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年級上冊歷史同步學案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課堂教學流程】任務一:【自學質疑】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點問題記錄反饋老師。一、“推恩令”的實施——政治上1、原因:西漢初,諸侯王和地方上的豪強勢力強大,與官府分庭抗禮,導致社會秩序混亂。2、措施: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推恩”建議,①下詔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變小。②找各種借口削藩、奪地甚至除國,嚴厲鎮壓他們的叛亂。還建立刺史制度,代表朝廷監視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3、影響: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上1、目的:在思想上,加強控制。2、措施: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1)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2)在長安興辦__太學___,以儒家的《詩經》《尚書》《易經》《禮記》作為教材,儒士進入各級政權機構。3、影響:儒學居于主導地位,影響深遠。三、鹽鐵專賣——經濟上1、背景:漢初,__鹽鐵___經營權大都掌握在豪強手中,控制了國家重要的經濟命脈。2、目的:加強朝廷對對社會經濟的控制。3、措施:(1)漢武帝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__五銖錢___。(2)全國各地設鹽鐵官,把煮鹽、冶鐵等經營權收歸國有,實行鹽鐵官營、專賣。(3)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__物價___。4、作用:使國家的__財政___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為漢武帝很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鞏固了__大一統___的局面。四、北擊匈奴——軍事上1、原因:秦末漢初,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在首領冒頓單于的率領下,統一了蒙古草原,并不斷南下襲擾。2、時間: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衛青、霍去病率精騎出擊匈奴。3、影響: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任務二:【小組探究】閱讀課本的內容,小組合作完成問題,并派代表展示小組學習成果。問題:漢武帝為促進和鞏固大一統局面,在政治、經濟、思想、軍事上分別采取了哪些措施?任務三:【小組探究】閱讀課本內容,小組合作完成問題,并派代表展示小組學習成果。問題:試著從正反兩方面來評價漢武帝所實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任務四:【小組探究】閱讀課本,并派代表展示小組學習成果。問題: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對西漢有何影響?任務五:1.探究:回顧所學知識,比較秦始皇“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異同。問題探究:對比秦漢兩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任務六:【動動手】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本課知識結構圖。一、選擇題1、(2018?定西)使儒學居于獨尊地位,成為此后整個漢代以至兩千年封建社會間統治人民的正統思想的歷史事件是(?B?)A.秦始皇焚書坑儒B.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C.隋唐創立科舉制D.清朝統治者大興“文字獄”2、(2018?濟寧)鐵穆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說:“至秦漢以后,中國學術大致歸宗于儒家,此非各家盡被排斥之謂,實是后起儒家能薈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義,將之盡行吸收,融會為一。”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A.漢代儒學取得獨尊地位,異已遭到排斥B.秦漢以后,儒學得到豐富和更新C.漢初儒學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儒學在漢代成為官方哲學3、(2018?天門)閱讀如圖“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的對比”,判斷其反映的社會問題(??A)A.諸候國勢力強大威脅著中央王朝B.王國數量大大增加C.推恩令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D.西漢王朝四分五裂4、(2018?福建)建構示意圖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如圖所示是小文同學的學習筆記,其中空格處的內容應是(??B)A.統一文字B.焚書坑儒C.獨尊儒術D.張騫通西域5、(2018?郴州)某校歷史興趣小組準備開展以“漢武帝大一統”為主題的探究活動,下列符合主題的是(?D?)①頒布“推恩令”②修筑馳道,統一車軌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④北擊匈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2018?蒙陰縣一模)“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諸侯王得分戶邑,以封子弟”。“推恩之令”(??B)A.擴大了漢朝的疆域B.加強了中央對地方控制C.促進了經濟的發展D推動了思想文化的繁榮【學后反思】學到什么?有何疑惑?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58張PPT)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部編版七上新課導入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鞏固大一統的措施,使西漢王朝出現強盛的局面。漢武帝是如何強化中央權力的呢?他所采取的措施又有什么樣的作用和影響?新課導入學習目標【自學質疑】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記錄反饋老師。自主預習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推恩令”的實施材料一材料研讀1.時間:都城:人物:公元前202年長安劉邦(漢高祖)西漢的建立材料研讀材料二“推恩令”的實施材料研讀材料研讀什么叫大一統?中央加強在政治、思想、文化、經濟等各方面進行統一的領導,形成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治局面,這就是“大一統”。概念解釋知識回顧合作探究政治上面臨的問題1西漢初,有的公開反抗朝廷派來的官吏,有的甚至舉兵叛亂;地方上豪強地主發展起來,兼并土地,聚斂財富,橫行鄉里,與官府分庭抗禮。(豪強地主)“役財驕益,或至兼并豪黨之徒,以武斷于鄉曲”。