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二節探索生命的方法1.立足于課標分析首先,在研讀本節課的課標說明后,確定了繼續貫徹和踐行課標的理念:倡導探究性學習;其次又研讀了課標中有關重要概念的“教學建議”;最后,又詳細研讀了2011版關于“科學探究”的具體目標和內容的明晰部分。2.扎根于教材分析本節內容主要涉及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和過程介紹,與教材中一般的概念知識和原理不同,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集“重要概念”和“科學探究能力”于一體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在初中教材中又是第一次從理論上介紹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為今后兩年的學生探究活動提供系統的探究思路和建立扎實的基礎。本節課設計的基點:為學生今后兩年的初中學習,分步驟、分專題逐步培養和評價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從這種意義上考慮,意義非凡。本節內容安排了兩部分,介紹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并讓學生親身參與和經歷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進而使學生初步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3.先行于學情分析學生的優勢:初一的學生好奇心強,探究興趣和欲望濃厚。學生的不足:實踐經驗和生活經驗不足,缺乏對事物本質的細致探究。我的教學思考:需要教師積極創設豐富的探究情境,最大可能地提供參與和探究的空間與機會,讓學生充分享受探究的樂趣,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和過程,為學生今后的自主探究提供最大的可能性。▍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分析科學探究故事,說出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2.從具體探究情境展示和參與中,說明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置對照實驗和控制唯一變量的具體方法和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能力目標:1.通過探索故事學習,提高善于觀察,處理信息,分析和概況總結的能力。2.從具體探究情境展示中,通過不斷的設問答疑,學會分析、推理、質疑、評價,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3.在提供多種生活情境中,學會提出問題。4.通過小組合作體驗探究環節,學會與他人合作能力,并初步學會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解決生活的社會關注的簡單問題。5.在創設的課外拓展新情境中,培養和發展科學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感悟科學探究中所必備的精神和素養。2.感受親自體驗與分享成功的快樂,體驗生命探究的樂趣。3.養成善于觀察、思考的習慣,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愛好小動物的情感。4.培養探究自然界生命的奧秘,創造生命科學奇跡的欲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說出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初步學會設置對照實驗,確定變量和重復實驗的方法。教學難點:學會并說明提出問題、設置對照實驗、確定變量和重復實驗的方法和其在科學探究中重要性。▍課前準備1.探究實驗器材:鑷子、紙巾、標簽紙、膠頭滴管(2個)、蚯蚓、培養皿、大燒杯、小燒杯2個、配制的洗潔精稀釋液2.探究活動單3.多媒體課件和剪切合并視頻▍流程一:視頻導入并發現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師:1.出示青霉素圖片,引出青霉素的發現探索故事,播放視頻并組織學生觀看。2.提出要求:結合視頻思考兩個問題。3.沿著學生的思維科學引導學生回答4.總結重要概念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生:1.帶著問題觀看視頻。(1)你認為弗萊明發現青霉素經歷了哪幾個過程?(2)你覺得弗萊明有哪些科學探索精神值得我們學習?2.認真思考并回答問題。3.初步發現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4.感悟科學家的探究精神,認識到科學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流程二:初步理解科學探究中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置對照實驗、控制唯一變量和重復實驗的具體方法以及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師:1.為學生創設走向探究之路“小弗萊明”的實驗情境背景。2.展示實驗圖片。3.組織學生一起踏上“小弗萊明”探究“生蛆”之路。4.引導學生理解他們“作出假設”的依據。5.出示“小弗萊明”準備的實驗材料,組織學生思考它們的用途。6.運用設問和追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設計對照實驗、確定變量的方法以及在探究實驗的重要作用,同時不斷地滲透方法指導。7.教師再提供新的情境“綠豆種子萌發是否需要水”,給全體學生現場布置一項設計對照實驗的任務。生:1.聽到“小弗萊明”就是自己八年級的學長,心情很激動。2.認真地觀看“小弗萊明”在“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的實驗中,觀察到了什么意外的現象。產生期待的心情。3.學生理解到“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開始”“問題的提出往往來自生活中觀察到的那些疑惑不解的現象。4.