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名師導學——1.3 探索堿的性質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名師導學——1.3 探索堿的性質

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1.3探索堿的性質(2)
點擊要點
堿的通性
1.堿+某些非金屬氧化物===== +
2NaOH+CO2===== +
Ca(OH)2+CO2===== +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以此檢驗CO2)
2NaOH+SO2===== +
(工業上用堿溶液吸收SO2等有害氣體)
2.堿+某些鹽===== +
3NaOH+FeCl3===== +
(生成紅褐色沉淀)
2NaOH+CuSO4===== + (生成藍色沉淀)
Ca(OH)2+Na2CO3===== + (工業上制取NaOH)
典題分析
例1 要求用一種試劑鑒別稀鹽酸、石灰水和氫氧化鉀三種無色溶液。簡述實驗步驟并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
鞏固訓練1 有四瓶無色液體,它們分別是水、石灰水、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怎樣用化學方法加以區分
例2 有五種溶液,分別是鹽酸、硫酸銅溶液、氯化鐵溶液、氯化鎂溶液、無色酚酞試液,若僅用一種試劑就可以將它們區別開來,則應選用的試劑是( )
A .NaOH B.H2SO4 C .AgNO3 D.Cu(OH)2
鞏固練習2 不能用于區別稀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是( )
A.紫色石蕊試液 B.NaCl溶液 C. BaCl2溶液 D.CuSO4溶液
跟蹤演練
一、選擇題
1.下列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將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有沉淀產生
B.氯化銅溶液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產生藍色沉淀
C.四氧化三鐵放入氫氧化鈉溶液中,生成紅褐色沉淀
D.將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會產生白色沉淀
2.S0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能有效吸收S02的溶液是 ( )
A.NaOH B.Na2S04 C.H2SO4 D.NaCl
3.固體氫氧化鈉和氧化鈣的混合物叫做堿石灰,常用作干燥劑,下列氣體不能用堿石灰干燥的是( )
A.C0 B.C02 C.H2 D.02
4.已知氫氧化鋰(Li0H)可溶于水,其化學性質與氫氧化鈉相似。下列對氫氧化鋰的化學性質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能與二氧化碳反應 B.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C.能與稀硫酸反應 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5.某電鍍廠排出的污水,其pH<7,并含有硫酸銅,要除去有毒的硫酸銅,同時調節pH至中性,可選用下列物質中的 ( )
A.生石灰 B.氯化鋇 C.硝酸銀 D.碳酸鈣
6.在Ca(OH)2的飽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質,冷卻至室溫,溶液的pH沒有改變的是 ( )
A.CO2 B.KCl C.Cu(NO3)2 D.HCl
7.蔣下列物質的溶液滴人氫氧化鈉溶液中,能生成藍色沉淀的是( )
A.HCl B.KCl C.CuSO4 D.FeCl3
8.(2010廣州)物質X可發生下列所示的兩個反應,則X可能是( )
①X+堿一鹽+H2O ②X+金屬氧化物一鹽+H2O
A.CaO B.CO2 C. NaOH D.H2SO4
9.向含有鹽酸的氯化鐵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下列圖象中能正確表示滴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m)與所得沉淀質量Q的關系是( )
二、實驗簡答題
10.如果要使氫氧化鈉溶液的pH減小,可采取的方法有:
①不發生化學反應的方法: 。
②有化學反應發生的方法(要求各種方法中所選的物質類別不同): 、

11.請從物質的組成或構成等方面分析,導致下列物質的性質相似或有差異的原因:
(1)NaOH溶液和KOH溶液均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2)硫酸、鹽酸都是酸,但硫酸可以與氯化鋇溶液反應,而鹽酸不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
12.(2010福州)小政同學在復習Ca(OH)2化學性質時,歸納出了
Ca(OH)2與其他物質問相互反應的關系如右圖(圖中連線表示相連
的兩種物質能發生反應)。
(1)若X是與其他三種不同類別的化合物,則X可以是