——《史記·平準書》“推恩令”的實施講授新課講授新課實施“推恩令”措施、作用1皇帝中央統轄的郡中央統轄的郡諸侯王諸侯王諸侯王侯侯侯侯侯侯侯侯侯主父偃(1)措施: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勢力;作用:大大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政治上:講授新課措施、作用2(2)措施:建立刺史制度。全國分為13個州郡,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監督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作用:抑制豪強勢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推恩令”的實施強化監察制度中央司隸校尉督百官監皇族地方刺史(十三州部)督地方官員抑地方豪富知識拓展齊楚燕趙魏韓講授新課思想上面臨的問題2西漢初,朝廷對地方控制很弱,統治者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諸子百家的學說在社會上很流行,許多士人四處游說,依附諸侯王,對抗朝廷。“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講授新課漢初諸子百家各派學說仍很活躍,諸侯王門下聚集許多賓客,常常批評皇帝的政策,指責中央。法家:嚴刑厲法道家:無為而治儒家:仁政,以德治國講授新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講授新課相關史事措施、作用2凡是不屬于孔子的儒家經典范圍之內的學說,都要加以禁止,不能讓它們與儒學一同發展。(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講授新課措施2漢代畫像磚:漢代講經圖儒家經典(2)興辦太學,培養儒學人才,選拔儒士進入政府機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識圖學史漢代講學圖太學禮堂儒家經典《詩經》、《尚書》、《易經》、《禮記》、《春秋》識圖學史秦坑儒谷識圖學史你如何看待秦始皇時期的“焚書坑儒”和漢武帝時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秦始皇漢武帝目的目的加強思想控制,鞏固中央集權。加強思想控制,鞏固中央集權。方式方式采用法家思想,對思想文化進行粗暴的破壞。獨尊儒術,以儒學為正統,促進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和鞏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合作探究探究:回顧所學知識,比較秦始皇“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異同。秦始皇漢武帝不同點方式采用法家思想,對其他思想文化進行極其粗暴野蠻的破壞。獨尊儒術,以儒學為正統,推行儒學教育結果加速了秦朝的滅亡鞏固了大一統局面相同點目的加強中央集權實質文化專制主義的表現合作探究經濟上面臨的問題3中國古代富豪榜之西漢——如魯人曹邴氏,“以鐵冶起,富至巨萬”;蜀的卓氏、程鄭,南陽孔氏,也是由于“大鼓鑄”,又“通商賈之利”,富至巨萬,腰纏萬貫。那時候,私人鑄幣還沒有完全禁絕,鹽鐵經營權也大都掌握在豪強手里,富商大賈控制國家經濟命脈。漢武帝時期,私人鑄幣,鹽鐵經營權被豪強掌握,國家的經濟命脈不被中央控制。漢武帝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鹽鐵專賣講授新課經濟上措施31、把鑄幣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2、在全國各地設鹽鐵官,把煮鹽和制鐵等經營權收歸中央,實行鹽鐵官營、專賣。3、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影響:加強了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鹽鐵專賣講授新課材料研讀軍事上4昭君出塞漢初時和親原因國力疲弱北擊匈奴講授新課軍事上的措施41、公元前119年,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2、漠北戰役大敗匈奴匈奴受到沉重打擊,再無力與西漢對抗,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北擊匈奴講授新課漢武帝大一統的歷史意義: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講授新課政治上:1、實行“推恩令”2、削爵除國3、建立刺史制度思想上: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興辦太學經濟上:1、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2、把煮鹽、冶鐵等經營權收歸中央,實行鹽鐵官營、專賣3、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軍事上:1、和親;2.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漢武帝的大一統措施階段小結漢武帝為什么能實現大一統?1、客觀條件:“文景之治”為西漢進入鼎盛時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2、主觀條件:漢武帝的雄才大略,善用賢才合作探究問題探究課后活動課后活動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即位初年,為了鞏固統治,在政治、思想、經濟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這些措施的推行對維護漢朝的大一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他在位的50多年里,西漢國力最為強盛。課堂總結板書設計DB鞏固提升BB鞏固提升C鞏固提升CB鞏固提升BB鞏固提升D鞏固提升鞏固提升鞏固提升鞏固提升鞏固提升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知道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教學重點:漢武帝鞏固大一統采取的政策措施,評價漢武帝的歷史功績。教學難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及其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來來【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自學質疑】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記錄反饋老師。【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目標導學一:“推恩令”的實施教師:這節課講述的是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那么誰知道什么是大一統呢?學生回答,教師提示:教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漢高祖和漢文帝、漢景帝為了鞏固政權做出了重要的舉措。到了漢武帝時期他是如何鞏固政權的呢?他從哪些方面進行鞏固的?學生:政治;思想文化;經濟。教師指出:在西周時期實行分封制,秦朝實行郡縣制,西漢實行郡國制。諸侯王擁兵自重在封國內各自為政,不聽天子的號令,時刻有謀反的企圖,你作為皇帝你將怎么辦?教師:政治上漢武帝實行“推恩令”他是在什么背景下施行的?教師指出:政治上的措施:(1)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勢力;多媒體展示圖表,進行詳解。教師:政治上的措施有何作用?