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政治復習提問目錄(全四冊)高中政治必修教材主要內容串聯整理!01高中政治復習提問目錄·經濟生活□1.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有哪些?供求關系如何影響商品的價格?□2.商品價格的變動會產生哪些影響?(價格變動如何影響消費需求?如何影響生產供應?)□3.影響居民消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收入如何影響消費水平?(三條)如何提高居民消費水平?□4.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會有什么變化?□5.正確的消費觀。(四條)□6.社會再生產過程包括哪四個環節?各自什么地位(作用)?□7.生產與消費的關系。(生產如何決定消費?消費如何反作用于生產?)□8.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什么?如何堅持和完善這一基本經濟制度?□9.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10.公司制的組織管理體制有什么優點?□11.企業的經營與發展。□12.企業兼并、破產、強強聯合,有什么意義?□13.就業的意義。□14.正確的就業觀。(四條)□15.我國現階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16.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有什么意義?□17.促進收入分配公平的“兩個提高”、“兩個同步”。□18.效率與公平的關系。□19.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0.財政的作用。□21.稅收的作用。□22.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什么作用?市場如何配置資源?市場調節有什么積極作用?□23.市場調節存在哪些弊端?有什么危害?□24.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是什么?□25.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是什么?宏觀調控的手段有哪些?□26.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27.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28.如何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29.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有哪些?經濟全球化的載體是什么?□30.經濟全球化有什么影響?□31.如何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32.如何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33.“走出去”的意義02高中政治復習提問目錄·政治生活□1.有關公民的知識。我國的國體(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公民的政治權利(四個權)公民的政治性義務公民參與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公民政治參與的途徑和方式□2.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渠道有哪些?公民參與民主決策有什么意義?□3.村民自治的主要內容□4.發展基層民主有什么意義?□5.民主監督的意義民主監督的方式和渠道公民如何負責地行使監督權利?□6.有關政府的知識。我國政府的性質職能宗旨和原則(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建設型政府、轉變政府職能、依法行政、科學民主依法決策、自覺接受監督、提高公信力樹立威信等)□7.政府如何做到對人民負責?□8.政府為什么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具體要求是什么?依法行政有什么意義?□9.政府如何做到審慎行使權力,科學、民主、依法決策?□10.為什么要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是什么?□11.政務公開有什么意義?□11.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堅持哪三者的統一?應堅持哪些政治制度?□12.有關人大的知識(人民代表大會的法律地位、職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組織和活動的原則)□13.有關人大代表的知識(人大代表的權利與義務)□14.有關中國共產黨的知識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兩個先鋒隊)宗旨“三個代表”政治地位執政方式黨的建設□15.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什么?□16.民主黨派的政治地位、與中國共產黨的關系、如何參政?□17.人民政協的性質、職能。□18.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基本的民族政策基本的宗教政策□19.主權國家在國際社會中享有的基本權利應履行的義務□20.聯合國的宗旨,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作用□21.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合作的基礎沖突的根源□22.當今時代的主題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維護和平、促進發展的有效途徑□23.當今世界的格局□24.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25.我國的外交政策決定我國外交政策的因素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標基本立場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我國在國際社會的角色和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我國的發展道路03高中政治復習提問目錄·文化生活□1.文化的特點(三條)□2.文化的作用(功能、影響、力量)包括哪些方面?□3.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4.文化的經濟功能□5.文化與政治如何相互交融?□6.文化對綜合國力的影響□7.我國的文化建設,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正確的______保證、不竭的________動力和強大的___________支持。□8.文化對人的影響途徑、特點、表現優秀文化如何塑造人生?□9.①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_____________②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_______________③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____________④文化的基本載體:________⑤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對于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作用□10.民族節日的價值□11.文化遺產的價值□12.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樣性?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是什么?□13.文化傳播途徑有哪些?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是什么?□14.傳統文化有什么特點?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15.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16.教育在文化傳承中起什么作用?□17.現代科技在文化傳承中有什么作用?□18.推動中外文化交流的意義□19.為什么要尊重、認同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價值)□20.