(2)根據上圖所示的物質間關系,寫出其中兩個化學方程式:
① ;
② 。
13.小黎同學為了進一步加深對“堿的化學性質的理解.特邀你協助完成下列活動與探究:
(1)如下圖所示,在白色點滴板上進行實驗,請將實驗現象填入下表:
(2)回憶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反應,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三氧化硫(SO3)與氫氧化鈉反應與上面的反應類似,寫出這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如下圖所示,在燒杯中加入lOmL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酚酞試液,溶液顯 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鹽酸,并不斷攪拌溶液,至溶液顏色恰好變成無色為止。這一實驗說明:酸與堿作用生成了鹽和水,這一反應叫做 反應。
(5)根據上面的實驗和討論,試歸納出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有哪些相似的化學性質。(任寫兩點)
① ;
② 。
三、分析計算題
14.將4.4g CO2通人200g 4%的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應。
(1)反應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為 g。
(2)生成的Na2CO3的質量為 g。
(3)反應后所得溶液的pH (填“>”、“=’,或“<”)7。
答案
【點擊量點】
1.鹽+水 Na2CO3+H2O CaCO3↓+H2O Na2SO3十H2O 2.新堿+新鹽Fe(OH)3↓+3NaCl Cu(OH)2↓+Na2SO4 CaCO3↓+2NaOH
【典題分祈】
例l 解析:用一種試劑鑒別多種物質,要求反應產生的現象各不相同,然后將其一一鑒別出來。綜合考察稀鹽酸、石灰水和氫氧化鉀的化學性質知,鹽酸遇到碳酸鹽有氣體產生,石灰水遇可溶性碳酸鹽會出現白色沉淀,而KOH溶液無現象,因此本題可加入Na2CO3或K2CO3等可溶性碳酸鹽,將其一一鑒別。答案:取少量溶液分別倒入3支試管中。然后分別滴加數滴Na2CO3溶液,有氣泡產生的是鹽酸;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石灰水;無明顯現象的是氫氧化鉀。有關化學方程式為:
Na2CO3 +2HCl=====2NaCl+H2O+CO2↑
Na2CO3+Ca(OH)2=====CaCO3↑+2NaOH
鞏固訓練l 取四支試管分別倒入少量的一種液體,再各滴幾滴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紫色的是水,變紅色的是稀硫酸,變藍色的是氫氧化鈉和石灰水。再取兩支試管分別倒入少量的未知溶液中的一種,再分別滴入碳酸鈉溶液,其中變渾濁的是石灰水,仍澄清的是氫氧化鈉溶液。
例2 A解析:僅用一種試劑鑒別五種物質的溶液,符舍這一要求的試劑,應該在分別與五種溶液反應時各出現不同的現象。因此,可將選項中的試劑與五種物質分別反應,能夠分別產生不同現象的,就是所選試劑。H2SO4與HCl、FeCl3、MgCl2、酚酞均不反應,因此,排除B。AgNO3與HCl、FeCl3、MgCl2反應,均出現白色沉淀,與CuSO4反應也出現白色渾濁,由此C也不舍題意。NaOH與HCl發生中和反應,但無明顯現象;NaOH與CuSO4反應會產生Cu(OH)2的藍色沉淀,與FeCl3反應會產生Fe(OH)2的紅褐色沉淀,與MgCl2反應會生成Mg(OH)2的白色沉淀;NaOH可使酚酞試液變成紅色。用NaOH溶液可將五種溶液鑒別開。 Cu(OH)2難溶于水,與CuSO4、FeCl3、MgCl2均不能反應
鞏固訓練2 B
【跟蹤演練】
1.B 2.A 3.B 4.D 5.A 6.B 7.C 8.D 9.D(解析:開始滴入NaOH溶液時因HCl的存在不會產生沉淀,待滴一定量的NaOH溶液后NaOH溶液才會與湖。生成Fe(OH)3沉淀,當FeCl3反應完時生成的沉淀質量就不再變化了。10.①加水稀釋 ②加鹽酸通入CO2 11.(1)NaOH和KOH都含有OH- (2)SO42-能與Ba2+產生沉淀而Cl-不能 l2.(1)CO2(合理答案均可) (2)Ca(OH)2+2HCl=====CaCl2+2H2O NaCO3 +Ca(OH)2=====CaCO3+2NaOH(合理答案均可)13.(1)溶液變藍溶液變藍 (2)CO2+Ca(OH)2=====CaCO3↓+H2O (3)SO3+2NaOH=====Na2S04+H2O(4)紅 中和(5)都能使指示劑變色都能和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或都能跟酸反應) 14.(1)204.4(2)設生成Na2CO3的質量為x,
2NaOH+CO2=====Na2CO3+H2O
44 106
4.4g x
= x=10.6g (3)>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1.3探索堿的性質(1)
點擊要點
1.堿: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
(1)NaOH===== +
Ca(OH)2===== +