學生:作用:大大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政治上還實行了什么制度?目標導學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學生閱讀教材有關內容,漢武帝面臨思想上的問題是什么?學生討論后,回答:西漢初,朝廷對地方控制很弱,統治者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諸子百家的學說在社會上很流行,許多士人四處游說,依附諸侯王,對抗朝廷。教師提問:面對思想上的問題,漢武帝是如何解決的呢?(1)學生自行閱讀教材有關內容,小組進行合作探究:(2)教師提示:3.多媒體展示圖片,加深對知識的理解。4.探究:回顧所學知識,比較秦始皇“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異同。學生: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目標導學三:鹽鐵專賣1.除了政治文化上進行改革,還有什么地方進行了改革。我們來看鹽鐵專賣教師:鹽鐵專賣是在什么背景下進行的。學生: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掌握在私人手中,控制了國家重要的經濟命脈。教師提問:鹽鐵專賣的目的是什么?學生討論:為了加強中央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教師:頒布了什么措施?學生: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學生:鹽鐵專賣。學生: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教師:進行階段性小結:解決教材中的“材料研讀”的問題。教師:鹽鐵買賣措施的實施有何作用?學生: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目標導學四:北擊匈奴教師指出:漢武帝大一統的意義是什么?學生: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即位初年,為了鞏固統治,在政治、思想、經濟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這些措施的推行對維護漢朝的大一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他在位的50多年里,西漢國力最為強盛。《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學習中要注意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層層設問,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在進行總結說明,應該給學生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中央加強在政治、思想、文化、經濟等各方面進行統一的領導,形成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治局面,這就是“大一統”。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同步訓練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原卷版)一、選擇題:1.(2019年江蘇南京)“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則逆節萌起,前日晁錯是也。”為此,漢武帝()A.分封諸侯B.廣設郡縣C.實施“推恩令”D.設立“三司”2.(2019年安徽)漢初的封國有王、侯兩級。王國名義上受朝廷節制,但皇權不能施行于王國所屬的郡縣。侯國建制與縣相當,直屬朝廷。由此可見,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主要針對()A.王國B.侯國C.郡D.縣3.(2019年山東濱州)中國古代歷代帝王對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規格不斷提高(如下表所示)。這表明()A.孔子是春秋時影響最大的思想家B.孔子對古代教育的發展貢獻巨大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D.孔子為政以德的主張被廣泛接受4.(2019年黑龍江大慶)下面屬于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大一統局面采取的措施是()A.掃平六國,一統天下B.廢分封,立郡縣C.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5.(2019年山東濟寧)下圖漫畫反映的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與其實施者對應正確的是()“削藩”——漢景帝B.“推恩令”——漢武帝C.休養生息——隋煬帝D.“杯酒釋兵權”——宋徽宗6.(2019年江蘇鎮江)下圖印文佐證了漢武帝時期設立某重要官職,其主要職責是()A.處理政務B.監察百官C.統帥軍隊D.管理經濟7..(2019年內蒙古赤峰)西漢初年,諸子百家的學說在社會上很流行。到漢武帝時,是如何對待諸子百家學說的()A.百家爭鳴B.八股取士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文字獄8.(2019年廣西玉林)“漢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術以約束官吏,效法家而嚴懲貪官,王道霸道,交錯為用”。這說明漢武帝治國的特點是()A.“無為而治”B.儒法并用C.重用外戚D.“以德化民”9.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眾(多)建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無)邪(反叛)心。”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向當時的統治者說出這一段話的是()A.董仲舒B.主父偃C.司馬遷D.張騫10.漢武帝劉徹的文治武功彪炳青史,永秉春秋,其中為他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財力支持的措施是()A.頒布“推恩令”B.興辦太學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11.(2018年湖南婁底中考真題)為了鞏固“大一統”,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A.“推恩”B.“無為”C.“焚書坑儒”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2.(2018年海南中考真題)漢武帝時,為了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下令廢半兩錢,改鑄()A.半兩錢B.五銖錢C.蟻鼻錢D.鏟形幣13.(2018年廣東中考真題)公元前112年漢武帝頒布《罷郡國鑄錢令》,命令銷毀原各郡國的私鑄錢,將鑄幣權收歸中央。漢武帝這一措施()A.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B.抑制了農業生產發展C.徹底解決了封國問題D.實現了思想的大一統14.(2018年遼寧沈陽中考真題)漢武帝即位后,令各郡縣保舉賢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親自出題,讓被舉薦的人作答。通過這樣的考察,大漢呈現出人才濟濟的盛況:大經學家、政論家董仲舒,大史學家司馬遷,大文學家司馬相如,大軍事家衛青、霍去病,大探險家張騫都出現在這一時期。