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2課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課件27張PPT+教學設計+2個視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2課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課件27張PPT+教學設計+2個視頻

資源簡介

(共27張PPT)
第12課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拉丁美洲原是印第安人勞動生息的地方。自1492年西班牙、葡萄牙的冒險家踏上拉丁美洲以后,很快就淪為這兩個國家的地。十六世紀末,英、法、荷等國從西班牙手里奪去了西印度群島的一些島嶼,南美洲大陸邊緣和中美洲地峽的少數地區。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西班牙:
美洲:墨西哥、中美洲、除巴西外南美洲
2、葡萄牙:
美洲:巴西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西班牙:美洲為主
美洲:墨西哥、中美洲、除巴西外南美洲
亞洲:菲律賓
2、葡萄牙:亞非為主
美洲:巴西
非洲:非洲西海岸、東海岸一些據點
亞洲:印度西海岸、馬六甲、澳門等,控制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區交通咽喉
美洲印第安人在采礦
運奴船上的黑人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結合所學與72頁學思之窗,思考:
(1)殖民者的掠奪對美洲和歐洲分別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使殖民地陷入深重苦難,遭受奴役;
打斷歷史進程,造成貧困落后,東西方差距拉大。
給殖民者帶來巨額財富;
成為歐洲資本原始積累主要來源之一,加速資本主義發展。
英國人很早就積極開展海外活動。新航路開辟后,英國人的海外活動更加頻繁。但是,16世紀時,他們還沒有力量去開拓殖民地,同西班牙和葡萄牙抗衡。英國人在進行一般性海上貿易的同時,還熱衷于海盜式的搶劫和販奴貿易。當時,許多英國人在海上截擊西班牙從美洲運回金銀的船只,襲擊西班牙人的殖民港口,英國女王不僅予以鼓勵,還參與分贓。
1588,西班牙派“無敵艦隊”前去討伐英國,遭到慘敗。從此,英國開始建立海上霸權。
(2)
閱讀材料和教材71頁標題下資料,思考:西班牙被英國超越的原因
西班牙在殖民掠奪中獲得的財富沒有轉化為資本用來發展資本主義工業,而是花在封建統治者的奢侈享樂上。結果,大量財富流失到工商業發達的荷蘭、英國、法國等國,導致西班牙衰落。
17世紀,英法荷在北美開拓殖民地。
二、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
二、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
南亞
東南亞
西亞
東亞
英國
荷蘭
法國
美國
日本
俄國
17世紀—19世紀末20世紀初印度
19世紀末20世紀初緬甸、馬來半島
18世紀末19世紀初奧斯曼帝國、伊朗
19世紀中后期中國
17世紀—19世紀末印尼
19世紀末越南、柬埔寨、老撾
19世紀中后期中國
19世紀末成為菲律賓宗主國
1910吞并朝鮮半島
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伊朗
二、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
結合上圖與教材77頁學習拓展,分析歸納歐美國家殖民掠奪對亞洲的影響。
二、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
對亞洲影響:
政治:殖民者殘酷壓迫和奴役使亞洲人民失去民族獨立、自由和尊嚴。在深受本國統治者剝削的同時又背負外國資本主義列強的民族壓迫。
經濟:原有經濟結構被摧毀,國家經濟日益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附庸。大量手工業者和農民破產,生活困苦。
客觀上殖民者也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促進了殖民地歷史的發展和進步。世界市場進一步得到拓展,世界地區間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
三、列強瓜分非洲
非洲在15世紀早期就遭受西方殖民國家的奴役,時間長達近500年,因此有“黑暗大陸”之稱。
1859--1869年
法國殖民公司投
資,利用埃及人
力開鑿了蘇伊士
運河。
1882年,英國侵略
埃及,把埃及變成
殖民地
蘇伊士運河通航(1869年)
英國在控制埃及
的過程中,以
埃及為基地,
對蘇丹實行
武力擴張。
法國從19世紀
30年代開始
入侵阿爾及利亞,
并向突尼斯和
摩洛哥擴張
羅德斯的侵略野心
英國:開羅——開普敦
法國:佛得角——索馬里
德國:赤道兩側
三、列強瓜分非洲
1884柏林會議
與會國包括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15個國家,時間長達104天,會議名義上是解決剛果河流域的歸屬問題,但實際上討論的更多的是列強瓜分非洲的一般原則。
三、列強瓜分非洲
1884柏林會議
這次會議是專門討論非洲事務的,但卻沒有任何一個非洲國家參加。歐美列強第一次在遠離非洲的柏林,在地圖上劃定了他們各自在熱帶非洲地理上的界限。
三、列強瓜分非洲
1884柏林會議
為了避免各國在非洲的爭奪中兵刃相見,柏林會議還著重討論了“有效占領”的問題。此次會議,西方列強劃分了在非洲中部的勢力范圍,確定了在非洲拓展殖民地的共同準則,從此掀起瓜分非洲的高潮。
埃塞俄比亞
利比里亞
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的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
——馬克思
侵略目的
侵略方式
第一次工業革命前
高額商業利潤
直接搶掠、侵占土地、征收貢賦、壟斷性貿易公司等
第一次工業革命后
商品市場、原料產地
擴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商品輸出
第二次工業革命后
進一步擴大市場和原料產地
瓜分狂潮,資本輸出
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19世紀末20世紀初
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19世紀末20世紀初
西班牙、
葡萄牙
荷蘭、
英國、法國
美國、德國、
沙俄、日本
新航路開辟
早期殖民擴張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西