(2)四種可溶性堿:NaOH KOH Ca(OH)2 Ba(OH)2
2.堿的通性
(1)堿使指示劑變色;
(2)堿+酸=====
Ca(OH)2+2HCl=====
中和反應: 和 反應,生成 和 的反應。(實驗時用酸堿指示劑指示酸、堿是否恰好完全反應)
典題分析
例1 下列各組物質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NaOH、NaCl、CuSO4 B.Ca(OH)2、CaCl2、HCl
C .KCl、Na2CO3、NaOH D.Na2CO3、NaCl、HCl
鞏固訓練1 (2010邵陽)在做酸和堿中和反應的實驗時,有時需借助指示劑顏色的變化判斷反應是否發生、完成。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燒杯中,不斷滴人稀鹽酸。此過程燒杯中溶液顏色的變化是( )
A.由紅色變為藍色 B.由藍色變為紅色
C.由紅色變為無色 D.由無色變成紅色
例2 用密度為1.14g/cm3的H2SO443mL與50g20.8%的BaCl2溶液充分反應后,H2SO4有剩余。中和剩余的H2SO4又消耗了32g 25%的NaOH溶液,求所用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鞏固練習2 mg a%的燒堿溶液與ng a%的稀硫酸溶液混合后滴入石蕊試液仍為紫色,則m和n的數值關系正確的是( )
A.m=n B.m>n C.m跟蹤演練
一、選擇題
1.下列物質屬于堿的是 ( )
A.C02 B.HCl C.NH3·H20 D.K2SO4
2.下列生活用品或食品中,呈堿性的是( )
3.在氫氧化鋇溶液中主要存在的微粒有( )
A.氫氧化鋇分子 B.氫氧根離子 C.鋇原子 D.氧離子
4.(2010河南)危險化學品要在包裝標簽上印有警示性標志。氫氧化鈉應選用的標志是 ( )
5.(2010揚州)測得某強力除油污劑的pH=14,關于它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顯堿性
B.顯酸性
C.一定能與鹽酸反應產生氣體
D.露置空氣中一段時間后pH將變大
6.在20世紀20年代,一些化學家提出一種酸堿理論一一質子論。這種理論認為,凡能放出質子(H+)的分子或離子都是酸,凡能結合質子的分子或離子都是堿。根據這一理論,下列物質中不屬于堿的是 ( )
A.NH4+ B.H2PO3- C. Na2CO3 D.SO42-
7.據2010年1月6日中央電視臺報道,位于我國西北的渭河發生嚴重污染,經環保部門檢測,某河段河水的pH已達3.3(呈酸性),嚴重影響了沿岸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為使河水能用于農作物灌溉,有的農民不得不在引入水渠的河水中加入某種物質,來改變河水的pH。你認為農民加入的這種物質可能是 ( )
A.硫酸 B.燒堿 C.熟石灰 D.氯化鈉
8.小紅觀察在不同酸堿度下紫甘藍(見下圖)汁液所顯示的顏色.記錄如下。
pH 1 2~3 4~6 7~9 10 11 l2~14
顏色 深紅 紫紅 淺紫 藍 綠 黃綠 黃
下列物質中,能使紫甘藍汁液變黃的是 ( )
A.水 B.食鹽溶液 C.硫酸溶液 D.氫氧化鈉溶液
9.下列關于氫氧化鈉溶液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該溶液能導電 B.該溶液pH>7
C.該溶液均一、穩定 D.該溶液能使石蕊試液變紅
10.溶液的堿性強弱跟溶液中OH-的數量有關,一定體積的溶液中0H-的數量越多,則溶液的堿性越強。l0%的NaOH溶液(密度為1.1g/cm3)與10%的KOH溶液(密度也為l.1g/cm3)相比較,堿性更強的是 ( )
A.NaOH B.KOH C.一樣強 D.無法比較
二、填空題
11.已知在水溶液中,乙醇(C2H5OH)不發生電離,溴化氫
(HBr)電離產生氫離子(H+)和溴離子(Br-),氫氧化鈉電離產生鈉離子和氫氧根離子。請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這三種溶液的組成推斷,醫用酒精(含乙醇75%的水溶液)顯 ,溴化氫的水溶液顯(填“酸性”、“中性”或“堿性”);
(2)寫出上述物質之間發生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氫氧化鈉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用化學符號表示):
12.已知A、B分別是鹽酸和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某同學在實驗室用兩種溶液進行實驗,其結果繪出如圖所示的反應曲線,該曲線表示向A中加入B時,溶液的pH變化情況。請寫出從該曲線圖中得出的信息:
(1)A是 ;
B 是 ;
(2)
(3)
三.賽驗筒答題
13.“農夫山泉”在廣告中提示,弱堿性的水對人體健康有利,并在廣告中演示了如圖操作:在盛有“農夫山泉”和其他水的兩只玻璃杯中,分別浸入pH試紙,過一會觀察到盛有“農夫山泉”的一杯呈淡綠色(弱堿性),另一杯呈淡橘黃色(弱酸性)。請你回答:
(1)常溫時“農夫山泉”礦泉水的pH約為 ( )
A. 4 B.5.6 C 7.3 D.14
(2)小明同學看了演示中測定pH的方法后,指出這種
測定方法是錯誤的。它錯在哪里
用pH試紙測定溶液pH的正確方法是
(3)從(1)中選出的結果能否用pH試紙測出
14.學習了酸和堿的性質之后,林林在實驗室進行了下列實驗:
(1)取少量稀鹽酸與一定質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充分混合后得到混合溶液Al,向Al中加入碳酸鈉溶液,有氣泡產生。說明Al顯 性;
(2)另取少量稀鹽酸與一定質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充分混合后得到混合溶液A2,向A2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說明A2品 性;
(3)酸堿指示劑可以指示溶液的酸堿性,pH可以表示溶液的 。綜合(1)和(2)可知,A1的pH A2的pH(填“>”、“<”或“一”)。
15.(2010紅河)下面是某小組同學學習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時的實錄:在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插入溫度計測量溶液的溫度。用膠頭滴管吸取10%的稀鹽酸逐滴加入到氫氧化鈉溶液中。
(1)探究實驗中的能量變化:在實驗過程中,隨著稀鹽酸的不斷滴人,溶液的溫度逐漸升高,你認為溶液溫度升高的原因是;
(2)探究反應終點問題:
用什么方法證明此反應已恰好完全進行 小紅說:在實驗后所得溶液中滴入幾滴無色酚酞試液,若溶液顏色沒有變化,則反應恰好完全進行。小文說:在氫氧化鈉溶液中預先滴入幾滴無色酚酞試液,然后再加入稀鹽酸,若溶液顏色剛好變成無色,則反應恰好完全進行。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理由是
(3)關于實驗中的細節和意外情況:
①實驗中,稀鹽酸必須用膠頭滴管逐滴滴加,這樣做的目的是:
②實驗過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這樣做的目的是:
③小鳳在她的實驗過程中意外發現有氣泡出現,你認為原因是
16.(2010義鳥)2009年12月14日,我。市舉行了初中科學知識應用暨探究技能比賽,其中的葉脈標簽制作項目是由選手在規定時間內,根據自己的創意設計,對葉脈進行染色、繪畫、裁割、拼接等藝術加工。比賽時某組選手配制了200g 10%的氫氧化鈉溶液,比賽結束后他們對剩余的氫氧化鈉廢液用鹽酸進行了中和處理。
(1)配制上述溶液時需要氫氧化鈉固體 g;
(2)完全中和廢液時用去14.6%的鹽酸l00g,則剩余廢液中含氫氧化鈉溶質多少g (假設廢液中的其他物質均不與鹽酸發生反應)
答案
【點擊要點】
1.氫氧根離子Na+,OH- Ca2+,20H- 2.鹽+水CaCl2+2H2O 酸 堿 鹽 水
【典題分析】
例1 C解析:如果能共存,則物質間就不能發生反應。而A中NaOH和CuS04可生成Na2S04和Cu(OH)2沉淀;B中Ca(OH)2和HCl可中和生成吣和H20;D中Na2CO3和HCl可反應生成NaCl、H20和CO2,而C組三種物質互不反應。
鞏固訓練l C
例2 20%解析:H2S04和BaCl2反應生成BaS04和HCl,再用NaOH中扣刺余H2S04時,不能忽視NaOH又和生成HCl發生反應的這個隱蔽反應,而且這個反應是解題時不走彎路的關鍵。
此題稍加分析,即可一步解出:用BaC12的量不能求出H2SO4的量是因BaCl2不足量,而用NaOH的量卻可求出H2S04的量,因二者是完全中和的反應。之所以可用NaOH的重來求H2SO4的量,是因為H2SO4在與BaCl2反應時僅消耗了SO42-,而H+束參加反應,而H+恰好被NaOH中和完全,所以可據與NaOH的中和反應求H2S04的量。 設:H2S04的質量為x
H2SO4+2NaOH=====Na2S04+2H20
98 80
x 32g×25%
解得x=9.8g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100%=20%
鞏固訓練2 C
【跟蹤演練】
1.C 2.C 3.B 4.A 5.A 6.A 7.C 8.D 9.D l0.A ll.(1)中性酸性(2)HBr+NaOH ( http: / / www.21cnjy.com / )NaBr+H20(3)Na+、OH-、H20 12.(1)NaOH溶液 鹽酸(2)pH=7時,NaOH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3)隨著鹽酸的加入量增大,pH逐漸減小l3.(1)C(2)直接將pH試紙放入水樣中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水樣,分別滴在pH試紙上,過一會與標準比色卡對比,即可得出水樣的pH(3)不能l4.(1)酸(2)堿(3)酸堿度 < 15.(1)中和反應放出熱量(2)小紅如果鹽酸過量,加入酚酞試液.溶液也不變色 (3)防止鹽酸過量使反應充分、快速NaOH溶液變質16.(1) (1)20 (2)解:設剩余廢液中含氫氧化鈉溶質質量為x
NaOH + HCl=====NaCl+H20
40 36.5
x 100g×14.6% = x=16g
答:剩余廢液中含氫氧化鈉溶質l6g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5 頁 (共 5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1.3探索堿的性質(3)
點擊要點
1.氫氧化鈉NaOH:俗稱 、 。
(1)易潮解,易和空氣中的 反應而變質,故應 保存。
