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案(二)第一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第一框題: 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分2個課時) 課時2: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 【學習目標】:【知識目標】:1、掌握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特點。(重點)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代替封建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重點、難點)全面認識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重點)4、理解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歷史命運。(重點、難點)【學科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能夠理解不同時期的社會形態,增強對社會主義社會的認同2、科學精神:能夠描述不同社會形態的本質特征,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闡明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取決于社會基本矛盾運動3、公共參與:積極主動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實現共產主義奉獻自己的力量。一、自主學習,夯實基礎【檢、導】(一)新知探學(課前預習:結合課本P5-P11,獨立完成相關的填空或問題)一、封建社會(封建制國家)1、封建社會產生的原因:(課本P5)(封建制生產關系確立的原因)奴隸社會后期,當發展到新的水平時,出現了封建制生產關系,封建社會逐漸形成。當奴隸制日漸成為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阻礙時,就被封建制生產關系所替代,這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2、封建社會的生產力表現:A.鐵制農具B.耕作技術C.水利事業D.手工業E.商業和城市(課本P5相關鏈接)★★3、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特點:(課本P5)(封建制生產關系的進步性)①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②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勞動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③農民能夠比較自主地勞動,有了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封建制生產關系的進步性)②+③4、封建地主階級的殘暴統治:(課本P5)(封建制度的特點)(1)經濟上——殘酷剝削基礎:在封建社會里,,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封建地主階級正是憑借對土地的占有,使農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從于地主階級的奴役。方式: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包括。此外,地主階級還利用高利貸強迫農民交納苛捐雜稅,從事各種徭役來剝削農民。(其它方式)(2)政治上——等級森嚴。封建國家的顯著特征是、等級森嚴。(3)精神上——思想枷鎖。為了維護封建國家的統治,地主階級還散布封建迷信、傳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權神授”,鉗制勞動人民的思想。5、封建社會的基本階級關系、主要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課本P6)(1)封建社會的基本階級:和是封建社會的兩個基本階級。(基本≠全部)地主階級與農民的關系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2)主要階級矛盾: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基本)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產生的原因:地主階級對農民階級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3)封建社會階級矛盾的表現:。----外在表現、做法(農民起義或農民戰爭):面對地主階級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農民階級的反抗斗爭從來沒有停止過。這種斗爭,常常由分散的小規模的抗租抗稅運動,發展成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或農民戰爭。二、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制度、資本主義生產關系)1、資本主義社會產生的原因或條件(課本P6)封建社會后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萌生出來。預示著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2、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課本P7)機器大生產、生產社會化、科技快速發展并應用于生產,這些都使生產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飛躍。3、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課本P7)★(1)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課本P7【專家點評】:★(2)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建立的基本條件:第一,要有大批失去生產資料、有人身自由、能夠自由出賣勞動力的人。第二,要有開辦資本主義企業所必需的大量貨幣當作資本。★(3)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建立的過程(途徑):在歷史上,西方資產階級依靠暴力、通過掠奪促使這兩個條件形成。資本主義社會的形成,是一個充滿侵略、征服、掠奪、殘殺和奴役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載入人類編年史的”。4、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階級關系(課本P7專家點評)(1)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依然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2)剝削方式:資本家無償占有了雇傭工人的剩余價值。5、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革命)的形成、確立、標志(課本P8)(1)資本主義社會形成的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迅速發展,使新興資產階級在經濟上已經顯示出很大的優勢。(2)資本主義社會形成的歷史必然性: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興資產階級的這種優勢難以充分發揮,只有推翻封建政權,才能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障礙。(3)思想準備和決定力量(手段):新興資產階級和思想家們,利用勞動人民的力量,發動資產階級革命。(4)標志:,標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5)資本主義確立的歷史意義:①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②資本主義國家的建立,促進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和人類思想上的極大解放。6、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的影響(積極和消極)(1)積極影響(意義):(課本P8)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促進了人類思想的解放,使科學、教育、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消極影響:資本主義的痼疾-----發生經濟危機。