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文化?□21.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的關系。文化創新的意義□22.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23.文化創新的途徑。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什么?□24.中華文化的特征□25.中華文化的包容性表現作用□26.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核心□27.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28.學會在文化生活中選擇□29.發展怎樣的大眾文化?□30.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宏偉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前進,關鍵是什么?為此,要樹立高度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31.什么是文化自覺、文化自信?□32.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是什么?□33._________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和前進方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心環節是什么?□34.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_______指導思想,樹立_________共同理想,弘揚以_______為核心的_____精神和以_________為核心的____精神,倡導__________________。□35.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36.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37.加強自身的______修養和_________修養,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04高中政治復習提問目錄·生活與哲學□1.辯證唯物論的基本原理□2.意識活動的特點意識能動性的表現□3.實踐的觀點(兩部分)□4.實踐的特點(三條)□5.認識論(求索真理的過程)的基本原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四條)真理的特點(三條)認識過程的特點(三條)□6.為什么說“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三條)□7.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四部分)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8.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聯系的觀點)的基本原理(六條)□9.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如何正確處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10.堅持系統優化的方法□11.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發展的觀點)的基本原理(四條)□12.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如何正確處理二者的關系□13.矛盾的觀點和矛盾分析法□14.矛盾的基本屬性(矛盾雙方的關系)□15.矛盾特殊性的表現如何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16.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如何處理二者的關系□17.“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具體內容□18.辯證否定觀的基本原理(三部分)辯證否定的實質□19.樹立創新意識的具體要求□20.創新的社會作用創新如何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21.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22.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的表現□23.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社會發展的實現方式□24.社會主義改革的性質、目的、意義□25.社會歷史的主體的知識為什么說“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三條)人民群眾如何創造社會精神財富?(三條)“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內容□26.價值觀的相關知識價值觀的性質、作用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關系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特征正確的價值觀的客觀標準□27.價值的創造與實現(如何實現人生價值?)高中政治必修教材主要內容串聯整理!《經濟生活》主要內容1.國家: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分配制度——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加強宏觀調控(目標、手段—財政、貨幣政策)——倡導科學發展觀——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關注民生加強社會建設——健全金融市場2.企業:落實科學發展觀——制定正確經營策略——依靠科技進步科學管理——誠信經營-遵循價值規律——參與經濟全球化,積極走出去——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3.勞動者:對金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提高職業技能——學會理性投資——奉獻回報社會《政治生活》主要內容1.國家:國家性質——國家利益——主權國家的權利義務——國家政策—民族宗教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國際社會的建設性作用2.公民:主人翁意識—政治權利與義務——積極有序參與政治生活——民主選舉、決策、管理、監督——公民意識、國家意識、法律意識3.政府:政府性質、宗旨——職能——對人民負責原則——依法行政、陽光工程——自覺接受監督——以人為本4.中共:黨的性質、宗旨——黨的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執政方式、領導方式——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人為本《文化生活》主要內容1.文化作用:文化與經濟、政治—文化與綜合國力——文化影響人的特點、方式——優秀文化塑造人生2.文化創新:文化多樣性與傳播——文化繼承與發展——文化創新(根本途徑、基本途徑)3.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特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民族精神(愛國主義)——中華文化集中體現在民族精神上,民族精神植根于中華文化之中4.文化建設:發展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文化建設重要內容:選擇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目標(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要求、根本保證、關鍵——先進文化的核心、靈魂、中心環節-(思想道德建設)《生活與哲學》主要內容1.辯證唯物主義:唯物論(物質與意識、規律與主觀能動性、物質與運動、運動與靜止)——認識論(實踐與認識、真理的客觀性條件性、認識運動的規律)——辯證法(聯系發展全面、矛盾分析法、辯證否定觀、創新意識)2.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判斷與選擇——人生價值的內涵——人生價值的實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