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冊歷史《中華民國的創建》知識點+練習題【學習目標】1、了解中華民國建立的基本史實。2、掌握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背景和過程。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內容和性質。【學習重難點】1、重點:中華民國建立的基本史實;《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難點: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子目關系】中華民國的建立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標志著辛亥革命達到高潮,是這場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的背景,中國從此開始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課文導讀】知識點一:中華民國的建立1、背景:武昌起義的勝利2、建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3、紀年方法:以1912年為民國元年,改用公歷。4、舉措:選舉黎元洪為副總統;成立臨時參議院。孫中山與臨時參議院議員合影5、意義: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是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知識點二: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1、背景:(1)武昌起義成功后,湖北軍政府與袁世凱交涉,希望通過和平的方式早日實現共和;(2)孫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凱宣布贊成共和,他即行辭職并推舉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2、經過:(1)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下詔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統治結束;清帝退位詔書(2)1912年2月13日,孫中山提出辭職并推薦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3)1912年2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4)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3月5日,《時報》上刊載了一篇文章,文中描述民國初年中國社會的革故鼎新說:“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成,皇帝滅;……剪發興,辮子滅;……鞠躬禮興,跪拜禮滅;……”(5)1912年4月,孫中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后與北洋將領合影3、結果: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袁世凱北洋軍閥,1895年,清政府任命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編練“新建陸軍”,歸北洋大臣節制。1901年,袁世凱任北洋大臣,所建軍隊稱為“北洋軍”。所以,這個封建軍閥集團就稱為“北洋軍閥”。4、為了限制袁世凱的權力,孫中山的舉措:(1)提出臨時政府設在南京、新任大總統應到南京就職等條件;(袁世凱以北方秩序不易維持等為借口不肯遵從)(2)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知識點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時間:1912年3月11日2、機構:參議院3、內容:①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②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不僅宣判清王朝封建專制統治死刑,而且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廢除封建君主專制。③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有利于組織黨團和創辦報刊,大量介紹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新文化運動創造了條件。④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行使行政權并負其責任,司法獨立等。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政治體制。?《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部分條文4、性質: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5、意義: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拓展延伸】1、公元紀年與民國紀年轉換方法:公元紀年=民國紀年+19112、“皇帝”這個稱號在中國存在了2132年。(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開始到1912年宣統帝下詔退位止)3、袁世凱能夠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的原因:①帝國主義支持;②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袁世凱控制著北洋軍閥);③大耍兩面派陰謀;④國民政府中的立憲派和舊官僚擁護;⑤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根本原因)。4、中山裝的含義:5、辛亥革命的啟示和教訓:啟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產階級不能救中國。教訓:要有堅強的革命政黨的領導;要發動廣大人民群眾等。【課本習題解答】1、47頁材料研讀中華民國對外主張睦鄰友好,維護民族尊嚴,這體現了現代文明國家外交政策的特點。2、49頁問題思考3、49頁課后活動1為了限制袁世凱權力的措施:提出臨時政府設在南京;新任大總統應到南京就職等條件;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4、49頁課后活動25、49頁課后活動3歷史意義: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遺憾: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也沒有得到徹底改變。【易錯易混】中華民國與南京臨時政府中華民國是指1912——1949年間中國的國家名稱,簡稱民國;分為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三個歷史時期。南京臨時政府特指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建立的具有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性質的中央政權。【知識小結】【知識拓展】南京臨時政府的改革措施【練一練】1.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其中就任第一任臨時大總統的是A.黃興?B.毛澤東?C.袁世凱?D.孫中山2.八路軍的臂章上的“中華民國二十七年”,應是公元紀年的哪一年A.1936年?B.1937年?C.1938年?D.1939年?3.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法令,廢除了“大人”“老爺”等稱呼,規定政府官員之間一律稱職務,民間普通稱呼改為“先生”或“君”,這一變革體現了A.平等的思想?B.自由的思想?C.共和的觀念?D.博愛的觀念?4.如下面的內容最有可能出自于第二十二條參議院議決事件,咨由臨時大總統公布施行。第二十三條臨時大總統對于參議院議決事件,如否認時,得于咨達后十日內,聲明理由,咨院覆議。A.《天朝田畝制度》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C.《大總統誓詞》?D.《辛丑條約》?5.下列有關《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說法中,正確的有①宣布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國民全體②規定了人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③宣布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④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的性質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武昌起義后,立憲派、舊官僚和列強一致認為需要一個強權人物來結束動亂、穩定政局,革命派也希望能盡快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在這一形勢下誰占據了有利位置A.孫中山?B.張作霖?C.袁世凱?D.黎元洪?7.宣統帝溥儀是中國封建王朝時代的最后一位皇帝,其退位的時間是A.1901年?B.1908年?C.1911年?D.1912年?8.清帝退位后不久,袁世凱正式就職的中華民國新任臨時大總統,從此中國進入A.北洋軍閥統治時期?B.南京臨時政府統治時期?C.清政府統治時期D.湖北軍政府統治時期?9.南京是中國著名的四大古都及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下列關于發生在南京的歷史事件中,敘述正確的是①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在此簽訂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此宣告成立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此制定并公布④孫中山、袁世凱都曾在此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于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于國民。????——中華民國元年元旦《大總統誓詞》材料二: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所有,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院、法院行駛其統治權,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正文(節選)材料三:袁世凱剛一上臺,英國外交大臣馬上公開說:“我們對袁世凱懷有極友好的感情和尊敬。我們希望能出現一個政府,有充足的力量可以無所偏倚地對待各國,并能維持國內秩序以及革命后發展對外貿易的條件。這樣的政府將獲得我們所能給予的一切外交援助。”(1)材料一中“傾覆滿洲專制政府”指的是三民主義中的什么主義?為使“民國卓立于世界”,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哪些政策法令?(2)根據材料二,簡要概括《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臨時約法》確立的政治體制。(3)根據材料三,指出英國支持袁世凱上臺的真正原因。并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袁世凱上臺的其他原因。11.據臺灣《聯合報》報道,有83%的臺灣民眾尊奉孫中山為國父。這是因為孫中山A.領導維新變法運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B.領導辛亥革命,建立了中華民國C.領導新文化運動,促成了思想解放潮流?D.領導國民革命,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參考答案:1.D2.C3.A4.B5.A6.C7.D8.A?9.B10.(1)民族主義。主要有振興實業、保護人權、革新教育、革除陋習等。(2)國家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國民一律平等,國家統治權分由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院、法院行使,參議院行使立法權。《臨時約法》確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3)維護英國在華利益。立憲派、舊官僚的支持,革命黨人面臨財政拮據的現實問題。11.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