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種子的傳播》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課是粵教科技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1單元“生命的延續”的第3課。本課通過學生觀察和比較多種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的結構特點,并將結構特點與其傳播方式相關聯。通過一系列的活動,知道不同的植物以不同的方式把種子傳播到遠處,使生命得以延續,初步形成結構與功能及環境相適應的觀點。本課由兩個活動組成。活動1“誰把它們種上了房頂”,先讓學生觀察黃鵪菜的果實,然后進行交流,從而讓他們認識借助風力傳播的果實的結構特點。活動2“它們是怎樣傳播的”,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蒲公英、鬼針草、椰子、桑等各種果實和種子的結構特點,并猜測其傳播方式。通過觀察與比較,知道植物除了借助風力傳播種子外,還可以依靠水、動物、自身彈射力等傳播種子。最后在觀察植物果實和種子結構特點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模擬種子傳播的模型,進一步形成結構與功能及環境相適應的觀點。二、學情分析很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見過房頂上生長花草,但很少會關注植物的種子是怎樣到達房頂的;他們從一些文學作品中也知道風可以把蒲公英的種子傳播到遠處,但往往不會把種子的結構特點與它的傳播方式相關聯;對風傳播以外的其他傳播方式則了解不多。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一定的推測能力,因此,本節課先讓學生觀察比較各種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的結構特點,引導他們猜測其傳播方式,從而把果實和種子的結構特點與其傳播方式聯系起來。最后再制作模擬種子傳播的模型,應用本課學習的知識解決問題,加深對植物種子傳播方式的認知,并初步形成種子的結構與功能及環境相適應的觀點。三、教學目標1.知道植物能依靠風力、水力、動物、自身彈射力等方式傳播種子。2.通過觀察和比較,能描述不同傳播方式的果實和種子的主要結構特點。(4粵教科技版《科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粵教科技版《科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3)3.能根據植物果實或種子的結構特點,判斷其傳播方式。4.對植物果實和種子的傳播方式表現出探究興趣,并愿意與同學合作。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知道植物能依靠風力、水力、動物、自身彈射力等方式傳播種子,并能列舉不同傳播方式的實例。教學難點:能根據果實和種子的結構特點,對其傳播方式進行猜測。五、教學準備教具準備:黃鵪菜、蓮、酢漿草、木棉、鬼針草、槭樹、蒲公英、桑、櫻桃、椰子和番茄等植物的果實和種子圖片。學具準備:放大鏡,黃鵪菜、蓮、酢漿草、木棉、鬼針草、槭樹、蒲公英、桑、櫻桃、椰子和番茄等植物的果實和種子,學生活動手冊。六、教學過程(一)任務驅動媒體:展示本課情境圖片。琪琪和波波從房間的窗戶往外眺望風景,發現旁邊的樓頂上長著開小黃花的野生黃鵪菜。問題:是誰把漂亮的小黃花種在房頂上?交流: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猜測黃鵪菜的種子是怎樣落在房頂上的?(二)活動探究1.活動1:誰把它們種上了房頂問題:(出示長在石階縫中的黃鵪菜圖片)屋頂、石階縫、墻角等很多地方都長有黃鵪菜。它的種子是怎樣到達這些地方的?任務:用放大鏡觀察黃鵪菜果實的結構特點。交流和分享:黃鵪菜的果實有什么特點?小結:黃鵪菜的果實很小,上面長有很多絨毛。討論:根據黃鵪菜果實的結構特點,猜測是什么力量把它的種子帶上房頂的?匯報:各小組分享觀察結果和猜測,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進行指導和整理。小結:黃鵪菜果實很多、很小、很輕,而且果實上長有很多絨毛,風一吹就會飄在空中,散落在遠處或高處。2.活動2:它們是怎樣傳播的介紹:自然界中的果實和種子,有的借助風力傳播到遠處,有的通過其他方式傳播。任務:觀察蓮、酢漿草、鬼針草、蒼耳、槭樹、蒲公英、櫻桃和番茄的果實和種子,根據它們的外形特征,猜測它們的傳播方式,并說明理由。要求:先對蓮、酢漿草、鬼針草、蒼耳、槭樹、蒲公英、櫻桃和番茄的果實和種子進行觀察,描述它們各自的特征,比較它們的不同之處,再根據特征猜測它們的傳播方式。活動:學生觀察比較蓮、酢漿草、鬼針草、蒼耳、槭樹、蒲公英、櫻桃和番茄的果實和種子的結構特點,猜測它們的傳播方式。