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上4.2凝聚法治共識學習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建設法治中國是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責任,樹立法治意識,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踐行法治精神。 能力目標:能夠正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法治現象,明辨社會生活中的法治行為;初步行使自己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形成依法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意識和能力。知識目標:了解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行使權力的基本準則,知道厲行法治的基本要求,了解法治與德治的關系。教學重點:政府需要依法行政教學難點:厲行法治、德治與法治的關系學習過程一、預習導學(學生在熟讀教材的基礎上,從書中劃出預習題中的內容,并填到學案上,組長檢查)(一)法治政府1.政府的作用是什么?一方面,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政府;另一方面、人們又享受著政府提供的。2.在我國,政府與人民的關系是怎樣的?在我國,政府的權力來源于。政府的宗旨是,政府的工作要對人民,為人民。。3.什么是法治政府?(含義)法治政府就是按照原則運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項權力都應在軌道上運行。4.什么是依法行政?(含義)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1)含義: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要求政府及其在行使行政權力、管理時必須由和法律授權,并且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正確行使權力。(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范政府的。5.為促進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個人分別應怎樣做?(1)政府:要全面推進,保障公民的、參與權、和促進政府決策和。(2)公民:也要,獻計獻策,,促進政府依法行政。6.怎樣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依法行政,防范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提高政府,從而推進建設進程。(二)厲行法治7.怎樣厲行法治?(1)全體社會成員必須在和范圍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2)堅持厲行法治,要推進科學立法、、公正司法好、全民守法。(3)現代社會的公民,要增強尊法學法意識,弘揚精神,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觀念。政府及其作人員要率先做的榜樣,帶動全體公民共同守法。(4)要加強法治,弘揚法治精神,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在全社會鮮明地樹立起“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法治導向。8.怎樣正確認識法治與德治的關系?(1)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的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作用。(2)以法治承載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作用;以道德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作用。(3)法律與道德,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二、小組長檢查預習情況(核對答案,評等級,幫扶講解)三、師生合作探究:1、課本P51漫畫,探究與分享:思考討論:關注有關新聞,進一步理解人民政府是如何為民人服務的?P53,探究與分享:思考討論:你還知道哪些可以監督政府行為的渠道?四、典型例題(2020·山東東營,14)法治中國正在路上,前景無限光明。曉法認為,新時代國家和社會治理只需要法律不需要道德。判斷:理由:【參考答案】錯誤。曉法不能正確認識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五、練習檢測一、單項選擇題:1.國務院辦公廳要求,在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體系,各級政務服務機構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的綜合性評價。此舉有利于()①公民直接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②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改進工作③擴大公民對政務機構的建議權④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0年5月,東莞東城街道“掃黃打非”辦聯合相關部門開展第二批復學前校園周邊環境整治行動,執法人員圍繞教輔等出版物、食品安全、玩具產品安全等內容,對商店進行逐一走訪檢查,督促店主依法經營。這-行動體現了()A.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B.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C.政府行使權力要由憲法和法律授權D.政府落實公正司法的要求3.右邊漫畫反映了:政府突出民生事項,優化掌上服務,推動更多事項“掌上辦”,“指尖上的網上政府”越來越受到網民歡迎。這是因為“指尖上的網上政府”能夠()①提升政府履職能力②拓寬民意反映渠道③擴大民主參與權利④推動法治政府建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2020年5月15日,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指出“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持續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為此,下列建議中正確的是()①規范政府的行政權,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②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③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④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執政過程中必須由憲法和法律授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2020年5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大典型民事案例,以小案例講述大道理。如在撞傷兒童離開被阻猝死索賠案中,對侵害兒童權益行為進行合理阻止的好心人被判無須擔責,向社會公眾明確傳遞出法律保護善人善舉的信號,消除老百姓對“助人為樂反而官司纏身”的擔心和顧慮。人民法院發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大典型民事案例,告訴我們()A.應以法律規范道德行為B.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C.法律與道德相互對立D.法律與道德可以相互替代6.在我國,依法行政的核心是()A.為人民服務B.堅持依憲治國C.規范政府的行政權D.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謀福7.2019年5月,某地方衛視正式推出文《百姓問政》節目,通過百姓和政府直接對話,現場解疑釋惑、解決問題,從而推進職能部門強化責任、落實工作。推出這一節目()A.有利于保證公民的一切訴求得到滿足B.不利于職能部門人員有效地開展工作C.說明輿論監督是唯一有效的監督形式D.有利于督促國家工作人員依法行政8.第六條作出重大行政決策應當遵循民主決策原則,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保障人民群眾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參與決策。第七條作出重大行政決策應當遵循依法決策原則,嚴格遵守法定權限,依法履行法定程序,保證決策內容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等規定。一一摘自國務院出臺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第七條的規定符合()①立法機關科學立法的要求②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要求③司法機關公正司法的要求④依法規范權力運行的要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如圖漫畫《基本路徑》表明()①政府應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公正行使審判權②要防范行政權力濫用,提高政府公信力③政府要依法行政并接受監督④政府必須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進行監察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依法科學防控,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工作,有利于推進()①法治國家建設②法治政府建設③法治社會建設④法治外交建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選擇題11.【堅定制度自信開辟中國之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某班同學把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與《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進行對照探究,請你積極參與:丙同學在學習了《決定》精神之后認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必須走法治道路。你認為其中的道理有哪些?(回答兩條)12.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2020年5月28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與會人大代表熱烈討論、認真審議,大會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45號主席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我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7編、1260條,這部民法典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涵蓋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產經營等,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群眾意志,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法治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具有重大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頒布和實施具有重大意義。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如何加強和推進民法典的全面實施。【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10CBBABCDCCA非選擇題11.法定職責必須為,我國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要對人民負責,要求政府“有作為”(2分)法無授權不可為,政府行使權力時必須由憲法和法律授權;(2分)要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正確行使權力,符合法定程序,要求政府“不亂為”。(2分)示例:從國家角度,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1分)從個人角度,保持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戰權威的批判精神。(1分)12.①各級政府要依法行政,帶頭遵守民法典;②司法機關要依據民法典公正司法,維護廣大人民的合法權益;③全國人大及常委會要對民法典實施的情況加強監督;④全社會要積極宣傳民法典,使其深入人心;⑤公民認真學習民法典,依法規范自身行為;⑥公民及法人要增強權利觀念,善用民法典依法維權;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