2NaOH+C02=====Na2CO3十H2O
(2)極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
2.氫氧化鈣Ca(OH)2俗稱
區分NaOH和Ca(OH)2兩種溶液的方法:
方法一:分別通入CO2,變渾濁的是 溶液;
Ca(CH)2+CO2=====
方法二:分別加入Na2C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的是 溶液。
Ca(OH)2+Na2CO3=====
典題分析
例1 下列物質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因變質而質量增加的是( )
A.濃硫酸 B.濃鹽酸 C.氫氧化鈉固體 D.熱的飽和硫酸銅溶液
鞏固訓練1 物質的性質決定它的用途,還決定其保存方法。固體KOH具有以下性質:①白色固體②有腐蝕性③易吸收水分④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實驗室中必須將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例2 有四瓶無色溶液,分別是稀鹽酸、稀硫酸、石灰水和苛性鈉溶液中的一種,現將四瓶溶液編號A、B、C、D,做以下實驗:
(1)用四支試管分別取出每種溶液,分別滴人幾滴酚酞,B和D中都顯紅色,其余仍為無色。
(2)另取兩支試管,分別取出B和D溶液,分別向其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B中產生渾濁,D中仍澄清。
(3)另取兩支試管,分別取A和C溶液,分別滴人BaCl2溶液,只有C中出現白色沉淀。
根據以上實驗事實,試推斷A、B、C、D四種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
鞏固訓練2 氫氧化鈉、氫氧化鈣都是實驗室常用的堿。要鑒別氫氧化鈉稀溶液和飽和氫氧化鈣溶液,下列方法不能夠達到目的的是( )
A.分別滴加碳酸鈉溶液 B.分別通入二氧化碳
C.分別滴加稀鹽酸 D.分別加熱原溶液至80℃
跟蹤練習
一、選擇題
1.火堿的化學式是( )
A.NaCl B.NaOH C Mg(OH)2 D.Na2SO4
2.(2010寧夏)用右圖所示的密閉實驗裝置,能夠使氣球先膨脹,
過一段時間又恢復到原狀的一組固體和液體是( )
A.固體:硝酸銨;液體:水
B.固體:生石灰;液體:水
C.固體:碳酸鈉;液體:稀鹽酸
D.固體:氯化鈉;液體:水
3.久置于空氣中的石灰水,其表面會形成白膜。此時溶液的pH與變化前溶液的pH相比 ( )
A.偏大 B.偏小 C.一樣 D.無法比較
4.震后災區的防疫工作應該迅速啟動。對災區中死亡動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時,衛生防疫工作人員采用大量的消毒劑對死亡動物尸體進行消毒。采用撒潑大量的消石灰并深埋,其中消石灰的作用是( )
A.美觀大方 B.殺菌消毒
C.標記作用 D.中和酸性土壤
5.取一小塊氫氧化鈉固體置于蒸發肛中,隔一段較長的時間后滴加稀鹽酸,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 ( )
A.有白色沉淀 B.有氣泡放出
C.有白色沉淀,同時有氣泡放出 D.看不到明顯變化
6.一瓶長時間露置于空氣中的氫氧化鈉溶液,要除去其中的雜質,得到純凈的氫氧化鈉溶液,下列操作可以達到目的的是 ( )
A.過濾后加入適量稀硝酸 B.先過濾,然后小心蒸發
C.加入適量鹽酸,過濾 D.加入適量氫氧化鈣溶液,過濾
7.(2010甘孜)下列關于氫氧化鈣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氫氧化鈣溶液敞放在空氣中會變質
B.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
C.氫氧化鈣在農業上可改良酸性土壤
D.氫氧化鈣的俗名叫做熟石灰、消石灰
8.(2010山西)右圖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由此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
A.反應結束時溶液的pH=7
B.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沒有變化
C.氫氧化鈉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
D.該反應的實質是H+和OH-結合生成H2O分子
9.用石灰漿涂抹墻壁,一段時間以后,涂層表面物質的pH小于其內層物質的pH。下列化學方程式可以解釋這一現象的是( )
A.Ca(OH)2+CO2=====CaCO3++H2O
B.CaO+H2O=====Ca(OH)2
C.CaCO3CaO+CO2↑
D.Ca(OH)2+2HCl=====CaCl2+2H2O
10.探究小組利用右圖裝置進行四組實驗,膠頭滴管中盛裝的是液體,燒瓶中盛裝的是氣體、固體或液體,當膠頭滴管滴幾滴液體后,能觀察到氣球變大的實驗組合是( )
組合 滴管中 燒瓶中
A Na2CO3 鹽酸
B HCl Zn(固)
C NaOH CO2(氣)
D H2SO4(濃) H2O(液)
二、填空題
