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2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目標確定的依據依據課程標準相關要求1.課程標準相關的要求2.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教材分析本節內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下冊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中的第二節,主要討論親代的基因如何傳給子代的問題,使學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途徑.本節即是上一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的自然延續,又是下一節《基因的顯性和隱性》的基礎,是學生認識遺傳的核心問題,體現了知識的內在邏輯.教材從經典遺傳學的龐大體系中提出基因這一核心概念,并以基因為線索,深入淺出地介紹基因與性狀的關系,而解決親代基因如何傳遞到子代的過程,是學生認識遺傳的核心問題.學情分析關于基因和染色體,學生在學習七年級上冊關于細胞結構的知識時,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幫助學生通過回憶進一步去正確認識基因的位置.對于本節內容,學生有一種強烈的求知欲,但在整個認知過程中,學生在思維能力方面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困難,因為基因這類問題比較抽象,學生沒有一定的感性思維.依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同時,知識內容的設計與安排盡可能貼進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習與學生的直接經驗相聯系,與豐富的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感到所思考的問題是熟悉的,常見的,同時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多多,發言就會勇躍,每個新問題的提出必然引起學生們進一步探究問題,尋找答案的欲望.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課本,能舉例說出基因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內的染色體上2.通過教師講解,學生能描述了解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3.通過老師復習引導,能明確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教學重點:1.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2.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規律。教學難點: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規律。評價任務1、收集和交流近親結婚危害的資料。完成目標32、觀察某種生物(如金魚)的變異現象。完成目標2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學生活動教師活動與意圖環節一---導入環節二基因主要在細胞核里環節三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環節四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基因經生殖細胞傳遞的環節五染色體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基因經生殖細胞的傳遞環節六小結在回憶中回答問題通過回憶多莉羊的誕生過程,得出基因主要在細胞核里的結論認真觀察、思考回答問題有難度得出結論: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觀看視頻動手繪圖:嘗試用各種方式歸納三者之間的關系觀看視頻回答問題活動:數染色體的數目觀察圖片,找關系染色體都是偶數,都成對存在成對的染色體大小、形態差不多學生思考,回答問題,不足之處互相補充做畫圖練習,先畫一對染色體的傳遞規律圖,再畫兩染色體的傳遞規律圖學生討論交流,最終表述出來。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照片:回憶蔡依林母女的照片思考:(1)有人錯把蔡母當蔡依林,為什么?(2)父母在生殖過程中是把形狀直接遺傳給子女了嗎?(3)父母在生殖過程中傳遞給子女的是什么?(4)基因是通過什么途徑,又是怎樣傳遞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板書)提出問題:基因在哪里?出示多莉羊的誕生過程的實驗圖片回憶:(1)多莉有幾個母親?(2)多莉跟哪個母親的形狀相似?(3)A樣提供的是什么?(4)性狀是由什么決定的?(5)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圖片:人體口腔上皮細胞注意:染色后的人體口腔上皮細胞什么結構最明顯?為什么?將細胞核放大,示染色體 引導:通過剛才的觀察思考與學習,你能試著歸納出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嗎?繼續引導:介紹摩爾根發現基因與染色體關系過程:從1910年起,摩爾根(美)致力于研究果蠅的遺傳問題,并由此證實了基因在染色體上.1933年,摩爾根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根據上學期學過的知識我們知道: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看書第29頁,染色體是由什么構成的?(DNA和蛋白質)你在這張圖上找到基因了嗎?那么基因、DNA和染色體三者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呢?