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選必2題目:第3課《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安全》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高級中學盛建立一、學習目標1、了解農業、漁業、養殖業的現代化;2、感受人類在食物生產、食品儲備等方面的進步;3、認識消除饑餓和食品安全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4、激發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任務一、獨學(要求:自主學習,獨立完成。做到四無:無討論、無下位、無聲音、無傳遞)閱讀教材P13—P17內容,完成全部填空內容(閱讀過程中在書上做出標記。如:重要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及有疑問的地方)1、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的大機器生產推動著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大型農場和養殖場成為現代農業的主要生產經營方式。2、由于各國國情不同,農業機械化的規模也不同:美國農業機械以大型為主,法國以中型為主,日本國以小型為主,中國則大型與小相結合。3、20世紀以來,水稻、小麥和玉米被稱為三大糧食作物;1930年,美國利用雜交技術培育出玉米新品種;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麥新品種;1973,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南優二號”。4、在原始社會人們利用地窯和陶器來存儲余糧,今天人們則更多使用機械低溫制冷技術。5、1945年成立的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制訂糧食安全行動計劃,為人類共同消除饑餓統籌資源。1996年,中國發布《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白皮書,提出立足國內資源、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6、我國用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這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是大貢獻。7、農業現代化大豐富了食品供應,但也產生了一些負面作用。化肥、農藥的過度使用造成土壤嚴重污染,也造成食物污染。在食品加工過程中,過度使用食品添加劑,甚至違法使用危害健康的化學添加劑,導致食品安全事件頻發。農業養殖業漁業任務二、對學(要求:對子之間交流,互查,解決獨學中存在的問題,規范思路,標出不能解決的問題)1、觀看圖片和視頻資料,思考農業的現代化與哪些科技的發展有關?它說明了什么?袁隆平和雜交水稻,從1976年到1998年,累計增產糧食3.5億噸,平均每年多解決約6000萬人的糧食問題。這種太空南瓜王最大能長到200多公斤,在生長繁殖期高峰時,南瓜每天能增大5公斤。從圖一到圖二,說明了什么?閱讀下列圖片材料:圖一圖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12月18日上午10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糧票、布票、肉票、魚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業券等百姓生活曾經離不開的票證已經進入了歷史博物館,忍饑挨餓、缺吃少穿、生活困頓這些幾千年來困擾我國人民的問題總體上一去不復返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界銀行統計資料顯示,1982——1984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發生嚴重旱災,波及36個國家1。87億人口,整個地區至少缺糧1840萬噸。因旱災死于饑餓人口逾百萬,直接受到饑餓威脅人口達3000多萬。材料二:P16學思之窗《2009世界糧食安全首腦會議宣言》材料三: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等多家機構日前聯合發布了《2017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報告稱,盡管國際社會為解決糧食問題作出了巨大努力,但全球處于嚴重糧食不安全狀態的人數仍在大幅攀升。報告指出,2015年至2016年間,全球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的人口從8000萬猛增至1.08億,而且這一數字仍在持續上升中。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包括沖突、當地市場食品價格空前高漲以及厄爾尼諾現象導致的諸如干旱和不穩定降雨等極端天氣等。綜合上述材料,請思考糧食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哪些?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糧食安全問題?中國糧食安全存在哪些問題1、耕地數量持續減少,糧食安全的基礎受到威脅……目前中國耕地面積約為18億畝,比1997年的19.49億畝減少1.49億畝,人均耕地面積由10多年前的1.58畝減少到1.28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可見保護耕地的壓力不斷增大。2、生態環境惡化和污染,危及中國糧食安全……具體表現為農業生態系統惡化、農業化學污染和工業污染物的大量排放。 首先,農業生態系統惡化對糧食安全構成威脅……據估計,我國遭受水土流失(水蝕和風蝕)的耕地達到4540萬多公頃,大約占耕地總面積的50%。……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孫鴻烈院士指出……我國因水土流失而損失的耕地平均每年約100萬畝。 其次,農業化學污染和重金屬污染加劇了糧食安全的擔憂……隨著“鎘大米”事件的曝光,人們對重金屬污染的關注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熱度。3、外資并購影響我國糧食安全。我國糧食生產和消費主要是稻米、小麥、玉米和大豆。目前,我國稻米、小麥的自給率達到90%以上,但是,玉米和大豆自給率下降,尤其是大豆自給率只有30%,而進口依存度達到70%。由于外資并購和侵蝕,我國對糧食控制力減弱,對外依存度擴大,轉基因產品從長遠看可能危及人民的健康。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andAgricultureOrganizationoftheUnitedNations,FAO)【成立】正式成立于1945年10月16日,簡稱“糧農組織”,屬聯合國專門機構。 【宗旨】提高各國人民的營養水平和生活水準;提高所有糧農產品的生產和分配效率;改善農村人口的生活狀況,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并最終消除饑餓和貧困。 【成員】共有194個成員國、1個成員組織(歐洲聯盟)和2個準成員(法羅群島、托克勞群島)。【總部】意大利羅馬。【中國參與情況】中國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創始成員國之一,1973年恢復在該組織席位以來,一直是理事會成員國。聯合國糧農組織積極支持中國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1978年至今,聯合國糧農組織在華實施了200多個援助項目。同時中國積極履行成員國義務,廣泛參與和支持聯合國糧農組織活動。中國不僅能養活自己,而且還是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2006年9月,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發表的《2005年度國際糧食援助監測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共對外提供了57。7萬噸糧食援助,占當年全球糧食援助總量的6。9%,僅次于美國和歐盟。2012年10月2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向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頒發“農民”獎章。這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達席爾瓦向溫家寶頒發鑲嵌“農民”獎章的牌匾。根據消費模式的發展趨勢以及人口增長規模,未來幾十年中國糧食需求量為:2000年人口接近13億,按人均占有385公斤計算,總需求量達到5億噸;2010年人口接近14億,按人均占有390公斤計算,總需求量達到5.5億噸;2030年人口達到16億峰值,按人均占有400公斤計算,總需求量達到6.4億噸左右。2018年11月份,《全球糧食安全指數報告》利用聯合國相關統計資料及數據,通過糧食購買力、供應力、品質與安全、自然資源與韌性四個指標來綜合計算各國糧食安全指數。報告顯示:在全球113個國家中,新加坡糧食安全指數最高,中國排名第46位,屬于中上游水平。中國糧食安全在亞太地區排名第7位,前六位國家分別為: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馬來西亞。世界糧食日(WorldFoodDay,縮寫為WFD),是世界各國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圍繞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舉行紀念活動的日子。世界糧食紀念日,是在1979年11月舉行的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簡稱“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會決定:1981年10月16日為首次世界糧食日紀念日。此后每年的這個日子都要為世界糧食日開展各種紀念活動。2018年世界糧食日時間2018年10月16日是第38個世界糧食日,也是第28個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2018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努力實現零饑餓”。第二十八條禁止生產經營下列食品:(一)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的食品;(二)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品;……(七)被包裝材料、容器、運輸工具等污染的食品;(八)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九)無標簽的預包裝食品;任務三、群學(小組成員討論,解決對學時存在的問題,形成本組的總結,組長和學科長分配展示任務,參與度要高)“賀蘭山下果園成,塞上江南舊有名”,這首唐詩為我們描繪了古代銀川平原的經濟發展狀況,聯系今天所學,銀川今后如何發展食物生產與儲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aa9c6d18acf61c66a72a88d31a6ef462.ppt 農業現代化 信息化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亮點-_標清.mp4 日本的現代化農業科技-_高清.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