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6.常見的巖石【課標落實】1.本單元通過一系列觀察、比較、實驗、交流等活動,落實《課程標準》中年段的課程目標。科學知識:初步了解地球上巖石的基本狀況。初步認識大自然為人類生存提供了各種自然資源和能源。科學探究:能運用感官和選擇恰當的工具、儀器,觀察并描述對象的外部形態特征及現象。能用比較科學的詞匯、圖示符號、統計圖表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陳述證據和結果。科學態度:在科學探究中能以事實為依據,不從眾,不輕易相信權威與書本。樂于嘗試運用多種材料、多種思路、多樣方法完成科學探究,體會創新樂趣。能接納他人的觀點,完善自己的探究。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了解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影響。了解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可能造成對環境的破壞,具有參與環境保護活動的意識,愿意采取行動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教材分析】《常見的巖石》是四上“巖石與礦物”單元的第一課時。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巖石和礦物是組成地球的重要物質,也記載著地球誕生和運動變化的歷史。每塊巖石都有其獨特的經歷,透過巖石身上的痕跡就可以解讀它的過去。,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多種方法探究常見巖石的特征,培養學生觀察巖石、研究巖石的興趣。本單元屬于“地球與宇宙”部分的內容,是小學科學教材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本課教學內容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這是一個導入活動,讓學生交流見過的巖石,了解巖石到處都有,分布很廣。第二部分,細致觀察四種常見的巖石,認識到巖石表面特征也不同。第三部分,根據觀察細致描述巖石,深化對巖石表面特征的認識。第四部分,采集制作巖石標本,嘗試應用所學方法辨識巖石。【學情分析】學生對巖石并不陌生,他們在生活中已經接觸了各種巖石。本課以“石頭展覽會”活動為切入點,課前鼓勵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收集各種各樣的巖石和資料。觀察時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多種觀察器官研究“我的巖石”的特征。詳細指導學生科學觀察、細致描述四種常見巖石,知道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初步能根據巖石的外部特征辨認花崗巖、大理巖、石灰巖、砂巖四種常見巖石。【教學目標】1.通過交流、閱讀,能舉例說明地表到處都有巖石。2.樂于運用多種方法,細致觀察四種常見巖石標本,通過比較發現不同巖石在斷面顏色、顆粒特征、吸水性等方面的特征。3.能用比較科學的詞匯,仿照示例描述巖石主要特征,并根據描述辨認巖石。4.學會采集制作巖石標本。【教學重點】認識巖石的特征。【教學難點】說出身邊的巖石的主要特性。【教學準備】教師材料:課件。學生材料:巖石標本、放大鏡、水、滴管【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設計】一、情境導入1.播放課件,學生朗誦(一些巖石的圖片和“巖石與礦物”的單元序言排成詩的形式配樂朗誦.)結束后:師:剛剛我們大家一起朗誦了這首小詩同學們看沒看出來小詩里描寫的是誰呢?生:是巖石同學們真是火眼金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巖石,一起走進巖石的世界,去觀察它們,研究它們,去發現它們蘊藏了千百萬年的秘密吧。[設計意圖:優美的課件把學生帶進清新的大自然,激發學生想去看一看摸一摸各種各樣的巖石]二、識別巖石1.談話:說到巖石可能不少同學都想和大家分享他對巖石的認識和了解,接下來老師就請同學們來說說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巖石?他們是什么樣的?2.學生匯報、交流。(引導學生認識到巖石到處都有,分布廣泛)生:在山上。師:嗯說的沒錯,應該大部分同學第一反應應該也是山上見到的巖石。其他同學有不同的意見嗎?生:公園的石凳石桌和河里的大小石塊。師:看來你是個善于觀察的孩子,在游玩的同時也發現了不少科學知識真棒。其他同學還有答案嗎?生:我和爸爸媽媽旅游去到過溶洞里也有巖石,還有海里也有。師:你真是個見多識廣的小小旅行家。這些地方的確存在不少的巖石3.小結:看來同學們在生活里都發現了不少巖石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一些巖石裸露在空氣中,更多的巖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蓋著。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各種巖石的性質特征。三、觀察巖石,認識主要特征這節課老師給同學們準備了幾種巖石標本同學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各種巖石分別有哪些特征。1.在探究之前老師給你們同學們先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下,你可以從哪些方面來研究巖石的特征?