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9-2新教材四上科學Trista_xu新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知識點整理第一單元聲音1-1聲音有?高、低、強、弱之分。1-1有的聲音聽上去悅耳,有的聽上去刺耳。1-2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這種運動稱為?振動?。1-2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物體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發出聲音,只有讓它振動才行。如果?停止振動發聲?就會馬上停止。)1-2撥動鋼尺、擊鼓、敲擊音叉、吹豎笛都會使物體產生振動而發出聲音。1-2我們的喉嚨里有一個能夠發出聲音、控制聲音的器官——聲帶。(P5)1-2發聲時,聲帶變緊,快速振動,聲帶越緊,發出的聲音越高。1-3聲音可以向四面八方傳播。1-3用擊打過的音叉輕輕接觸水面,水面會?產生波紋?,這說明音叉振動了。1-3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當聲波遇到物體時,會使??物體產生振動?,聲音就是這樣通過各種物質,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外一個地方?的。1-3物體在振動時也會引起它周圍物質的振動,并通過這些物質把聲音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一個地方。1-3聲音在不同物體中傳播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傳播速度:?鋁箔尺>木尺>尼龍線>棉線1-3空氣是傳播聲音的重要物質,在真空的環境中不能傳播聲音。1-3在月球上,由于沒有空氣?,即沒有可以傳播振動的物質,兩個人即使相隔不遠,也聽不到到聲音、不能互相通話,必須要使用無線電設備。1-3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的傳播速度?固體>液體>氣體。1-3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米/秒。1-4我們的耳朵可分為?外耳、中耳、內耳?。我們怎樣聽到聲音:外界聲音→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覺神經→大腦1-4人的外耳就像一個隧道,聲音通過這個隧道到達鼓膜。鼓膜很薄很有彈性,即使是很輕的聲音,它都會?產生振動。1-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構成,中耳由鼓膜和聽小骨構成,內耳由耳蝸組成,耳蝸與聽覺神經相連。1-4耳廓的作用:收集聲波;鼓膜:將聲波轉化為振動;耳蝸:將振動轉化為信號。1-4物體的振動帶動了周圍空氣的振動,空氣的振動又引起鼓膜的振動。聽小骨把振動傳達到內耳,并刺激聽覺神經,產生信號。大腦接收到聽覺神經傳過來的信號,我們就感受到聲音。1-5用不同力度敲打音叉,輕輕敲擊發出的聲音?弱,大力一點敲擊發出的聲音?強。1-5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越弱。1-6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描述。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快慢決定的。?振動越快,發出的聲音就越高;振動越慢,發出的聲音就越低。1-6越短、越小、越少、越細的物體振動越快,發出的聲音越高。越長、越大、越多、越粗的物體?振動越慢,發出的?聲音越低。1-6敲擊大小不同的兩支音叉,小音叉發出的聲音?高,大音叉發出的聲音?低。1-6擊打長短不同釘子時,釘子越短發出的聲音越高。1-6在撥動鋼尺時,改變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尺子振動時發出的音高也會改變,因為尺子振動的快慢改變了。1-6尺子伸出桌面越短,?發出的聲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長,?發出的聲音越低?。1-7撥動琴弦時,?琴弦越細,聲音越高;琴弦越粗,聲音越低。1-7撥動琴弦時,琴弦越緊,聲音越高,琴弦越松,聲音越低。1-8敲擊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聲音越高,水越多聲音越低。1-8撥彈橡皮筋時,?皮筋越緊,聲音越高;皮筋越松,聲音越低。第二單元呼吸和消化2-1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氣管、支氣管、肺、橫膈膜等。2-1人的呼吸實際上是在進行著氣體交換,使?氧氣?進入血液,同時排出二氧化碳。2-1吸氣,含有氧氣的空氣由鼻腔或口腔進入氣管,再進入肺的過程,胸腔擴張,腹部收縮,呼氣,交換后的空氣由肺部到氣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過程,胸腔收縮,腹部放松。2-2呼出的和吸入的氣體相比,?氧氣減少了,?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增加了,?氮氣不變2-2一個正常人在平靜狀態下,每分鐘呼吸?20?次左右。每分鐘心跳?80?次左右。2-2為什么運動時呼吸會加快?因為人體運動的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所以呼吸的次數要比平時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比平時多的氣體。2-2人體需要的氧氣由?肺??吸入后進入血液,再由?心臟?通過?血管?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同時收集?二氧化碳?等廢物,再排出體外。2-2為什么運動時心跳會加快?因為伴隨著身體運動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氧氣,心跳也就逐漸加快,以便輸送出更多的血液。2-3經常鍛煉身體,會提高我們的呼吸能力,增大?肺活量,獲得更多的?氧氣?。2-3肺活量是指一次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出的?氣體總量。2-3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呼吸,伴隨著運動量的增加,每分鐘呼吸的次數也會增加。2-4除了呼吸之外,飲食是我們從外界獲得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動。