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第9課辛亥革命部編版本八年級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早期活動,孫中山為了挽救中國危機,進行了一系列的活動,成立興中會、同盟會。準備發動廣州起義,但是由于消息泄露,起義失敗。不過這時的中國,各地起義如火如荼的展開,本節課我們學習第9課辛亥革命,一起回顧那場波瀾壯闊的革命。新知導入一.革命志士的奮斗閱讀教材,完成下列表格起義時間地點領導人影響/評價新知講解起義時間地點領導人影響/評價萍瀏醴起義安慶、紹興起義廣西鎮南關起義廣州黃花崗起義1906年劉道一、蔡紹南萍鄉、瀏陽、醴陵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同盟會聲望大振。1907年安慶、紹興徐錫麟、秋瑾1907年廣西鎮南關孫中山、黃興1911年孫中山、黃興、趙聲(“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廣州黃花崗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蓋,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革命武裝起義1907年安慶起義1906年萍瀏醴起義1911年黃花崗起義革命武裝起義1907年廣西起義劉道一(1884~1906),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湘潭。青年時代,追隨其兄劉揆一從事革命活動。1904年,加入華興會,聯絡會黨準備起義,事敗后流亡日本。次年,參加同盟會。1906年秋,劉道一參與領導的萍瀏醴起義提前爆發,正在長沙運動新軍的他在由衡陽返回長沙途中被捕。同年12月31日,他被清政府殺害于長沙瀏陽門外,年僅22歲。他是留日學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殺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會會員中為革命流血犧牲的第一個烈士。萍瀏醴起義廣州黃花崗起義1911年4月27日,同盟會在廣州發動由黃興領導的武裝起義。在這次起義中,喻培倫、林覺民等80多人英勇犧牲。后來收殮烈士遺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黃興喻培倫林覺民事雖不成,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轟轟烈烈之概,已震動全球,而國內革命之時勢,實以之造成矣。——孫中山追求真理、百折不撓,前赴后繼、浴血奮斗湖北新軍為清末張之洞于湖北訓練的新式軍隊。中下層軍官不少曾官費派日留學,因而遍布革命黨人。當中以共進會及文學社兩個革命團體滲透最廣。本是為了鞏固清王朝的統治,但湖北新軍后來反而成為清王朝的掘墓人之一。湖北新軍湖北的革命黨人為發動起義進行了認真的準備,如成立了起義的領導機構,推蔣翊武為臨時總司令,孫武為參謀長,計劃定于10月16日起義。1、條件:二.武昌起義1、條件:保路運動又稱鐵路風潮。1910年(宣統二年),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逼清政府訂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為了向四國銀行團借款用來鎮壓革命,在郵傳大臣盛宣懷的策動下,宣布"鐵路國有"政策,將已歸商辦的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四川修筑鐵路的股東,不僅來自紳士、商人、地主,還有農民,而且農民購買的股份占很大比例。清政府頒布"鐵路國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權,但沒有退還補償先前民間資本的投入,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階層,尤其是廣大城鄉勞動人民的反對,從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清政府為了鎮壓革命,不惜喪失國家主權,將鐵路收歸國有,且大肆派兵(調湖北的軍隊過去鎮壓)屠殺保路人士,通過此舉,全國人民充分看清了清政府賣國求榮的本質。1、條件:1)軍事:2)組織:3)思想:傾向革命的湖北新軍、湖北兵力空虛同盟會、文學社、共進會等革命政黨及團體的涌現“三民主義”思想的指導①武昌新軍工程營起義(10月10日)②奪取軍械庫③進攻總督衙門④占領武昌城⑤攻占漢口、漢陽⑥成立湖北軍政府(10月11日)⑦各省紛紛響應,一半以上宣布獨立武昌起義過程武昌起義形勢圖熊秉坤打響武昌首義第一槍熊秉坤手寫發言稿(紀念辛亥革命50周年)湖北軍政府旗幟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湖北軍政府成立武昌起義勝利后至11月下旬,全國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獨立,支持革命。結果★武昌武昌起義后全國十幾個省宣布獨立漢口漢陽1911年是農歷辛亥年,歷史上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結果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首義。(武昌被稱為“首義之城”)武昌起義與辛亥革命關系?武昌首義的古城樓“起義門”1、條件:1)軍事:2)組織:3)思想:同盟會、文學社、共進會等革命政黨及團體的涌現“三民主義”思想的指導2、時間:3、主要力量:4、過程:謀劃起義計劃泄露武昌首義武漢三鎮勝利勝利,得到各省響應,各省宣布獨立1911年10月10日傾向革命的湖北新軍5、結果:傾向革命的湖北新軍、湖北兵力空虛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成,皇帝滅;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1912年3月5日發表于《時報》的《新陳代謝》1915年,袁世凱稱帝,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83天后,下臺,去世。1917年,軍閥張勛擁戴廢帝溥儀復辟帝制,在全國人民的怒斥聲中,12天后就草草收場。——《中國近現代史》請結合材料,談談辛亥革命的意義?辛亥革命歷史意義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②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知識拓展 廣義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推翻清王朝和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進行的一系列斗爭。 狹義的辛亥革命是指武昌起義。因為它發生于舊歷辛亥年,所以人們把武昌起義稱為辛亥革命。◆易錯警示1、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而沒有直接參與武昌起義。2、辛亥革命結束的是封建帝制,而非封建制度。辛亥革命1911年階級資產階級的革命派代表孫中山思潮三民主義(指導思想)歷程①團體——興中會②政黨——同盟會③爆發——武昌起義④高潮——中華民國性質反帝反封建)資產階級革命作用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課堂小結時間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武昌起義(電影辛亥革命).mp4 第9課辛亥革命.pptx 黃花岡起義.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