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課 做守法的公民第1課時 法不可違【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法律的尊嚴,增強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自覺尊法、學法、守法、護法、用法。 能力目標:能夠反思日常行為,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自覺約束自己不良行為的能力;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別善惡的能力。知識目標:知道什么是違法,了解違法行為的類別;明確違法行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違法行為的分類,不同類型違法行為適用的法律;自覺做到守法護法。教學難點:感受法律尊嚴,自覺遵法守法。【教學過程】一、預習導學(根據預習提綱,在書中標注相關問題及層次并填空)一、違法無小事1.正確認識法律?P46、48(1)法律的作用:作為一種行為規范,法律明確告知人們可以做什么,必須做什么,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準或方向(指引作用)。法律還告知人們,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非法的,它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準繩(評價作用)。(2)法律的作用: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因為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3)一個人如果缺乏意識,法律觀念不強,就難免做出違法的事情。2.違法行為的含義?P48違法行為是指違反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3.違法行為的類別(種類)有哪些?P48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和。(1)民事違法行為:指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如欠債不還、侵犯他人肖像權、違約等行為。(2)行政違法行為:指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應當受到行政處分或行政處罰的行為,如擾亂社會治安、破壞路燈等公共設施、擾亂公共秩序、違規停車等行為。(3)刑事違法行為:指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如故意殺人、打架造成重傷或死亡、持刀搶劫、強奸、販毒等行為。4.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的關系?P48一般違法行為犯罪行為區別內容包括行為和行為刑事違法行為社會危害相對輕微(較輕)嚴重違反法律違反民法、行政法違反應受處罰應受民事制裁或行政制裁應受相同點都是違法行為;都具有社會危害性;都要承擔法律責任。聯系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鴻溝。一般違法行為如果不加以改正,就可能會發展成嚴重的違法行為,即犯罪行為。5.一般違法行為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P48(1)民事違法行為要承擔責任。民事責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險,返還財產,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2)行政違法行為要受制裁。行政制裁包括和等形式,行政處分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行政處罰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行政拘留等。二、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6.認識行政違法行為。P49我們可能想不到,謊報險情、破壞鐵路封閉網、毆打他人等行為都是違反的行政違法行為。有的人實施了這些行為,卻自以為只是犯個小錯,全然不知道已經違法;有的人受到類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最常見的行政違法行為是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7.認識民事違法行為。P50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經常從事各種民事活動,如購置財產、簽訂合同、結婚等。這些民事活動都是由民法來規范的。民法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來規范平等的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侵犯他人權利或者沒有依法履行義務,都是較為典型的民事違法行為。8.遵章守法是社會和諧的保證。P519.如何做到遵章守法?P51(1)我們要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自己的行為。(2)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3)在社會交往中,我們要依法從事民事活動,積極防范行為和合同違約行為,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權益,促進社會健康和諧發展。二、小組長檢查預習完成情況(核對答案,評等級,幫扶講解)三、師生合作探究教材P48“相關鏈接”中,了解一般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如果案例二中的行為涉及嚴重社會危害性、數額達到一定限度,上升為刑事違法行為,處罰是更輕還是更重?四、課堂小結,學生鞏固,檢查提問,查缺補漏)五、課堂檢測1.在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抗擊冠狀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多地發生隱瞞去過湖北或者武漢真實行程、編造虛假疫情、生產偽劣口罩、哄抬物價等行為,對此警方已經對多人立案偵查。法律專家說:“對這些人的惡劣行為,法律要重拳出擊。”重拳出擊,體現了(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特殊行為規范③不良心理和行為可能發展為犯罪④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是違法行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2020年3月16日,廣西桂林市陽朔縣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一起疫情期間虛假出售口罩詐騙案,被告人管某某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10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萬元。由此可見()①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②被告人管某某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③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④法律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平正義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19年10月5日零時起,《禁止蒙面規例》在香港正式生效實施。