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北衡水中學2021屆全國高三第一次聯合考試(全國卷)歷史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史記?封禪書》載:“桓公既霸,會諸侯于葵丘,而欲封禪。”管仲極力勸止,桓公卻認為自己“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諸侯莫違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異乎?”這表明當時A.諸侯爭霸愈演愈烈B.封禪維護了禮樂秩序C.周王權力喪失殆盡D.分封制度已遭到破壞2.明朝張居正評價秦朝時說:“其創制立法,至今守之以為利,史稱其‘得圣人之威’。”這里強調的是秦朝A.延續了先秦歷史傳統B.開創了影響深遠的制度C.加強了思想文化控制D.實現了多民族國家統一3.漢武帝時期,政府對商人征收重稅,以法令的形式嚴格限制商業發展,對鹽鐵等行業實行國家壟斷的“禁榷”制度,還剝奪了商人對土地的占有權。西漢政府的做法A.減輕了人民的負擔B.壟斷了商業貿易C.增加了政府的收人D.促進了社會公平4.宋代御史臺以御史中丞為臺長,宰相親戚和由宰相推薦任用的官吏不得為臺長。習慣上,御史中丞彈動宰相,宰相必須辭職,由副相升任宰相,御史中丞則得以進身為執政。宋代此舉旨在A.提高行政效率B.提升御史臺職權C.加強中央集權D.防止權臣的專權5.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區的絲織業中,雇人紡織的機戶至少在三萬家以上,受雇的機工數量更加龐大,兩者已經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這表明當時A.新型生產關系得以發展B.家庭絲織業已基本解體C.抑商政策發生重大轉變D.民營手工業居主導地位6.據統計,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各海關的貿易總值,粵海關比雍正七年(1729年)增長44%,浙海關比乾隆元年(1736年)增長22%,閩海關比乾隆五年(1740年)增長29%。這種變化反映出清政府A.放棄了海禁政策B.閉關鎖國有名無實C.加強了對外聯系D.適度發展對外貿易7.鴉片戰爭后,進口商品除鴉片外,紡織品占很大比重,隨后化工產品、煤油、鋼鐵機器等漸居重要地位。出口商品中絲、茶占70%以上,其后大豆、桐油等日居重要地位,礦產品出口亦日增。這種狀況表明當時A.傳統自然經濟基本解體B.與世界市場聯系日益密切C.產業結構發生根本變化D.市場價格被西方列強操控8.1895年春,《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至北京,在京應試的舉人群情激憤,康有為寫成《上今上皇帝書》,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等主張,十八省舉人響應,一千二百多人聯署。這反映出A.近代民族國家意識增強B.推翻清政府成為社會共識C.學習西方進入思想層面D.變法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9.20世紀初,有人提出:“凡所謂民權憲法,皆為浮光掠影之虛談,而不足為饋民之糧,起沉病之藥餌,全國民應盡絕從事政治之心,而專心致志以營生業不可。”該主張的實質是A.敵視政治變革B.抵抗外來經濟侵略C.倡導實業救國D.反對學習西方文化10.1938年6月,陜甘寧邊區政府頒布的土地法令規定:凡在1936年底以前,屬邊區所轄之區域,其地主被沒收之土地、房屋、森林、農具和牲畜等所有權,屬被分配者所有。凡屬邊區管轄未進行土地革命之地域,其地主土地、房屋、森林、農具和牲畜等不得沒收和分配。該規定主要是為了A.廢除封建經濟基礎B.緩解邊區軍事壓力C.適應全面抗戰需要D.穩定農村社會秩序11.1956年4月,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指出:“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但是,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他作出這一重要論斷的背景是A.中國外交出現重大轉機B.中國共產黨開始破除對蘇聯的迷信C.中蘇兩國關系全面破裂D.西方國家主動要求改善對華的關系12.圖1是1949-1980年中國粗鋼產量變化趨勢圖。圖中最高點出現的原因是(萬噸)A.優先發展重工業方針的落實B.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C.“科教興國”戰略的逐步推進D.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1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戶籍制度不斷改革。1962年政府頒布《關于加強戶口管理工作的意見》,1984年頒布《關于農民集鎮落戶問題的通知》,1985年頒布《關于城鎮暫住人口管理的暫行規定》,1997年頒布《關于小城鎮戶籍改革試點方案》。這些改革的共同出發點是A.縮小城鄉差別B.適應社會發展需要C.發展農村經濟D.推進城市化的進程14.在羅馬從共和國到帝國轉變的過程中,羅馬法廣泛借鑒外邦法規,注重調解貿易及財產等經濟和民事糾紛,形成了適應帝國境內各族人民需要的萬民法體系。據此可知羅馬法A.注重調節社會矛盾B.根植于商品經濟發展C.倡導取消階級差別D.追求各族人民的平等15.在新政實施之初,保守派人士擔心羅斯福將銀行、鐵路等重要國民經濟部門國有化,建立一種類似社會主義國家的“計劃經濟”,最終使美國走上“非民主化”道路。這反映出保守派實質上擔心新政會A.