2-4按人們的生活習慣,可以把食物分成糧食、蔬菜、肉類、奶制品、水果、調味品等;2-4根據食物的來源可以分成植物類食物和動物類食物;根據食物的食用方式可以分成生食和熟食;根據食物的重要性可以分成主食和副食。另外,還有其他的分類方式。2-4我們常吃的主食有米飯、面條、饅頭等,副食有肉、蛋、奶等。夏天常吃的涼菜中包含黃瓜、粉絲、粉皮等食物,從食物來源上分類,屬于植物類食物。2-4植物類食物有:谷物、水果、蔬菜等;動物類食物有:奶、奶制品、蛋、肉等。2-5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是從食物中得到的。2-5食物中的營養成分通常分為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無機鹽和水。2-5淀粉是富含糖類的食物。肥肉、芝麻等食物富含脂肪。2-5蛋白質是構成人體肌肉、內臟、頭發、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支持生長發育。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有:大豆、牛肉、魚肉、雞蛋、純牛奶、開心果等。蛋白質燃燒后有一股焦臭味。2-5脂肪和糖類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我們身體可以儲存大量的脂肪和糖類。含有豐富脂肪的食物有:食用油、花生、核桃、豬肉、巧克力等;含有豐富糖類的食物有:大米、面條、果汁飲料、、烹調淀粉、馬鈴薯等。2-5維生素和礦物質有調節身體機能的作用,它們的各類非常多,是我們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營養。蔬菜和水果里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胡蘿卜、西紅柿、四季豆、南瓜、花菜、芹菜等。鹽是一種礦物質極其豐富的食物,水也是人體最基本的營養成分。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從食物中來。2-5如果把食物放在白紙上擠壓、滑動,白紙上留下了油漬,說明這種食物含有脂肪。在食物上滴碘酒,是為了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滴碘酒的地方變為藍色,說明這種食物含有淀粉。2-5想知道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我們可以采用看標簽或查資料的方法。2-5食物的種類很多,并含有豐富的營養,保持合理營養,才能使身體健康。2-5人的生長與活動需要營養,營養是從食物中得到的。2-6沒有一種食物含有人體所需的所有營養成分,所以我們需要搭配膳食,保證營養的充足。2-6搭配膳食營養要做到品種多樣,并保持合理數量。2-6膳食營養搭配原則:葷素搭配;粗細糧搭配;多種搭配;每日吃適當的新鮮水果和蔬菜;運動量比較大,需要多吃糖類食物;手指間有一些脫皮,需要多吃含有維生素的食物等。2-6只有營養均衡,才能保證我們正常的生活和成長。2-6各類食物在均衡營養中的地位和比重是不一樣的。2-6手指脫皮、口腔潰瘍時,需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2-6谷物類、油脂類食物含有糖類和脂肪,可以給我們提供能量。2-6奶制品、豆類、魚蝦類和蛋類等含有蛋白質,可以支持我們的生長發育。2-6蔬菜和水果類含有維生素和礦物質,能讓我們保持健康。2-6不偏食、不挑食才能夠從食物中獲取均衡的營養,這是良好的飲食習慣。如果營養獲取不均衡,會影響身體健康。2-7消化器官可以將食物轉變成我們可以吸收的養料和能量,這一過程叫做消化。口腔是人體的消化器官之一。2-7口腔是食物消化開始的地方,是由牙齒、舌頭、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齒按形狀給牙齒分類,可分為門齒(8個)、犬齒(4個)、臼齒(20個)。2-7門齒:用來切割食物;臼齒:用來咀嚼食物;犬齒:用來撕碎食物。2-7老人們常說“細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齒將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體內消化。2-7如果?牙齒不好,消化就會受到影響,還會影響整個身體的運動。2-7牙齒是我們身體重要的消化工具。不同形狀的牙齒在消化食物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保護好牙齒對我們一生的健康很有意義。2-8人體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腸和大腸。食物被食道運輸到胃里,在胃里被進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腸里被吸收。2-8口腔:食物初步消化;?食道特點:光滑且直,作用:輸送食物到胃部;?胃特點:肌肉發達,有胃酸。作用:把食物變成食糜;?小腸特點:5-7米長,有很多消化液,作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大腸:儲存食物殘渣,并吸收少量水分。2-8人體的每個消化器官都在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們愛護。2-8食物的旅行線路:食物→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體外2-8人體按工作類型分類可以分為:?運動系統、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等運動?系統:(骨骼、關節、肌肉)消化?系統:(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血液?循環系統:(心臟,血管)呼吸?系統:(鼻腔、氣管、支氣管、肺)第三單元運動和力3-1物體都有一個豎直向下的力,這個力就是重力。3-1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體拉向地面。樹上的蘋果掉下來,拋向空中的皮球總要落回地面,小孩從滑梯上滑下,水往低處流……,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3-1在做小車運動快慢與拉力大小關系實驗時,拉力的大小用墊圈的個數來表示。3-1提供動力可以使小車啟動,有阻力使運動的小車靜止。3-2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反沖力。3-2充氣后的氣球具有能量,噴氣時可以產生動力。3-2噴氣式飛機、火箭都是靠噴氣發動機產生的反沖力運動的。