上述材料說明了漢武帝()A.樹立皇帝權威B.重視選拔人才C.削弱貴族勢力D.推崇儒家思想15.(2018年福建中考真題)建構示意圖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圖所示是小文同學的學習筆記,其中空格處的內容應是()A.統一文字B.焚書坑儒C.獨尊儒術D.張騫通西域16.(2018年湖北天門中考真題)閱讀下圖“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的對比”,判斷其反映的社會問題()A.諸侯國勢力強大威脅著中央王朝B.王國數量大大增加C.推恩令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D.西漢王朝四分五裂17.(2018年山東泰安中考真題)葛兆光在《中國思想史》中說:“自從儒家成為官方承認的學問,并可以作為晉身之階以后,表面上看來儒家是勝利了,但實際上卻使它逐漸喪失了其獨立的批評與自,……”由此可見,作者認為儒學()A.推動封建教育的發展與繁榮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C.遏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D.成為維護統治的工具18.如下圖是西漢初年郡國并行示意圖(局部).為消除圖中反映的威脅兵權的因素,漢武帝( )A.實行“削藩”B.推行分封制C.頒布“推恩令D.宣布“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9.他和衛青在漠北戰役中打敗匈奴,漢武帝為他修建了一座豪華的府第,他卻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為由拒絕收下,這短短的八個字,因為出自他之口而震撼人心,永遠刻在了歷朝歷代保家衛國將士們的心里,這里的“他”是指( )A.蒙恬B.主父偃C.霍去病D.王昭君20.張老師在講授《大一統的漢朝》一課時,出示了兩幅圖片(如下圖).對這兩幅圖片的解讀,正確的是( )A.太學是最早的私學B.漢武帝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C.漢武帝首創殿試D.太學生通過鉆研八股,求取功名二、綜合題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陽宮舉行的一次慶功宴上對群臣說:“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諸侯”。——《史記·秦始皇本紀》材料二: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董仲舒材料三:漢代時有人這樣評價秦始皇:“秦王貪婪暴虐,窮困萬民,以適其欲也……勞罷者不得休息,饑寒者不得衣食,亡(逃跑)罪而死刑者無所告訴,人與之為怨,家與之為仇,故天下壞也”(壞:大亂,人民起義)。——《漢書·賈山傳》(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回答,秦始皇實行了什么制度來避免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分裂局面,加強對地方的控制。(2)材料二中的“六藝之科、孔子之術”指的是哪家學派?漢武帝根據董仲舒的建議采取了什么措施?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3)依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歸納秦末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從秦朝的滅亡與漢朝的興起中,你得到什么啟示?22.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西漢初,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很弱,統治者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諸子百家的學說在社會上很流行,諸侯王門下聚集許多賓客,常常批評皇帝的政策。漢武帝時,“府庫并虛”,富商大賈們“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公家之急”。甚至“因其富厚,交通(勾結)王侯”。——白壽彝《中國通史》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材料三材料四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設立太學,這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備規章制度的學校。太學以儒家五經《詩》、《書》、《禮》、《易》、《春秋》為教材,教師則由儒學博士擔任。由于適應國家培養官吏的需要,太學生的人數不斷増加。儒生們開始大量進入政權體系,中國封建時代的統治思想逐步鞏固起來。——選自《劍橋插圖中國史》(1)根據材料一,指出漢武帝治理滇池地區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2)材料二反映出西漢前期存在著一系列社會問題。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漢武帝的解決措施。這一系列措施產生了什么影響?(3)材料三反映了漢朝哪方面的情況?(4)根據材料四回答,漢武帝創辦太學的目的是什么?23.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公元前2世紀,孔子學說被宣布為帝國的官方教義,其經典著作成為學者和政治家的主要研究對象。直到2000多年后,也就是1911年滿族王朝覆滅為止,孔子學說一直在中國居統治地位。”——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漢武帝時期,一件案子引發巨大爭議。案件回放:甲父乙與丙爭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擊丙,誤傷乙。甲當何論?判決方案一:毆父也,當梟首(砍頭)。判決方案二:甲非律所謂毆父也,不當坐(無罪)!(注:“不孝罪”是漢代重罪之一)——摘編自(宋)李窻編篡《太平御覽》第六卷(1)材料中的“孔子學說”指什么?促使“孔子學說”成為帝國官方教義的政策措施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指出兩種判決方案有何區別?從思想角度看,判決方案體現了什么時代特點?24.從秦漢時期起,統一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為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大一統局面。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為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采納了大臣主父偃的什么建議?這個建議產生了怎樣的作用?(2)為加強思想控制,漢武帝接受哪個大臣的建議?這個建議是什么?(3)漢武帝除了在政治、思想上加強統一,還在經濟上把哪兩個方面的經營權收歸中央,改善國家財政?(4)結合所學,用一句話評價漢武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同步訓練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解析版)一、選擇題:1.(2019年江蘇南京)“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則逆節萌起,前日晁錯是也。”為此,漢武帝()A.分封諸侯B.廣設郡縣C.實施“推恩令”D.設立“三司”【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中材料《漢書?