改變傳統經濟模式B.激化各種社會矛盾C.削弱美國經濟實力D.破壞資本主義制度16.1807年英國宣布奴隸貿易為非法,此后荷蘭、法國、瑞典、丹麥等國也相繼宣布禁止奴隸貿易。這反映出西歐各國A.加劇了資本輸出B.解決了勞動力問題C.改變了殖民策略D.放松了對非洲侵略17.19世紀上半期,英國開始放棄保護性關稅,在對外貿易上實行自由貿易政策。80年代以后,歐洲其他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而英國仍然堅持自由貿易政策。英國的這種做法是基于它具有A.廣闊的海外市場B.發達的科學技術C.雄厚的軍事實力D.先進的社會制度18.從15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西方殖民國家占領的非洲領土只有318萬平方千米,而在19世紀最后的25年里,歐洲在非洲占領的土地達到2569萬平方千米。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A.歐洲對非洲內地探險的不斷深人B.非洲內部戰爭削弱了其自身實力C.人口增加促使歐洲大量移民海外D.歐洲工業化發展需拓展海外市場19.1947年,美國成立了歐洲經濟計劃署。為宣傳和執行馬歇爾計劃,經濟計劃署一再強調歐洲一體化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歐洲國家團結起來,成立聯合的歐洲才能消弭在歐洲根深蒂固的民族主義,將歐洲從戰爭的泥潭中解救出來。美國推進歐洲聯合的實質目的是A.恢復歐洲經濟B.避免新的戰爭C.緩和歐洲矛盾D.擴大美國霸權20.20世紀50年代,英國出現了一批反映顛覆傳統社會價值觀的叛逆青年的影片。影片主人公一般是勞動者出身,他們熱切期盼的全新生活在戰爭結束后并沒有實現,他們失望、憤怒,產生反叛的情緒。這類電影作品A.抒發了浪漫的情懷B.體現了復古的傾向C.突出了理性的色彩D.具有現代主義特征二、非選擇題:共60分。第21~23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24-26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一)必考題:共45分。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宋明理學是對隋唐以來逐漸走向沒落的儒學的一種強有力的復興,是當時中國有抱負有思想的學術群體對現實社會問題以及外來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戰的一種積極回應,他們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思想的基礎上,以倫理道德為核心,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邏輯層次的哲學范疇和理論結構,力求解決漢末以來中國社會極為嚴重的信仰危機和道德危機。宋明理學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后期有思想有見識的中國人在思考和解決現實社會問題與文化問題中所生發出來的哲學智慧,它深深影響了中國古代社會后半期的社會發展和文明走勢。——據王偉、李豫成等《國學精華?下》整理(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明理學的特點。(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明理學怎樣“深深影響了中國古代社會后半期的社會發展和文明走勢”。(7分)22.“實業救國論”是中國近代史上主張通過興辦實業拯救中國的社會思潮,產生于洋務運動時期,盛行于20世紀初期。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實業救國論”。23.圖2是1913-1998年美、日兩國人均GDP增長率示意圖(年均復合增長率,百分比)。閱讀圖片,完成下列要求。(18分)以一個新的恰當的時間尺度,對美、日兩國人均GDP發展的共同趨勢進行階段劃分,并說明理由。(二)選考題:共15分。請考生從第24-26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24.【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正式設置公廨本錢,由各州令史經營,曰捉錢令史,“以番官貿易取息,計員多少為月料”,就是以番官高利貸來補充在京官員的俸祿。據《唐會要》記載,國家給每一個捉錢令史放貸四十貫至五十貫的本錢(合四萬到五萬錢),每月應繳納利息四千文,這樣,年息是本金的百分之百。開元十八年(730年)后公廨本錢固定下來,并普及全國,范圍更為廣闊,名目也更繁多,甚至在“祠祭及蕃夷賜宴”和“資助公廚”等開支上,也可用放高利貸以補不足。捉錢令史多出身“市井子孫”,或者是些沒落子弟和無賴之徒,這些人橫行鄉里,魚肉百姓,但只要他們每年“送利不違”,就可以“年滿受職”進入仕途。元和十年(815年)以后,高利貸剝削有增無減,“收利數多,破產者眾”“在于平民,已為重賦”,結果“富人乘以為奸,可督者私之,外以道官錢迫蹙閭里,民不堪其擾”,使唐王朝的固有階級矛盾進一步尖銳化。——據薛英群《略談敦煌地志文書中的公廨本錢》整理(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代設置的公廊本錢的特點。(7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代設置公廊本錢的弊端。(8分)25.【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15分)材料1959年春,古巴發生革命,推翻了親美的政權。