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一、教材的簡要分析?光合作用是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上)生物學教科書中最為核心的概念之一,也是瀘州中考、全國高考??嫉闹R要點。?光合作用是植物的重要生理作用,是綠色植物最基本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是生物界中幾乎全部生物所需有機物、能量和氧氣的基本來源。???《光合作用》的教學是在學習了“生物學的一般探究方法”、““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之后,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設置對照實驗、控制單一變量等實驗研究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用實驗與探究的方法去檢驗和探究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的產物、條件、場所和原料等。?《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這一實驗教學內容,主要針對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來進行實驗教學,需用1課時來完成,需要教師組織和帶領學生,通過有序地進行探究與實驗,在操作、觀察和分析討論中,初步獲得和加深對“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和“光是綠葉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等知識的認知。?二、教學目標的確立?1.知識目標:?①闡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和“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②概述和總結“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步驟。?2.能力目標:?通過運用實驗的方法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和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使用本地簡要的實驗材料和用具,培養學生自己的實驗操作能力、設計方案和分析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等。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①體驗科學實驗設計的一般步驟。②通過實驗的參與和交流,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科學嚴謹精神。③關注綠色植物與人類的關系,養成熱愛自然,熱愛生物的情感。?三、教學重難點和突破策略?重點:使學生知道光是綠葉進行光合作用的條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突破策略:讓學生在設計對照實驗和觀察實驗現象基礎上,通過思考、討論和交流,自行得出出結論。?難點;如何有序、有效地組織開展實驗活動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突破策略:①課前安排預習實驗,有意識培養一些動手能力較強的同學作為實驗小組的臨時帶頭人,并提前在小組內組織本小組成員初步設計方案和完成相關實驗步驟;②課中教師需作好簡要講解、恰當示范,引導、啟發和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該實驗的動手操作;③充分讓學生之間“借腦”。?進行對照實驗的理解和處理設計是另一個教學難點。突破策略:可采用提問“假如一張葉片全部接受光照射,沒有部分遮光對照,能準確得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這一結論嗎?”,以及聯系實際打比方等,引發學生思考得出“必需采用對照實驗才能準確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以及進行正確的設計。?四、教與學方法的選用?以課前進行預備實驗和課堂繼續完成實驗步驟的操作為教學平臺;以課堂模擬科學家科學實驗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進行問題討論和交流為教學亮點;以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和探究光是綠葉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作為本節課基本的教學方法。?考慮到學生對實驗方案的設計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總結能力都相對較弱,教師要著力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角色,適時地、不斷地啟迪、指導和幫助學生是非常必要的。?在完成實驗操作的基礎上,通過組織學生分組匯報和交流實驗操作程序和觀察結果,教師及時作出評價并歸納引導學生總結得出實驗結論。?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從教師到學生、學生到學生、學生到教師”的教學流程的交替進行,隨著實驗步驟的步步有序操作,教師要不斷地引發學生注意觀察實驗現象,不斷生成問題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構建出“黑暗處理→部分遮光處理→酒精脫綠→滴加碘液染色→觀察比較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的知識鏈,完成“光合作用的產物和條件”的學習內容。?七年級學生對生物學實驗有著躍躍欲試的探究熱情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動、積極和自主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由于實驗需要用到酒精燈、碘液等,避免發生安全事故和保證實驗的正常進行是首要的注意事項。教師要及時地仔細講清實驗注意事項,時刻關注和調整學生的實驗操作過程。?對教科書中的問題討論,教師可進行變式處理,借用PPT比較直觀、簡明并規范提示學生,教會學生怎樣思考和組織問題的答案,逐步養成在學習活動中善于思考、同伴合作和共享成果的學習習慣。?