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19世紀末20世紀初
西班牙、
葡萄牙
荷蘭、
英國、法國
美國、德國、
沙俄、日本



西



殖民、掠奪
從屬、落后


英國殖民地
法國殖民地
德國殖民地
美國殖民地
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項目




1870年工業產量所占位次
1
3
4
2
1870

1913年工業增速(倍數)
1.3
4.6
1.9
8.1
1913年工業產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積所占位次
1
4
2
5
閱讀上述資料,分析帝國主義國家之間蘊含的矛盾
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經濟不平衡
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不平衡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1918)第12課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學習主題】
普通高中新編歷史教科書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第六單元第12課
【課程標準】
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通過了解西方列強對亞非拉的殖民擴張、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以及亞非拉人民的抗爭,理解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
【教學理念】
 高中歷史教學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教師要與時俱進地分析研究歷史教學現狀、發展態勢,更新教育觀、教學觀、師生觀。為了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以合作的方式組織開展歷史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在合作中拓寬視野、增長知識,也在合作氛圍中提高興趣。歷史課堂應注重知識能力的全面性和學生素質發展的差異性,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組織;同時學會理解別人,尊重別人,共享他人的思維成果。教師不光要能“授受知識”,還應能夠“啟迪智慧”,最終達到“潤澤生命”的目的,真正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
【教材分析】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編高中教科書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第六單元《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第12課的教學內容。
本課為本單元第一課,主要講述的是伴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從15世紀到20世紀初,拉丁美洲、亞洲、非洲被先后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殖民掠奪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來沉重災難,這激發了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不斷高漲。為下一課的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做好了鋪墊。
【學情分析】
高一年級歷史教學課容量大、課時少,學生基礎較弱,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科學有效地教學,是高一師生共同面對的問題。
因初中階段歷史分值低、地位低、課時少,課堂不可能展開講透,課后投入較少,高一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和基本方法技巧亟待培養。部分學生對歷史學科重視不足,部分學生缺乏主動學習、自主學習意識,需要調動學習積極性,改變學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培養主動學生學習的習慣。
部分學生有學習熱情,但是基礎知識不扎實,記憶不準確、知識混亂,概念把握不準確,這些都會影響對歷史脈絡的把握和對歷史現象的理解。另外,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相關學科知識欠缺。歷史學科內容包羅萬象,涉及了語數政地等多領域、多門類、多學科知識,若相關學科知識缺乏,定會對學習歷史帶來一定困難。針對上述問題,需要教師適當補充完善相關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鼓勵拓展閱讀,提升史料閱讀、提取信息等能力,培養歷史思維和史學方法。
【教學目標】
運用時空定位,認識拉丁美洲、亞洲、非洲被瓜分的進程,分析它們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帶來的影響。認識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不斷成長而日漸成型的。
了解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被瓜分完畢,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建立起來。通過史料分析,理解這個體系是不穩定的:內部存在諸多矛盾,在形成的同時也在解體。
分析歸納歐美國家殖民掠奪的正反兩方面影響。理解被壓迫人民反抗斗爭不斷高漲的原因,反思世界歷史整體化發展進程中的問題,培養全面、客觀看問題的思維方法,提升歷史解釋水平。
【教學重難點】
