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政治 高考政治第一輪復習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考點梳理) 考綱導讀: 必考考點 考試題型 高考分值 高考熱度 1. 經濟全球化及其表現 2. 跨國公司 3.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4. 對外開放 5. 國際經濟組織 6. 引進來與走出去 選擇題或主觀題 4分或12分 ★★★ (備注:★★★為最高,★★為較高,★為高) 考點梳理: 考點1:經濟全球化 1. 是什么——經濟全球化的含義、表現、載體和實質. (1)含義: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 (2)主要表現: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 (3)載體: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 (4)實質: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 2. 為什么——經濟全球化是把“雙刃劍” (1)積極影響: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①它促進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國際分工水平提高和國際貿易迅速發展。 ②推動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2)消極影響: ①發達國家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 ②經濟全球化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 3. 怎么辦——發展中國家的應對措施 發展中國家應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同時,提高抵御國際經濟風險的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戰。 考點2:對外開放 1. 世界貿易組織 (1)是什么——世貿組織的性質、地位、作用和基本原則。 性質 專門協調國際貿易關系的世界性經濟組織 地位 世界上最大的多邊貿易組織 作用 在國際經濟貿易領域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積極組織多邊談判,為國際貿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則和協定,為成員提供解決貿易摩擦和沖突的場所 基本原則 非歧視原則、透明度原則、自由貿易原則和公平競爭原則,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視原則 (2)為什么——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意義。 ①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贏得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②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健全。 ③推動了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提高。 ④帶動了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收入與生活水平。 2. 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1)為什么——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意義。 ①現狀:對外開放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和開放型經濟體系,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必然性: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要求;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條件;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 (2)怎么辦——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措施。 ①正確態度: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要求,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同時,提高抵御國際經濟風險的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戰。 ②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我們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③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發展服務貿易。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推動引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 ④“走出去”: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我國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必須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 ⑤原則: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將這一原則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 ⑥我們要有規則意識和利用世貿組織規則的本領,要有經濟安全的防范意識,要有應對別國反傾銷和反別國傾銷的策略。 特別提醒: 1. 引進來與走出去 引進來屬于吸引外資,走出去是對外投資。 例:阿里巴巴海外上市——引進來 海爾非洲建廠——走出去 2. 正確認識綠色壁壘、傾銷與反傾銷 綠色壁壘 傾銷與反傾銷 內涵 以保護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為名,通過制定一系列復雜苛刻的環保標準,對來自其他國家的產品及服務設置障礙,以保護本國產業 傾銷,是指某國制造商或出口商將產品以低于正常價值的價格出口到另一國家的貿易行為。反傾銷,是指進口國主管當局根據受到損害的國內企業的申訴,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對進口國生產相似產品的產業造成法定損害的進口產品進行立案、調查、處理的行為 應對 措施 積極實施國際環境綠色標志認證,加快與國際環境標準接軌的步伐;加快培育綠色產業,促進綠色技術的創新及其產業化,提高我國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增強規則意識,了解世貿規則,按照WTO的非歧視原則,反擊各種綠色壁壘 企業要主動了解國際慣例,積極應訴,利用國際貿易中的有關法律法規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企業要注意規范自己的貿易行為,加強行業自律,抵制低價競銷,以維護良好的經營環境 綜合練習: (答題時間:30分鐘) 1. 如果甲國的年利率為2%,乙國的年利率為6%,乙國貨幣對甲國貨幣呈貶值趨勢,預期一年后貶值4%,那么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條件下,從投資的角度看( ) A. 更多的資金將會流向甲國 B. 更多的資金將會流向乙國 C. 甲乙兩國資金出現等量流動 D. 甲乙兩國之間停止資金流動 2. 波羅的海指數(BDI)是目前世界上衡量國際海運情況的權威指數,是反映國際間貿易情況的領先指數,該指數顯著下降說明國際間的貿易不景氣。下列選項中有可能引發BDI下降的有( ) ①各國的貨幣寬松政策刺激了出口增長 ②近年來國際原油的市場價格震蕩走低 ③部分國家對國際相關商品的需求下降 ④個別國家發生金融危機波及其他國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2015年1月,商務部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2014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 195.6億美元,而對外投資規模達到1 400億美元左右,首次超過利用外資的規模,意味著我國成為資本的凈輸出國。我國企業加大對外投資力度的意義在于( ) ①加快產業轉移,充分發揮我國勞動力資源優勢 ②拓展經濟發展空間,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 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 ④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形成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新優勢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 2015年上半年我國共計遭遇14個國家(地區)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37起,其中反傾銷案件32起,反補貼案件4起,保障措施l起;涉案金額35億美元。此外,美國發起涉及中國產品的337調查5起。這表明( ) ①我國要優化利用外資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②要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促進公平競爭 ③需調整“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 ④企業要內外銷并舉,用“兩條腿”走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 絲綢之路發端于貿易、興盛于貿易。由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凝聚起了沿線各國和地區的合作共識,凸顯了互利共贏的發展前景。共建“一帶一路”( ) ①是為了增強我國經濟的影響力 ②可以促進我國區域協調發展 ③完善了我國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④能夠實現全球經濟的一體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美國一份題為《抓住蘋果全球網絡中的價值》的研究報告揭示了蘋果公司產品全球供應鏈的價值分布:把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iPhone零部件生產分解到韓國及歐洲六個國家的九家企業,然后再出口到中國進行組裝,再由中國出口到美國進入蘋果公司銷售網絡。在整個產業鏈中,蘋果公司作為iPhone的創造者,拿到了利潤的58.5%,而完成組裝的中國工人只分得iPhone總價值的1.8%。這反映出高科技電子設備中創造者和制造者的差距。 (1)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出其中所蘊涵的經濟信息。 (2)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從公司經營的角度,為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分工出謀獻策。 答案: 1. A 解析:此題考查資本全球化。乙國貨幣相對于甲國貨幣貶值4%,意味著甲國貨幣升值4%,這樣甲國年利率相當于6%,乙國年利率相當于2%,資金流向甲國,故答案為A。 2. D 解析: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會刺激經濟的發展,進而促進各國出口,造成國家之間貿易往來增加,排除①;國際原油價格走低,會使得各國對于原油需求增長,造成國家之間原油貿易增加,排除②;對商品需求下降,會影響國際貿易,③符合題意;④會影響各國經濟發展,從而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符合題意。 3. B 解析:對外投資利用的是國外勞動力資源,①不符合題意;②③從經營水平和抵御風險角度正確說明了對外投資的意義;④混淆了對外投資和利用外資。 4. D 解析:上述材料啟示我們必須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因此一方面我們要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促進公平競爭,另一方面我們要開拓國內市場,堅持擴大內需與外需并舉,故②④正確;①與題意不符合,因為材料中沒有提及利用外資問題,故排除;③說法錯誤,因為“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戰略依然要堅持,故排除。 5. B 解析:增強我國經濟的影響力是共建“一帶一路”的結果而非目的,①錯誤;共建“一帶一路”有利于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②符合題意;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了中外經濟聯系,③符合題意;④夸大了共建“一帶一路”的作用。 6. (1)①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生產領域的國際分工;②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低端;③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 (2)①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促進自主創新,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②加快產品結構升級和轉型。③不斷改進營銷方式,成功的經營策略有利于企業達到營利目的。 (學生如答“提高產品的質量”“誠實守信經營”“產品結構調整”等觀點,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此題考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措施。第(1)問,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反映了我國企業發展現狀,以及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地位,體現了國際分工和經濟全球化的實質。第(2)問,參與國際分工,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必須從經營戰略、科技進步、產品結構升級等角度來分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