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每日名詞點擊|剩余價值今日名詞:剩余價值▼知識定位:新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01-剩余價值|簡介根據馬克思的理論,剩余價值是指在剝削制度下,被統治階級剝削的,勞動者所生產的新價值中,勞動創造的價值和勞動報酬之間的差額,即“由勞動者創造的被資產階級無償占有的勞動”。剩余價值考察的是勞動過程當中的“價值增值”。顯然,此“增殖”非彼“增值”,但決定了經濟現象領域中的價格和利潤增長運動。-02-剩余價值?|提出背景19世紀,世界資本主義尚處于早期成長階段,企業規模一般都不大,生產技術手段非常簡陋,雖然也曾出現過局部的暫時的過剩現象,但總的來看整個社會生產是短缺的。在這樣一種歷史條件下,資本家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所采用的主要的基本手段就是強迫工人長時間高強度地勞動。這種高壓手段很自然地引起了工人的抵制,以至反抗。就是在這樣一種歷史背景下,馬克思提出了剩余價值理論。-03-剩余價值?|基本觀點(1)資本家向工人支付工資,購買工人的勞動力以后,即強迫工人為其長時間地勞動,貨幣由此轉化為資本;(2)資本家的全部資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于購買工人的勞動力,稱為"可變資本",其價值量在生產過程中是可變的,能通過工人的勞動來增加;另一部分用于購買機器設備、原材料、燃料等,稱為"不變資本",在生產過程中其價值量是不變的,只是將原來的價值轉移到新產品中去;(3)工人的全部勞動時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叫"必要勞動時間",用來再生產工人的勞動力價值,另一部分叫"剩余勞動時間",用來創造新的價值;(4)工人在剩余勞動時間所創造的新價值,就叫剩余價值;(5)剩余價值本來是工人勞動的產物,應歸工人所有,但是卻被資本家憑借對企業的所有權無償獨占,這就是資本家剝削工人發財致富的秘密;(6)資本家為了加強對工人的剝削,賺取更多的剩余價值,所采取的基本途徑有兩條,一是強迫工人延長勞動時間,或強迫工人提高勞動強度,絕對地增加剩余勞動時間,這種方法叫"絕對剩余價值";二是通過技術進步,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即縮短工人再生產勞動力價值的時間,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這種方法叫"相對剩余價值";(7)利潤、利息、地租以及商業、運輸業、金融、保險、服務業等非產業部門職工的收入都是由產業部門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轉化而來。以上剩余價值理論的核心有兩條:(1)資本家主要通過強迫工人延長勞動時間的方法來賺取利潤;(2)只有產業工人的活勞動才能創造新價值,其他生產要素以及商業服務業等非生產性行業的職工都不能創造新價值。這在19世紀基本上符合事實,也正因為如此,剩余價值理論才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普遍的認同。-04-剩余價值?|發展原始社會前期,生產力水平非常低下,勞動者創造的價值尚不能滿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人在很多時候處于忍饑挨餓的境地,故難以創造剩余價值。原始社會末期,由于生產力的發展,勞動者創造的價值除滿足自身及家庭需要外,尚有少量剩余,故能生產少量剩余價值。剩余價值的產生對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最明顯的便是戰爭得勝者不再將戰俘殺掉,而是將其用作奴隸為自己生產剩余價值。封建社會,剩余價值的生產廣泛存在,地主收的地租及國家收的各種捐稅,皆來源于農民及其他勞動者創造的剩余價值。資本主義的生產,眾所周知,其實質就是剩余價值的生產。資本主義企業的利潤及國家的財政收入皆來源于工人及其他勞動者創造的剩余價值。社會主義社會,廣泛存在剩余價值的生產,而且在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將更加離不開剩余價值的生產,因那時會出現更多的職業種類,社會分工將更加細密,更多的人將離開物質生產部門而從事文教、衛生、公共服務等工作,如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不能創造更多的剩余價值,那么許多社會必須的非物質生產性的工作將無法開展,整個社會機器將停止運轉。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歷了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電子計算機、數控機床等自動化裝置在生產中得到比較普遍的應用,機器大工業發展到自動化階段。生產自動化的主要表現:一是工業機器人的開發和利用,用機器操縱機器,代替了工人大量的體力勞動和部分的腦力勞動;二是自動化生產線的廣泛使用,直接從事生產操作的工人大大減少,甚至出現了少數的所謂“無人工廠”。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根據這些情況,指出技術和科學“成為獨立的剩余價值源泉”,馬克思的剩余價值學說已不適用于現代資本主義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生產自動化只是意味著剩余價值生產所使用的生產工具更加先進了,不論是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還是“無人工廠”,它們在本質上依然是物化勞動或不變資本的實物形式。它們的價值是在工人生產它們的過程形成的,在它們參加產品的生產時,只是把原有的價值轉移到產品中去,而不創造新價值,更不能創造剩余價值。在生產自動化條件下,直接從事生產勞動的工人相對減少,而從事科研、設計、技術和管理勞動的人員日益增加,“總體工人”中的腦力勞動的比重不斷增大,勞動的復雜程度和強度日益提高,從而成為生產力特別高的勞動,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種勞動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和剩余價值。總之,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自動化是人類社會科學技術進步的結晶,它的普遍采用會大幅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使資本家全體獲得比過去更多的剩余價值。