形態的細菌分辨圖。3.質疑:你認為細菌屬于單細胞還是多細胞?為什么?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不同形態的細菌。2.分辨不同形態的細菌。3.思考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通過讓學生先認識,再辨識,了解細菌的形態,認識細菌是獨立生活的。細菌的結構1.PPT展示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引導學生回顧動植物細胞結構。2.PPT展示細菌結構模式圖。3.PPT展示細菌、動物和植物細胞的結構示意圖。提問:①根據列表分析細菌細胞和動植物細胞異同點?②從圖片比較可發現細菌細胞與動植物細胞最顯著的區別在哪?③細菌是怎樣生活的?1.回顧動植物細胞結構。2.學生代表介紹細菌細胞結構。3.組內交流細菌細胞與動植物細胞的區別。4.交流細菌結構的主要特點。5.齊讀相關內容。學生先對已有知識進行回顧,再在學生代表的介紹中加深對細菌結構的認識,并引導學生意識到觀察可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最后通過合作交流,對比分析解答相關問題總結出細菌的結構特點和營養方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通過對比,獲取新知識,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細菌的生殖1.出示細菌分裂的示意圖及動畫。2.出示教材中的技能訓練。1.通過觀看動畫感知細菌分裂之快。2.討論計算方法,并通過計算再次感受細菌繁殖能力強、繁殖速度快。在動畫中感受細菌分裂速度之快,在計算中感知細菌就在我們身邊,讓學生認同飯前便后勤洗手的重要性。小結1.根據網絡圖示歸納本節課知識點。2.質疑:細菌在我們的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你能說出細菌的哪些特點與它分布廣泛有關系?1.交流收獲。2.思考、回答細菌分布廣泛的原因。通過讓學生交流收獲,建構細菌的知識網絡圖。走進生活出示教材練習4。思考,并用本節課學到的知識進行回答。學以致用,體現生物學知識為生活所用的特點。附:板書設計第2節細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