主父偃傳》偃說上曰:“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則逆節萌起,前日晁錯是也……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必稍自銷弱矣。”結合所學知識,漢武帝初年,一些大國仍然連城數十,地方千里,并且諸侯王驕奢淫逸,時常違抗中央政令,嚴重威脅著中央集權的鞏固。朝臣主父偃上書武帝,建議令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為列侯。這樣,名義是上施德惠,實際上是剖分其國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這一建議既符合了漢武帝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諸侯王武裝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為武帝所采納。同年武帝頒布推恩令。封地大王國被分成封地較小的侯國,這個過程直接導致了王國的縮小和朝廷直轄土地的擴大。這樣,漢朝朝廷不用貶斥諸侯王,就使得大的王國自己分崩離析了。在此之后,侯國轄地僅有數縣,徹底解決王國封地過大問題。C選項符合題意;分封諸侯在材料中體現不出來,屬于干擾項,A選項不符合題意;廣設郡縣是在材料中體現不出來,屬于干擾項。B選項不符合題意;設立“三司”是明朝為了加強君主集權,在地方設立的行政機構。D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2.(2019年安徽)漢初的封國有王、侯兩級。王國名義上受朝廷節制,但皇權不能施行于王國所屬的郡縣。侯國建制與縣相當,直屬朝廷。由此可見,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主要針對()A.王國B.侯國C.郡D.縣【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時,采取推恩令,讓王國的國王將自己王國的疆土再次分封給自己的兒子形成侯國,而侯國歸郡管轄,王國越分越小,實力大減,使王國問題最終得以解決。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3.(2019年山東濱州)中國古代歷代帝王對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規格不斷提高(如下表所示)。這表明()A.孔子是春秋時影響最大的思想家B.孔子對古代教育的發展貢獻巨大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D.孔子為政以德的主張被廣泛接受【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春秋晚期魯國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漢武帝時接受董仲舒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此后兩千多年,儒家思想一直是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對后世影響極大。題干給出的歷代王朝對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規格不斷提高表明儒家思想是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均從材料里體現不出,排除。故選C。4.(2019年黑龍江大慶)下面屬于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大一統局面采取的措施是()A.掃平六國,一統天下B.廢分封,立郡縣C.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思想控制,接受董仲舒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正統思想;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5.(2019年山東濟寧)下圖漫畫反映的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與其實施者對應正確的是()“削藩”——漢景帝B.“推恩令”——漢武帝C.休養生息——隋煬帝D.“杯酒釋兵權”——宋徽宗【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可知漫畫反映了統治者將諸侯的封地分成了若干塊小的封地,漢景帝時期“削藩”引發七國之亂,故A不符合題意。結合所學知識,這是指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漢武帝下詔允許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他子弟作為侯國,結果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而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故B符合題意。隋煬帝的暴政導致隋朝短命而亡,故C不符合題意。“杯酒釋兵權”是在宋太祖時期,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解答漫畫類歷史選擇題,從兩方面入手,第一,要從漫畫本身,真正理解漫畫本身蘊含的深刻道理;第二,要從題干文字入手,注意題干材料所提出的條件要求。只有把這兩方面相結合才能獲得正確選項。6.(2019年江蘇鎮江)下圖印文佐證了漢武帝時期設立某重要官職,其主要職責是()A.處理政務B.監察百官C.統帥軍隊D.管理經濟【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的“司隸校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司隸校尉是漢至魏晉監督京師和地方的監察官。始置于漢武帝征和四年,司隸校尉是監督京師和京城周邊地方的秘密監察官。故B符合題意,ACD與司隸校尉主要職責不符,故選B。7..(2019年內蒙古赤峰)西漢初年,諸子百家的學說在社會上很流行。到漢武帝時,是如何對待諸子百家學說的()A.百家爭鳴B.八股取士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文字獄【答案】C【解析】聯系所學可知,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而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所以C符合題意;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思想上出現的局面,所以A不符合題意;八股取士和文字獄是明清時期的,所以B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8.(2019年廣西玉林)“漢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術以約束官吏,效法家而嚴懲貪官,王道霸道,交錯為用”。這說明漢武帝治國的特點是()A.“無為而治”B.儒法并用C.重用外戚D.“以德化民”【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尊儒術以約束官吏”、“效法家而嚴懲貪官”等信息可知,題干材料說明漢武帝治國的特點是儒法并用,B符合題意;“無為而治”是道家思想,重用外戚、“以德化民”材料均沒有涉及,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9.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眾(多)建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無)邪(反叛)心。”