11.氫氧化鈉是 色的 體, 于水。它露置在空氣中,表面會發生潮解,這是因為它 的緣故。同時它還能與空氣中的 發生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從而使氫氧化鈉變質;因此,氫氧化鈉固體必須 保存;而它的水溶液也必須 保存。
12.閱讀下列短文:氫氧化鉀(化學式KOH)的性質與氫氧化鈉的性質相似。①純凈的氫氧化鉀是白色固體;②它極易溶解于水;③氫氧化鉀固體露置于空氣中易吸水而潮解;④氫氧化鉀固體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⑤氫氧化鉀和硫酸銅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氫氧化銅。根據上面短文的內容,運用你學過的有關知識填空:
(1)從上面的短文中得知,氫氧化鉀的物理性質為(填序號) 。
(2)寫出上面短文中涉及到的與氫氧化鉀的化學性質有關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根據氫氧化鉀的性質,你認為氫氧化鉀固體的保存方法應是 。
13.消石灰砂漿被廣泛用于粘合磚石,因為細軟的消石灰砂漿硬化后會和磚石合為一體。消石灰砂漿表面會迅速硬化的主要原因是
三、實驗簡答題
14.根據下列實驗報告回答問題:
活動與探究:氫氧化鈉溶于水后液體溫度的變化。
探究目的 了解物質溶解前后液體溫度變化情況;學習測量液體溫度變化的方法。
實驗用品 藥匙、燒杯、玻璃棒、溫度計、氫氧化鈉固體、水。
操作過程 (如圖所示)
(1)使用氫氧化鈉固體時必須注意安全,其原因是
(2)圖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處錯誤,應改正為
(3)圖示③中錯誤操作改正后,上述實驗能否測得氫氧化鈉完全溶解的前后,液體溫度的變化范圍 為什么
15.(2010重慶)歸納總結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學用下圖總結了NaOH的4條化學性質(即NaOH與四類物質能夠發生化學反應)。
滴人稀硫酸的體積/ml 0 1 2 3 4 5 6 7
pH 13.0 12.8 12.5 12.2 7.0 2.0 1.7 1.6
溶液顏色 藍色 紫色 紅色
(1)為了驗證反應①,小明將無色酚酞試液滴入NaOH液中,溶液變成 色。
(2)反應②說明NaOH必須密封保存,否則在空氣中要變質,其反應方程式為:

(3)小明用微觀示意圖(見上圖)來說明反應③的發生,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從該圖可以看出,反應前后沒有發生變化的微觀粒子有 。
(4)為了驗證反應④能夠發生,你選擇的物質是 。
A.Na2C03 B.HCl C.CuSO4 D.NaCl
16.小明在做某次實驗時,發現一瓶瓶口敞開不知多久的氫氧化鈉溶液(下稱試液)。聯想到藥品保存注意事項,小明利用提供的試劑(CaCl2溶液、鹽酸、CaCO3固體、酚酞)對試液是否變質展開探究。他首先的猜想是:試液沒有變質,溶液的溶質還是NaOH。小明通過查資料知Na2CO3溶液呈堿性。他根據首先的猜想進行的實驗是:取少量試液加入試管,滴入酚酞,觀察到試液變紅。由此得出的結論是原試液沒有變質,還有NaOH。
(1)小明反思實驗驗證,覺得不夠完善,理由是
(2)完善實驗方案后。他從提供的試劑中選取一種試劑進行實驗,發現原試液確已變質。請你寫出他這次實驗的操作、現象:
小明是個愛思考的學生,他又有一個新的疑問:試液中真的沒有NaOH了嗎 他又作,探究:
(3)猜想:
(4)實驗驗證(寫出操作、現象):
,試液中還有NaOH。
(5)通過上述探究,小明明白:氫氧化鈉溶液暴露在空氣中會變質,故應 保存。
提高班習題精選
1.如圖所示的密封裝置,先調節天平平衡,經過一段時
間后 出現的情況是 ( )
A.指針偏左,食鹽溶液一定變濃,燒堿變質
B.指針偏右,食鹽溶液一定飽和,燒堿潮解
C.指針偏左,食鹽溶液一定變濃,燒堿潮解
D.指針偏右,食鹽溶液一定變濃,燒堿潮解
2.向裝有50g稀硫酸的小燒杯中,不斷地慢慢滴加l0%的Ba(OH)2溶液至過量。小燒杯中有關量的變化情況見下圖,其中肯定不正確的是( )
3.某氫氧化鉀溶液中,平均每l00個水分子中溶有1個鉀離子,則這種溶液中氫氧化鉀的質量分數為( )
A .2.1% B.3% C.5.1% D.5.6%
4.小華將一張濾紙在某指示劑中浸泡后晾干,用蘸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玻璃棒在濾紙上寫“化學”兩字,立刻顯紅色,再將其懸掛于鐵架臺上,并在濾紙的下方(如圖)放置一盛有某溶液的燒杯,過一會兒,發現紅色的字消失,則濾紙上的指示劑和燒杯中的溶液分別是 ( )
選項 A B C D
濾紙上的指示劑 酚酞試液 酚酞試液 石蕊 試液 石蕊試液
燒杯中的溶液 濃氨水 濃鹽酸 濃氨水 濃鹽酸
5.(2010汕頭)某同學進行中和反應實驗:取適量氫氧化鈉溶液于燒杯中,滴加幾滴紫色石蕊溶液,然后逐漸滴入稀硫酸,測得溶液的pH及顏色變化情況如下表。
(1)從上表中獲得的信息有:紫色石蕊溶液遇堿變藍色,遇酸變紅色。請再寫出2點。


(2)當加入7 mL稀硫酸時,溶液中的溶質為 。
6.(2010綿陽)五一節放假結束后,小王來到實驗室,發現一瓶氫氧化鈉固體敞放著,這引起了她的研究欲望。
【提出問題】氫氧化鈉是否變質 若發生變質,其程度如何
【查閱資料】碳酸鈉水溶液顯堿性,氯化鈉、氯化鈣水溶液顯中性。
【進行試驗】Ⅰ.取樣品少許,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
