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年級(上)科學實驗測試一、題目:木頭的性質器材:任一木頭,小刀,放大鏡,水槽,酒精燈,火柴,簡單電路。要求:自己想辦法研究木頭的性質,至少5個。 評分標準:1、用眼看(或放大鏡)----花紋,2分;2、用手掂------較輕,2分;3、用小刀刻----較軟,2分;4、聞-----特殊氣味,2分;5、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2分;6、在火上燒----易燃,2分;7、連入電路-----不易導電,4分。只要能研究出其中的5個,不限順序,7為加分項。二、題目:使用測力計測力器材:測力計,任一物體。要求:按正確步驟測出提起物體的力,并記錄。 評分標準:1、 手拿測力計上部或提環,2分;2、 看指針是否指0,并調整,2分;3、 讀數時視線與指針相平,2分;4、 所測力不超測力計的測量范圍,若超要更換測力計,2分;5、 記錄正確,2分。三、題目:給水加熱器材:酒精燈,火柴,方座支架,石棉網,燒杯,溫度計。要求:正確操作,加熱水,觀察水溫的變化。(不必加熱至沸騰) 評分標準:1、組裝器材熟練,2分;2、使用酒精燈規范,4分;3、使用溫度計規范,2分;4、知道水溫在不斷上升,2分; 四年級(下)科學實驗測試一、題目:熱傳導實驗器材:酒精燈、火柴、金屬棒、凡士林或蠟燭、鐵架臺。要求:用以上器材觀察熱在固體中的傳遞,寫出熱傳導的特點。 評分標準:1、固定住金屬棒,粘上火柴;2分。2、正確點燃酒精燈,給金屬棒加熱,2分。3、正確熄滅酒精燈,2分。4、寫出熱傳導的兩個特點:沿物體傳遞,從溫度高的一端傳向溫度低的一端。4分。二、實驗題目:探究不同物品是否會生熱實驗器材:溫度計、毛巾、棉花、(海綿、棉線、毛皮)、皮筋。實驗要求: 1、自己選擇合適的器材。2、研究各種服裝材料是否會生熱。 操作步驟及評分標準1、記錄溫度計的初始讀數,2分;2、用毛巾、棉花、海綿、棉線、毛皮其中一個包住溫度計的液泡(不觸摸液泡并盡可能的少接觸包裹物)2分;3、每隔1分鐘記錄一次讀數,記3-5分鐘,2分;4、現象:溫度計讀數沒有變化,2分;5、結論:它們不會生熱,2分。 三、題目:光的傳播實驗器材:水槽,激光燈,不透明的紙,三張卡紙,蠟燭。要求:自己選擇材料,用自己的方法研究光的傳播特點,并寫出來。 評分標準:1、點燃蠟燭,放在桌子的一端;將3帶孔卡紙中間的孔與蠟燭火焰在一條直線上觀察;挪動任何一張卡紙使其不在一條直線上觀察。(用不透明紙卷一個紙直筒看燭光能看見,彎折一下看燭光看不見)6分。2、光是沿直線傳播的。4分。四、題目:凸透鏡的作用實驗器材:凸透鏡(放大鏡),白紙。要求:研究凸透鏡的三個作用。 評分標準:1、把凸透鏡放大任一物體,說明有放大的作用,3分;2、把凸透鏡放到光源下,把光聚到一點,說明有聚光的作用,3分;3、把凸透鏡對準窗外景物,把白紙放到凸透鏡后,說明有成像的作用,4分。五、題目:模擬晝夜的成因器材:地球儀,手電筒或白熾燈。要求:利用器材模擬晝夜是怎樣形成的。 評分標準:1、打開手電筒,對準地球儀,2分;2、正確轉動地球儀(方向轉錯不得分)3分;3、說出現象:始終照亮地球儀的一半,轉動地球儀地球儀所有地方,2分;4、寫出晝夜的形成原因:地球是個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著太陽的那面是白天,背著太陽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的自轉,晝夜現象就會交替出現。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