(課本P9)①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本質特征: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發生以生產過剩為本質特征的經濟危機。生產過剩是相對過剩,即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社會生產的商品顯得過剩,而不是勞動人民的實際需求相比的絕對過剩。②經濟危機的主要表現: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大批生產企業、商店、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生產迅速下降,信用關系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③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課本P10):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是: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當矛盾尖銳化時,社會生產結構會嚴重失調,一方面社會生產大規模增長,另一方面工人階級因資本家的剝削日益貧困化,從而造成社會生產嚴重過剩。④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經濟危機難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二)【課前訓練】:【自糾自查】:1、封建社會的農民依附于地主,完全沒有人身自由。( )2、封建社會中,地主階級的等級地位決定了其經濟地位。( )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是資本家占有了工人的勞動。( )4、工業革命,標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5、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6、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7、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絕對過剩。( )二、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議、展、評】(問題探究----歸納提升)★課堂探究一:閱讀教材P5頁的“探究與分享”:在古羅馬,奴隸主把生產工具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會說話的工具”,即奴隸;第二種是“有聲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類;第三種是“無聲的工具”,如大車等。在奴隸主眼里,奴隸和牲畜、工具一樣,是可以任意轉讓、出租、贈送、買賣甚至殺死的。我國兩漢時期,租種豪強地主土地的佃農和為豪強地主耕作的雇農數量有了明顯增加。從東漢末年到魏晉,戰亂使更多的農民被豪強地主所控制,他們不僅要為地主耕種土地,繳納地租,而且要服勞役,戰亂時則被武裝為私兵。他們不單立戶口,而附于主家戶籍,世代相襲,非自贖或主人放免不得脫籍。但是,他們又都有自己的財產,并且不像奴婢那樣可以被買賣。【分小組討論】:比較上述兩段材料,說說奴隸制生產關系與封建制生產關系有什么異同(完成下面表格)奴隸農民從生產資料歸誰所有來看從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來看從產品如何分配來看課堂探究二:閱讀教材P6頁的“探究與分享”在14世紀的佛羅倫薩,有錢的羊毛商人開設了與眾不同的工場,直接控制和組織呢絨的生產,他們把許多作坊組織起來,雇傭工人對半毛進行加工、洗刷、械滑,然后將其分給城市或農村的手工業者紡成線、織成呢、其他技術較為復雜的工序,如染色、碾平等,則由較大的手工場完成。14世紀中期,在佛羅倫薩的城區和近郊,從事呢絨生產的手工工場約有200家,年產幾萬匹。這就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我國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經濟較發達的江南地區和東由沿海城布,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蘇州,杭州的絲織業,臺灣、廣東的制糖業,江西景德鎮的制瓷業,廣東的冶鐵業,等等,不僅有分工精細的手工工場,而且在成市和鄉鎮出現了買賣勞動力的市場。【思考】:結合封建制生產關系的持點,分析上述材料,談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表現和特點。★課堂探究三:閱讀教材P7-P8頁的“探究與分享”?1644年7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領袖克倫威爾率領國會軍,與國王查理一世的國王軍在英格蘭北部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戰斗。經過激戰,國王軍狼狽潰逃。1649年1月,一個高級法庭被建立起來,對國王查理一世進行審判。審判一國國王,在歐洲沒有先例。克倫威爾十分堅決地主張,國王查理一世應作為暴君、逆賊、殺人犯、人民公敵來處置。他說:“我們將把國王連同他的王冠一起砍掉。”在法國人民的心目中,巴士底獄一直是封建專制的象征,1789年7月14日,巴黎上空回蕩著憤怒的聲浪到巴士底獄去,當憤怒的人群如潮水般涌進并占領巴士底獄后,法國國王路易十六驚恐不安地問周邊的人:“這是一場叛亂嗎?”一個是從回答:“不,陛下,是一場革命。”巴士底獄不久被夷為平地,人們在他的廢墟上豎起了一塊牌子,上面寫道:“這里埋葬著巴士底獄。”1793年1月21日,在一片“國民萬歲”的呼歡呼聲中,路易十六被押上了斷頭臺。【分小組討論】:從社會生產、政治體制、思想文化等方面,談談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社會生產方面政治體制方面思想文化方面【課堂小結】:三、檢測訓練,拓展提升1、在中華民國時期,據1934年對22個省中789個縣的調查,貨幣租占21%,實物租占79%。有些地區還程度不同地保留著勞役租殘余,在某些少數民族地區勞役租甚至還占優勢。農民繳納地租的根源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B.封建君主專制制度C.封建的等級制度D.封建“君權神授”思想2、伴隨著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封建統治者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資產階級國家在世界范圍內開始建立,資本主義時代到來。下列關于資本主義社會表述正確的是:①出現了專門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工人 ②資產階級占有部分生產資料 ③階級剝削制度逐步被自由平等取代 ④工人通過勞動獲得生活資料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下圖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時,牛奶工人倒掉牛奶的情境。其所反映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①是生產絕對過剩的一種危機 ②其基本特征是生產的相對過剩 ③反映了生產與需求的矛盾 ④體現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下表為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時的經濟影響。下列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影響,表述正確的是( )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工業下降46.2%40.6%28.4%16.5%8.4%外貿縮減70%69.1%50%48%50%失業人數1700萬600萬近300萬85萬300萬①經濟衰退,工人失業 ②階級矛盾激化,社會秩序混亂 ③生產過剩,消費水平提高 ④商品嚴重積壓,經濟空間拓寬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無法擺脫的夢魘,伴隨著資本主義發展的始終,是資本主義本身所無法解決的。資本主義本身無法解決經濟危機,其原因是( )①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貫穿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始終 ②資本家無法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其剝削關系 ③資本主義制度的調整無法順應生產力發展要求 ④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的剝削程度日趨減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有人說: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與封建社會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資本主義的建立是一種歷史倒退。