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生產自動化是資本家獲取高額剩余價值的手段,而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仍然是這種剩余價值的唯一源泉。關于剩余價值的歷史歸宿,社會主義國家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認為,剩余價值應該歸無產階級所有。-05-剩余價值?|產生方式勞動力成為商品和貨幣轉化為資本,這是勞動剩余轉化為剩余價值的社會經濟條件和過程。馬克思論證這個過程的理論是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的剩余價值理論。卡爾·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道,剩余價值是雇傭工人所創造的并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它是雇傭工人剩余勞動的凝結,體現了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之間剝削和被剝削的關系。不僅可解釋、解決經濟問題,而且可解釋、解決人生、社會等一系列問題,而使馬克思主義的剩余價值學說更加完善,大大增強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剩余價值生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社會越發展,社會生產的剩余價值也越大,社會越進步。在新經濟社會我們來分析剩余價值生產,應該賦予剩余一個更加寬泛和全新的概念,或者說應該從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剩余價值的生產,這本身也是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的要求。資本生產剩余價值的基本方法有兩種: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絕對剩余價值生產絕對剩余價值是指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延長工作日長度而生產的剩余價值。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分為兩部分: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在必要勞動時間既定的條件下,工作日越長,剩余勞動時間就越長,資本家從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價值就越多,從而剩余價值率也就越高。如果必要勞動時間不變,勞動日越長,剩余勞動時間越長,剩余價值率越高,剩余價值量就越大。在資本主義早期,主要是手工勞動,資本家經常用延長工作時間的辦法來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此外,資本家還用提高工人勞動強度的方法來榨取剩余價值。提高勞動強度,意味著工人在同樣工作日時間內支出了更多的勞動量,實際上等于延長了工作日。這是一種延長工作日時間的隱蔽的形式。工作日的最低界限不能少于或等于必要勞動時間。若沒有剩余勞動時間去生產剩余價值,資本生產就不復存在。因此,工人的工作日必須大于必要勞動時間。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受以下兩個因素的制約:一是勞動力的生理界限?工人必須每天有一部分時間用于休息、吃飯等,以滿足生理需要,恢復勞動力;二是道德的界限?工人在一天內需要一定的時間用于家務活動、參加社會活動與文化生活,以滿足精神和社會的需要。這種需要的范圍和數量取決于一國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在上述兩個因素制約下,工作日的現實長度取決于雇傭勞動和資本之間的力量對比。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相對剩余價值是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相應延長剩余勞動時間的剩余價值。那么,怎樣才能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呢?必要勞動時間是再生產勞動力價值的時間,要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就要降低勞動力的價值。勞動力價值由維持工人及其家屬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資料(必要生活資料)的價值構成,其水平高低受兩個條件制約:其一,生產工人及其家屬生活必需的生活資料部門的勞動生產率。要降低生活資料價值就必須提高這些生產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其二,與生產這些生活資料相關的生產部門的勞動生產率。這些生產資料部門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也會降低生活資料的值。因此,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是由于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降低了勞動力的價值,從而縮短了必要勞動時間,實現了相應延長剩余勞動時間的結果。每日名詞點擊|歐洲三大工人運動今日名詞: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知識定位:新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01-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簡介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即法國里昂絲織工人兩次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法、英、德等國無產階級開展了獨立的政治運動,主要表現就是發生了著名的三大工人運動。三大工人運動的新特點,表明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工人斗爭的豐富經驗,為馬克思、恩格斯進行理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材料,也使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成為可能;三大工人運動的失敗,則從反面提出了創立科學的革命理論的迫切要求。