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結合此次線上教學和本班學生學習情況,致力于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學科教學體系,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學科素養,為孩子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學科基礎。二、學生情況分析:1.學生整體學習興趣高,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比較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們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三、教材分析及編寫特點:本冊教材著重培養和訓練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圍繞“聲音”、“消化與呼吸”、“影子的變化”、“地球與月球”、“運動與力”、“我們的小車”六個主題單元,設計了多個活動。“聲音”:根據發現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引導學生辨別聲音的強弱高低有什么不同,從而思考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通過觀察聲音的發生特點研究觀察聲音強弱和振動的關系,組織學生調查噪聲的來源與危害。“消化與呼吸”:通過認識消化器官,學習胃,大腸小腸的作用。通過認識呼吸器官,學習呼吸的形成,比較吸進和呼出的不同。引導學生要呵護呼吸,消化器官健康。“影子的變化”:通過觀察、描述、游戲、實驗、測量、統計分析等活動,引領學生發現影子形成的條件。通過實驗活動記錄觀察一天中陽光下豎直物體的影子的變化。“地球與月球”:通過學習人類對地球形狀的猜想與假設,體會人類對地球形狀不斷地求證的求證精神,激發學生對學習外太空知識的興趣。通過學生自主查找相關資料,學習了解月球。“運動與力”:首先在幫助學生建立運動時相對的的概念;然后指導學生認識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再通過活動比較快慢,并會用計算速度的方法,比較快慢。最后通過實驗學習測量力的大小,了解摩擦力的基本知識。“我們的小車”:組織動手設計制作小車,明確制作小車的要求。制作成功后進行試車及賽車活動。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聲音、消化與呼吸教學難點:影子的變化、運動與力五、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六、具體措施: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七、教學進度表:周次教材內容第1-3周第一單元:聲音第4-5周第二單元:消化與呼吸第6周國慶放假第7-10周第三單元:影子的變化第11周期中測試第12-14周第四單元:地球與月球第15-17周第五單元:運用與力第18-19周第六單元:我們的小車第20-22周總復習第23周期末測試八、期中期末安排期中:11月中旬期末:1月下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