1961年4月,由美國海空軍提供支持的1400名全副武裝的古巴流亡分子在古巴的豬灣海岸登陸,企圖突襲并推翻古巴革命政權,古巴軍隊粉碎了此次行動并全殲了叛亂分子,美古關系惡化。此后,古巴向蘇聯求助,蘇聯出于戰略考慮決定援助古巴。1962年6月,蘇聯和古巴簽署了部署蘇聯導彈的秘密協議。10月15日,美國U-2偵察飛機拍攝到蘇聯向古巴運送中程彈道導彈的照片。美國迅速作出反應,10月23日,肯尼迪簽署公告宣布:從24日14時起將攔截可能前往古巴的艦船并勒令這些船只聽候美國的檢查。與此同時,美國調動軍隊,擺出不惜發動核大戰的樣子,古巴導彈危機爆發。在美國強大的軍事壓力下,蘇聯被迫撤出部署在古巴的戰略核導彈。——據夏明星《古巴導彈危機與中蘇關系驟冷》整理(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危機爆發時古巴面臨的形勢。(9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巴導彈危機反映出的世界政治態勢。(6分)26.【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5分)材料陳季同(1851-1905),字敬如,福建侯官(今屬福州)人。他早年肄業于福建船政學堂。1875年初,受朝廷委派隨洋員游歷英、法、德、奧四國,次年歸國,著有《西行日記》四卷。1877年,他以翻譯身份隨官派留歐生入法國政治學堂學“公法律例”。后任駐德、法參贊,代理駐法公使兼比利時、奧地利、丹麥和荷蘭四國參贊。在法國使館供職期間,參與有關中法越南問題的交涉,多次為清廷購買船艦炮械,折驗運回。中日甲午戰爭期間,陳季同赴臺灣任布政使,后積極投身反割臺斗爭,參與組建臺灣民主國。戊戌時期,他積極贊助維新運動,在上海創辦《求是報》,譯介西學新知,宣傳維新思想。1898年秋,他創辦近代中國第一所女學堂―上海中國女學堂。這一時期,陳氏還參與發起成立了當時較有影響的新興社會組織“戒煙公會”。陳季同還是晚清中國最早正式娶西洋女子為妻的朝廷命官之一,開中西通婚史上的風氣之先。——據黃興濤《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不應被遺忘的人物―陳季同其人其書》整理(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陳季同所面臨的社會環境。(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陳季同對中國近代化作出的貢獻。(9分)河北衡水屆全試(全國卷歷史專管案及解析河北衡水20考試(全國卷)·歷史選擇題都深受觸動,認識到這是“亡國條約”,相比鴉片戰爭禮儀,齊桓公僭越這一禮時中國多數人的反應,國民族冢封禪,這說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壞,故意識增強族國家意識覺醒的體現,故選選D項。材料未體現諸侯爭霸的狀況,排除恒康有為公車是希望清政改良欲行封禪政府,排除B項;康有為的改良主張只限期周王室雖權力衰微,但仍保解析】秦朝開央集權制,秦以除C項;變于和宣傳并未動員廣大民眾夠從秦朝的政制創建中有所借鑒,故選B項的是秦朝的制度創新除材紀初,以資產階級革命為主要標志的料沒有反映對思想的控制和多民族國家的統政治變推進,材料提供的主張除C、D兩項政治轉變政治變革的敵視政府加強對商業貿易的控制.壟斷鹽觀點認為“營生業”與從事政寸立,但并非強調實鐵等行業,增正確。材料內容僅涉及商業政策,沒有涉及農民的賦稅問題化無關,故排除D武帝僅壟業存戰爭時期,陜區實際上存在著故B項錯政策存在著政府爭利的弊端,故D項錯承認諫官員執官員的監督,避免其有經過也區,則承所有制防止權確執行兩政策,對和發展抗項。從題史臺長官的任用條件嚴民族統一戰線,爭取抗戰利具有重要影響要目的在于牽制宰相權力,形成權力制約,體現不出提選說明,陜甘寧邊區政府采取兩種不政效率,排除規是防止宰策并未完全廢除封建地主資料的所有權,排除民黨持續對邊區政府進是防止權臣專權,以此來權,而不涉及中央除B項年,中共調整關系策,主要是為了抗戰,措施結定了農村社會材料羊織業興盛的,排除D項基礎期出現了新的生產關系B【解析】從年執行第年計劃算起被雇傭的關系,但并沒有改變家庭手工業為主的年多的實踐經驗,對于蘇聯經濟建設中的傳統的逐步有所了解蘇聯的經驗教政策也沒有發生重大轉變,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民為的經驗,探索一條適D【解析】在清政府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項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有所增長,這說明此大轉機出現紀70年代,其標志在一定限度內對外貿易,故選材料系的改善法體現;乾隆年)開始推行閉關鎖國全面破裂,故C項錯誤;D項的敘述與史實不符不符;C項與史實答本題,從圖尺度去衡先項,B項內其吻合,故B項B【解析】從材料以看進口的商品多確。A項是20年代的政策,C、D兩項是的商品大多是農原材代以后的政策,故排除國日益成為西方國家的原料產地和傾銷地解析】戶籍制度是適應社會發要選B項。鴉片戰爭后,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走向解體治理的舉措,不同時代的戶籍制度反映了不同時代類,沒有涉及和西方改革的具體C、D三項的操控,故排除C、D兩項解析】羅馬在向帝國轉變的過程8,A【解戰爭失敗的消息令舉人和有志之新的問題和矛解決這矛盾.羅馬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答案.pdf 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