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4.1.2土地改革與三大戰役 課件(共28張PPT)+教案+導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4.1.2土地改革與三大戰役 課件(共28張PPT)+教案+導學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4-1-2
土地改革與三大戰役
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了解內戰爆發后國統區和解放區不同的社會面貌;掌握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的概況。
二、課前自主學習
(一)國統區和解放區的社會面貌
1.國統區:軍事上失利,政治上孤立,經濟上陷入________;人民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民主運動。
2.解放區:頒布《________》,進行________,徹底消滅封建剝削制度,實行________;解放區一億多無地和少地農民分到了土地,激發了農民________的積極性。翻身農民踴躍________支援前線。
(二)中國共產黨的戰略反攻階段
1.1947年6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12萬人,在魯西南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
2.挺進大別山揭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
(三)中國共產黨的戰略決勝階段
1.背景:解放軍在各戰場不斷取得_______________。
2.時間:____年9月至____年1月,人民解放軍先后發動了三大戰役。
3.三大戰役內容:
①____________戰役:解放東北全境。
②淮海戰役:以____________為中心進行;基本解放了____________;陳毅感慨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____________推出來的。
③____________戰役:傅作義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____________全境基本解放。
4.影響: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150多萬人,____________,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____________的到來。
三、問題探究
1.比較一下,國統區與解放區的社會面貌有什么不同?這會對戰爭產生怎樣的影響?
2.為什么說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開始?
3.平津戰役中,黨中央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4.內戰爆發時,共產黨在軍事上處于明顯劣勢。但短短三年時間,共產黨就由弱變強,徹底打敗國民黨。這其中,有許多因素共同發揮了作用。請你嘗試歸納中國共產黨取得勝利的主要因素。
4、課堂檢測
1.“蔣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在陜北、山東,搞重點進攻,好比兩個拳頭一張,胸膛就露出來了。……我們就攻其薄弱部分,從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胸膛。”這是毛澤東對1947年戰局的一個分析。針對這種情況,中共中央采取的戰略行動是( 
 )
A.渡江戰役
B.轉戰陜北,進行戰略防御
C.挺進大別山,轉入戰略反攻
D.打運動戰,進行戰略轉移
2.以下三幅圖片反映的是解放戰爭時期的史實。請你根據三幅圖片,確定一個研究主題( C )
A.全面內戰爆發
B.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
C.戰略大決戰
D.百萬雄師過大江
3.下列有關新中國建國初期的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消滅了地主階級,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
B.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
C.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
D.徹底摧毀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沒有任何土地可以耕種
4.《回顧中國農村改革歷程》中引用了農民說的一句話:“剛分到的土地,還沒坐熱,又被收走了……不僅把分來的土地歸公了,把我們自己的土地也歸公了。”材料中提到的“剛分到的土地”是指
A.農業合作化運動
B.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實行
C.土地改革運動
D.人民公社化
5.1948年12月,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二軍(原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陸續接到指令:“隔而不圍”“圍而不打”“打談結合、以打促和”,如需必打,則以步槍、刺刀和手榴彈,展開近戰和肉搏,不得炮擊……此戰是在奪取( 
 )
A.錦州
B.北平
C.徐州
D.南京
二、非選擇題
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1948年冬,陳毅賦詩:“幾十萬,民工走不通。駿馬高車送糧食,隨軍旋轉逐西東。爭立功。……”
材料三 毛澤東曾說:“我軍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失人存地,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正因如此,戰爭的形勢逐步向著有利于人民解放軍的方向發展。1947年,對黨中央與毛澤東而言,是歷經艱難的一年,又是走向勝利的關鍵一年。1947年,解放軍由被動逐步轉為主動的最直接原因,也是共產黨人奪取政權的最根本原因。
(1)材料一是“三大戰役示意圖”,請將圖中①②③所示的戰役名稱填入相應的橫線上,并說明三大戰役勝利的歷史意義。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場戰役?根據材料分析三大戰役勝利的根本原因。
