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框第一目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課標要求】描述不同社會形態的本質特征;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闡明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取決于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學習目標】1.通過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的演進,分析兩種社會形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各自特點。2.理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階級、國家的含義,認識邁入文明時代的門檻的重要標志3.運用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決定社會發展歷史進程原理分析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重點難點】生產力、生產關系的含義;階級、國家的含義;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分析衡量社會進步的標志是什么?充分理解正確的社會發展觀【重難點突破】1.生產力的含義:是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三要素:生產工具(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標志)、勞動對象、勞動者2.生產關系含義: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結成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三要素:①生產資料歸誰所有(生產資料公有制、私有制)、②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平等、剝削)、③產品的分配形式(按勞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3.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是人類社會基本矛盾之一,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當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時,會推動社會發展歷史進程。4.奴隸社會與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特點的比較奴隸社會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區別生產資料歸屬奴隸和生產資料歸奴隸主所有共同占有生產資料人們在生產中關系和地位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產品分配形式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平均分配消費品【合作探究1】達爾文在環球考察中記敘過這樣一件事:一個歐洲人來到美洲的大地島,送給島上的居民一條被子。不料接受贈物的居民,把被子成一塊塊的布片,分給了當地的一個人。好端端的被子,頃刻間變成了用處不大的碎布片,這使來訪的歐洲人大感不解。其實,這樣的舉動反映了當地居民仍然保持著平均分配的原始習俗。結合上述材料,說明原始人平均分配勞動產品的原因是什么?【合作探究2】材料一: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生產力的不斷增加,金屬工具、牛耕等新的生產工具或方法被發明,直接促進了相對剩余產品的出現,對于剩余產品的公平分配就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材料二:在奴隸社會,奴隸主占有大量奴隸,他們可以任意買賣奴隸,可以把奴隸當作財產轉讓、贈送,也可以把奴隸作為遺產繼承。奴隸主像對待牛馬那樣強制奴隸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如果發現奴隸稍有懈怠,就用皮鞭和木棒毒打他們,若有反抗,就要處以各種酷刑。(1)結合材料一和教材知識,分析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的進步是怎樣推動私有制確立、進入奴隸社會的?(2)結合材料二和教材知識,分析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易錯易混點】1.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理想階段2.舊石器時代,原始畜牧業和農業開始出現3.原始社會按照地域關系結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單位。4.勞動者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5.私有觀念的存在,是私有制產生的根本原因。6.私有觀念是人所固有的,所以私有制天然合理,會永遠存在。【當堂檢測】1.列寧指出:“過去從來沒有過什么黃金時代,原始人完全被生存的困難,同自然斗爭的困難所壓倒。這句話指的是①把原始社會描繪成盡善盡美的理想社會是不科學的②原始人處于野蠻狀態,在饑餓驅使下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③原始社會不存在人壓迫人現象④氏族是原始人的基本單位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2.使用磨制石器的時代稱為A.舊石器時代B.新石器時代C.群居時代D.新群居時代3.在原始社會的大部分時間內,整個社會呈現“天下為公”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是A.人們按血緣關系組成B.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C.人們之間互相謙讓D.沒有戰爭,和睦相處4.原始社會末期貧富差距加劇,生產工具和土地變成私有財產,私有制逐步確立起來。這是因為A.私有觀念的存在,是私有制產生的根本原因B.私有觀念是人所固有的,所以私有制天然合理,會永遠存在C.私有制的產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不可避免的D.貧富分化的加劇,使氏族成員的地位越來越不平等5.原始社會的人們為了生存,必須拿起改造自然的武器,改造自然客觀上已經屬于對神靈的擺脫,但改造自然極為不易,某些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偶然的機遇,在這種情況下,古人一方面憑著自己的力量獲得某些勝利,另一方面又把勝利歸功于神靈。這段話主要支持的觀點是A.原始社會普遍存在著對神靈的崇拜B.原始社會的人們對神靈的崇拜是由于生活環境的惡劣C.原始社會人們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神靈保佑上D.神靈觀念的產生是由于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第一課第一框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參考答案【合作探究1】原始社會實行平均分配,沒有剝削。其原因在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有什么樣的生產力就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使得人們不得不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平均分配勞動產品。這也是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合作探究2】(1)生產工具改進----生產力發展----剩余產品出現-----個體勞動盛行-----生產資料轉為私有-----私有制確立-----貧富差距拉大------氏族成員地位不平等------原始社會解體-----奴隸主和奴隸階級出現------奴隸制國家形成(2)①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②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是: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奴隸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③原始社會是按血緣關系結成的氏族,人們通過氏族議事會管理集體事務,一切大事都在議事會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討論決定。【易錯易混點】1X2X3X4X5X6X【當堂檢測】1.A2.B3.B4.C5.B第一框第二目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課標要求】描述不同社會形態的本質特征;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闡明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取決于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地位.