五、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環節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學生自主活動????課前實驗??【提前實驗】?由于實驗時間長,應課前培養小組臨時帶頭人,組織和指導學生分學習小組在課前進行“黑暗處理”和“部分遮光處理”的實驗操作,并提出需要思考的問題:每一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簡要說明:由于前兩步實驗操作時間較長,但操作程序較簡單,有必要讓學生課前通過合作完成,并對各小組組長進行實驗全程的簡單培訓。)?小組進行實驗前兩步的操作,并拍攝實驗相關照片和視頻。提前思考和討論教師所提問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動畫演示)選用的實驗植物的生長過程提出問題:?1:你知道綠色植物如何從外界獲得物質(有機物)能量的嗎??2:綠葉在光下主要制造了什么??3: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在什么條件下?學習熱情開始高漲,并表現強烈求知欲,展開討論和積極的思考,并回答。檢驗與探究(分三關實現)第一關:共謀良策(科學設計)第二關:潛心探索(科學操作)第三關:思緒飛揚(科學反思))1、組織學生進行資料收集:組織和引導學生看書和思考討論:?你認為要通過實驗來檢驗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和探究光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我們應該怎樣設計實驗方案??2、組織學生進行圓桌會議:教師評價和引導學生完善實驗方案,并板書實驗方案:?黑暗處理→部分遮光處理→酒精脫綠→滴加碘液→觀察?3、教師組織學生用順口溜的方式吟誦記憶實驗步驟。看書、思考并同桌簡單交流,回答問題。積極、主動說出實驗方案,并傾聽和完善自己實驗方案。吟誦記憶。1、組織學生分組匯報、展示課前各小組的實驗裝置和實驗情況:同時用PPT演示學生自拍的提前實驗相關照片或視頻。重點展示小組內實驗操作的前兩步:黑暗處理,部分遮光處理(夾黑紙片、光照)?2、教師提問:(1)、為何要暗處理?(2)、為何要部分遮光才進行光下照射,假如一張葉片全部接受光照射,能準確得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這一結論嗎???3、組織學生按方案進行后續操作實驗:酒精脫綠→清水漂洗(軟化)→滴加碘液→觀察(1)用PPT演示并講清實驗操作的規范和要注意的安全等事項(講清用酒精脫綠的原因和隔水加熱的原因,以及清水漂洗的原因等)(2)指導學生小組自主進行實驗操作加強巡視,叮囑、關注和恰當地指導學生的實驗操作。對學生不斷點撥和提醒,鼓勵和肯定。按學習小組匯報、展示課前實驗和裝置。仔細觀察,傾聽,思考,討論,積極發言并做好筆記。?在各小組長臨時帶頭人組織下,合作進行實驗后續步驟的操作。??1、指導學生觀察、思考與討論實驗現象和結論(填寫表格)脫去綠色的葉片遇碘后有什么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2、組織學生分組展示和交流實驗觀察的結果(組織學生現場操作實物投影),并得出結論(展示填寫表格)。?作好簡單的評價與鼓勵,指導學生學會處理實驗結果,激勵學生參與討論與交流,享受合作學習的樂趣。3、組織學生反思實驗重點引導學生反思實驗操作規范和原理引導學生初步學會“求解問題”抓住答題要點的方法指出“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密邏輯推理的思維方式引導培養學生關注大自然,熱愛、愛護植物的情況4、簡單指出上述各方面就是構成光合作用內涵的部分內容思考、討論、填寫表格分組有序展示和交流實驗結果。?反思自己的實驗操作。?傾聽、思索練習與拓展某同學選用剪成五角星的黑色紙片對……葉片進行看遮光處理,按上述實驗操作,葉片上可看到什么現象?并簡要說明分析。?假如我們用銀邊天竺葵進行上述實驗操作(不進行部分遮光),銀邊和綠色部分會有什么不同結果?說明了什么?假如我們要探究進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為原料,該如何設計方案進行?(以上各小組任選1—2個完成)傾聽、記錄結束課堂??教師用科學與人文的語言,在輕松與激情中結束該課傾聽、共鳴六、教學反思:1、這是一堂實驗教學課,既應尊重實驗的規律,又應尊重課堂教學的規律,只有把實驗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才能上出一堂精彩的課。因此我在設計上著重考慮了這樣幾點:首先模擬科學家科學探究實驗的過程,設計了三關(共謀良策、潛心探索和思緒飛揚),讓學生們去體驗和感悟科學實驗;其次在實驗具體開展上,我設計了規范實驗和安全實驗這兩個環節,體現了科學性;第三我用一段順口溜總結實驗步驟和一段富有激情的話結束課堂,體現了人文性,活躍了氣氛和滲透了師生情感。2、按照書上實驗材料,最難確定的是植物的選用。書上是天竺葵,在我們瀘州基本沒有;其次很多材料在用酒精脫色時,時間太長;另外有些植物制造的淀粉并不多染色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通過反復實驗,最終確定了在瀘州地區容易找到,而且實驗效果又明顯的植物。如小白菜、空心菜、絲瓜、冬豆、紅薯等,它們都有一個共同規律,葉片較薄且顏色嫩綠。3、課堂實驗除了借助課前實驗外,課堂實驗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如學生情緒控制,分工合作,規范安全實驗和反思提升等。我采用了以下幾點進行:首先給學生們帶一個套“我們模擬科學家進行科學實驗”;其次提前培訓各小組負責人,課堂上充分利用好小組長帶頭作用和分工合作;第三讓學生們比拼規范安全;第四讓學生們小組反思和全班依次有序交流;第五根據課堂進度靈活調整實驗步驟和操作時間。4、一堂課的好壞離不開教師的課堂組織形式。本節課我根據教學設計、實驗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采用了以下組織形式:首先是分組和培養小組組長,并且充分利用好小組的集體智慧和榮譽,讓小組內自行設計、交流、完善、實施和反思提升,同時通過小組間的比拼促進了學生們更加積極和認真學習。其次利用好諸如順口溜、優美詩句意境和生動動畫等不僅讓學生們更加容易學會知識,而且溝通了師生間的情感,特別是對促進學生們持續學習生物埋下了“種子”。第三通過師生間、生生間的思維碰撞,擦出火花,從而達成教學的生成性和靈動性。第四通過靈活多變的互動形式,諸如問題接龍、問題指答或搶答、心手并用、“反客為主”、小組比拼和補充、“朗誦時刻”等形式豐富教學魅力,吸引學生激情睿智學習。PAGE/NUMPAGE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