(3)材料三中說“1947年,對黨中央與毛澤東而言,是歷經艱難的一年,又是走向勝利的關鍵一年”,請結合所學知識從經濟、軍事、社會等方面舉例說明。
參考答案
課前自主學習
一、1.崩潰境地
反饑餓
反內戰
反迫害
2.中國土地法大綱
土地改革
耕者有其田
生產和革命
參軍、參戰
二、1.劉伯承、鄧小平
2.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
三、1.勝利
2.1948
1949
3.遼沈
徐州
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地區
小車
平津
華北
4.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
全國勝利
問題探究
1.不同:
國統區經濟逐漸陷入崩潰,存在掠奪人民財產的現象,老百姓怨聲栽道,掀起反抗運動;
解放區通過土地改革,廣大農民分到了土地,生產積極性和革命積極性得到激發,踴躍參軍,掀起支援前線的熱潮。
影響:解放軍的實力逐漸增強,逐漸扭轉了在戰場上的不利局面。
2.大別山既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國民黨戰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區;又曾是老革命根據地,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大別山東鎮南京,西逼武漢,南扼長江,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戰爭局面。
3.北平的和平解放是大勢所趨,是人心所向。中國共產黨代表著廣大人民的利益,因此采取了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策。
北平的和平解放能使北平地區人民免遭戰爭之苦,避免不必要的傷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也能使這座千年古城,特別是使故宮、頤和園等古建筑得以完整保存。
傅作義部有和平改編的可能性。
4.政治:共產黨加強民主建設,組成了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國民黨統治腐敗,一黨專政,失去民心。
軍事:解放軍英勇善戰,運用了正確的戰術;國民黨指揮失誤,戰斗力不強。美國援助斷絕。
經濟:通過土地改革激發了廣大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解放區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國統區經濟則陷入崩潰境地。
社會:共產黨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國民黨的統治不得人心,處境孤立
課堂檢測
1.C
2.C
3.D
4.C
5.B
6.答:(1)遼沈戰役
平津戰役
淮海戰役
意義: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三大戰役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全國勝利的到來。
(2)淮海戰役;民眾的大力支持。
(3)
經濟: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使得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和革命積極性得到解放。軍事: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社會:人民群眾的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8張PPT)
第一課
兩種命運的決戰
——土地改革與三大戰役
歷史與社會
九年級上
新知導入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1946年內戰爆發后中國在經濟和軍事上的一些概況。
為什么100元在那一時期的購買力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
100元紙幣可買的商品
一、國統區和解放區的社會面貌
新知講解
1.國統區
導致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工廠倒閉,人民苦不堪言。
為了掠奪更多的財富,國民黨政府增加稅收,又采取濫發紙幣的辦法。
國統區人們紛紛到銀行兌換貶值的貨幣
國統區的經濟陷入崩潰境地!
新知講解
“想中央,盼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
——1946年京津地區的民謠
老百姓大失所望,掀起“反內戰、反饑餓、反迫害”的民主運動。
國民黨在政治上孤立無援!
新知講解
實行土地改革,徹底消滅封建剝削制度,實現耕者有其田。
2.解放區
土改中分得土地面帶喜悅的老貧農
土改后農民生產熱情高漲
至1948年底,解放區一億多無地和少地農民分到了土地,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支援前線。
土改后農民用投豆方式選舉新政府委員
土改中分得土地面帶喜悅的老貧農
新知講解
國統區VS解放區大比拼
國民黨靠“抓壯丁”補充兵源
解放區青年踴躍參加解放軍
比較一下,國統區與解放區的社會面貌有什么不同?這會對戰爭產生怎樣的影響?
新知講解
不同:
國統區經濟逐漸陷入崩潰,存在掠奪人民財產的現象,老百姓怨聲栽道,掀起反抗運動;
解放區通過土地改革,廣大農民分到了土地,生產積極性和革命積極性得到激發,踴躍參軍,掀起支援前線的熱潮。
影響:解放軍的實力逐漸增強,逐漸扭轉了在戰場上的不利局面。
新知講解
1947年夏,戰略反攻時機成熟
430
萬人
人民解放軍:
國民黨軍隊: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5
萬人
373
萬人
127
萬人
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12萬人,在魯西南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
新知講解
二、中國共產黨的戰略反攻階段
挺進大別山
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
新知講解
為什么說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開始?