Ⅱ.取樣品少許,加水溶解后,滴入酚酞顯紅色;
Ⅲ.按下圖所示過程,進一步實驗:
請你與小王同學一道完成下列問題的分析解答:
①氫氧化鈉變質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
②完成步驟a、b實驗,都要使用的兩件玻璃儀器是
③步驟b中,不能用Ca(OH)2代替CaCl2的原因是
④根據上述實驗,若測定wg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還須測定的數據是 。
A.測定沉淀A的質量
B.溶液B蒸發溶劑,測定殘留固體的質量
C.溶液B與稀硫酸中和,測定消耗H2S04的質量
7.某學生為了測定實驗室中一瓶因保存不善而部分變質 的氫氧化鈉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裝置(圖中鐵架臺已略去),實驗在27℃、101kPa下進行。實驗步驟如下:
①按圖連接好裝置;
②用天平準確稱取氫氧化鈉樣品2g,放入A中試管內,向B中集氣瓶內倒入飽和二氧化碳水溶液至瓶頸處;
③向分液漏斗中倒入稀硫酸,打開活塞,讓稀硫酸滴入試管中至過量,關閉活塞。反應結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飽和二氧化碳水溶液220mL。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判斷氫氧化鈉發生變質的實驗現象是 。
氫氧化鈉變質的原因是 。
因此,實驗室中氫氧化鈉必須 保存。
(2)在實驗步驟①和②之間,還缺少一實驗步驟,該實驗步驟是

(3)B中集氣瓶盛裝的飽和二氧化碳水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
(4)判斷實驗步驟③中滴入的稀硫酸已過量的標志是 。
(5)氫氧化鈉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 。
(在27℃、101kPa時二氧化碳的密度為1.8g/L;二氧化碳的體積等于排出的飽和二氧化碳水溶液的體積。
8.常溫常壓下l體積水約溶解l體積二氧化碳氣體,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時沒有明顯的現象變化。某研究小組設計下列實驗裝置(所有裝置的氣密性良好),試圖通過觀察現象來間接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
(1) 請根據上圖實驗裝置和下表的操作方法,將可能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填入下表中:
所選裝置 操作方法 實驗現象
A 將充滿二氧化碳的 試管倒扣在水中 試管內的液 面略有上升
B 將充滿二氧化碳的試管倒扣在氫氧化鈉溶液中
C 將氫氧化鈉溶 液滴入燒瓶
D 將氫氧化鈉溶 液滴人錐形瓶
E 將膠頭滴管中氫氧化 鈉溶液擠人燒瓶
(2)若再分別向A、B裝置的燒杯中滴入少量氯化鈣溶液,將會看到的現象是:
A:
B:
9.(2010紅河)同學們在學習堿的化學性質時,進行如下圖所示的實驗:
(1)乙實驗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后,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丙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3)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將甲、乙、丙三個實驗的廢液倒入同一個干凈的廢液缸中,最終看到廢液渾濁并呈紅色,產生疑問。
【提出問題】廢液中含有哪些物質
【交流討論】
a.一定含有的物質:指示劑、水、硫酸鈉、碳酸鈣
b.還含有能使廢液呈堿性的物質,能使廢液呈堿性的物質是什么 同學們有如下猜想:
小麗認為: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
小明認為:只有碳酸鈉;
小平認為:只有氫氧化鈣。
你認為還可能是 (寫一種猜想)。
【實驗設計】小芳想用氯化鈣溶液來驗證以上三個同學的猜想,通過查閱資料獲悉氯化鈣溶液呈中性,并設計如下實驗,請你將小芳的實驗設計補充完整。
實驗內容 預計現象 預計結論
取少量廢液缸中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氯化鈣溶液,靜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 紅色 小麗猜想正確
② 小明猜想正確
③ 小平猜想正確
10.某固體物質由MgSO4和NaOH組成,取24g該固體混合物溶于水后,向所得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l5%的硫酸,發現沉淀量y與加入密度為1.1g/cm3硫酸的體積x有右圖表示的關系。
求該固體混合物中MgSO4和NaOH各多少克
答案
【點擊要點】
1.燒堿、苛性鈉(1)CO2密封2.熟石灰、消石灰Ca(OH)2 CaCO3↓+H2O Ca(OH)2 CaCO3↓+2NaOH
【典題分析】
