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哺乳動物》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概述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舉例說明哺乳動物與人類的關系。能力目標:通過對教材信息的閱讀分析,發展學生對信息進行整理、歸納的能力。情感目標:通過對哺乳動物與人類關系的學習,養成愛護動物,自覺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和習慣。2、教學重點: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3、教學難點:通過對哺乳動物與人類關系的學習,達成愛護動物,自覺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和習慣的情感目標。4、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5、學習方法:帶著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積極觀察和思考。6、教學過程:(1)、教師以課件展示小狗吃奶圖片,引發學生識圖思考(二)、導入新課:教師展示圖片野馬、象、蝙蝠和鯨的圖片,提問1:這些動物屬于哪一個動物類群?學生思考回答:哺乳動物提問2:他們的形態各異。生活環境差異也很大,為什么都屬于哺乳動物呢?下面我們開始學習這些哺乳動物有哪些不同于其他動物的特征。(3)、自主學習:學生各自閱讀教材P36—37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1、哺乳動物的體表有什么特征?什么作用?學生思考回答:體表被毛,有保溫的作用。教師講解:哺乳動物是恒溫動物。2、哺乳動物與爬行動物的生殖方式和哺育后代的方式有何不同?學生結合課本及多媒體圖片思考回答;胎生、哺乳。提問;為什么說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動物后代的成活率?(胎生比卵生提高了后代的出生存活率,哺乳則在短時間內解決了幼崽的溫飽和營養問題。因此,胎生和哺乳提高了后代的存活率。)3、小組合作:完成教材P37的觀察與思考。(哺乳動物牙齒的分化)同學針對問題進行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收集學生討論的情況。學生展示自學和討論的成果,教師作點評和補充講解:4、哺乳動物還有哪些特征使得它們能很好的適應復雜多變的陸地環境?(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5、總結哺乳動物的特征。6、哺乳動物特征的應用小活動。(四)、教師展示哺乳動物與人類生活的圖片,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哺乳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1、是人類食物中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2、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3、是人類得力的助手;4、危害人類生活,比如傳播疾病。(五)、知識小結:1、總結: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2、通過技能訓練概括動物的共同特征。(八)、鞏固練習課內:PPT課堂練習。課外:教材P39練習題1、2、3七、板書設計:第七節哺乳動物一、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1、特表被毛,體溫恒定2、胎生、哺乳3、牙齒有分化食草動物門齒、臼齒食肉動物門齒、犬齒、臼齒二、哺乳動物與人的關系有益:提供動物蛋白、維持生態平衡皮毛的經濟價值、人類的得力助手等。有害:鼠患、傳播疾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