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概述本節課是以生態系統的定義、生態系統的組成、食物鏈和食物網、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為核心內容。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在編排上缺乏符合初一學生認知規律的條理性,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困惑,容易造成理解混亂。教師應該對該部分的內容進行梳理,通過概念圖還原其內部的邏輯。教學目標分析知識與技能說出生態系統的組成。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闡明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過程與方法通過觀看錄像和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資料分析”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討論與“分角色扮演與辯論”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開眼界”和“實際用”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同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確立保護生態系統、保護環境的意識。增強愛護環境、維護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情感和決心。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生態系統的組成。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書寫。?教學難點: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書寫。學習者特征分析思維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情感和行為特征:好動、好奇心重。已有的知識基礎:學習過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對動物與植物有一定的認識;對細菌和真菌有淺表的了解;接觸過光合作用這個科學概念,不了解光合作用的具體過程;本節課待學的科學概念:生態系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食物鏈和食物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五、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化傳統的講授為圖表演示和游戲教學本節課包含大量的科學概念。如果教師一味的運用講授法,對學生進行灌輸,可能會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降低、對所學的知識理解不深。通過圖表演示和游戲教學的方式進行本節課的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形象的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氣氛中理解、接受知識。變教師多講為學生多學教師要讓學生充分預習,針對學生預習所遇到的問題,重點講授;對于學生能理解的知識點只加以點撥。本節課并沒有太多深奧的知識點,這樣既兼顧整節課又可以把時間放在重難點上,課堂效率高。六、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環節學生活動及教師引導設計意圖課前準備教師與學生共同準備:組織小組學生進行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角色扮演”。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和收集資料的能力,培養興趣。回顧舊知,引入新知(5min)教師提問:上節課學習了生物與環境的關系,請同學們一起回顧下,生物與環境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學生活動:回答問題,說明環境影響生物,生物適應和影響環境。教師總結:今天要學習的是生物與環境共同組成的生態系統。勾起學生對上節課內容的回憶,引發學生思考。并開門山引入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的概念(5min)教師布置任務: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19頁,完成導學案學習任務一中的第一部分生態系統概念。學生活動:閱讀,做題,并回答: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教師總結:這個概念中的一定的空間范圍可大可小。在這個空間中,一定包含著生物和環境兩個要素!教師提問:PPT展示,判斷這四幅圖哪些是生態系統嗎?學生活動:森林和河流是,一只青蛙和太陽不是。.認識什么是生態系統,明確生態系統的概念中的“一定范圍”、“生物”和“環境”等要素。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18min)教師布置任務:請同學們看PPT上展示的池塘生態系統,依照之前學的生物的特征,指出圖片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并嘗試將生物部分按照植物、動物和微生物進行分類。學生活動:動筆分類。教師提問:圖片中展示的非生物和生物分別有哪些?生物部分中屬于植物的有哪些?屬于動物的有哪些?屬于微生物的有哪些?學生活動:回答問題。教師進一步提問:1.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都有什么作用?2.為什么說綠色植物是生產者?它在生態系統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點評并追問:一個自然的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消費者或分解者中缺少了一個,后果會怎樣?學生活動:進行“角色扮演”活動: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的關系。培養觀察、分析和歸納能力。思考一個生態系統中各組分是如何相互作用,有機結合共同構成一個整體,培養學生系統學的觀點。注重學生概念形成過程,讓學生在感性認識基礎上歸納總結出核心概念。食物鏈和食物網(14min)教師活動:我們了解了生態系統,現在著重研究一下生態系統中,由于生產者以及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關系形成的食物鏈。教師布置任務:閱讀課本P21-23頁,完成導學案學習任務二整個部分。學生活動:閱讀,認識概念。教師提問:能嘗試寫出體現“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生命現象的食物鏈嗎?學生活動:嘗試書寫食物鏈。此題學生極易出現遺漏生產者、箭頭方向錯誤等情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出錯情況,做出更正和提醒。并引導討論:食物鏈由生態系統的什么成分組成?食物鏈的起點是什么?可以用線段代替箭頭嗎?箭頭的指向是一定的嗎?教師活動:PPT展示正確的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鏈,引導進一步討論:你數出了幾條食物鏈?你是怎樣數出的?食物鏈的交叉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學生活動:嘗試連接“觀察與思考”中的食物鏈,并數出食物鏈的數目。教師要引導學生數食物鏈的條數時,要從綠色植物數起,按箭頭直到最高營養級,不能中途停止。教師提示:錯綜復雜的食物網是生態系統保持相對穩定的重要條件。一般認為,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能力越強。由圖形到文字,利用板書,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增強他們的理解。主要是強化對食物鏈和食物網概念的理解,掌握重點。重要的是讓學生有保護生態系統的意識。總結鞏固(3min)學生自行總結,完善概念圖::植物——()生物部分()——消費者生態系統細菌、真菌——()非生物部分——()通過概念圖,讓學生注重學生知識網絡的構建。七、總結與反思本次上課,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出現了問題,在學生學習生態系統概念和組成成分時,已經占據大部分課堂時間,以至于沒有辦法按照課前設定的內容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完成食物鏈書寫的練習和食物網的學習。導致整節課的課程容量偏小。在“角色扮演”活動中,采用話劇的形式展現了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的關系,這部分其實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是重難點,不需要通過過多的復雜形式來展示,學生話劇扮演這樣的形式應該用于突破重難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