接下來那個小組愿意分享下你們討論的結果?生:用眼睛看形狀、顏色、花紋;手摸的感覺;用鼻子聞氣味;……教師引導并板書:(1)用眼睛和放大鏡可以觀察巖石的什么?(顏色、形狀、條紋或花紋、斑點、大小、有無動植物的痕跡等)(2)用手可以感覺到巖石的什么?(光滑粗糙程度)(掂)可以掂一掂它是輕還是重。(輕重)(3)用鼻子可以感覺到什么?(靠近點、磨擦、輕輕敲打后再聞……)(4)給巖石表面滴水有什么作用?比較巖石的吸水性2.談話:好觀察的辦法同學們都明確了,接下來老師給每組發放巖石標本,我們曾經觀察過很多物體,今天你們準備用什么方法對巖石進行觀察呢?可以觀察到巖石的哪些特征?[設計意圖:隨機指導學生運用觀察工具,如借助放大鏡、水等去觀察。并通過追問使學生觀察巖石的哪些特征給以引導,如學生只知道觀察巖石外面是亮的還是暗的,師引導學生明確叫“光澤度”等]3.根據學生交流參照板書,選擇觀察內容明確怎么觀察.小組同學商量:準備研究哪幾種巖石(每組選定4種)?選擇什么工具?使用什么方法?小結:討論了那么長時間,方法也很清晰了。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剛才討論的內容(重復觀察方法),當然,你們還可以用手摸巖石的光滑程度、拿兩塊巖石相互敲打或摩擦后用鼻子聞氣味看每種巖石的劃痕顏色、吸水性等。師:好現在給同學們15分鐘根據上面的方法觀察選定的巖石特征。同學們開始觀察并做好記錄。[設計意圖:觀察方法的指導越到位越深入為后續觀察活動的有效展開鋪好路,也為學生能更全面的觀察到巖石的特征奠定了基礎.]觀察記錄表:觀察方法巖石樣本看摸刻敲滴水12344.學生觀察記錄,師巡視指導,小組內交流各自的觀察發現。四、巖石觀察交流會師:同學們剛才觀察時老師在不停巡視,發現同學們像一個個小小的考古學家,都能認真細致的對巖石特征分析并記錄,這一點對全班同學提出表揚。那既然小小考古家在觀察的過程中都有不少的收貨,那那個小組愿意分享你們的觀察結果?1.那個組來說一說你們的觀察發現!這次匯報我有個小小的要求,先不說自己觀察的是幾號巖石,但要描述出你的巖石比較獨特的特征,讓同學們猜猜你觀察的是哪塊巖石,這個要求有困難嗎?2.學生描述,其他學生識別(尋找)出相應的巖石。師:你是怎么判斷出來的?發現巖石的什么特征?生1:我們組用到的方法有看、敲、滴水的方法。它是一種分布非常廣泛的巖石。通常由黑、白、肉紅三種粗細不同的顆粒緊密結合構成。質地堅硬,聲音清脆,沒有氣孔,吸水性不好。師:這個小組派的代表語言表達準確且描述清晰貼切值得表揚,那同學們從他的描述中你們知道他觀察的是哪塊巖石嗎?根據他的描述,識別、尋找出相應的巖石。并對他的觀察方法和觀察結果進行補充或質疑。生:是花崗巖。師:完全正確。看來觀察全面仔細表達清晰會給我們理清思路更容易猜到結果,后面匯報的同學可以借鑒。(學生描述時易把表中填寫的巖石特征詞匯,一古腦兒自上而下讀一遍,要引導學生將詞匯連成句子。)[設計意圖:以挑戰的方式激發學生匯報交流的興趣,使單調的匯報充滿樂趣,并能進一步的了解巖石的個性特征]五、拓展延伸3.課后同學們可以動手試試采集并制作巖石標本。師:課后同學可以了解下地質學家是如何給巖石分類的,希望同學們去繼續認識和探究巖石,尋找幾種常見的巖石,介紹給身邊的親戚朋友。[設計意圖:進一步的觀察探究美麗的巖石,激發學生課外自己找機會走進大自然領略巖石世界.為課堂科學與身邊的科學世界搭起了興趣的橋梁.](共11張PPT)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巖石與礦物16.常見的巖石你住在哪里?高山、奇峰、異洞……到處都有我的存在。你有什么用嗎?造房、鋪路、裝飾……我的用途可多啦!你的年紀?嗯——讓我想想地球有多大,我就有多大!點擊輸入標題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我在長大認識巖石的分布探究各種巖石的特征分析交流巖石的特征認識巖石的分布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有些巖石裸露在空氣中,更多的巖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蓋。認識巖石的分布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有些巖石裸露在空氣中,更多的巖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蓋。認識巖石的分布探究各種巖石的特征仔細觀察巖石標本,把觀察的結果寫在活動記錄上。用放大鏡觀察看看它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的;結構是什么樣的,是由相同的顆粒還是由幾種不同的顆粒構成的;觀察它的條紋及光滑程度。敲擊小鐵錘打碎巖石、觀察巖石碎片,看巖石的條紋、軟硬有什么不同……探究各種巖石的特征仔細觀察巖石標本,把觀察的結果寫在活動記錄上。滴水在不同的巖石上分別滴水,觀察每種巖石的吸水性。觀察記錄表:觀察方法巖石樣本看摸刻敲滴水1234分析交流巖石的特征這次匯報我有個小小的要求,先不說自己觀察的是幾號巖石,但要描述出你的巖石比較獨特的特征,讓同學們猜猜你觀察的是哪塊巖石。分析交流巖石的特征練習與拓展1.巖石是()的石頭,不是經過人為加工的混合物。天然形成填空題2.可以用放大鏡觀察巖石的(),用錘子敲擊觀察巖石的()、用滴水觀察巖石()等方法,了解常見巖石的特征。3.花崗巖通常由(),三種不同顆粒結合構成。質地(),吸水性()。顏色、結構黑色、半透明、粉色軟硬吸水性堅硬不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6.常見巖石.docx 16.常見巖石.pptx 巖石分布.mp4 常見巖石特征.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