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向當時的統治者說出這一段話的是()A.董仲舒B.主父偃C.司馬遷D.張騫【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題干大意是天下要想實現太平,就得多封一些諸侯,使其力量單薄國土狹小,失去反叛之心,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諸侯國的實力被削弱,B項符合題意,故此題選B。10.漢武帝劉徹的文治武功彪炳青史,永秉春秋,其中為他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財力支持的措施是()A.頒布“推恩令”B.興辦太學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信息“漢武帝劉徹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財力支持的措施”,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漢武帝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還在全國各地設鹽鐵官,實行鹽鐵官營、專賣。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加強了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選項D符合題意;選項A頒布“推恩令”屬于政治措施,不符合題意;選項B興辦太學,屬于教育措施,不符合題意;選項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屬于思想措施,不符合題意;因此只有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11.(2018年湖南婁底中考真題)為了鞏固“大一統”,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A.“推恩”B.“無為”C.“焚書坑儒”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時期,為了統一思想,他采納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將儒家思想確立為專制王朝的正統思想,選項D符合題意;而選項A“推恩”,是主父偃的建議,削弱王國勢力;選項B“無為”,是道家思想;選項C“焚書坑儒”,是秦始皇的思想控制措施,因此選項ABC不符合題意。所以只有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12.(2018年海南中考真題)漢武帝時,為了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下令廢半兩錢,改鑄()A.半兩錢B.五銖錢C.蟻鼻錢D.鏟形幣【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為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漢武帝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B項符合題意;A項是秦朝時全國通用的貨幣;CD兩項是戰國時期使用的貨幣。由此可知A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13.(2018年廣東中考真題)公元前112年漢武帝頒布《罷郡國鑄錢令》,命令銷毀原各郡國的私鑄錢,將鑄幣權收歸中央。漢武帝這一措施()A.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B.抑制了農業生產發展C.徹底解決了封國問題D.實現了思想的大一統【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史料的理解能力。從材料中“銷毀原各郡國的私鑄錢,將鑄幣權收歸中央”可以看出,中央加強了對鑄幣權的管理,有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有利于中央集權,因此A正確;這一措施,對農業生產發展沒有抑制作用,排除B;這一措施并沒辦法徹底解決封國問題,因此排除C;這是一經濟措施,對思想的大一統沒有太大作用,因此排除D。故答案為A。14.(2018年遼寧沈陽中考真題)漢武帝即位后,令各郡縣保舉賢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親自出題,讓被舉薦的人作答。通過這樣的考察,大漢呈現出人才濟濟的盛況:大經學家、政論家董仲舒,大史學家司馬遷,大文學家司馬相如,大軍事家衛青、霍去病,大探險家張騫都出現在這一時期。上述材料說明了漢武帝()A.樹立皇帝權威B.重視選拔人才C.削弱貴族勢力D.推崇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題干的“漢武帝即位后,令各郡縣保舉賢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親自出題,讓被舉薦的人作答。通過這樣的考察,大漢呈現出人才濟濟的盛況”表明漢武帝重視選拔人才,他統治時期出現了董仲舒、司馬遷、張騫、衛青等人才。故B符合題意;樹立皇帝權威、削弱貴族勢力、推崇儒家思想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故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5.(2018年福建中考真題)建構示意圖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圖所示是小文同學的學習筆記,其中空格處的內容應是()A.統一文字B.焚書坑儒C.獨尊儒術D.張騫通西域【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統治時期,為了加強思想控制,采納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由此確立了孔子的儒家學說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故C符合題意;統一文字、焚書坑儒是秦始皇的措施,故AB不符合題意;張騫通西域發生在漢武帝時期,不屬于思想方面的措施,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項。16.(2018年湖北天門中考真題)閱讀下圖“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的對比”,判斷其反映的社會問題()A.諸侯國勢力強大威脅著中央王朝B.王國數量大大增加C.推恩令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D.西漢王朝四分五裂【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圖”顯示的信息:中央控制人口為450萬人,封國控制人口為850萬人,中央有15個,封國有39個可知,西漢初年地方諸侯勢力強大,中央集權統治受到嚴重威脅。A項符合題意;B項表達不全面,不合題意;推恩令頒布后,諸侯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C項不合題意;圖表沒有體現西漢王朝的四分五裂。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B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A。17.