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哈爾濱市第九中學2021屆高三上學期5.下表為《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表類姓寒族數總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數百分比人數百分比人數百分(時間:90分鐘選擇題(共32題,每題1.5分,共48分。每小題給出的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歷來的爭本質上都是權力和利益政治制度則是實現和維護權力與利益的重制舉以此角度來認識先秦時期的重要制度,下圖中①至④依次應填非士族的地主:寒族,是一般的平民:制舉舉行井親自參與的科舉考試襲制②禮樂制度③分封制④井田制據此可推力繼力維位世襲制②分封制③禮樂族階層擁有科舉特權人才來源基礎擴C.①分封襲制③禮樂制度④井田制圖基礎C.家族地位決定著中舉率家選才側重政治素養權力基襲制②井田制③禮樂制度④分封制唐朝定制是掌草抄省掌審議封駁,尚書執行。后唐太宗發現中書省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載,晉六卿滅祁、羊舌氏,于是“分祁氏之長官頗多齟齬扯皮之事,于是在門下省下面設政事堂,形成統一的中央行政決策機制,集以為三縣”。任為縣大夫。所舉兩人因為“有因為“余子之不議并處理軍國事務,由是鮮有敗事。這說明當時政事堂的設立失職,能守業者也四人則“以賢舉”。這反映出當時擴大了封建提政府行政效率私有制逐步確立權的矛盾緩和了各部C.官僚政治完全耶家政治建構的轉變朝行省的劃界,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為主的做法,以犬牙交錯為主導了打破南嶺之險秦朝規定各級官僚機構均以文書行政,“毋并形成了嚴密的文書行政管理制度,還建釆取南北縱切的方法,讓湖廣行省越過南嶺而有廣西之地。元朝的這一措施以郵驛為文書傳送系統。秦朝的這種做法大地方加強各衡南北區域經濟平衡了中央集權制度實現了思想統C.便于各行省扼險而守以北制事與政治的考暴政統治全力支張居正把內4.費正清在《劍橋中國秦漢史》中說:質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變的面貌,以至它權集于一身,成為明朝權力最大的內閣首輔。張居正經常對下屬我非相名之命然這是從上面推不是從下面推動的。這個成就,并沒有由反秦并非一般的“攝政代帝執政。對這一歷史現象的本質理解準確的農民起義造成的政權所轉移,它才是古代真正革命。”這場革命內閣首輔是名副其實的丞相內閣取得了法定的地位極大增強了地方政府自主性有效解決君主專制的決策弊提升了內閣首輔之權內閣權力加大是君權強化的產物C.延續了貴族血緣政治的傳統刂于國家的統歷史答案1-5BDCDB6-10BDDDD11-15CDBAC16-20ABBAA21-25DDDAD26-30DCCBD31-32AB33.【答案】(1)同:建立了疆域廣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制定了統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2分)異:漢朝郡縣嚴格執行統一的制度法令(中央集權制度),羅馬帝國行省權力較大(行省擁有自治權);漢朝實現了文字統一,羅馬帝國未能實現語言文字的統一;漢朝強調教育、教化和倫理規范的作用,羅馬帝國重視法律的作用;漢朝制度上對各地區民眾同等對待,羅馬帝國境內民族區別對待較明顯。(8分)(2)意義:確立了中國的基本疆域;強化了民族認同;形成了追求統一的價值觀;創立了中國古代治國理政的基本模式。(5分)34.(1)背景: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業強國;世界各國聯系加強。(3分)意義:提升了英國的國際影響;開創舉辦世博會的先河;提供了各國展示文明成果的重要平臺,有利于科技創新和經濟文化交流。(4分)(2)特點:中國:以傳統工藝、美術、手工業品為主;有西方色彩。(2分)西方:以先進科技成果、工業品為主。(2分)原因(4分):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農業文明高度發達,手工業技術精湛;現代化滯后,工業發展程度低;中西文化交流增強。(3)變化:19世紀關注科技與工業的發展;20世紀更關注人類和平、和諧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3分)原因(7分):世界大戰造成的災難;科技作用的兩重性受到關注;冷戰凸顯對抗的危險;經濟全球化,片面追求經濟發展導致環境、資源問題;技術革命展示了新的發展前景。35.分三部分給分:信息1分;歷史現象3分;評析8分。注意:歷史現象可反映閉關鎖國、天朝上國觀念、新航路開辟后世界經濟聯系密切等;歷史現象須同信息對應,不對應只給信息分數;評析應多角度。例:信息:拒絕英國繼續遣使東來歷史現象:體現了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原因:經濟上:小農經濟長期占統治地位。政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達到頂峰。思想:天朝上國和華夷之辨觀念的影響。現實:東部沿海抗清勢力強大,威脅統治;沿海地區倭寇侵擾;西方殖民勢力東來;海盜與不法勢力勾結。(4分)評價:閉關鎖國政策一方面對沿海地區的穩定起了積極作用,對于外來侵略也起到一定的自衛作用。但閉關鎖國的長期推行,阻礙了與外國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礙社會生產力的進步。限制對外貿易,喪失對外貿易自主權,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總之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答案.docx 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