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一起來養蠶》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課是粵教科技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1單元“生命的延續”的第5課。本課以養蠶活動作為認識動物生長和繁殖過程的載體,學生通過飼養和持續的觀察活動,知道蠶的一生經歷了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階段。從而了解到動物從生到死的過程中有不同的發展階段。本課由三個活動組成。活動1“觀察蠶卵孵化”,讓學生觀察和記錄蠶卵的孵化過程,了解蠶卵孵化過程中發生的變化。活動2“觀察蠶寶寶的變化”,讓學生學習飼養蠶寶寶,為了進一步鞏固數據分析的能力,在學生觀察了蠶幼蟲階段特點的基礎上,還要求學生記錄這一階段蠶生長過程的變化數據,知道蠶每次蛻皮后體長有明顯的變化。了解蠶從幼蟲期化蛹的變化過程。知道蠶的幼蟲經歷四次蛻皮后會吐絲結繭化成蛹。活動3“蠶的一生”,讓學生通過比較、歸納,知道蠶的一生經歷了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了解動物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最后再參照養蠶的方法去飼養蝴蝶,觀察并記錄蝴蝶的發育過程,進一步了解動物從生到死的過程中有不同的發展階段。二、學情分析對于沒有飼養過蠶的學生來說,或許他們在各種媒體或書籍中見過白白胖胖的蠶幼蟲,但是極少見過蠶卵的,當他們看到一粒粒比芝麻還小的蠶卵時,對于它們能否變成胖胖的蠶寶寶產生了疑問。出于天性,大部分孩子都會非常喜歡養蠶,但是并沒有把養蠶與科學探究聯系在一起。另外,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和較好的耐心,能夠堅持進行養蠶活動的觀察和記錄,并且蠶的生長過程中有很多有趣的現象值得探究,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因此,本課讓學生通過飼養和持續的觀察活動,知道蠶的一生經歷了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階段,從而認識動物生長和繁殖過程。最后再參照養蠶的方法去飼養蝴蝶,應用本課學習的知識解決問題,加深對動物從生到死的過程中有不同的發展階段的認知。三、教學目標1.知道蠶的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不同的階段。(4粵教科技版《科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粵教科技版《科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5)2.初步掌握養蠶的方法。3.能用簡單的工具觀察蠶的形態變化,并通過文字、圖畫、照片等方式記錄觀察結果。4.培養珍愛動物的意識及責任心。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知道蠶的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不同的階段,并能說出各階段的主要特點。教學難點:能用簡單的工具觀察蠶的形態變化,并通過文字、圖畫、照片等方式記錄觀察結果。五、教學準備教具準備:各種圖片(剛產下的蠶卵、即將孵化的蠶卵、蠶蟻、蠶幼蟲、蠶蛻皮后、蠶褪下的皮、蠶開始吐絲、吐絲完成一部分、已經完成吐絲的蠶繭、剪開的蠶繭、蠶蛾交配、蠶蛾產卵;大紅蛺蝶的卵、幼蟲、蛹和成蟲),各種視頻(蠶進食、蛻皮、吐絲、產卵)。學具準備:放大鏡、直尺、不同孵化階段的蠶卵、蠶幼蟲、蠶繭、蠶蛾、學生活動手冊。六、教學過程(一)任務驅動媒體:展示本課情境圖片。妍妍和波波在校園里交流關于養蠶的事情。妍妍手拿一紙板的蠶卵給波波看,波波仔細觀察蠶卵的外形。問題:蠶卵會變成蠶寶寶嗎?交流: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猜測蠶卵會變成蠶寶寶嗎?(二)活動探究1.活動1:觀察蠶卵孵化講述:蠶的生命是從卵開始的。任務:用放大鏡觀察剛產下的蠶卵,用簡單的圖畫和文字記錄蠶卵的外部特征。提醒:小小的蠶卵也是一個生命,要小心呵護。交流:蠶卵的外部特征是怎樣的?小結:剛出生的蠶卵是淡黃色,形狀是略扁的圓形,蠶卵很細小,直徑約1毫米。任務:持續觀察蠶卵的顏色及形態變化,以及蠶卵的孵化過程。討論:蠶卵在孵化過程中發生了什么變化?