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描述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方法 自然環境 (1)地形:海拔高低;地表起伏;地勢××高××低或地勢平坦;地形種類,如地形多樣,以××為主,××面積較小等;地形分布,如平原位于××,山地位于××等 (2)氣候:一般需描述氣候類型以及特征,但也要注意一下幾點: ①觀察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時,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區別,如南非的地中海氣候類型圖和意大利的地中海氣候類型圖的區別 ②有時需根據材料描述具體月份的降水量和氣溫 ③有時將氣候特征與材料中農作物的生長習性聯系起來,如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滿足棉花喜光的習性等。 (3)河流(水文):徑流量大或小;流速快或慢;水能大或小;有無結冰期;含沙量大或小;汛期長或短;河網密布,灌溉便利;河流季節變化大或小;豐水期或枯水期;主要河流名稱、流向,最后注入××海洋,河流下游往往是平原,地勢平坦等。 (4)自然資源:××資源豐富;土壤肥沃等 人文環境 (1)人文環境的表現:人口、民族、城市和鄉村、生產活動、生活特色、風俗習慣 (2)概括人文環境的常用表述:經濟發達,資金雄厚;交通便利;城市眾多,市場廣闊;勞動力資源豐富;人才眾多;××歷史悠久;旅游資源豐富;政策支持;基礎設施完善;港口眾多,便于發展航運業。 北京的地形 成都的氣候圖 新疆交通圖 絲綢之路示意圖 北京高速公路里程和機動車數量變化 中國各類地形面積的比例 (2019·衢州)右圖是2019年5月中國郵政發行的“中國古鎮”系列特種郵票。下列詩句或諺語中與郵票所反映的區域相符的是( ) A.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B.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C.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D.萬里金黃翻麥浪,秋天蘋果梨子香 熱身訓練 A (2019溫州)讀下圖,回答11—12小題。 11.圖中甲所示的地形區是 ( ) A.內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東北平原 12.近年來,冬季我國很多南方人前往圖示區域旅游,主要原因是該區域冬季( ) A.草場廣,可感受草原風情 B.海拔高,可觀賞蔚藍天空 C.氣溫高,可享受燦爛陽光 D.氣溫低,可體驗冰雪樂趣 D D (2019·杭州)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8分)。 材料一:大連位于遼東半島南端,是環渤海經濟圈和東北三省的出海通道之一。圖1為“大連——俄羅斯北冰洋沿海——鹿特丹航線示意圖”,圖2為“大連氣溫和降水量圖”。 材料二:大連——鹿特丹主要海運航線對比表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航線 航程(海里) 所需時間(天) A航線:大連——蘇伊士運河——鹿特丹 19873 約36 B航線:大連——俄羅斯北冰洋沿海——鹿特丹 14688 約27 (1)大連屬于________氣候,夏季降水________,冬季降水________。 (2)某貨輪從大連出發沿B航線前往鹿特丹,請選擇最佳出行季節并說明理由。 (3)與A航線相比,簡要說明該貨輪選擇B航線的好處。 溫帶季風;多;少 夏季(1分);理由:夏季氣溫高,沿海冰面融化,利于航行。(2分) 航行里程短,航行時間縮短;可節省運輸成本。 (每點1分) (2019年寧波) 材料一 百年前,中國首次自主設計并建成了施工難度極大的京張鐵路,震驚中外。該鐵路詹天佑主待修建。他曾于1872—1881年官派赴美留學,專習鐵路工程。 材料二 百年后,在同一個起點和終點,中國鐵路人正在創造新的奇跡,樹起中國高鐵建設新標桿―京張高鐵首次在世界上全線采用智能技術建造;首次采用“品”字型施工法,開挖世界上最大最深最難的地下高鐵車站;在世界上首次實現時這350公里的自動駕駛功能;首次采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確保運行安全。 (1)讀右圖判斷該鐵路的主體走向,并從地形類型和地勢特點角度分析其修建難度高的原因。(3分) 西北一東南走向。(1分)地形以山地為主(1分);地勢坡度大。(1分) (2019溫州)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和安徽省。浙江省作為其中一員,將積極推動長三角一體化。(6分) 圖2 浙江常住戶籍人口統計 圖3 浙江省土地利用結構 圖1長三角地區簡圖 (1)長江注入_____(海域名稱),它給予我們航運、發電等諸多便利;位于其_____游的上海是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2分) (2)長三角地區人口稠密、城鎮眾多,將對一體化的推進起到重大作用。結合圖1,列舉長三角地區人口稠密的四個自然條件。(4分) 東海 下 水網密布;地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每點1分) (2019·湖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8分)。 內蒙古自治區的庫布齊沙漠曾被稱為“死亡之海”。幾十年來,當地通過種植甘草等治沙措施,實現了“人進沙退”,吸引各方游客紛至沓來,成為踐行“兩山”理念的成功典范。 資料卡 甘草習性 宜旱作,喜陽怕澇,適宜在土層深厚、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灌溉便利的沙質土壤中生長。 (1)根據上圖和資料卡,說說庫布齊沙漠種植甘草的有利自然條件(4分)。 (2)根據上圖,分析庫布齊沙漠從“死亡之海”變成旅游勝地的原因(4分)。 年降水量少,氣候干旱光照強;臨近黃河,有季節性河流、湖泊,灌溉便利;沙質土壤廣布。(每點2分)) 流沙面積減少,固定沙地面積增加,植被覆蓋率提高;湖泊、河流增多。