重點: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過程
難點: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影響
【教學設計思路】
自我效能感,是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最早提出的,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它與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習動機關系密切,是學生對自己產生特定水平、能夠影響生活事件的行為能力的信念。培養良好健康的自我效能感,對學生的當下和未來都格外重要。歷史學是一門借鑒性很強的學科,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效能感的培養是必須的,而自我效能感的實現通過實物感官接觸是最有效的。
結合信息技術與多媒體輔助,創設相應的歷史情境,以問題引領,師生在相互交流探究過程中提高分析研究能力、培養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提升論從史出的歷史思維能力。通過史料研習、合作探究,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特別是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有興趣參與;有載體引路,通過學生深入探究和教師啟發引導,實現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
【教學評價設計】
1、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開始殖民掠奪,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從15、16世紀開始逐漸形成。結合史料,小組討論:探究殖民者的掠奪對美洲和歐洲分別產生了什么影響,以及不同時段歐洲主要殖民國家變化的原因。
2、通過閱讀教材第72至73頁的文本內容,填寫表格總結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的過程,定位時空。結合教材77頁學習拓展,分析歸納歐美國家殖民掠奪對亞洲產生的正反兩方面影響。
3、結合地圖動態展示,學習工業革命后歐美列強對非洲的全面殖民入侵,認識帝國主義國家的本質是侵略。
【學習資源】
PPT、視頻資源、文本資料等
【教學過程】
視頻導入:新航路開辟(《大國崛起》節選)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思考分析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思維,引入課題。
新航路開辟后,世界聯系加強,沖突對抗也在增長。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開始了殖民掠奪,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逐漸開始形成。
第12課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一、拉丁美洲
西班牙到達美洲后,率先開始了對拉丁美洲的侵略。
拉丁美洲,是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拉丁美洲原是印第安人勞動生息的地方。自1492年西班牙、葡萄牙的冒險家踏上拉丁美洲以后,很快就淪為這兩個國家的地。十六世紀末,英、法、荷等國從西班牙手里奪去了西印度群島的一些島嶼,南美洲大陸邊緣和中美洲地峽的少數地區。
1、西班牙:美洲為主
——甘蔗生產、黑奴貿易、瘋狂掠奪貴金屬
美洲:墨西哥、中美洲、除巴西外南美洲
亞洲:菲律賓
2、葡萄牙:亞非為主
——建軍事據點、商站,壟斷商路
美洲:巴西
非洲:非洲西海岸、東海岸一些據點
亞洲:印度西海岸、馬六甲、澳門等,控制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區交通咽喉
【學生活動1】結合所學與72頁學思之窗,思考:
(1)殖民者的掠奪對美洲和歐洲分別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美:使殖民地陷入深重苦難,遭受奴役;
打斷歷史進程,造成貧困落后,東西方差距拉大。
歐:給殖民者帶來巨額財富;
成為歐洲資本原始積累主要來源之一,加速資本主義發展。
【設計意圖】深化對新航路開辟的理解,通過多種史料,論從史出,強化對歷史的理解。
西班牙、葡萄牙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也刺激了其他國家開始殖民掠奪。
【學生活動2】閱讀材料和教材71頁標題下資料,思考:西班牙被英國超越的原因。
英國人很早就積極開展海外活動。新航路開辟后,英國人的海外活動更加頻繁。但是,16世紀時,他們還沒有力量去開拓殖民地,同西班牙和葡萄牙抗衡。英國人在進行一般性海上貿易的同時,還熱衷于海盜式的搶劫和販奴貿易。當時,許多英國人在海上截擊西班牙從美洲運回金銀的船只,襲擊西班牙人的殖民港口,英國女王不僅予以鼓勵,還參與分贓。
1588,西班牙派“無敵艦隊”前去討伐英國,遭到慘敗。從此,英國開始建立海上霸權。
學生回答,教師概括:
西班牙在殖民掠奪中獲得的財富沒有轉化為資本用來發展資本主義工業,而是花在封建統治者的奢侈享樂上。結果,大量財富流失到工商業發達的荷蘭、英國、法國等國,導致西班牙衰落。
【設計意圖】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和殖民體系的推動力量。引導學生思考新航路開辟帶來的歐洲社會重大變革,在探究問題時透過現象看本質。
17世紀,英法荷在北美開拓殖民地。
英:東海岸;
法:新法蘭西和路易斯安納等
荷:在哈德遜河流域建立新尼德蘭,并在曼哈頓島建立據點新阿姆斯特丹(new
york)
他們除了侵占美洲,還把目標瞄準了廣袤的亞洲。
二、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
【學生活動3】閱讀教材,梳理知識填寫下表。閱讀教材77頁學習拓展和資料圖,分析歸納歐美國家殖民掠奪對亞洲的影響。
南亞
東南亞
西亞
東亞