(2018年山東泰安中考真題)葛兆光在《中國思想史》中說:“自從儒家成為官方承認的學問,并可以作為晉身之階以后,表面上看來儒家是勝利了,但實際上卻使它逐漸喪失了其獨立的批評與自,……”由此可見,作者認為儒學()A.推動封建教育的發展與繁榮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C.遏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D.成為維護統治的工具【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但實際上卻使它逐漸喪失了其獨立的批評與自由,……”理解其意,儒學雖成為官方的學問,但也有局限性。也遏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儒學喪失了獨立的批評與自由。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題干材料中沒有體現,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18.如下圖是西漢初年郡國并行示意圖(局部).為消除圖中反映的威脅兵權的因素,漢武帝( )A.實行“削藩”B.推行分封制C.頒布“推恩令D.宣布“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答案】C【解析】面對西漢初年郡國并行的局面,為消除諸侯國對中央的威脅,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削藩”這是建文帝和明成祖采取的措施,宣布“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是漢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推行分封制這是西周時期推行的制度,所以答案是C。19.他和衛青在漠北戰役中打敗匈奴,漢武帝為他修建了一座豪華的府第,他卻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為由拒絕收下,這短短的八個字,因為出自他之口而震撼人心,永遠刻在了歷朝歷代保家衛國將士們的心里,這里的“他”是指( )A.蒙恬B.主父偃C.霍去病D.王昭君【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西漢和匈奴的有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時,西漢國力強盛,對匈奴展開了長達十年的軍事反攻,其中,衛青、霍去病率兵與匈奴在漠北同匈奴主力相遇。匈奴受到重創,再也不能與西漢抗衡。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答案選擇C。20.張老師在講授《大一統的漢朝》一課時,出示了兩幅圖片(如下圖).對這兩幅圖片的解讀,正確的是( )A.太學是最早的私學B.漢武帝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C.漢武帝首創殿試D.太學生通過鉆研八股,求取功名【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題干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既愛情昂對人民的思想控制。所以答案選B二、綜合題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陽宮舉行的一次慶功宴上對群臣說:“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諸侯”。——《史記·秦始皇本紀》材料二: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董仲舒材料三:漢代時有人這樣評價秦始皇:“秦王貪婪暴虐,窮困萬民,以適其欲也……勞罷者不得休息,饑寒者不得衣食,亡(逃跑)罪而死刑者無所告訴,人與之為怨,家與之為仇,故天下壞也”(壞:大亂,人民起義)。——《漢書·賈山傳》(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回答,秦始皇實行了什么制度來避免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分裂局面,加強對地方的控制。(2)材料二中的“六藝之科、孔子之術”指的是哪家學派?漢武帝根據董仲舒的建議采取了什么措施?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3)依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歸納秦末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從秦朝的滅亡與漢朝的興起中,你得到什么啟示?【答案】(1)郡縣制。(2)儒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思想控制,鞏固統治。(3)秦的暴政;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依據所學可知,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在地方推行郡縣制,郡縣的長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調動,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國家統一。(2)第一問依據所學可知,“六藝之科、孔子之術”指的是儒家學派;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學說的讀書人均受到排斥;第三問依據所學可知,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目的是加強思想控制,鞏固統治。(3)第一問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秦末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第二問開放性題目,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22.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西漢初,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很弱,統治者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諸子百家的學說在社會上很流行,諸侯王門下聚集許多賓客,常常批評皇帝的政策。漢武帝時,“府庫并虛”,富商大賈們“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公家之急”。甚至“因其富厚,交通(勾結)王侯”。——白壽彝《中國通史》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材料三材料四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設立太學,這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備規章制度的學校。太學以儒家五經《詩》、《書》、《禮》、《易》、《春秋》為教材,教師則由儒學博士擔任。由于適應國家培養官吏的需要,太學生的人數不斷増加。儒生們開始大量進入政權體系,中國封建時代的統治思想逐步鞏固起來。——選自《劍橋插圖中國史》(1)根據材料一,指出漢武帝治理滇池地區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答案】(1)措施:封王,設置郡縣。作用:中原先進技術、文化的傳播,促進滇池地區社會進步,使滇池地區的經濟發展達到一個新的水平。