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第六課我們的中華文化【學習目標】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常考點)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常考點)。3.中華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自主學習】第一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古代輝煌的歷程二、薪火相傳,一脈相承1.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1)漢字①文字:作用: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地位: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②漢字:作用:漢字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地位: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2)史書典籍:地位: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原因: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歷史經驗,重視保存歷史資料,歷朝歷代都設置史官特點: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僅有。二、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1.中華文化在近代經歷衰微的原因:內因:中國的日漸沒落。外因:西方的巨大沖擊。2.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的要求:①只有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②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中華文化的發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獨樹一幟,獨領風騷文學藝術:①作用: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②地位: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古代科技:①地位: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②特點: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具有和的特點。③意義: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和艱苦奮斗精神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我國各地文化具有明顯區域特征的原因: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2.不同區域文化之間的關系:不同區域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鑒、吸收,既,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三、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1.中華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________,又有各自的______________。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2)意義: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強烈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____________。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1)含義: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____________;所謂“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________、________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2)意義: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________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________。3.中華文化的力量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中,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幸福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也是激勵每一個中華兒女共同創造祖國美好明天的_________________。【重難點探究】【探究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自先秦至當代,中國人“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懷、“天下一家”的人類情懷、“中和之道”的協調智慧一路走來,款款而行。“禮之用,和為貴。”和平是中國展現給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第一法則。“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的民族。一個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傳的民族精神中來進行基因測序。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中華文明,始終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沖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本著和平、和睦、和諧的精神追求,困擾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個個命題,被中國智慧一舉廓清。中華文明古國,正以嶄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東方智慧,重返世界舞臺中央。結合材料,運用中華文化的知識,談談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元素。【探究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7年春節,秉承“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宗旨,一檔名為《中國詩詞大會》的電視節目,激蕩起無數國人內心的波瀾。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此真質樸,到“路漫漫其修遠兮”的上下求索;從“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雄心壯志,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擔當。節目帶給人們的除了娛樂鑒賞之外,更多的是在思想和文化內涵方面的思考。老百姓之所以特別喜愛這檔節目,是因為它沒了往常靠明星臉吸人眼球的矯揉造作的表演,是地道的普通老百姓來唱主角。《中國詩詞大會》“圈粉”無數,恰恰說明了在每個人的內心中都愿意親近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每個人的心中中都有“詩和遠方”。承續優秀傳統文化要滋養更要底氣,這不只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工程,更是一個“物質幸福時代已經結束”的社會,發自內心的渴求與呼喚,是隨著中國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出生于物質不再匱乏年代的90后和00后漸漸成長之后的必然向往。(1)《中國詩詞大會》“圈粉”無數,恰恰說明了在每個人的內心中都愿意親近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詩和遠方”。結合材料,運用“中華文化”相關知識加以說明。(2)請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中任取兩個關鍵詞,通過微信朋友圈發兩條“喚醒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爭做好公民”的倡議。【必背核心知識】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漢字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為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幸福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勵每一個中華兒女共同創造祖國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易混易錯】漢字和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體現。漢字的發明,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中華文化呈現著各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民族不同,文化色彩就不同。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包容一切文化。【探究答案】【探究一】(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是對中國傳統“和”文化的繼承和在實踐基礎上的創新,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民族氣派。(2)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命運共同體”既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宇宙觀和人類情懷,又秉承了中國處理復雜問題的卓越智慧。(3)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是引領中華兒女和國際社會創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源泉。(4)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命運共同體是中華民族和平、和睦、和諧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發展。【探究二】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親近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增添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②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內涵豐富、風格獨特,親近優秀傳統文化,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引導人們追求美好的精神向往.③中華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親近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人們對中華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民族凝聚力.④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親近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例答:①文明:承續優秀文化基因,提升個人品質修養.②愛國:弘揚民族精神,擔當社會責任.③友善:繼承傳統美德,傳遞真誠友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