17世紀—19世紀末20世紀初印度
19世紀末20世紀初緬甸、馬來半島
18世紀末19世紀初奧斯曼帝國、伊朗
19世紀中后期中國
荷蘭
17世紀—19世紀末印尼

19世紀末越南、柬埔寨、老撾
奧斯曼帝國
19世紀中后期中國

19世紀末成為菲律賓宗主國

1910吞并朝鮮半島

奧斯曼帝國、伊朗
學生填表、討論、分享、展示,教師總結:
對亞洲影響:
政治:殖民者殘酷壓迫和奴役使亞洲人民失去民族獨立、自由和尊嚴。在深受本國統治者剝削的同時又背負外國資本主義列強的民族壓迫。
經濟:原有經濟結構被摧毀,國家經濟日益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附庸。大量手工業者和農民破產,生活困苦。
客觀上殖民者也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促進了殖民地歷史的發展和進步。世界市場進一步得到拓展,世界地區間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
【設計意圖】辨析整理多種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形成全面的解釋。結合殖民擴張的雙重影響,鍛煉學生多角度、辯證地進行歷史解釋,提升歷史思維,提升歷史解釋水平。
與亞洲有相似遭遇的還有非洲。
三、列強瓜分非洲
非洲在15世紀早期就遭受西方殖民國家的奴役,時間長達近500年,因此有“黑暗大陸”之稱。但是到19世紀中期,歐洲殖民者主要活動在沿海地區,工業革命后,轉而進行全面殖民入侵。
1、在北非:
英國:1859--1869年法國殖民公司投資,利用埃及人力開鑿了蘇伊士運河。1882年,英國侵略埃及,把埃及變成殖民地
;英國在控制埃及的過程中,以埃及為基地,對蘇丹實行武力擴張。
法國: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入侵阿爾及利亞,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擴張。但是這些并未滿足他們的侵略野心,19世紀后期,列強加快了侵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步伐。
2、1884柏林會議
各國意圖:英國:開羅——開普敦;法國:佛得角——索馬里;德國:赤道兩側