[視頻]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請你用圖解、表解或漫畫的形式表示出來。基因是怎樣傳遞的呢?[回憶]:在有性生殖過程中,是什么細胞充當了親子代之間橋梁作用的?[視頻]:受精過程基因太小了,在光學顯微鏡下根本看不到,研究起來不方便,而染色體是可以看到的,這樣的話,我們研究的“基因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問題是不是可以轉化為研究“染色體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的問題啊?[圖片]示人體細胞中所有的染色體數不清楚,原因:雜亂無章[觀察]染色體彼此間有無關系?[結論]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觀看多種生物的染色體數的表格,找出特點。同種生物的染色體數一定一樣,不一樣就會出現性狀差異。出示正常人的和多或少一條染色體的患者的染色體圖片,讓學生明白染色體在生殖過程中必須保持穩定。那它是怎樣保持染色體穩定的呢?在生殖過程中,親代的染色體是全部傳給子代還是傳一部分?[假設]:在生殖過程中,如果父母的染色體全部進入精子和卵細胞,結果會怎樣呢?染色體增加了一倍,顯然與事實不符,假設不成立。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資料一]:1883年,比利時學者比耐登(E.vanBeneden)以馬蛔蟲為材料研究受精作用。他發現,馬蛔蟲的體細胞里有兩對染色體,而精子和卵細胞中都含有兩條染色體,這些染色體通過受精作用傳給子代,子代細胞中又恢復到兩對染色體。推測: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數是體細胞中的一半。[資料二]:1890年德國細胞學家鮑維里,1891年德國動物學家亨金,通過對多種生物的觀察研究,證實了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提示]:染色體數目減少一半,是任意的一半呢?還是有規律的一半?[強調]: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生殖細胞搞清楚了染色體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誰能說說基因是怎樣傳遞的?基因在染色體上,所以,基因的行為變化與染色體同步進行。在體細胞中基因成對,在生殖細胞中基因成單,減少了一半,受精卵中又恢復了原數,并且成對[提出新問題]:子代的細胞里既有父方的基因,又有母方的基因,但與父母雙方都不完全一樣,那么,子代性狀的表現會是怎樣的呢?下節課我們將繼續討論遺傳的有關問題達標測試一、選擇題:1、關于人體染色體數目的說法,不準確的是(????)A.男性體細胞中有染色體46條"b7jH+g8b#A-U!F.Q.[B.女性體細胞中染色體為46條7[0L0_'Z1N/eC.精子細胞中有染色體23條7A/J!W!Qh5_!BD.卵細胞中有染色體24條\;X6d9C&C2、小明小紅是親兄妹,小明長得像父親,小紅長得像母親,他倆染色體的正常來源是(????)A.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8F'd9NC:S)M(c)DB.來自父方的多,來自母方的少+[!S3]2W-F1KY2?0fC.來自母方的多,來自父方的少$?+I!b"Z3A#[0B%b+WV7jD.小明主要來自父方,小紅主要來自母方U3@1G7j+D+]$EU3、雙眼皮(顯性)和單眼皮(隱性)是一對相對性狀。一對雙眼皮的夫婦(女方接受過雙眼皮整容手術)所生的兒子(????)A.一定是雙眼皮%[7Z0N/A5@.T5D%f#hB.一定是單眼皮4XI(\7I%Z(C:h4_3K#OC.可能是單眼皮,也可能是雙眼皮'j9_4^"E4Z,eD.雙眼皮的可能是3/4或14a+\;j"c-I.e9P4、親代的許多性狀之所以在子代中表現,原因是(????)A.精子和卵細胞中攜帶著親代的性狀9W+E%j5C/L4O1G(W0@B.精子和卵細胞中攜帶著控制性狀的基因:X4K9b!I1Z3J(X$IC.總在一起生活,長相就會相像&h/G+P&L7C9jA:g#ZD.父母所有的性狀都遺傳給了子代1b(e6_6`"H7G5、已知水牛的體細胞中有48對染色體,當母牛懷有雙胞胎時,這個胚胎細胞具有的染色體數目分別是(?)A.24、245D1U.\)J%d1c&^+LB.24、488d)J&C/A$I"P/f'J1CC.48、48(c9Z6b&V5FD.48、967M;TZ4Q-Y:T8J填空題1.在有性生殖過程中,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梁”是和。2.1891年德國動物學家亨金,通過對多種生物的觀察研究,證實了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________,每對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3.在形成生殖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成對的染色體要________,分別存在于產生的__________中。4.通常用大寫的英文字母來表示 基因,小寫的英文字母來表示 基因。5.下圖為攜帶某一基因的染色體在生殖過程中的傳遞情況,請結合圖解回答以下問題。(1)請將上面的圖解補充完整,表示出基因和染色體的傳遞過程。(2)如果A(顯性基因)控制能卷舌,a(隱性基因)控制不能卷舌,那么,他們的孩子表現的性狀是。能卷舌和不能卷舌在遺傳學上叫做。對于孩子來說,他的細胞里含有的a基因(填“能或不能”)傳遞給他的后代。(3)如果夫婦兩人基因組成均為Aa,他們生出能卷舌孩子的概率是。參考答案:選擇題:1、D2、A3、C4、B5、C二、填空題1.精子卵細胞2.減少一半染色體3.分開生殖細胞4.顯性隱性5.(1)(2)能卷舌相對性狀能(3)75%(3/4)教學反思教材來源:初中年級《生物(下冊)》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內容來源:初中八年級《生物(下冊)》第七單元第二章主題: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課時:1課時授課對象:八年級學生PAGE/NUMPAGE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