匯報:各小組分享觀察結果,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進行指導和整理。小結:剛出生的蠶卵是淡黃色,經1~2天變成淡紅色、淺褐色,再經3~4天變成灰綠色或紫黑色,以后不再發生變化,直至孵出小蠶。問題:剛孵出的小蠶是什么樣的?交流:各小組分享觀察和記錄結果,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進行指導和整理。小結:蠶卵孵化后的蠶寶寶像小螞蟻,體小而黑,長約0.3厘米,長滿細毛,會咬破卵殼鉆出來,吃嫩桑葉,我們稱為蟻蠶。2.活動2:觀察蠶寶寶的變化問題:從蠶卵孵出來的蟻蠶,是幼蟲階段的開始。蠶在生長過程中會發生什么變化呢?表達: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回答。講述:我們可以把蟻蠶放在紙盒里飼養,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并做記錄。問題:蠶卵孵化后,我們要怎樣飼養才能保證蠶寶寶健康生長呢?任務:在紙盒中飼養蠶寶寶。養蠶要點:(1)桑葉要新鮮、干凈,清洗后的桑葉要晾干。如附近沒有桑樹,可每次多采摘一些,把桑葉洗凈,晾干表面水分,用濕毛巾包好后裝入塑料袋內密封。或者把桑葉放置于冰箱冷藏室內(5℃),可保鮮一段時間。(2)蟻蠶要用切碎的桑葉喂養,待其外表顏色轉為白色后可以喂養整片葉子。(3)每天清潔養蠶的紙盒,及時清除盒內的蠶糞及不新鮮的桑葉。建議學生用透氣較好的紙盒飼養,如果用塑料盒飼養,可先在底部墊一張紙板,以便于清理。(4)發現病蠶要及時隔離。受天氣等環境因素影響,飼養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病蠶,要提醒學生將病蠶及時隔離出來,轉移到獨立的盒子里,但不要隨便丟棄。(5)用帶有小孔的透明蓋子完全覆蓋在紙盒上,以防止老鼠、螞蟻、蟑螂等動物傷害蠶。問題:蠶寶寶在生長過程中會發生什么變化呢?活動:觀察蠶在幼蟲階段身體生長變化的情況,并記錄體長、外形和蛻皮情況。交流:蠶在幼蟲階段一共要蛻皮幾次?蠶是怎樣蛻皮的?蛻皮前后有什么變化?分享:各小組分享觀察結果,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進行指導和整理。小結:蠶在幼蟲階段一共發生四次蛻皮。蠶蛻皮前開始不吃也不動,稱為“眠”。蠶蛻皮從頭開始慢慢向后脫落,乍看之下,好像兩條蠶接在一起。蠶在第一次蛻皮后,每隔六七天“眠”一次,每蛻皮一次,食量就會逐漸增加,身體也會變大,蠶在幼蟲期需要“眠”四次。交流:蠶在幼蟲階段體長和外形會發生什么變化?分享:各小組分享觀察結果,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進行指導和整理。小結:蠶在幼蟲階段體長明顯增長,身體長胖變粗;顏色逐漸變淡,從黑色變成白色。活動:觀察并記錄蠶在吐絲結繭過程中的變化。交流:蠶在吐絲結繭過程中會發生什么變化?分享:各小組分享觀察和記錄結果,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進行指導和整理。小結:蠶在吐絲前不再吃東西,身體也會變短些。蠶喜歡在小格子或角落里吐絲。蠶吐絲將自己包裹在橢圓形的小空間里,這個由蠶吐絲形成的小空間稱為“繭”。問題:蠶為什么要吐絲結繭,從而把自己嚴嚴地包起來呢?繭里面的蠶變成了什么樣子?活動:剪開蠶繭,小心地取出蛹,仔細觀察。交流:繭里面的蠶變成了什么樣子?分享:各小組分享觀察結果,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進行指導和整理。小結:蠶吐絲完成后在繭里做最后一次蛻皮,就變成蛹。蛹呈淺棕色,且顏色會逐漸加深。3.活動3:蠶的一生問題:蠶繭還會發生變化嗎?蛹變成了什么?分享:各小組分享觀察結果,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進行指導和整理。小結:繭里的蛹羽化成蛾,蛾會排泄堿性的液體溶解蠶絲,然后從濕潤的一端鉆出來。活動:觀察蠶蛾,用簡單的圖畫和文字記錄它的外形特點。交流和分享:各小組分享觀察結果,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進行指導和整理。小結:蠶蛾是白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羽毛狀的觸角,胸部有三對足和兩對翅膀,腹部比較大。問題:回顧蜻蜓的外形,并與蠶蛾進行比較,說說它們有哪些相同點。交流:學生回顧舊知識,分享結果,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進行指導和整理。小結:蠶蛾與蜻蜓一樣,具有三對足,有兩對翅膀,它們都屬于昆蟲。