由德國首相俾斯麥主持,在德國首都柏林舉行。與會國包括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15個國家,時間長達104天,會議名義上是解決剛果河流域的歸屬問題,但實際上討論的更多的是列強瓜分非洲的一般原則。
這次會議是專門討論非洲事務的,但卻沒有任何一個非洲國家參加。歐美列強第一次在遠離非洲的柏林,在地圖上劃定了他們各自在熱帶非洲地理上的界限。
為了避免各國在非洲的爭奪中兵刃相見,柏林會議還著重討論了“有效占領”的問題。此次會議,西方列強劃分了在非洲中部的勢力范圍,確定了在非洲拓展殖民地的共同準則,從此掀起瓜分非洲的高潮。
【學生活動4】觀看視頻:殖民體系形成過程。
設計意圖:要求學生用時空定位來認識歐美列強在非洲掀起的瓜分狂潮,引導學生分析工業革命對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巨大推動力。深化對帝國主義殖民擴張本質的認識,同情亞非拉人民的悲慘遭遇,認識資本主義國家的高速發展是建立在剝削掠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基礎上的。
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19世紀末20世紀初建立
【學生活動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的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
——馬克思
(1)殖民擴張帶來了什么?
掠奪財富、種族滅絕、販賣黑奴和資本主義的發展。
材料二
侵略目的
侵略方式
第一次工業革命前
高額商業利潤
直接搶掠、侵占土地、征收貢賦、壟斷性貿易公司等
第一次工業革命后
商品市場、原料產地
擴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商品輸出
第二次工業革命后
進一步擴大市場和原料產地
瓜分狂潮,資本輸出
(2)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根本推動力量是什么?
資本主義經濟不斷成長(從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到兩次工業革命)
教師點撥:第二次工業革命,再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中,各國要求獨占更大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擴大自己的殖民帝國,導致了更大規模的瓜分世界。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被瓜分完畢,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建立起來。
材料三
項目




1870年工業產量所占位次
1
3
4
2
1870

1913年工業增速(倍數)
1.3
4.6
1.9
8.1
1913年工業產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積所占位次
1
4
2
5
(3)結合上述資料,分析概括資本主義殖民體系中蘊含的矛盾并簡要評價。
①資——殖民地:殖民掠奪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來沉重災難,形成了人類歷史上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奴役和控制世界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不合理狀態,東方從屬于西方,這激發了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不斷高漲。
②資——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不平衡引發一戰。
伴隨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世界各地都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之中,世界各地聯系日益增強,但是這個體系是不穩定的,在形成的同時也在解體。
【設計意圖】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以問題為引領,構建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邏輯層次,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化知識,發展思維,獲得新認識。
【板書設計】
第12課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新航路開辟
西班牙、葡萄牙

早期殖民擴張
荷蘭、英國、法國

工業革命
美國、德國、沙俄、日本

第二次工業革命
殖民、掠奪
西方
東方
從屬、落后、反抗
【課后作業】
完成本課“學習聚焦”、“史料閱讀”、“思考點”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達成教學目標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探究者。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1)創設歷史情境(2)以問題為引領(3)開展基于史料研習的教學活動(4)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資源融合。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作為教學的本位和重心;以調動和發揮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和創造性為核心;以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為中心開展教學實踐活動。
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學生互動過程時間不足,生成的問題太少;教師說的多,學生說的少;史料過多,學生閱讀和提取信息存在一些不足,沒有完全利用好課程資源;個別語言和點評不夠準確等。
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汇区| 台东市| 得荣县| 泸水县| 双流县| 徐闻县| 馆陶县| 雷州市| 卓资县| 邯郸县| 崇明县| 奈曼旗| 涿鹿县| 英吉沙县| 育儿| 江安县| 太白县| 团风县| 桦南县| 宁晋县| 普定县| 乡城县| 淮南市| 合川市| 时尚| 平原县| 蒲城县| 嵊州市| 溆浦县| 新宾| 方正县| 恩平市| 融水| 伊宁县| 萨迦县| 河南省| 灵丘县| 井研县| 高淳县| 盐边县| 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