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1張PPT)材料一:英國歷史年表(部分)1688年發動“光榮革命”1689年通過《權利法案》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機投入使用1825年史蒂芬孫的蒸汽機車試車成功(1)改年表反映了英國那兩大歷史事件?簡述這兩大歷史事件對世界的影響。材料二:英語被稱為當代社會一種全球性的語言,毫無疑問部分地反映了美國的實力。但是,美國作為一個英語國家當然是大英帝國造成的。(2)為什么說“美國作為一個英語國家當然是大英帝國造成的”?保障美國實力迅速增長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材料三:英國等西方國家的大炮帶給中國社會的恥辱和創傷畢竟太深了,因此,痛定思痛之后,廟堂中人的策論已多見“制敵在乎自強……而國威未振,宜亟圖振興”之議……遂跨出中國近代化的一小步。(3)列舉英國對中國侵略的兩例史實,并根據材料三概括英國侵略的雙重性。材料: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下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只有漫長的歷史才能稱量出這個句號的真正意義和重量。結合材料分析“這個句號的真正意義”,并歸納人類制度演進的基本趨勢。材料: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下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只有漫長的歷史才能稱量出這個句號的真正意義和重量。結合材料分析“這個句號的真正意義”,并歸納人類制度演進的基本趨勢。“這個句號的真正意義”: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闡門。人類制度演進的基本趨勢:專制---民主;集權--分權。綜合探究二歷史地認識多樣的發展道路進入20世紀以后,世界已經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實現獨立、民主、富強的現代化目標,成為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然而,如果以俄國十月革命為開端,綜觀不同民族和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程,我們會看到發展道路呈現出各自不同的鮮明特色。那么,各國的發展道路為什么如此迥異?我們如何看待這種多樣性?特別是回眸中國發展道路的選擇,又有什么發人深省的獨特意義呢?綜合探究二歷史地認識多樣的發展道路概念解析現代化:人類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這是所有民族和國家必由之路。工業化民主化經濟形態的轉變政權形態的轉變“新的發展道路”指什么“發展道路”?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1、資本主義現代化——2、社會主義現代化——3、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轉型——如:西歐、美國、日本等國家如:蘇聯、中國等國家如:印度、土耳其等國家概念解析現代化道路資本主義道路社會主義道路新的發展道路新在何處一資本主義道路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英國日本美國法國國情不同,發展道路不同與西歐國家的發展道路相比,俄國十月革命后選擇的發展道路新在哪里?俄國:國家全面而細致地干預經濟——計劃經濟西歐:早期注重自由放任經濟政策經濟模式的新:指導思想的新:俄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階級力量的新:俄國工人階級力量壯大與西歐國家的發展道路相比,俄國十月革命后選擇的發展道路新在哪里?俄國首創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這是一條有別于近代西歐國家所走的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國家發展道路革命性質俄國近代西歐國家社會主義道路資本主義道路無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革命新的發展道路各不相同二土耳其與俄國的發展歷程革命和改革前革命改革革命和改革后俄國土耳其經濟瀕于崩潰,各種社會矛盾空前激化“西亞病夫”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統治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凱末爾革命—推翻了列強的殖民統治,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列寧——新經濟政策斯大林——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凱末爾改革—向西方學習,破除落后的習俗,提高民族文化的水平,推動工業的發展,迎來了土耳其歷史發展的新階段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一個強大的工業國使一度瀕于滅亡的“西亞病夫”成為令人尊敬的現代化國家國情1俄國農奴制改革后,工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建立起采礦、鋼鐵、化學、機器制造等產業。工人階級隊伍迅速壯大,到20世紀初,俄國有300多萬工人,僅彼得格勒最大的普梯洛夫工廠就有3.6萬多名工人。1913年,俄國工業品生產增長了11.5倍。從上圖和資料,你能發現當時俄國國情有什么特點?在俄國十月革命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是哪個階層?從俄國的國情和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中,你能發現哪些反映俄國經濟狀況的要素?(從工人數量和工業基礎來分析)注:社會主義革命指的是工人階級領導勞動人民推翻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革命(摘自百度詞條)新的發展道路各不相同工業得到較快發展工人階級工人數量大、工業基礎雄厚國情3在舊土耳其,教育掌握在教會手中,雖有一些現代學校,但宗教學校仍占多數。外國人辦的學校歸各國領事館管理。建國之初,文盲占全國人數的89%。國情220世紀初土耳其工業基礎十分薄弱。即使在革命后的1913年,土耳其主要工業區只有269個企業,工人只有1.6萬人,主要經濟部門都在外國人掌控中,土耳其人只占有其中15%的資本,主要分布在一些對國家經濟缺乏根本性影響的行業。從土耳其版圖的收縮圖和兩則資料,你能發現土耳其國情有什么特點?當時土耳其是怎樣選擇本國的發展道路?你怎樣看待土耳其和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不同?你認為和什么因素有關?新的發展道路各不相同工業、教育基礎落后,國家經濟命脈被外國所控制通過革命贏得獨立,通過改革成為令人尊敬的現代國家和國內國情、外部環境有關新的發展道路各不相同合作探究1根據上述材料,討論經濟發展對俄國和土耳其各自的發展道路有什么影響。俄國:有一定工業基礎,工人數量相對較多,工人階級覺悟高、革命基礎好,無產階級的力量相對較強,是革命的主要力量,工人階級的訴求影響了俄國的革命道路。(社會主義革命)土耳其:工業化程度不高,工人階級力量弱小,群眾革命覺悟低,革命領導權落入資產階級手中。(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國家革命名稱發展道路選擇依據俄國十月革命土耳其凱末爾革命社會主義道路資本主義道路工業比較發達,工人階級力量強大民族工業落后,工人階級力量弱小一戰后:二戰后:俄國:土耳其:中國:印度:十月革命社會主義道路凱末爾革命資本主義道路社會主義道路資本主義道路國情不同,發展道路不同怎樣認識中國發展道路的選擇二器物制度思想失敗失敗失敗1.