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人教標準實驗版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學期綜合探究一從地球上獲取信息你知道有哪些類型的地圖嗎?如果我想到杭州市區玩,身上卻帶了一張《世界政區圖》,這合適嗎?為什么?一、選擇合適的地圖如果你是林勝強同學,要了解臺灣應選擇哪幅地圖?請仔細觀察課本圖1-11-A和圖1-12-B,看看它們有哪些不同?并思考課本14頁的思考題。哪一幅地圖表示的區域范圍大?臺灣省在兩幅地圖中的詳細程度是否相同?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從兩幅圖中你分別能了解到什么?在什么情況下你會選擇圖A,什么情況下選擇圖B,說說你的理由。圖幅大小相同的條件下A圖B圖大小略詳小大反映區域范圍越大的地圖,圖上內容越簡單;反之,越詳細;這是因為它們的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反之,比例尺越小,范圍越大,內容越簡單。區域范圍不同內容詳略不同比例尺大小不同選擇原因以了解福州與臺北的相對位置和大致距離以確定在臺灣的行程1、情景探究一:二、巧用地圖1、張京為了設計旅游路線,找來了《中國交通圖》,大家想一想他首先應該做些什么?2、從北京到杭州,沿途會經過哪些大城市?3、如果旅游時間為3天,最好采取哪一種交通方式?1、讀圖1-12,設計出從北京至杭州的最短鐵路線。(北京-天津-濟南-徐州-南京-上海-杭州)2、根據圖1-13,設計出在杭州市火車站到杭州師范學院本部的路線,且不走重復的路線。3、到了杭州,他該怎么去杭州玩呢?請同學們幫張京設計一個最佳的旅游方案?提示:策劃旅游方案時應注意你的行程、景點停留時間,參觀內容、路線、興趣等,還要瀏覽盡可能多的景點,且不走重復路的路線。一日游:西湖(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岳墳、玉泉、靈隱寺(飛來峰)兩日游:第一天:西湖(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小瀛洲)、雷峰塔;第二天:岳墳、玉泉、靈隱寺(飛來峰)、虎跑、六和塔2、情境探究二:1、如果想去爬山,應了解這座山的哪些情況?2、從什么地圖上可了解這些情況?等高線地形圖地面經過地形測量,測出各個地點的海拔,把它們注在圖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圖,就叫做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繪法示意圖等高線越密集的地方,地勢越陡峭;等高線越稀疏的地方,地勢起伏越平緩。陡坡 根據等高線地形圖獲取信息(1)山頂:也可稱山峰,山嶺。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數值中部高四周低,則中部為山嶺。(2)盆地: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數值中部低四周高,則中部為盆地。(4)山谷: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數值由低處向高處彎曲的地方。(3)山脊: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數值由高處向低處彎曲的地方。山脊山谷(5)鞍部:等高線地形圖中,兩個相鄰的山嶺之間相對較低處(相鄰兩個山頂之間呈馬鞍形)。(6)陡坡與緩坡: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密集處為陡坡;等高線稀疏處為緩坡。(7)陡崖: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重疊的地方。讀上圖將字母填在相對應地貌類型的括號里:鞍部()緩坡()陡坡()山谷()山脊()山峰()峭壁()ABCDEFG⑴雞冠山山頂的海拔高度是米。⑵雞冠山山頂和E山頂的高度相差米。⑶從登山點出發,A、B、C三條線路最省力的是。⑷指出山脊、山谷、山頂、鞍部。EABC山脊山谷山頂鞍部30050A1.從山麓到山頂怎樣走才能使爬山的距離最短?2.如果從登山出發點出發,怎樣走既近又安全?(1)沿等高線最密集之處爬山的距離最短(2)相比較而言,從南面出發點到山頂的等高線要密集一些,說明距離較近,因此可選擇這個出發點。從南面出發點到山頂沿山脊畫一條線,這條線便是登山的線路。建議:第一步:確定機場的位置,這是設計游覽路線的起點。第二步:選擇游覽的景點(在各風景區一般都有飯店等基本設施)。第三步:盡可能多地將不同性質的旅游點串聯成環行路線(或多邊形),盡量避免往返線路的重復。第四步:根據各景點之間的路線和每天用于游覽的時間,大致確定出每天的游覽范圍和具體線路。3、情境探究三:4、情境探究四:1、1962年的農業用地主要有哪些類型?它們是怎樣分布的?2、非農業用地主要有哪些類型?又是怎樣分布的?3、農業用地和非農業用地相比較,哪種類型用地居多?4、1999年的農業用地主要有哪些類型?它們怎樣分布?5、非農業用地主要有哪些類型?又是怎樣分布的?6、農業用地和非農業用地相比較,哪種類型用地居多?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交通圖地形圖旅游圖歷史圖政區圖等隨著電子計算機等現代技術手段的應用,地圖信息的呈現方式日益多樣,除了紙質地圖外還有電子地圖。這些地圖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選擇和使用。除了上述這些地圖,你還知道哪些地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