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創建孫中山,出生于廣東省香山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少年時代就很關注處于災難之中的國家,他目睹清政府的賣國、專制和腐敗,開始產生反清和以資產階級政治方案改造中國的思想,起先,想以醫學救國,后來才認識到,“醫國”比“醫人”更重要。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統治,才能拯救中國。孫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是偉大的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先行者,被稱為“中華民國國父”。1911年10月10日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它是辛亥革命的開端。革命黨人以武漢為中心所發動一次武裝起義。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于取得了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武昌起義后僅一個多月,全國十幾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清朝的統治迅速崩潰。武昌起義請閱讀書本,回答:武昌起義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之下爆發的?一、武昌起義背景:結果:經過:清政府將已歸民辦的川漢、粵漢鐵路修筑權收歸國有,后又出賣給列強,遭到各地民眾的強烈反對。“路存與存,路亡與亡”和平請愿武力斗爭使得湖北的革命形勢迅速進入高潮,文學社和共進會成立了統一的領導機構,準備在武昌舉行起義。注意:保路運動保護的是川漢、粵漢鐵路的主權。運動發生在全國,高潮是四川保路運動。1、導火線:四川保路運動標志成果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結果意義導火線:四川保路運動請回顧上一節課內容,回答:導致武昌起義爆發的因素還有哪些?武昌起義爆發原因階級基礎導火線組織基礎思想基礎四川保路運動民族資產階級的成長革命思想的傳播興中會、同盟會的成立1911年10月10日晚,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2、直接原因:1911年10月9日,革命黨人在漢口俄租界制造炸彈時不慎發生爆炸。俄國巡捕聞聲而來,突擊搜查并逮捕了部分革命黨人。革命黨人決定提前起義。3、爆發: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的新軍工程營第八營打響了起義第一槍。4.經過:起義軍迅速占領楚望臺軍械庫,接著猛攻湖廣總督衙門等地。經過一夜激戰。起義部隊全部占領武昌,三日內,武漢三鎮光復。一、武昌起義武昌起義后,各省響應清朝的統治迅速崩潰。立憲派和舊官僚聯合奪權,如湖北清朝官員搖身一變成為革命的都督,如江蘇立憲派和舊官僚直接從革命派手中奪取政權,如湖南結合地圖,歸納武昌起義發生的有利條件?地理位置:湖北素有“九省通衢”之稱,處于交通樞紐地位,水路交通便利。經濟發展:武漢建立了許多鋼鐵廠兵工廠、火藥廠、造幣廠,是“械精餉足”之區。革命組織:革命黨人在湖北新軍中進行了大量的宣傳和組織工作,奠定了革命基礎。群眾基礎:武漢是帝國主義入侵較早的地區,當地人民不斷掀起的反帝斗爭為武昌起義奠定了群眾基礎。導火線:四川保路運動鼓舞了革命黨人的斗爭士氣。清政府為鎮壓四川保路運動,將湖北新軍西調,造成了武漢地區清朝兵力的空虛,從而給武昌起義的爆發和成功創造了有利條件。1911年10月10日武漢(武昌、漢口、漢陽)自古有“九省通衢”的美稱,是中國東西南北的交通要沖。洋務運動時期,興辦了一大批近代工業企業,經濟的發展為革命軍提供物質保障。文學社、共進會的宣傳,革命力量比較集中,比較強大,群眾基礎好。④四川保路運動的發展,使武昌兵力空虛2.到1911年底,宣告獨立的省、地區有幾個?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14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①地理位置:②經濟發展:③革命基礎:⑤革命黨人的革命果敢精神原不計生死厲害,但盡心力而行之,雖肝膽涂地,亦甘之如飴也。—熊秉坤1、結合地圖,歸納武昌起義發生的有利條件?提醒:1911年是中國農歷的辛亥年,所以,以武昌起義為標志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被稱為辛亥革命。5、影響:成立了湖北軍政府;后僅一個多月,全國十幾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清朝的統治迅速崩潰。標志成果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結果意義導火線:四川保路運動時間、地點:1911年10月10日,武昌概況:占領武昌,光復武漢三鎮,成立湖北軍政府;全國十幾個省宣布獨立,清朝的統治迅速崩潰。二、中華民國的創建1.準備:1911年12月底,孫中山在南京被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2.成立:1912年1月1日,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政府——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南京臨時政府由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副總統黎元洪和9名部長組成,革命黨人占據著主要地位。它是一個以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主體的革命政權。它的成立,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制的一個嘗試,宣告了兩千多年來中國封建帝制的徹底崩潰。(1912為民國元年)五色旗1912年1月1日,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政府——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孫中山被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頒布了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此期間,還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政治法令,采取了一些發展經濟、文化教育的措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建立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間:法令:性質:地點:1912年1月1日南京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政府《中華民國臨時約法》3、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孫中山:“民國者,民之國也。為民而設,由民而治者也。”公元紀年與民國紀年的換算把公元紀年換算成民國紀年: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民國1年),求民國紀年是用公元時間--1912+1。如:(公元)2017把民國紀年換算成公元紀年:用民國年代+1912-1。如:(民國)89年106(年)(民國)2000年“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圖謀民生幸福”圖1-30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誓詞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思想主權在民(1)材料一體現了什么原則?(2)材料二體現了什么原則?(3)材料三中的權力分工體現了什么思想?材料一: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材料二: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材料三: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選自《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否定等級觀念,確認資產階級的人權平等法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性質: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獻《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件。