-02-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1831年和1834年,法國里昂工人反對資本主義剝削壓迫的兩次武裝起義。里昂是法國絲織業中心,在工場主和包買商殘酷剝削下,絲織工人和手工業者生活極為困苦。1831年初里昂工人掀起一場以要求提高工價為主要內容的運動,工人多次舉行集會、請愿、游行。10月間,與包買商談判達成最低工價協議。但隨之在七月王朝商業大臣的支持下,包買商撕毀協議。1831年11月21日工人舉行抗議示威,與軍警發生沖突,轉為自發的武裝起義。起義者提出“不能勞動而生,毋寧戰斗而死”的口號。經過3天戰斗,工人一度占領里昂城。起義很快被七月王朝政府調來的軍隊所鎮壓。1834年4月9日里昂再度爆發絲織工人起義。起義的直接原因是政府逮捕和審判罷工領袖,發布禁止工人結社集會的法令。這次起義具有更鮮明的政治性質,不僅提出經濟要求,還提出廢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體的口號。起義者在旗幟上寫著:“我們為之斗爭的事業是全人類的事業。”工人組織互助社和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組織人權社、進步社的成員組成總委員會領導這次斗爭。起義群眾同政府軍在里昂郊區和市內進行6天激戰,終因力量懸殊被政府軍鎮壓。起義在巴黎和法國許多地區引起強烈反響,推動了法國工人運動的發展。里昂工人的兩次起義是法國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的重要標志之一。-03-歐洲三大工人運動?|英國憲章運動英國是第一個發生資產階級革命和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時被稱為“世界工廠”。多少年來在這個以實行“議會民主”而聞名的國家里,只有繳納高額所得稅的人才有選舉權,廣大工人被排斥在議會大門之外。1842年5月2日,倫敦街頭人山人海。浩浩蕩蕩的工人隊伍來到國會下院,憲章派全國協會的負責人向下院遞交了全國憲章派第二次請愿書。請愿書上寫道:“尊敬的貴院就它現在的組成來說,既不是由人民選出來的,也不是由人民作主的。它只為少數人的利益服務,而對多數人的貧困、苦難和愿望置之不理。”請愿書還指出,在英國“統治者窮奢極欲,被統治者受苦挨餓”。例如,維多利亞女王每天的收入是164鎊17先令60便士,她的丈夫亞爾伯特親王的收入是104鎊20先令,而千百萬工人每天每人的收入只有兩三個便士。請愿人員認為,在人民沒有獲得政權之前,消滅某一種壟斷并不能使勞動者從貧困的狀況中解脫出來,而在人民獲得政權以后,所有的壟斷和所有的壓迫形式都應該停止。請愿人員所說的“壟斷”,指的是當時對選舉權和紙幣的壟斷,對機器和土地的壟斷,對報刊和宗教特權的壟斷……。這份有300萬人(約占英國成年男子的一半)簽名的請愿書再次要求把《人民憲章》定為法律。《人民憲章》是1837年由論教工人協會向國會提出的一份請愿書,它提出年滿21歲的男子都有普選權,選舉投票應秘密進行,廢除議會候選人的財產資格限制,國會每年舉行一次改選,平均分配選區。次年5月,這份請愿書公布后,被稱為《人民憲章》,1839年在請愿書上簽名的有125萬人。1840年7月,各地憲章派的代表在曼徹斯特召開了大會,宣告成立全國憲章派協會。它的宗旨是“實現下院的徹底改革,使下院能全面地忠實代表聯合王國的全體人員”,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只宜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協會在全國各地設有幾百個分會,入會者須交納會費,它是近代第一個工人政黨的萌芽。1848年,在歐洲大陸革命風暴的推動下,憲章運動再度高漲。第三次全國請愿書進一步提出,勞動是一切財富的唯一來源,勞動者對于自己的勞動果實享有優先權。人民是權力的唯一來源。在請愿書上簽名的有197萬人。倫敦、曼徹斯特、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城市的工人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1848年4月10日,全國憲章派第3次代表大會的代表把請愿書裝在四套華麗的馬車上向國會駛去,途中遭到憲兵的鎮壓。國會拒絕接受請愿書。接著,政府下令解散全國憲章派協會。列寧評價英國的憲章運動是“世界上第一次廣泛的、真正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憲章運動標志著英國無產階級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揭開了同資產階級爭奪政治權力的斗爭的序幕。-04-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普魯士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1844年6月普魯士王國所屬西里西亞紡織工人的起義。當時西里西亞有發達的紡織業。這個地區從事棉麻紡織的工人和家庭手工業者受到工場主、包買商以及地主的殘酷剝削。在40年代,由于資本家把英國機器紡織品沖擊帶來的損失轉嫁給工人,加劇了他們的貧困。1844年6月4日,以爭取提高工資被拒絕為導火線,在歐根山麓兩個紡織村鎮彼特斯瓦爾道和朗根比勞爆發紡織工人自發的起義。起義隊伍擴大到3000人,集中打擊工人最痛恨的工廠主。起義者以簡陋武器迎戰前來鎮壓的包括騎兵和炮兵的政府軍。堅持到6月6日,起義被鎮壓。它推動了工人運動的發展。西里西亞主要城市布勒斯勞的手工業者和學徒,柏林、亞琛的紡織工人,馬格伏堡的糖廠工人等等,先后舉行罷工以及局部起義,響應西里西亞織工的斗爭。這次織工起義事件表明無產階級已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05-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意義標志著現代無產階級已經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開始顯示出無產階級的偉大歷史作用。在三大工人運動中,無產階級提出了自己獨立的政治經濟要求,沖擊著資本主義制度,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由此進入一個新階段。-06-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教訓這三次大規模的工人運動雖都遭到鎮壓,但它有深刻的教訓:沒有革命理論的指導,無產階級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勝利。因此,創立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革命理論,就成為時代迫切的需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