初步認識假設是有事實依據的,假設不一定都正確。5.學生積極參與“生蛆”實驗的設計,并不斷地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6.學生初步掌握和理解了“設計對照實驗、確定變量”的方法。同時也學到了在探索中所必備的精神、素養和方法。(重復實驗、貼標簽、記錄畫表格、不怕吃苦等)。7.學生在提供的“綠豆種子萌發”新情境中,在教師精心設計著很多困難,不斷設問和追問中,學生自主并主動地理解和感悟設置對照實驗的方法和含義。▍流程三:通過小組合作,嘗試體驗探究,在探究情境中,讓學生體驗一次探究的全過程師:1.過渡環節:出示校園樹死亡情境2.引入探究課題:“蚯蚓對洗潔精稀釋液的刺激產生怎樣的反應?”。3.引導各小組作出假設4.組織學生討論、完成《探究活動單》中設計方案部分并展示方案。5.教師操作演示補充。6.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體驗全過程。并適時介入指導。7.組織學生交流成果。8.情感提升。組織學生觀看高濃度洗潔精稀釋液下的蚯蚓反應狀態的視頻。9.補充探索生命的其他方法。生:1.學生積極思考并提出了值得探究的問題。2.學生首先理解探究目的是通過親自參與“蚯蚓對自來水和洗潔精稀釋不同的刺激產生怎樣的反應”探究體驗,嘗試并感悟科學探究一般方法。3.學生根據探究任務分組進行討論,設計和制定探究方案,展示方案。4.學生掌握新的實驗操作方法。5.在嘗試體驗探究中,學生通過探究過程中蚯蚓不同刺激下的兩種反應狀態的對比,得出結論并完成科學探究單。并初步學會設計對照實驗,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6.各小組在全班范圍內交流,分享成果與感悟。7.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心靈有所觸動。學生自發感悟生活的啟示。8.了解探索生命的其他方法。▍流程四:雁過留聲師:展示題目反饋鞏固。生:思考并回答。▍流程五:課后拓展探究師:1.展示新情境。2.鼓勵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生:1.理解:探究“光對植物的生長有沒有影響”。2.思考探究方案。3.有參加的欲望和表現。這節課的設計,教學主線很清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被5個案例巧妙地、環環相扣地、層層深入地貫穿起來。學生參與度高,師生、生生互動性強,學生體驗深刻,學生學習熱情高,教學效果明顯。(以下附表:本節課的“探究活動單”)探究活動單探究課題:蚯蚓對洗潔精稀釋液的刺激產生怎樣的反應?一、探究目的:通過親自參與探究體驗,嘗試并感悟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解決生活中實際小問題的能力,樹立愛護生命的意識。二、推薦器材和實驗指導:1.鑷子(小心挑取蚯蚓)2.紙巾3.標簽4.膠頭滴管(2個)5.蚯蚓(小燒杯放4條)6.培養皿(對照實驗)7.空燒杯(倒廢水)8.小燒杯B(清水)9.小燒杯A(洗潔精稀釋液)(1滴加600毫升水)三、探究過程:1.實驗準備:4人一組,圍繞“蚯蚓對洗潔精稀釋液的刺激產生怎樣的反應?”這一探究問題,討論并制定探究方案。2.嘗試探究(1)提出問題:蚯蚓對洗潔精稀釋液的刺激產生怎樣的反應?(2)作出假設:(3)設計方案:小組討論后,嘗試填寫下面的實驗設計表格。設計項目對照實驗蚯蚓滴加液體觀察時間溫度實驗組2條1毫升洗潔精稀釋液2分鐘室溫對照組毫升(液體)(4)探究實驗:小組合作,進行探究,認真觀察,如實記錄現象。對照實驗觀察記錄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現象(5)得出結論: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恰當地分析。實驗結論是。(6)表達交流:全班范圍內交流,分享探究成果與實驗感悟。●設計依據與構思●教材分析●教學流程及分析設計思想通過帶著兩個問題看視頻,激發學生好奇心,引發學生認真觀察并深入思考。在“青霉素的發現”探索中,發現和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最后,教師過渡點題,科學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設計思想巧妙引入“小弗萊明”探究“生蛆”之旅。身邊人、身邊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欲望,學生對科學探究過程的理解變得相對簡單親切。通過步步設疑,環環相扣,增加互動,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從中獲得一定理性認識,初步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設置對照實驗、控制變量和重復實驗等具體方法。“綠豆種子萌發”新情境的設置為后面案例的具體實施做充分準備,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為學生嘗試體驗探究之路埋下伏筆。設計思想“探究活動單”的開發,為學生搭建了“腳手架”,為學生成功探究提供了支撐。適時補充了高濃度洗潔精稀釋液對蚯蚓的刺激視頻,激發學生的情感,自覺倡導生活中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小組合作,學生親身體驗“蚯蚓對不同的液體刺激有怎樣的反應”的探究情境,培養與他人合作能力,并初步學會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解決生活的社會關注的簡單問題,并感悟科學探究中所必備的精神和素養。感受分享同伴成功的喜悅,體驗生命探究的樂趣。學以致用,科學方法和探索精神相互滲透。設計思想讓學生在辨別中,及時鞏固本節所學的重要概念,又起到對本節課的總結作用,為學生的進一步系統學習進行完善和補充。設計思想案例開始、案例結束,理論和實踐集于一體。關注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創設課外拓展案例新情境,是課堂的延伸與提升,也為部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提供再提升和發展的空間,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熱情。●教學感悟(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