請你評析這一觀點。【提示】:考查資本主義建立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主要可從立足生產力發展、國家制度變革、民主思想等角度來分析。【課后作業】:背誦記憶本節課內容,預習下節課內容:“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課本P11-P19)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案(二) 課時2: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答案一、封建社會(封建制國家)1、生產力封建土地所有制地租勞役地租、實物地租和貨幣地租君主專制5、(1)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2)主要矛盾(3)階級斗爭二、資本主義社會1、封建社會內部3、(1)剩余價值無償占有了雇傭工人的剩余價值5、(3)提出“自由、平等、博愛”口號(4)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6、(2)④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二)【課前訓練】:【自糾自查】:1、[提示]×。封建社會的農民對地主依然存在人身依附關系,但是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夠比較自主地勞動。2、[提示]×。 封建地主階級的經濟地位決定了政治等級地位。3、【提示]×。 資本家無償占有了工人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4、[提示]×。 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標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5、[提示] ×。根本原因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6、[提示]×。 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7、[提示]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二、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議、展、評】(問題探究----歸納提升)課堂探究一:閱讀教材P5頁的“探究與分享”:【分小組討論】:比較上述兩段材料,說說奴隸制生產關系與封建制生產關系有什么異同(完成下面表格)奴隸農民從生產資料歸誰所有來看奴隸沒有任何生產資料擁有自己的勞動工具,部分農民還有少量土地。從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來看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不完全占有農民,農民比較自主地安排生產。從產品如何分配來看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只得到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農民勞動的大部分成果,除了作為地租繳納給地主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課堂探究二:結合封建制生產關系的持點,分析上述材料,談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表現和特點。【答案】:(1)萌芽的表現:手工工場、雇傭工人、分工精細、買賣勞動力.(學會分析材料,歸納關鍵詞)(2)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是:(課本P7)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存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課堂探究三:閱讀教材P7-P8頁的“探究與分享”【分小組討論】:從社會生產、政治體制、思想文化等方面,談談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社會生產方面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障礙,大大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政治體制方面資產階級推翻了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開辟了資產階級世界革命的時代思想文化方面資產階級和他們的思想家們提出了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使資產階級理念深入人心,這不僅為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政權的建立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而且把整個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推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三、檢測訓練,拓展提升1【答案】 A解析 本題考查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繳納地租是因為農民不占有土地要素,需要向地主租借土地,這體現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故答案為A;封建君主制度、等級制度、“君權神授”思想,都是鉗制勞動人民的制度和思想繩索,不是地租征收的根本原因,排除B、C、D。2答案 B解析 本題考查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存在依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的雇傭工人,故①正確;工人通過出賣勞動力獲得工資,故④正確;資產階級占有一切生產資料,排除②;資本主義社會存在階級剝削,排除③。選B。3、答案 C解析 本題考查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一種生產的相對過剩,不是絕對過剩,排除①,②正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體現了生產社會化無限擴大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體現了供給與需求的矛盾,③正確;經濟危機發生,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排除④。選C。4、答案 A解析 本題考查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爆發,導致經濟衰退,工人失業,故①正確;經濟危機爆發,經濟衰退,工人失業,階級矛盾激化,故②正確;經濟危機發生,消費水平下降,排除③;經濟危機爆發,經濟低迷,經濟空間不會拓寬,排除④。選A。5、答案 A解析 本題考查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經濟危機存在的根本原因,只要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存在,經濟危機就不可避免,故①正確;資本主義對其制度的調整,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基礎之上的,只要資本主義私有制不改變,經濟危機就不會消除,故②正確;資本主義通過調整相關制度可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排除③;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的剝削會提高,排除④。選A。6、答案①資本主義社會雖然存在剝削,但是勞動者具有人身自由,勞動力得到解放;②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促進了生產力的飛躍發展;③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促進了人類思想的極大解放,使科學、教育、文化的發展達到了新高度。2/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