香港杜會各界認為,訂立《禁止蒙面規例》將有助于遏制香港的暴力示威者戴上口罩,隱藏身份,肆意施暴,有助于香港社會秩序早日恢復安定。據此,你認為以下觀點正確的是( )①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社會生活的有序化離不開法律②良好社會秩序的實現,道德、風俗等強制性手段作用更持久③創建美好社會生活霸要積極改進規則,與規則同行④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為紀念新冠抗疫中犧牲的醫護人員和全國已經逝世的同胞,國務院發布在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因在全國哀悼日期間無法在網上觀看娛樂性視頻,周某產生不滿情緒,遂利用手機在微信朋友圈中發布辱罵抗疫犧牲醫護人員的文字和圖片。公安機關依法對周某處以行政拘留15日并處罰款1000元的行政處罰。周某的行為也遭到網友的強烈譴責。回答6~7題。周某的行為除了涉及行政違法外,根據民法典的規定,抗疫犧牲醫護人員的家屬均有權請求周某承擔侵權民事責任,這說明( )①我國公民有言論自由②死者的人格權同樣受法律保護③我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④挑戰法律尊嚴必將受到相應制裁A.②③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0年3月6日,斗門法院公開開庭并當庭宣判一起利用疫情虛假出售口罩案,被告人李某犯詐騙罪,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9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這說明了()A.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B.法律是由道德或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C.法律只對某些人具有約束力D.犯罪行為都要承擔刑事責任6.重慶市公安局官方微博2020年1月25日發布公告稱,在全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緊張時期,為博人眼球,王某某,劉某于1月23日,王某于24日在網上編造、散布謠言,制造恐慌,造成惡劣社會影響,3人均被重慶警方行政拘留。王某某等3人的行為是( )A.民事違法行為B.行政違法行為C.犯罪行為D.刑事違法行為7.2020年4月3日,河南某公司勞務派遣人員郭偉鵬隱瞞出境史,造成40多人被隔離觀察。郭偉鵬涉嫌妨礙傳染病防治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從法律角度看,郭某的行為( )A.是極端個人主義的表現,不能正確認識個人和集體的關系B.是一般違法行為,受到行政處罰C.是不誠信的表現,違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D.是刑事違法行為,應受刑罰處罰8.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①尊法守法是我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②道德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③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社會危害性最嚴重的行為④最常見的行政違法行為是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9.據報道,2020年4月15日,“大衣哥”朱之文的兩名粉絲酒后強行踹開他家大門引發關注。4月18日,當地警方發布通告稱,該案中的兩名肇事男子因尋釁滋事被行政拘留十日。這啟示我們A.自覺遵紀守法,加強個人道德修養B.法不可違,違法必將受到刑罰處罰C.追星可以無底線,文明行為可不踐D.崇星追星很重要,規則意識可拋掉10.共享單車因具有低碳、便捷、價廉等優勢受到人們青睞而迅猛發展。但共享單車的使用過程中,亂停亂放、惡意破壞、據為己有等不良行為也時有發生。2017年成都首例共享盜竊破壞共享單車案宣判,被告人因犯盜竊罪被依法判刑。這警示我們①違法的行為會損害別人的權利和機會②必須堅持權利和義務的統一③公民一切財產受法律保護④違法行為都會依法受到刑罰處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材料一:2019年11月29日,由上海市閔行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蔣某高空拋物危害公共安全案在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宣判。法院一審判決被告人蔣某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1)蔣某的行為屬于哪類違法行為?這一違法行為的最本質特征是什么?(2)從材料一中,你得到哪些警示?材料二:一輛由衡陽開往長沙載有15名乘客的長途大巴正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一中年男子邱某因坐過站,與司機發生爭執,出手搶奪方向盤,車輛隨即發生劇烈搖晃。司機反應迅速牢牢把控住方向盤,一乘客(事后被網友稱為“飛踹哥”)則一腳猛踹,將該男子制服。隨后司機將車靠邊停穩并報警。最終,車輛和乘客均安然無恙,邱某被警方帶走調查。(3)結合材料二,分別簡要評析邱某、“飛踹哥”、司機的行為。12.材料一市民王某因酒后駕駛被交警查獲,經檢測王某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為65毫克/100毫升,屬于酒后駕駛。交警大隊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對王某作出罰款2000元,扣12分,暫扣6個月機動車駕駛證的處罰。材料二劉某在自家陽臺上玩手機時不慎將手機掉到樓下,被同樓住戶李某拾走。但李某稱手機是壞的,已將其丟棄,拒絕歸還。劉某遂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李某賠償劉某1000元。材料三胡某醉酒后闖入一商鋪,持槍將店主吳某、蔡某夫婦擊傷,致使懷孕的蔡某搶救無效死亡。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胡某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1)材料中的三種行為分別屬于哪種類型的違法行為?分別承擔什么法律責任?(2)胡某的行為與王某、李某的行為有什么區別?(3)從上述案例中,我們應得出什么啟示?【答案提示】1——10DDBCDBDDAA11.(1)犯罪行為或刑事違法行為;嚴重社會危害性。(2)增強道德、規則和法律意識,遵守法律;不能高空拋物。(3)邱某“出手搶奪方向盤”的行為是違法犯罪行為,有可能造成車毀人亡的嚴重后果,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飛踹哥”的“一腳猛踹,將該男子制服”是正義行為,他挺身而出,既保護了自己,也保護了其他乘客;司機“將車靠邊停穩并報警”是負責任的行為,他冷靜處置,保證了乘客的安全。12.(1)材料一中王某的行為是行政違法行為,受到了行政處罰;材料二中李某的行為是民事違法行為,承擔了民事責任;材料三中胡某的行為是刑事違法行為,受到了刑罰處罰。(2)對杜會危害程度不同,違反的法律不同,受到的處罰不同。(3)①我們要認識到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法治觀念,自覺遵守規則,依法從事活動,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權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