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第三節神奇的微生物——病毒學習目標知識目標: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2、說出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探究的能力。情感目標:通過對病毒有關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關愛健康的情感。學習重點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2、說出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學習難點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和人類生活的關系。學習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導入二、病毒三、課堂檢測介紹巴西的寨卡病毒及其病癥。“2014年2月,在智利發現了寨卡病毒感染的首位本土病例。2015年5月,巴西開始出現寨卡(Zika)病毒感染疫情。截止2016年1月26日,有24個國家和地區有疫情報道,其中22個在美洲,目前歐洲多國也有報道,有蔓延全球之勢。”“zika可以通過母嬰傳播進入已成型的嬰兒體內,并影響嬰兒的大腦發育,從而引發一種叫做小頭癥,通俗地來說這種癥狀的嬰兒的頭圍變小,更直接的說就是你的腦子會變小。”組織學生閱讀課本,思考問題。1)、了解病毒的發現史。2)、說出病毒的形態大小、結構特點、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3)、舉例說說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2、組織學生做一做“你了解病毒嗎?”3、和學生一起梳理病毒的特征。出示幾組病毒的電鏡圖片。天花病毒、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寨卡病毒、SARS冠狀病毒。直觀感受病毒形態。4、動畫演示“噬菌體侵蝕大腸桿菌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病毒的寄生生活。5、梳理病毒與人類的關系:一些病毒導致人類、動物和植物患病。一些病毒卻可以在醫藥、農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播放視頻《神奇微生物病毒》,完成自我評價。學生了解正在巴西肆虐的寨卡病毒。初步感受病毒,以及病毒帶來的危害。根據自主學習提綱,閱讀課本第32頁至33頁相關內容。在老師的幫助下,做一做,全面了解病毒。大小:病毒很小,只能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它的大小用納米來表示。形態:病毒的形態有桿形、近似球形的多面體、蝌蚪形等,其中近似球形的多面體和桿形最常見。結構: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構成。病毒生活:不能獨立生活,要寄生在活細胞內。通過觀察圖片,觀看動畫演示,理解病毒的特征。知道病毒與人類關系觀看視頻,完成自我評價。課堂評價:1、將社會熱點問題作為導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以寨卡病毒為例,引起學生對病毒的極大興趣,增加他們學習病毒的動力和欲望。2、以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為主,給學生留出一定的自學時間和充足的交流空間,使知識在學生的交流與探索中自然生成,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3、課堂教學活動多樣,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為突破教學重點,我輔以圖片、動畫、視頻等多種教學手段,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效果良好。4、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學生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在學習本課前,學生都認為病毒是有害的,通過引用實例、小組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樹立一分為二的辯證觀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