有鐵路經過,興建了多條公路,交通較為便利;古遺址多,開辟了多個旅游景點(每點2分) (2019·紹興)閱讀馬戛爾尼使華有關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馬戛爾尼使華航行路線示意圖和旅途見聞 材料二:英使團進呈的禮物包括天體運行儀、地球儀、望遠鏡、戰艦模型、連珠槍、榴彈炮、鋼鐵制品等,代表著歐洲現代科學技術水平,卻被清政府視為“奇巧”之物,不受重視。 ——改編自《英使謁見乾隆紀實》 (1)寫出圖中D處所臨的大洋和所在的大洲。材料一中“我們”看到的情形最有可能出現在圖中A、B、C中的哪一處?理由是什么? (5分) 大西洋(1分) 南美洲(1分) B處(1分) 因為7月該地正值夏季,說明該地處于北半球,故可排除C;(1分)種植水稻、用稻草搭蓋房頂等信息,說明該地更可能是A、B中地處南方的B。(1分) A B C D (2019·舟山)種沙棘,綠荒漠,富百姓。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鄂爾多斯市:地處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西部,全市沙漠占總面積的48%,年蒸發量2000—3000毫米。現人工種植沙棘面積約700萬畝。近十幾年來,大力發展沙林產業,形成“種植沙林——修復生態——產業發展——農牧民增收”發展產業鏈。下圖為那爾多斯市及周邊示意圖。 沙棘:落葉灌木,具有對旱、耐寒、耐貧薄、抗風沙等特性,根系發達并具有較強固氮能力,沙棘果實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和生物活性物,沙棘葉飼料價值很高。 (1)指出上圖所示區域年降水量的空間變化特點,及與北方農牧交錯帶總體走向大致相當的年等降水量線。 (2)簡析鄂爾多斯市大面積種植沙棘后,對黃河下游帶來的影響。 (3)結合材料,從區域發展角度分析鄂爾多斯市大力發展沙棘產業的原因。 東南向西北遞減(或由東向西遞減)。(1分)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1分) 種植沙棘保持水土流失,減少泥沙流入黃河,減輕黃河下游因泥沙沉積造成河床抬升等影響。(2分) ①鄂爾多斯市年蒸發量大于降水量,氣候干早,沙漠廣布,生態環境脆弱。 ②沙棘具有耐早、耐寒、耐貧瘠、抗風沙等特性,可在這里生長,能防風固沙; ③且具有較強固氮能力,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態環境。 ④沙棘的果、葉具有很高經濟價值,發展沙棘產業能提高收入。大力發展沙棘產業,形成良性發展產業鏈,產生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促進鄂爾多斯市可持續發展。(每點2分,共6分) (2019年嘉興)回首歷程,探索道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三 為促進貴州經濟社會發展,2014年1月國務院批復設立貴安新區。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冷卻散熱、高消耗電能是大數據中心建設重要條件。因環境優勢,貴安新區吸引多個大規模數據中心在此集聚,發展成為我國南方最大數據中心基地。新區東部“大學城”內高校集聚。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月份 平均氣溫(℃) 1月 4.3 2月 15.0 3月 22.0 4月 15.0 安順氣溫表 (3)根據材料三分析貴安新區成為大數據中心基地的有利條件。(4分) 國家政策支持;氣候涼爽、水電資源豐富;臨近貴陽、安順交通便捷;“大學城”提供技術、人才等。(每點2分) (2019臺州)閱讀圖文,回答問題。 哥倫比亞鮮花種植業只有短短35年歷史,由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目前已成為僅次于荷蘭的世界第二大鮮花生產國。該國鮮花數量大、種類多、品質優,其中出口到美國的鮮花占美國鮮花市場的78.5%以上。 (1)描述哥倫比亞的地理位置特征。(2分) (2)分析氣候條件對哥倫比亞鮮花生產的有利影響。(4分) (3)說明哥倫比亞成為美國最大鮮花出口國的社會經濟條件。(4分) (1)大致位于3°S-11°N,68°W-78°W(主要位于北半球低緯度或熱帶地區);南美洲(西)北部,西鄰太平洋、北鄰大西洋,東臨委內瑞拉,美國(墨西哥)的東南方向。(每點1分) (2)緯度較低,全年氣候溫暖,降水豐富,鮮花可以全年進行生產;地形復雜,氣候多樣,鮮花種類豐富。(每點2分) (3)鮮花品質好,有競爭優勢;政策支持,推動花卉種植和出口;該國為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低廉;距離美國較近,運輸成本較低。(每點2分)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2020年1月23日(春運期間,人口流動大)上午10時起,為防疫情蔓延,擁有1100多萬人口的武漢“封城”。4月,疫情向好,經過2個多月的“暫停”之后,江城“歸來”,荊楚復蘇。湖北省包括小龍蝦(產量占全國近一半)在內的農副產品也迅速按下“加速”鍵,開啟了全面走向全國的步伐。 熱點預測 小龍蝦,適宜生長在水溫16-32℃的水域環境,池塘、低洼地、河道及稻田均可養殖,喜溫避光,屬雜食性動物,攝食范圍包括水草、藻類、水生昆蟲、動物尸體等。繁殖季節喜挖穴。水質好則小龍蝦產量高。 (1)為保一國,封閉一城。聯系文字材料和圖1,分析武漢當時“封城”的必要性(6分) (2)根據圖2、圖3,推測小龍蝦在湖北省的分布區域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大規模養殖的自然條件。(6分) (1)①武漢地處長江黃金水道與多條綜合運輸的交匯點,水陸空交通發達②武漢市湖北省會,人口眾多③便捷的交通加上春運期間人口流動大,封城能有效抑制疫情在全國的快速擴散(每點2分) (2)分布區域:中部平原地區 有利條件:①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適宜,降水豐富②平原廣闊,地勢低平,河湖眾多,可養殖小龍蝦區域廣;③傳統農作物以水稻為主,分布面積廣,水田中水草、藻類眾多,小龍蝦來源廣。(每點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