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探究“單細胞生物的生命現象”教學設計一、教學思路(一)指導思想《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了“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三個基本理念,倡導探究性學習,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建構生物科學概念,發展科學探究能力。為此,本節課讓學生探究“單細胞生物的生命現象”,通過顯微鏡觀察、實驗探究等過程,主動建構“單細胞”的重要概念:“一些生物由單細胞構成,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理解生物的生命現象的多樣性,為建構生命觀念奠定基礎。(二)理論依據根據皮亞杰建構主義理論,知識是學生與環境、個人經驗相互交互作用過程中建構起來的,教師是學生構建知識的引領者。本實驗課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采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教師做情境創設、激發學生興趣的“發動者”,做學生討論交流、小組探究的“組織者”,做學生釋疑解難、歸納總結的“點撥者”,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構建重要概念。(三)教學特色1.有效利用微課進行課堂翻轉。課前錄制關于單細胞生物的微課,以及草履蟲的基本結構和生命現象等微課,課前發布給學生觀看,完成學習任務單,了解學生的疑問。課上反饋微課學習情況,課中進行進一步學習討論。課后反思。2.有效利用微視頻指導學生實驗。課前錄制相關實驗的微視頻,將多媒體教學與實驗教學有機結合,在激發學生學習探究興趣的同時,有效指導學生開展實驗觀察,提高課堂效率。二、教學分析(一)教學內容分析“單細胞生物”是生物學(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的內容。是《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二主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的“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的難點之一。在本主題中,幫助學生形成的重要概念有:·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概念內涵:細胞是單細胞生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一些生物由單細胞構成,一些生物由多細胞組成。概念內涵:單細胞生物僅由一個細胞構成。·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概念內涵:單細胞生物能獨立完成營養、呼吸、生殖等生命活動。生物的生命活動有哪些?單細胞生物通過哪些細胞結構來完成這些生命活動?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幫助學生形成上述的重要概念。通過草履蟲的形態結構與功能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觀點。這一觀點的形成有利于樹立學生的生命觀念,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培養理性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學情分析 1.合肥市陽光中學四川路校區的學生,大部分是來自周邊農民拆遷戶的子女,家長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沒有輔導學生的能力。同時學生沒有課外閱讀書籍的習慣,知識儲備比較欠缺。2.本節的知識對學生來說有難度,單細胞生物需要借助顯微鏡觀察,學生的顯微鏡操作還不太熟練,需要進一步的指導。3.學生喜歡動手實驗,有好奇心,同學友好相處,善于交流。教學策略課前,需關注學生的前概念,如學生認為“排出食物殘渣等同于排泄”、“單細胞生物行動緩慢”等等,有些前概念可能會干擾學生得出正確結論,所以基于問題的導學而進行基于問題的探究,利用問題導向層層深入,引導學生設計并實施探究實驗,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幫助學生得出正確結論。(四)重難點分析1.教學重點及解決方法教學重點:說明單細胞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特點。解決方法:課前播放《認識草履蟲》的微課并讓學生完成任務單,使學生初步了解草履蟲的形態結構。 (2)課上進行及時的反饋并增加草履蟲的實體觀察,使學生了解草履蟲的各項生命活動是如何進行的。2.教學難點及解決方法教學難點:舉例說出單細胞生物對外界刺激能產生反應。解決方法:結合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并完成“草履蟲對外界刺激的反應”的探究實驗。學生得以直觀地認識到草履蟲的應激性。三、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描述草履蟲和變形蟲的形態結構和各部分的功能。2.舉例說明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3.舉例說出單細胞生物對外界刺激能產生反應。4.舉例說出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能力目標:1.學生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提高學生熟練使用顯微鏡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2.探究草履蟲的應激性,發展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認同細胞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2.