封建社會法律規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目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皇帝獨尊、皇權至上。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等自由和權利。三權分立、責任內閣制。否定主權在君。否定封建專制。防止專制獨裁。標志成果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結果意義導火線:四川保路運動時間、地點:1911年10月10日,武昌概況:占領武昌,光復武漢三鎮,成立湖北軍政府;全國十幾個省宣布獨立,清朝的統治迅速崩潰。中華民國成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1月1日,南京,孫中山被選為臨時大總統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獻請觀看形勢圖,革命軍政府控制地區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區?清政權又在哪里?清政權與南方革命軍政權對立三、南北議和1、重要人物:袁世凱袁世凱(1859—1916)河南項城人。1899年9月,出賣維新派,取得慈禧太后寵信,1899年升山東巡撫,殘酷鎮壓山東義和團。1901年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1903年任練兵會辦大臣,擴張權勢,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的龐大的北洋軍事政治集團。1909年由于同滿洲親貴之間權力之爭日趨激化,遭到排擠,被攝政王罷免。武昌起義爆發后,被帝國主義選中成為清政府新的代理人。1911年11月,任命為內閣總理大臣,掌握清政府實權。……根據材料,分析袁世凱接下來將會采取何種行動?武昌起義后,清廷連發7道御旨要袁世凱出山“統兵平亂”。1911年10月30日,清廷正式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重掌大權。1911年11月,袁世凱督率北洋軍一舉攻下漢口,漢陽。通過英國駐漢口領事的斡旋,武漢革命軍與清軍達成停戰協議。同年12月,南北雙方代表正式和談。自身條件:軍權、政治手腕帝國主義支持立憲派、舊官僚擁護革命派軟弱、無實力,望袁滅清對革命派:迫孫中山讓位對清:逼宮退位三、南北議和1、重要人物:袁世凱我認為,行動的時間已經到了。如果列強不欲擔負使北京政府癱瘓的后果,袁世凱得到支持,因為只有他是穩定的保障。──德駐華公使哈豪森2.議和結果通電共和辭職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三、南北議和圖1-31清帝退位詔書1912年2月12日清帝正式下詔退位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歷史進入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封建統治的結束標志成果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結果意義導火線:四川保路運動時間、地點:1911年10月10日,武昌概況:占領武昌,光復武漢三鎮,成立湖北軍政府;全國十幾個省宣布獨立,清朝的統治迅速崩潰。中華民國成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清朝覆亡1912年1月1日,南京,孫中山被選為臨時大總統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獻(1912年2月12日)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革命果實。有人說,皇帝倒了,辮子割了,革命成功了。有人說,這只是表面現象,革命并沒有成功。你眼中的辛亥革命是怎樣的?論從史出一分為二四、正確評價辛亥革命材料1:1912年3月5日,《時報》上刊載了一篇題為《新陳代謝》的文章,文中描述民初中國社會的革故鼎新說:“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成,皇帝滅……”材料2:1915年,袁世凱公開復辟帝制,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軍閥張勛擁戴清朝廢帝溥儀登基,在全國人民的怒斥聲中,12天復辟丑劇就草草收場。材料3:材料4:凡革命以前所有滿洲政府與各國締結之條約民國均認為有效,至于條約期滿為至。(《臨時大總統告各友邦書》1912年1月)材料5:辛亥革命后,從城市到農村,很多人還是把君主當做神來供奉。過年時,百姓的門戶上依然貼著“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的春聯。男女同校剪辮子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君主專制;建立中華民國,實行民主共和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女人放足男女同校剪辮子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社會生活承認條約有效,沒有明確的反帝內容沒有改變中國社會性質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沒有徹底解放人們的思想辛亥革命的成與敗成功失敗生活政治思想3.中國的社會性質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人民生活依舊困苦不堪。1.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歷史進入北洋政府統治時期。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未完成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啟示: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中國必須尋找一條適合自己國情的革命道路積極影響局限性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結束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沒有改變中國社會性質——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辛亥革命沒有徹底解放人們的思想。標志成果武昌起義辛亥革命時間、地點:1911年10月10日,武昌概況:占領武昌,光復武漢三鎮,成立湖北軍政府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1月1日,南京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清朝覆亡時間、地點: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結果成功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革命果實。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是剛剛邁入20世紀的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四川保路運動(導火線)失敗1.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2.人民生活依舊困苦不堪。3.中國的社會性質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2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創建.pptx 武昌起義.mp4 武昌首義: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mp4 見字如面林覺民《與妻書》.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