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社會行為(第1課時)主備人周雪梅使用人周雪梅使用時間集體備課人初中生物教研組教材分析《社會行為》是在學生認識了解了動物的種類、生活、運動以及動物的個體行為的基礎上,針對動物的群體行為而單獨設置的一節(jié)內(nèi)容,它主要是研究動物社會行為的特征、信息交流的方式及動物社會行為的意義。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舉例說出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描述動物的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征,闡述分工合作對于動物生存的意義。2、舉例說出動物群體信息交流的方式,闡述動物群體中信息交流的意義。過程與方法:?1、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了解動物的社會行為。2、通過分析材料了解動物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征。3、通過資料分析理解社會分工對動物生存的意義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動物的社會行為,認同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培養(yǎng)互助友愛的精神。教學重點通過資料分析,認識動物社會行為的基本特征。教學難點社會行為形成的本質(zhì)意義,動物的信息交流。教學策略利用大量視頻、圖片形象地把動物的社會行為展示給學生,進一步引導他們自己提出問題、像一個生物學家一樣去尋找答案是我們的最好收獲!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過程個案修訂復習舊知導入新課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動物所進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們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動,就是動物的行為。而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從行為的目的上來看:有取食行為、防御行為、攻擊行為、繁殖行為和遷徙行為等等;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又有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那么今天給大家來介紹另一種特殊的動物行為-----社會行為。二、推進新課利用多媒體播放群體生活的動物圖片,讓學生知道具有群體生活的動物有哪些?師:這些動物都是營群體生活的,群體內(nèi)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它們具有一系列的社會行為。師:同學們知道動物的社會行為有什么特征嗎?下面我們就以螞蟻和狒狒為例來探究動物的社會行為。社會行為的特征1、觀看錄像:群體生活的螞蟻,思考以下問題(1)注意錄像片中螞蟻群體中有哪些成員,它們的形態(tài)怎樣?分別行使什么樣的職能?這段錄像說明群體生活的動物具有什么特征?觀看錄像:群體生活的狒狒,思考以下問題(1)狒狒群體中是否有“首領”?“首領”享有哪些特權?(2)這段錄像說明群體生活的動物具有哪些特征?師生共同總結(jié)社會行為的特征:內(nèi)部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形成等級。師:是不是所有營群體生活的動物都具有社會行為呢?比如一群魚、一群麻雀?學生思考得出結(jié)論:不是,因為他們之間沒有分工與合作,只是簡單的聚集在一起。師:為什么許多動物都要群體生活呢?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圖片,學生通過分析交流得出結(jié)論:靠群體的力量往往更易獲得食物和戰(zhàn)勝天敵的侵襲,有效地保證物種的繁衍。教師強調(diào):社會行為是動物長期以來形成對生活環(huán)境的適應。師:群體生活的動物在分工合作時有條不紊,彼此間一般不發(fā)生沖突,它們是如何做到的呢?俗話說:“人有人言,獸有獸語”,下面我們一起了解它們是如何交流的?群體中的信息交流利用多媒體播放:蜜蜂用舞蹈來告訴同伴蜜源的距離和方向的視頻和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得出結(jié)論:動物可以通過動作、聲音和氣味來傳遞信息師:動物之間的交流使群體間保持聯(lián)系,共同取食和御敵。那么人類了解動物的這些特征,有什么用呢?請同學們從教材中尋找答案。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思考后回答:人們利用昆蟲間的氣味通訊,如用提取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誘劑,可以誘殺農(nóng)業(yè)害蟲。總結(jié):在自然界,生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質(zhì)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之間的聯(lián)系錯綜復雜,生物與環(huán)境才成為統(tǒng)一的整體。三、課堂小結(jié)四、作業(yè)板書設計第三節(jié)社會行為一、社會行為的特征1、群體內(nèi)形成一定的組織2、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3、有的群體還形成等級二、群體中的信息交流方式:動作、聲音、氣味等教學反思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