通過觀察鮮活的草履蟲實體和探究實驗,體驗科學實驗的嚴謹性,感悟生命的美。3.了解單細胞生物與大自然的關系,與人類的關系,樹立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四、教學過程教學步驟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導入】播放《單細胞生物的多樣性》視頻。同學們,大多數動物和植物都是由很多個細胞經過組織、器官等結構層次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個體。而剛剛視頻中的生物是由幾個細胞構成的?因為它們僅由一個細胞構成,我們就稱之為單細胞生物。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單細胞生物的世界吧。學生答:一個。通過有趣的視頻介紹,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二、新課教學(尋找單細胞生物)【展示】圖片展示各種各樣的單細胞生物。師:圖片所示都是常見的單細胞生物。你覺得單細胞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含水豐富的食物很容易變質,主要就是細菌導致的,那么這種現象普遍嗎?那么,單細胞生物的分布范圍應該?【小結】單細胞生物的特征:①個體微小。②廣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潮濕的土壤等環境中。③能獨立完成營養、呼吸、生殖等生命活動。學生回答個體微小學生回答普遍學生答廣泛學生總結出單細胞生物的特征讓學生觀察多種單細胞生物,通過觀察和教師的引導得出單細胞生物的特征。培養學生的比較和歸納總結能力二、新課教學(單細胞生物的形態結構與生命活動)【過渡】課前同學們已經觀看過《認識草履蟲》的微課,【展示】請一位同學在草履蟲的3D模型中指出各部分的結構名稱并嘗試說出它們的功能。【問題】1.書中說到單細胞生物能獨立完成生命活動。生命活動包括哪些?2.草履蟲通過哪些結構完成這些生命活動?師:口說無憑,想不想親眼觀察草履蟲?在這之前我們先來學習一下如何進行觀察實驗。實驗一:觀察草履蟲的生命活動課中觀看《觀察草履蟲的實驗指導》,根據指導進行草履蟲的觀察。(教師巡回指導,條件允許時可以展示優秀學生視頻)【小結】你觀察到草履蟲的哪些生命活動?與哪些結構有關?播放《草履蟲的攝食和排泄》幫助學生理解和描述。結合板書進行歸納總結草履蟲的結構和生命活動特點。【過渡】現在我們知道了,草履蟲可以獨立完成很多生命活動,那么它究竟能不能對外界環境做出反應呢?實驗二:學生自主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的反應”2個同學為一組,全班分為25個組,12個組探究草履蟲對食鹽的反應,另外的13個組探究草履蟲對蔗糖的反應。根據學案中的探究實驗步驟自己設計實驗。在教師指導下(提供實驗注意事項)完善實驗設計并實施。小組代表匯報實驗結果并交流。教師點評并做總結。活動三:單細胞生物——變形蟲觀看視頻《變形蟲捕食過程》【問題】通過這個視頻,你觀察到了什么?它是通過什么結構完成這一過程的呢?偽足除了攝食之外還有什么功能呢?學生答:纖毛、表膜、細胞質、細胞核……學生答:生殖、新陳代謝、具有一定的結構等等。通過表膜完成呼吸和排出廢物等等小組觀察思考完成觀察實驗學生回答:通過口溝攝食、纖毛運動等等。學生集思廣益,提出各種實驗方案。同時相互指出實驗設計的不足并完善。進行實驗操作,注意操作的規范性。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并如實記錄,根據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果。與全班同學進行交流。學生答變形蟲在捕食草履蟲學生答偽足學生答運動鞏固微課學習的知識把新舊知識相聯系,同時鞏固微課學習的知識鍛煉動手能力提高實驗操作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同時突破難點。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力二、新課教學(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的關系)活動四: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問題】單細胞生物與人類有怎樣的關系?請從有利和有害兩方面來闡述。【資料】普及赤潮的知識。學生答:草履蟲可以凈化污水,瘧原蟲可以引發瘧疾等等。學生根據課外知識儲備說說對赤潮的看法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三、課堂總結結合板書回顧本節課的內容。利用典型例題幫助學生鞏固本課重點。學生完成草履蟲結構和功能的連線加強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建構知識體系四、課后作業畫出草履蟲的結構示意圖并標出各部分名稱以及功能知識鞏固課后反思本節課很好地利用了微課和新媒體技術,給學生營造了比較真實的環境和更直觀的體驗。同時通過兩個依次遞進的實驗,幫助學生獲取對單細胞生物的全面理解。我在授課過程中也注重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以及核心素養。例如通過“結構功能觀”的構建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探究實驗的設置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等等。當然,首次嘗試這樣的教學方式,仍有一些不足。比如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的方式還需要進一步改善,新技術的使用還需要進一步熟練等等。五、板書設計第一節單細胞生物一、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 結構 口溝 生長 食物泡 營養 胞肛(草履蟲) 排泄 表膜 呼吸 伸縮泡 運動 纖毛 繁殖 細胞核 應激性 細胞質(依賴于) 適應環境 生命活動 結構對環境變化的反應趨利避害三、與人類的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