大別山既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國民黨戰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區;又曾是老革命根據地,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大別山東鎮南京,西逼武漢,南扼長江,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戰爭局面。
隨著解放軍在各戰場不斷取得勝利,中共中央決定對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
新知講解
三、中國共產黨的戰略決勝階段
1.背景
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先后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新知講解
2.遼沈戰役
東北解放軍


沈陽
營口
錦州
(1948.9—1948.11)
關門打狗
攻錦打援
新知講解
遼沈戰役中的人民解放軍
解放軍攻克錦州
沈陽市民歡慶東北全境解放
殲滅國民黨軍47萬余人,解放了東北全境,使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取得了數量上的優勢。
新知講解
3.淮海戰役
(1948.11—1949.1)
碾莊
雙堆集
徐州
陳官莊
華東解放軍
中間突破,肢解敵人
(猛虎掏心)
中原野戰軍
新知講解
淮海戰役總前委領導成員合影
(左起:粟裕、鄧小平、劉伯承、陳毅、譚震林)
殲滅國民黨軍55萬余人,基本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地區,為解放軍渡江作戰奠定了基礎。
新知講解
解放區農民組織擔架隊支援前線
解放區農民支援前線的車隊
淮海戰役的指揮者之一陳毅感慨地說,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人民群眾是革命的主力軍,是革命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
新知講解
4.平津戰役
(1948.11.29-1949.1.31)
大同
石家莊
張家口
新保安
北平
天津
塘沽
東北解放軍
華北解放軍
華北解放軍
1949年1月31日
甕中捉鱉
先打兩頭,后去中間
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52萬余人,基本解放華北全境。
新知講解
1949年1月,國民黨軍隊在傅作義率領下接受和平改編,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平津戰役中,黨中央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新知講解
北平的和平解放是大勢所趨,是人心所向。中國共產黨代表著廣大人民的利益,因此采取了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策。
北平的和平解放能使北平地區人民免遭戰爭之苦,避免不必要的傷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也能使這座千年古城,特別是使故宮、頤和園等古建筑得以完整保存。
傅作義部有和平改編的可能性。
新知講解
在三大戰役中,共殲滅或改編國民黨軍150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全國勝利的到來。

容戰

遼沈戰役
淮海戰役
平津戰役
時間
1948年9~11月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人數
47萬余人
55萬余人
52萬余人
戰況
解放東北全境
基本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地區
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新知講解
內戰爆發時,共產黨在軍事上處于明顯劣勢。但短短三年時間,共產黨就由弱變強,徹底打敗國民黨。這其中,有許多因素共同發揮了作用。
請你嘗試歸納中國共產黨取得勝利的主要因素。
提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歸納:政治、軍事、經濟、社會。
知識歸納
政治:共產黨加強民主建設,組成了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國民黨統治腐敗,一黨專政,失去民心。
軍事:解放軍英勇善戰,運用了正確的戰術;國民黨指揮失誤,戰斗力不強。美國援助斷絕。
經濟:通過土地改革激發了廣大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解放區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國統區經濟則陷入崩潰境地。
社會:共產黨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國民黨的統治不得人心,處境孤立。
課堂小結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與三大戰役
戰略反攻
三大戰役
國統區:
解放區:
通貨膨脹、物價飛漲
進行了土地改革
時間:
標志:
1947年6月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時間:
名稱:
結果:
1948年9月——1949年1月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基本消滅國民黨軍隊的主力
課堂練習
1.下圖是1947年中國共產黨頒布的第一個關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它為戰爭的勝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戰爭”是指(  )
A.護國戰爭
B.北伐戰爭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
D
2.這一戰后,東北解放區成為鞏固的戰略后方。毛澤東信心十足地說:“這樣,我們原來預計的戰爭進程,大為縮短。”“現在看來,只要從現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這一戰”指的是( 
 )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三大戰役
A
課堂練習
3.20世紀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農民們歡天喜地地說:“過去頭頂地主的天,腳踏地主的地,現在都成為我們的了”:“分了地,出了氣,翻了身,見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②得到了農民的擁護
③廢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④使農民獲得了解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D
課堂練習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
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
詳情請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4-1-2
土地改革與三大戰役
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內戰爆發后國統區和解放區不同的社會面貌;掌握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重要意義。?掌握三大戰役的名稱、時間、地點,以及重要意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史料對比,學生能描述國統區和解放區不同的社會面貌,能說出人心向背在戰爭中的作用?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認識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從而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
土地改革和三大戰役。?
【教學難點】
共產黨在解放戰爭中由弱變強最終取得勝利的原因。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知導入
(設問導入)出示圖片:100元紙幣可買的商品
設問:為什么100元在那一時期的購買力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1946年內戰爆發后中國在經濟和軍事上的一些概況。
設置目的:從不同時期100元紙幣的購買力導入,這樣的導入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
機。同時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引發學生思考,目標明確,增強學生學史情趣,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展開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新課學習
(一)國統區和解放區的社會面貌
1.國統區
為了掠奪更多的財富,國民黨政府增加稅收,又采取濫發紙幣的辦法。
導致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工廠倒閉,人民苦不堪言。
>>>多媒體課件展示:國統區人們紛紛到銀行兌換貶值的貨幣
得出結論:國統區的經濟陷入崩潰境地!
“想中央,盼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1946年京津地區的民謠
老百姓大失所望,掀起“反內戰、反饑餓、反迫害”的民主運動。
得出結論:國民黨在政治上孤立無援!
2.解放區
實行土地改革,徹底消滅封建剝削制度,實現耕者有其田。
>>>多媒體課件展示:土地改革后,農民的反應
設置目的:3.通過圖片,使學生能感同身受,得出土地革命的影響。
至1948年底,解放區一億多無地和少地農民分到了土地,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支援前線。
國統區VS解放區大比拼
>>>多媒體課件展示:解放區青年踴躍參加解放軍和國民黨靠“抓壯丁”補充兵源
教師設疑:比較一下,國統區與解放區的社會面貌有什么不同?這會對戰爭產生怎樣的影響?