講述:蠶蛾破繭而出后,雌蛾與雄蛾交配,然后產下蠶卵。雄蛾在與雌蛾交配后不久便死亡,雌蛾則在產卵后死亡。討論:蠶的一生有幾個階段?每個階段有哪些顯著的特點?匯報:各小組分享討論結果,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進行指導和整理。小結:蠶的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不同的階段。階段外形特征行動食物卵圓形,黑紫色,像米粒大小不會動不吃食物幼蟲圓筒形、身體有環節,從黑褐色逐漸變成白色,從約3毫米長到8厘米左右爬行吃桑葉,隨著身體不斷長大,食量也逐漸增大蛹橢圓形,棕色一般不動,受到刺激會動不吃食物成蟲白色,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胸部有三對足,長出翅不會飛,能振動雙翅,會爬行不吃食物4.實踐:養蝴蝶任務:參照養蠶的方法飼養蝴蝶,觀察并記錄它們的發育過程。交流:觀察大紅蛺蝶的發育過程,交流蝴蝶的發育過程是怎樣的?小結:蝴蝶的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和蝶四個不同的變化階段。七、板書設計第5課一起來養蠶蠶的一生:卵→幼蟲→蛹→成蟲教科技版《科學》四教材分析起來養蠶》教材分析本課的任務驅動情景是姸姸和波波在校園里看姸妍媽媽從農場拿來的蠶卵。波波這些蠶卵表現出非常大的興趣,“這些蠶卵真的會變成蠶寶寶嗎對于沒有飼養過蠶的學生來說,他們可能在各種媒體中看見過白白胖胖的蠶幼蟲但大多沒見過蠶卵。當他們看到一粒麻還小的蠶能否變成蠶寶寶就會產生疑⑤起來養蠶真的會變成媽媽從農場拿來的蠶卵活動1觀察蠶卵孵化剛出生的蠶卵的顏色為淡黃色,呈略扁的圓形,蠶卵很細徑約1毫米。蠶卵快孵顏色逐漸變成紫黑色。蠶卵孵化后的蠶寶寶像小螞蟻,體小而黑,長約0.3厘米,長滿細毛,會咬破卵殼鉆出來,吃嫩桑葉,稱為“蟻本活動需要學生對細小的物體進行觀察要觀察其細微的變化過程,這有利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導學生先觀察,然后再借助放大鏡進冊教材分析行觀察,從顏色和形態等方進行描述并記錄下來,以便更好地觀察其變化過程蠶卵很小,也很容易被弄破因此,在分發蠶卵給學生觀察前,教要讓學生知的蠶卵是有生命護。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課前將蠶卵放置在內供孵出來的蠶觀察蠶卵的孵化過程需要因此可靈活安排教學方式,例如提前幾天用十分鐘左右組觀察蠶卵,并布置觀察蠶卵孵化的任務。在課堂上,教師可組織的觀察教師應準備有關的視頻短片或連續性的圖片呈現蠶卵孵化的過通過觀察蠶卵孵化出小生命的過程,能更深刻地領會絕大多數動物的生命開始活動2觀察蠶寶寶的變化本活動包含兩部分的內是讓學生學會如何養蠶,從蟻蠶開始,蠶的生長發桑葉要新鮮、干凈紙盒蓋上要開表面沒有水珠蟻蠶要用切碎的桑喂養每天清潔飼養盒4.發現病蠶需要及時離防止蠶被其他動物傷害教科技版《科學》四教材分析育就進入了幼蟲階段,需要進行科學的飼養才能保證蠶寶寶健康成長。因此,教科書首先提出了飼養的要求,介紹了飼養的方法。教學時,教師要詳細講解蠶的飼養方法及注意事項,提醒到問題時要及時與教師溝通養蠶要桑葉要新鮮、干凈,清洗后的桑葉要晾干。如果采集桑葉不方便,可每次采摘多一些,把桑葉洗浄,晾干表面水分,用濕毛巾包好后裝入塑料袋內密封,或者把桑放置于冰箱冷藏室內(5℃),可保鮮一段2)蟻蠶要用切碎的桑葉喂養,待其外表顏色轉為白色后可以喂養整片天清潔養蠶的紙盒清除盒內的蠶糞及不新鮮的桑葉。建議學生用透氣性較好的紙盒飼養,如果用塑料盒飼養,可先在底部墊一張紙板,以便于清(4)發現病蠶要及時隔天氣等環境因素影響,飼養過程中可現病蠶,要提醒學生將病蠶及時隔離,轉移到獨立的盒但不要隨便丟棄(5)用帶有小孔的透明蓋子完全覆蓋在紙盒上,以防止老鼠、螞蟻、蟑螂等動物傷害為了便于學生觀察,除引導學生在家中飼養之外,建議教師在科步飼養,便學生在學校時能利用課間休進行觀察在學習了養蠶方法之后,要讓學生知道,更重要的任務是要像科學家那樣去研究蠶的生長變化過程,而不是養著玩。這一活動要通過充分的觀察和比較,了解蠶幼蟲到化蛹的變化過程。知道蠶的幼蟲經歷四次蛻皮后會吐絲結繭化成蛹。蠶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蠶的體色、體型、蛻皮等發生了較大的變此,除了觀察活動寶在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四年級上冊第5課《一起來養蠶》教材分析.pdf 四年級上冊第5課一起來養蠶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