【學習目標】1.通過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對比兩者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方面特點的變化,并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地位2.理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的兩個基本條件;分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危機產生的根本原因3.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闡述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重難點】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特點、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的兩個必備條件、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如何認識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地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重難點突破】1.封建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特點的比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的區別生產資料歸屬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人們在生產中關系和地位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產品分配形式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2.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第一,要有大批失去生產資料、有人身自由、能夠自由出賣勞動力的人:第二,要有開辦資本主義企業所必需的大量貨幣當作資本。3.經濟危機難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合作探究1】材料一兩漢時期,租種豪強地主土地的佃農和為豪強地主耕作的雇農數量有了明顯增加。從東漢末年到魏晉,戰亂使更多的農民被豪強地主所控制,他們不僅要為地主耕種土地,繳納地租,還要服勞役,戰亂時則被武裝為私兵,他們不單立戶口,而附于主家戶籍,世代相襲,非自贖或主人放免不得脫籍。但他們又都有自己的財產,并且不像奴婢那樣可以被買賣。材料二我國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經濟較發達的江南地區和東南沿海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蘇州、杭州的絲織業,臺灣、廣東的制糖業,江西景德鎮的制瓷業,廣東的冶鐵業等,不僅有分工精細的手工工場,而且在城市和鄉鎮出現了買賣勞動力的市場。比較上述兩個材料,說一說封建制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有何不同。【合作探究2】材料1789年7月14日,巴黎上空回蕩著憤怒的聲浪:“到巴士底獄去!”當憤怒的人群潮水般涌進并占領巴士底獄后,法國國王路易十六驚恐不安地問他周圍的人:“這是一場叛亂嗎?”一個待從回答“不!陛下,是一場革命。”巴士底獄不久被夷為平地,人們在它的廢墟上豎起了一塊牌子,上面寫道:“這里埋葬著巴士底獄。1793年1月21日,在一片“國民萬歲”的歡呼聲中,路易十六被押上了斷頭臺。從社會生產、政治體制、思想文化等方面,談談法國大革命的深遠影響。【易錯易混點】1.封建社會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是放高利貸。2.封建國家的顯著特征是傳播封建道德。3.資本主義制度的最終確立是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4.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生產的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5.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當堂檢測】1.在封建制生產關系下,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剝削農民.而廣大農民①毫無人身自由②沒有土地和勞動工具③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和少量的土地④勞動成果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羊吃人”的圈地運動、血跡斑斑的奴隸貿易、對印第安人的奴役、對亞洲進行的鴉片貿易等罪惡的歷史事實說明了①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②對外掠奪是資本家發財致富的唯一源泉③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開始就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④資本主義生關系迅速發展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依靠暴力和掠奪實現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在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新興資產階級能成為領導階級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統治階級是資產階級和一切被剝削階級的共同敵人B.無產階級力量弱小C.農民階級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D.資產階級是新的生產關系的代表4.1929年10月24日,美國華爾街股票市場崩潰,引發了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在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發生.其基本特征是A.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B.產品生產過多,供過于求C.社會產品與勞動人民需求相比絕對過剩D.資本主義社會主要矛盾的產物5.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必然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歷史過程,因為A.任何社會形態的存在都有相對穩定性,從產生到消亡都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跨度B.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性決定了過渡的長期性C.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還顯示出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容納的空間D.資木主義商品經濟還需要大的發展6.法國“黃背心運動”的直接起因是民眾對現任政府的各項政策不滿的總爆發。下層民眾認為馬克龍的改革是“劫富濟貧”。這說明資產階級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①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其剝削關系②徹底改變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框架③沒有根本改變資本追逐剩余價值的本性④沒有改變財富占有兩極化的制度基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第一課第一框第二目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參考答案【合作探究1】生產關系的特點不同:①在封建社會,地主階級掌握了絕大部分土地的所有權,農民無地或少地;農民為了生存不得不租種地主的土地,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得不到真正的自由;農民把大部分勞動產品作為地租繳納給地主,自己只剩少部分維持生存。②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資本家在生產關系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合作探究2】法國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最徹底的革命,它摧毀了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易錯易混點】1X2X3X4X5X【當堂檢測】1.B2.C3.D4.A5.C6.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