【解析】(1)根據材料一“金印及文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治理滇池地區的主要措施是封王,設置郡縣。有利于中原先進技術、文化的傳播,促進滇池地區社會進步,使滇池地區的經濟發展達到一個新的水平。(2)材料二反映出西漢前期存在著一系列社會問題。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漢武帝的解決措施。這一系列措施產生了什么影響?【答案】(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了思想控制,從此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鹽鐵專賣。大大加強了中央的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頒布“推恩令”,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了國家統一,加強了皇權。【解析】(2)依據材料二“西漢初,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很弱,統治者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諸子百家的學說在社會上很流行,諸侯王門下聚集許多賓客,常常批評皇帝的政策”反映了西漢初期,存在很多學說影響著皇帝的統治;由表格“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封國的人口超過了中央人口;封國轄郡的數量超過中央的轄郡的數量,反映了封國的勢力超過了中央,威脅到中央的統治。結合課本所學可知,為了統一思想、加強思想控制,漢武帝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從此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在經濟上實行鹽鐵專賣,大大加強了中央的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在政治上為了解決封國問題,頒布“推恩令”,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了國家統一,加強了皇權。(3)材料三反映了漢朝哪方面的情況?【答案】(3)社會生活。【解析】(3)根據材料三的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三反映了漢朝社會生活方面的情況,婦女化妝,飲食上會烤肉等。(4)根據材料四回答,漢武帝創辦太學的目的是什么?【答案】(4)發展教育、推動儒家思想傳播、選拔官吏。(4)根據材料四“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中國封建時代的統治思想逐步鞏固起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創辦太學的目的是發展教育、推動儒家思想傳播、選拔官吏等。23.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公元前2世紀,孔子學說被宣布為帝國的官方教義,其經典著作成為學者和政治家的主要研究對象。直到2000多年后,也就是1911年滿族王朝覆滅為止,孔子學說一直在中國居統治地位。”——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漢武帝時期,一件案子引發巨大爭議。案件回放:甲父乙與丙爭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擊丙,誤傷乙。甲當何論?判決方案一:毆父也,當梟首(砍頭)。判決方案二:甲非律所謂毆父也,不當坐(無罪)!(注:“不孝罪”是漢代重罪之一)——摘編自(宋)李窻編篡《太平御覽》第六卷(1)材料中的“孔子學說”指什么?促使“孔子學說”成為帝國官方教義的政策措施是什么?【答案】(1)儒家學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解析】(1)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仁政治國。后來,孔子的學說成為了封建正統思想,對后世影響極大。他死后,他的弟子將其言行整理成《論語》一書。因而體現了孔子學說的思想主張的是仁政治國。所以“孔子學說”指的是儒家學說。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思想方面,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1)根據材料二,指出兩種判決方案有何區別?從思想角度看,判決方案體現了什么時代特點?【答案】(1)方案一,砍頭;方案二,無罪。特點:由于確立了儒家思想為法律的正統思想,因此表現出儒家化的趨勢。【解析】(1)第一小問中,方案一依據材料一“毆父也,當梟首(砍頭)”可知是砍頭;方案二依據材料一“甲非律所謂毆父也,不當坐(無罪)!”可知是無罪。第二小問特點:依據材料一“漢武帝時期”并結合所學從漢武帝時期確立了儒家思想為法律的正統思想回答。24.從秦漢時期起,統一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為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大一統局面。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為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采納了大臣主父偃的什么建議?這個建議產生了怎樣的作用?【答案】推恩令;有利于鞏固漢王朝的統治,解決諸侯王問題。【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為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采納了大臣主父偃的推恩令的建議;推恩令有利于鞏固漢王朝的統治,解決諸侯王問題。(2)為加強思想控制,漢武帝接受哪個大臣的建議?這個建議是什么?【答案】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為加強思想控制,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3)漢武帝除了在政治、思想上加強統一,還在經濟上把哪兩個方面的經營權收歸中央,改善國家財政?【答案】鑄幣權;煮鹽、冶鐵。【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漢武帝除了在政治、思想上加強統一,還在經濟上把鑄幣權;煮鹽、冶鐵這兩個方面的經營權收歸中央,改善國家財政。(4)結合所學,用一句話評價漢武帝。【答案】漢武帝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用一句話評價漢武帝就是:漢武帝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漢武大帝》片花.wmv 衛青、霍去病.mp4 大一統.wmv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mp4 第12課《大一統王朝漢武帝鞏固》學案.doc 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教學課件.pptx 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教案.doc 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原卷版).doc 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解析版).doc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