例1 C解析:首先要了解空氣的成分:O2、N2、CO2、稀有氣體、水蒸氣等。然后根據各物質的特性加以分析:濃硫酸有吸水性,可吸收空氣中的水份,使本身質量增加,濃度降低,但并不變質;濃鹽酸有揮發性,氯化氫氣體向空氣中散去,濃度和質量均減小;氫氧化鈉有湖解性,可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而在固體表面形成溶液,由于溶液是堿溶液又可與空氣中的CO2反應而變質,發生反應2NaOH+CO2=====Na2CO2+H2O,質量亦增加,符合題意;熱飽和硫酸銅溶液在空氣中可冷卻下來,由于溫度的變化,硫酸銅的溶解度在常溫時變小,會有硫酸銅晶體從溶液中析出,溶液質量變小。
鞏固訓練l B
例2 解析:鑒別幾種物質的原則是,同性分組,異性鑒別。已知四種物質是兩酸和兩堿溶液。通過實驗(1)就把這四種物質兩兩分開:給溶液中滴入酚酞后呈紅色的B和D是兩堿溶液,則A、C為兩酸溶液。通過實驗(2)可知,通過少量CO2氣體后,溶液B和D都能與CO2反應,但能產生渾濁現象的只有Ca(OH)2溶液,所以B是Ca(OH)2溶液,D是NaOH溶液。通過實驗(3)不難確定C是H2SO4溶液,A是鹽酸。
鞏固訓練2 C
【跟蹤演練】
1.B 2.B 3.B 4.B 5.B 6.D 7.B 8.C 9.A l0.C
11.白 固易溶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二氧化碳 2NaOH+CO2=====Na2CO3+H2O密封密封l2.(1)①②③ (2)2KOH+CO2=====K2CO3+H2O 2KOH+CuSO4=====Cu(OH)2↓+K2S04 (3)密封保存
l3.消石灰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從而使磚石合為一體 Ca(OH2)+CO2=====CaCO3↓+H2O
14.(1)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2)使用玻璃捧攪拌(3)不能,因為沒有測量加入氫氧化鈉固體前水的溫度
l5.(1)紅 (2)2NaOH十CO2=====Na2CO3+H2O (3)2NaOH十H2SO4=====Na2SO4+2H2O Na+和SO42- (4)C
16.(1)Na2CO3溶液呈堿性,也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2)取少量試液于試管中,滴入稀鹽酸(或CaCl2溶液),觀察到有氣泡(或白色沉淀)產生(3)試液中還有NaOH(4)取少量試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過濾,往濾液中滴加酚酞試液,振蕩,溶液變紅(5)密封
【提高班習題精選】
1.D 2.B 3.B 4.B 5.(1)加入4 mL稀H2SO4時,溶液顯中性(或稀H2SO4與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或溶液顯紫色或溶質為Na2SO4等);在溶液的pH接近7時,少量的酸即可使pH發生較大變化;Na0H溶液的pH=13.0 (2)Na2SO4、H2SO4
6.①2NaOH+C02===Na2CO3十H20②玻璃棒、燒杯③Ca(OH)2與Na2CO3反應有NaOH生成,會影響對NaOH存在的判斷④C 7.(1)A試管中有大量氣泡產生NaOH與空氣中CO2反應生成Na2CO3 密封(2)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3)CO2能溶于水 (4)C(量筒)中沒有液體流入(或C中液面不再上升) (5)47.7% 8.(1)B試管內的液面明顯上升;C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燒瓶中;D.盛氫氧化鈉溶液的試劑瓶內的長導管口有氣泡產生;E燒瓶內形成噴泉。 (2)無明顯的現象變化產生白色沉淀 9.(1)氣球脹大CO2+2NaOH—Na2CO3+H2O(2)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3)NaOH(或NaOH和Ca(OH)2)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無沉淀產生,溶液呈紅色
l0.解:圖中A、B點硫酸質量:A=1.1g/cm3×29.7mL×l5%一4.9g B=1.1g/cm3×89mL×15%=14.7g用于跟Mg(OH)2反應的硫酸的質量為:14.7g-4.9g-9.8g設原混合物中MgSO4的質量為x
MgSO4十2NaOH=====Na2SO4+Mg(OH)2↓
Mg(OH)2+H2SO4=====MgSO4+2H20
98 120
9.8g x
= x=129原混合物中NaoH的質量=24g-12g=12g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0 頁 (共 10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绩溪县| 班玛县| 金坛市| 西畴县| 会宁县| 隆德县| 石首市| 黄龙县| 恩平市| 平凉市| 清丰县| 舞阳县| 临漳县| 迁安市| 胶州市| 明溪县| 即墨市| 屏东市| 定安县| 伊金霍洛旗| 祁阳县| 永年县| 胶州市| 惠水县| 商都县| 南平市| 恩平市| 尼勒克县| 刚察县| 哈尔滨市| 建湖县| 湖北省| 剑阁县| 江西省| 上犹县| 肥乡县| 桑植县| 吉木乃县| 阳新县| 延长县| 永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