3-3像橡皮筋這樣的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很容易改變,在形狀改變時,它們會產生一個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這個力叫彈力。3-3用橡筋作動力的小車,橡皮筋繞的圈數越多,行駛速度越快,行駛距離越遠;橡皮筋繞的圈數越少,行駛速度越慢,行駛距離越近。3-4研究運動和力時,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彈簧測力計就是測量力的大小的一種工具。3-4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拉力越大,彈簧伸得越長,示數也越大”的特征制成的。彈簧秤由:(提環)、(指針)、(刻度板)、(掛鉤)、(彈簧)五部分組成。3-4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符號“N”表示。1牛約等于100克的力。它是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牛頓的名字命名的。3-4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時應注意: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不是指在“0”位置;讀數時,視線與指針相平;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刻度標出的最大中數量。3-4跳板、健身球、撐桿和海綿墊、蹦床等都是利用了物體的彈力。3-5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運動時,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發生摩擦,運動物體要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3-5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有滑動和滾動兩種方式。滑動摩擦力要遠遠大于滾動摩擦力。3-5我們用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一個物體,剛好能使這個物體運動起來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3-5物體間接觸面光滑,摩擦力越小;物體間接觸面粗糙,摩擦力越大。物體重,運動時摩擦力越大;物體輕,摩擦力越小。3-5自行車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輪胎、腳蹬的表面、剎車橡皮、手柄做成花紋;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軸、中軸、后軸、腳蹬的軸、大小齒輪與鏈條。3-6飛行的子彈將物體擊穿,踢飛的足球把玻璃打碎,呼嘯的狂風將大樹連根拔起,奔騰的江水驅動水輪轉動…,它們都具有能量。3-6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沒有能量,自然界就不會有運動和變化,也不會有生命。3-6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形式的能量,運動的小車、發光的燈泡、燃燒的蠟燭、拉長的橡皮筋……,都具有能量。能量還儲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學物質中。3-7賽車的設計特點:輪胎很寬,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要設計力量很大的發動機;車身重心很低,輪與輪之間的距離較寬,可以使行駛穩定;設計流線型車身,使阻力減到最低。3-8設計制作小車:明確問題制定方案實施方案評估與改進問答題:橡皮筋的圈數與小車運動有什么關系?答:橡皮筋繞的圈數多,小車行駛速度快、距離遠;繞的圈數少,小車行駛速度慢、距離近。橡皮筋的長度和在車軸上繞的方向分別與小車運動有什么關系?答:橡皮筋的長度短,小車行駛速度快、距離遠;長度長,小車行駛速度慢,距離近。橡皮筋在車軸上繞的方向與小車運動的方向相同。你還知道哪些物體有彈力?人們能用它們做什么?答:被拉長或壓縮的彈簧;被彎曲的鋸條或竹片;被壓縮的空氣等都能產生彈力。射箭、拉力器、皮球、衣服上的松緊帶、自行車的坐墊等都用到了彈力。說說在使用彈簧秤時應注意些什么?答:①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不是指在“0”位置;②讀數時,視線與指針相平;③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刻度標出的最大數量;④測量完畢后,把測力計放回原處。小車的哪些地方會產生摩擦力?這些摩擦力屬于滑動摩擦還是滾動摩擦?答:在我們小車上,車軸與車身、車軸與車輪、車輪與地面都存在摩擦力,這些摩擦力屬于滾動摩擦。自行車上哪些地方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增加摩擦力的?答:自行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主要有:前后輪胎、腳蹬子表面、剎車橡皮等處。增加摩擦力的方法:在前后輪胎、腳蹬子表面上做花紋,使表面粗糙些,從而增大摩擦力。自行車上哪些地方不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減小摩擦力的?答:自行車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主要有:前軸、中軸、后軸、腳蹬子軸、大小齒輪與鏈條等處。減小摩擦力的方法:安裝滾珠、加潤滑油。在生活中,人們怎樣根據需要來增加或減小摩擦力?答:要增大摩擦就應該使兩個物體間的接觸面粗糙些,并設法加大物體間的正壓力,如:汽車輪胎上的花紋、鞋底上的花紋。要減小摩擦就應該使兩個物體間的接觸面變得光滑,還可以在物體下面墊上能滾動的物體,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如:往自行車車軸上加潤滑油、車軸內安裝滾珠。說說摩擦力對我們的生活的利和弊?答:我們走路、汽車行駛、摩擦力太小了要打滑,這時的摩擦力是有利的。機器運轉,部件間相互摩擦而磨損,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我們都知道哪些物體是靠反沖力運動的?答:節日燃放的煙花、噴氣式飛機、火箭等,都是靠反沖力運動的。汽車運動和停止都要靠輪子,車輪與地面之間沒有了摩擦力,情況會怎樣?答:如果車輪與地面之間沒有了摩擦力,車輪會打滑,汽車無法啟動,行駛的車子也很難停下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