向西方學習探索的特點:探索的共同點:從器物層面——制度層面——思想層面的深入①都倡導向西方學習;不適合中國國情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尋找發展道路上進行了哪些探索?②都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一定作用李大釗《俄國大革命之影響》:“今以俄人莊嚴璀燦之血,直接以洗滌俄國政界積年之宿穢者,同接以灌潤吾國自由之胚苗,使一般官僚耆舊,確認專制之不可復活,民權之不可復抑,共和之不可復毀,帝政之不可復興。即彼貌托共和之“官僚政治”,于今亦可不嘗試。有嘗試焉,必且攖國民之怒,抑之愈甚,抗之愈力,終以激成險烈可怖之變動。此則宜引俄為前車而速自覺察者也。”以俄為師2.向俄國學習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共“一大”: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中共“二大”: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綱領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階級基礎: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組織基礎:早期共產黨組織的成立成立組織:奮斗目標:國民黨“一大”——第一次國共合作“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蔣介石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這次政變中,僅三天時間,共產黨員工人領袖,革命群眾被殺300多人,被捕1000多人,失蹤5000多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就在這時英勇就義。政變后,蔣介石在南京成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國民政府。合作破裂向俄國學習1927年8月1日1927年9月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失敗)(失敗)城市中心論不適合中國國情不適合中國國情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創建革命根據地3.中國特色革命道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紅軍戰爭和根據地建設的過程中找到了一條在農村建立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走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革命政權適合中國國情社會主義道路城市中心論:農村包圍城市:俄國中國國情不同,發展道路不同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共領導發動了一系列以攻打城市城市為目標的起義,但因敵人力量強大,起義軍損失較大。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步把黨的工作重點由城市轉入農村,在農村建立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裝和工農政權,開創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新道路。不同點:①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vs資本主義國家;一戰影響②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vs城市中心道路相同點:①開展武裝斗爭;②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③依靠工農力量;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①開創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道路②開展土地革命;如何理解“農村包圍城市”這一道路的中國革命的新道路與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的異同“中國革命的新道路”中“新”的含義“中國革命的新道路”中“新”的含義①開創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道路②開展土地革命;結合P67兩則資料,引述蘇聯早期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凱末爾改革、羅斯福新政,你認為為什么要尊重發展道路多樣化?1、蘇聯早期社會主義建設:優先發展重工業,使蘇聯成為強盛的工業國;2、凱末爾改革:向西方學習,破除落后的習俗,提高民族文化的水平,推動工業的發展,迎來了土耳其歷史發展的新階段;3、羅斯福新政:為應對危機作出的政策調整,減緩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嚴重破壞,使傳統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式得到改造。四、如何評價多樣的發展道路要尊重發展模式的多樣化,支持各國根據本國國情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發展道路,將各種發展道路的活力充分迸發出來,取長補短,把世界多樣性和各國差異性轉化為發展的活力和動力。不同國家的發展道路多樣化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學習、互相吸收,做到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如何評價多樣的發展道路如何評價多樣的發展道路合作探究在歷史學習中,如何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歷史事物進行評價。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切社會現象都要放在它的歷史形態中去觀察,一切都要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這就要求我們對待歷史事件和事件必須全面、歷史、辯證地研究和評價。——習近平要把歷史事物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評價1.各國選擇自身的發展道路是依據本國國情的,只有根據本國實際情況選擇發展道路才能促進本國歷史的發展。2.不同的國家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都取得一定的成效,這說明不同國家的發展道路是多樣化,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所以應該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學習、吸收。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殖民地半殖民地轉型的發展道路各不相同1.結合當時環境,依據本國國情2.尊重發展道路的多樣化如何評價新的發展道路新在何處新的發展道路各不相同中國的發展道路的選擇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國情不同的發展道路尊重多樣的發展道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