交流:說說不同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的結構特點,猜測它們的傳播方式。小結:植物名稱果實(種子)特點猜測果實(種子)的傳播方式依據酢漿草果皮成熟時縱裂借助自身彈射力開裂時種子會被彈射到遠處蒲公英果實上長有長長的冠毛借風力吹到遠處果實很小、并且有冠毛,風一吹就能飄到空中槭樹果實上長有翅借風力吹到遠處果實上的薄翅使其能隨風飄落在較遠的地方鬼針草果實表面有很多鉤狀的刺借助動物帶到各處容易鉤在皮毛上,不容易脫落蒼耳果實表面有很多鉤狀的刺借助動物帶到各處容易鉤在皮毛上,不容易脫落蓮蓮蓬很輕,組織疏松借水的流動浮到各處蓮蓬能浮在水面,蓮子容易從蓮蓬里掉出來櫻桃果實肉甜美味,內果皮堅硬借助動物帶到各處果肉甘甜,可吸引動物食用,內果皮堅硬,不容易被消化而排出番茄果實肉美味,內果皮堅硬借助動物帶到各處果肉甘甜,可吸引動物食用,內果皮堅硬,不容易被消化而排出植物能依靠風力、水力、動物、自身彈射力等方式傳播種子。3.實踐:制作模擬種子傳播的模型任務:選擇一種植物,設計并制作種子模型,并進行傳播測試。要求:先觀察植物果實和種子的結構特點,參考教科書上的設計,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模擬種子傳播的模型。分享:展示自己制作的種子模型,進行傳播測試,并向同學闡明自己的種子是如何傳播的。交流:能成功模擬傳播的種子模型有哪些制作要點?小結:具有不同結構特點的植物果實和種子,其傳播方式也不同。七、板書設計第3課種子的傳播風力傳播動物傳播水力傳播自身彈射力傳播教科技版《科學》四教材分析本課的任務驅動情景是琪琪和波波從房間的窗戶往外眺望風景,發現窗前的房頂著開小黃花的黃鵪菜鵪菜是一種在戶外很常見的野生草本植物般不會專門種植通常不會去房頂,黃鵪菜并不是觀賞植物,當波波看見房頂上有黃鵪萊時便是誰把它們種到房頂③誰把種子的傳播房頂上的花真漂亮動1誰把它們種上了房頂我們常常會發現,在高高的屋頂上或一塊空地上株植物。這些植物的種是從哪呢?植物的果實和種子成熟后,通過不同的方式脫離母體水動物等落在適宜的環境中就能萌發生長。通常情況下,種子傳播到離母體較遠的地方這樣生存下來的機會就較大粵教科技版《科學》四冊教材分析黃鵪菜的果實很上面長有很多絨本活動要求學生先用放大鏡觀察黃鵪菜果實的結構特點,然后根據其結構特點猜是什么力量把它的種子帶上房頂的。教科書呈現了黃鵪菜植株的圖片,并配上果實的特圖,通過彬彬的話“黃鵪菜的果實上面長有很多絨毛。”提示學生要仔細觀察并有依據地進行猜測。通過這一活動發現黃鵪菜果實很多、很小、很輕果實上長有小冠毛,風一吹就會飄在空中,散落在遠處或高處。根據果實的這些特點,解釋黃鵪菜長在房因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發現黃鵪菜分布的環境空間非常墻角屋頂等都長有黃鵪菜研究問題“黃鵪菜的怎樣的?”然后進行分組活動,組織學生用放大鏡仔細觀察黃鵪菜果實的特點,根據其特對研究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猜測。教師組織全班交哪種猜測接近事實黃鵪菜是比較容易獲得的觀察材料,教師應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實物材料。黃鵪菜的果實比較小,因此一定要提供放大鏡給學生進行觀察地可采用本地常見的植物種類進讓學生多留意生活中類似“屋頂上長黃鵪菜”的現象鵪菜生草本植物,在我國各地都有分布,生于山坡、山谷及山溝林緣林下、林間草地及潮濕沼澤荒地等處。黃鵪菜的果實為紡錘形的瘦果,褐色或紅褐色5~2毫米,冠毛毫米,冠毛粗糙,花果期4活動2它們是怎樣傳播的在自然界中,很多植物是依靠風力傳播種子的。除此之外,還有依動物教科技版《科學》四教材分析酢漿草酢漿草的果實熟透后會自動爆槭(qi)樹鬼針草櫻桃身彈射力傳播種子的植物,這些植物的果實和種子在結構與形應教科書呈現的6張圖蒲公英果實具有與黃鵪菜果實相似的冠毛,槭樹的果實有翅,這些特點有助于它們借助風力進行傳播。蓮是水生植物,具有適應水力傳播的明顯特征,果實附著在海綿質的蓮蓬(花托有防水性,二是具有漂浮能力。鬼針草和櫻桃是依靠動物傳播種子的典型植物,但是它們的傳播方式有較大的差異,鬼針實進化出鉤狀的結構,以此附著在哺乳動物的毛和鳥的羽毛上,隨著動物的活動就可以完成較遠距離的傳播。櫻桃等肉質果是鳥類愛吃的食物們都有堅硬的內果皮或種皮,這樣就可以避免被動物腸道內的消化液所消化,當隨著鳥類糞便排出后便能落在離母體較遠的地方,這種傳播方式也稱為“動物體內傳播果實則借助自身開裂時產生的彈射力量把種子彈出一段距離這一活動要求學生觀察并比較蒲公英、鬼針草、蓮、櫻桃等植物和種子的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四年級上冊第3課《種子的傳播》教材分析.pdf 四年級上冊第3課種子的傳播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