不同:
國統區經濟逐漸陷入崩潰,存在掠奪人民財產的現象,老百姓怨聲栽道,掀起反抗運動;
解放區通過土地改革,廣大農民分到了土地,生產積極性和革命積極性得到激發,踴躍參軍,掀起支援前線的熱潮。
影響:解放軍的實力逐漸增強,逐漸扭轉了在戰場上的不利局面。
>>>多媒體課件展示:國民黨和共產黨人數的變化
1947年夏,戰略反攻時機成熟
引出:中國共產黨的戰略反攻。
(二)中國共產黨的戰略反攻階段
挺進大別山
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12萬人,在魯西南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
挺進大別山的意義: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
教師設疑:為什么說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開始?
大別山既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國民黨戰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區;又曾是老革命根據地,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大別山東鎮南京,西逼武漢,南扼長江,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戰爭局面。
(三)中國共產黨的戰略決勝階段
1.背景
隨著解放軍在各戰場不斷取得勝利,中共中央決定對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
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先后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2.遼沈戰役:(1948.9—1948.11)
>>>多媒體課件展示:遼沈戰役的戰爭過程
戰略:關門打狗、攻錦打援
成果:殲滅國民黨軍47萬余人,解放了東北全境,使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取得了數量上的優勢。
3.淮海戰役:(1948.11—1949.1)
>>>多媒體課件展示:遼沈戰役的戰爭過程
戰略:中間突破,肢解敵人(猛虎掏心)
成果:殲滅國民黨軍55萬余人,基本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地區,為解放軍渡江作戰奠定了基礎。
>>>多媒體課件展示:平津戰役的戰爭過程
戰略:甕中捉鱉、先打兩頭,后去中間
成果: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52萬余人,基本解放華北全境。
>>>多媒體課件展示:傅作義接受和平改編
1949年1月,國民黨軍隊在傅作義率領下接受和平改編,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教師設疑:平津戰役中,黨中央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北平的和平解放是大勢所趨,是人心所向。中國共產黨代表著廣大人民的利益,因此采取了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策。
北平的和平解放能使北平地區人民免遭戰爭之苦,避免不必要的傷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也能使這座千年古城,特別是使故宮、頤和園等古建筑得以完整保存。
傅作義部有和平改編的可能性。
>>>多媒體課件展示:三大戰役基本知識歸納表格
引導學生總結三大戰役的成果:在三大戰役中,共殲滅或改編國民黨軍150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全國勝利的到來。
教師設疑:內戰爆發時,共產黨在軍事上處于明顯劣勢。但短短三年時間,共產黨就由弱變強,徹底打敗國民黨。這其中,有許多因素共同發揮了作用。請你嘗試歸納中國共產黨取得勝利的主要因素。
提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歸納:
政治
軍事
經濟
社會
政治:共產黨加強民主建設,組成了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國民黨統治腐敗,一黨專政,失去民心。
軍事:解放軍英勇善戰,運用了正確的戰術;國民黨指揮失誤,戰斗力不強。美國援助斷絕。
經濟:通過土地改革激發了廣大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解放區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國統區經濟則陷入崩潰境地。
社會:共產黨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國民黨的統治不得人心,處境孤立
三、課堂小結
四、課堂練習
1.下圖是1947年中國共產黨頒布的第一個關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它為戰爭的勝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戰爭”是指( D )
A.護國戰爭
B.北伐戰爭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
2.這一戰后,東北解放區成為鞏固的戰略后方。毛澤東信心十足地說:“這樣,我們原來預計的戰爭進程,大為縮短。”“現在看來,只要從現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這一戰”指的是( A
)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三大戰役
3.20世紀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農民們歡天喜地地說:“過去頭頂地主的天,腳踏地主的地,現在都成為我們的了”:“分了地,出了氣,翻了身,見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D

①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②得到了農民的擁護
③廢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④使農民獲得了解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五、作業布置
1.背誦本課知識點
2.做練習冊
【板書設計】
一、國統區和解放區的社會面貌
1.國統區
2.解放區
二、中國共產黨的戰略反攻階段
三、中國共產黨的戰略決勝階段
1.背景
2.遼沈戰役
3.淮海戰役
4.平津戰役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河口市| 太仓市| 资源县| 龙岩市| 临安市| 台东县| 葵青区| 依兰县| 枞阳县| 江都市| 台东市| 四川省| 方城县| 塔城市| 崇州市| 元氏县| 邵东县| 苏尼特左旗| 永定县| 大关县| SHOW| 五原县| 明光市| 平南县| 北碚区| 渝中区| 延安市| 同心县| 楚雄市| 凌云县| 庐江县| 航空| 资阳市| 沧州市| 碌曲县| 烟台市| 甘孜县| 彭阳县| 神木县| 楚雄市| 资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