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拱墅區(qū)小學科學總復習《材料、結構和物質的變化》練習卷學校班級姓名成績一、判斷。1.我們能直接或間接觀察到的實際存在的東西都是由細胞構成的。()2.絲綢和棉布在吸水性、滲水性、防水性方面基本相同。()3.過度使用材料不僅浪費資源,還會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影響。()4.材料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有關,材料越厚,抗彎曲能力越強。()5.改變材料的形狀,不會改變材料的抗彎曲能力。()6.圓頂形和球形是拱形的組合,所以可以承受更大的壓力。()7.上大下小、上重下輕的物體不容易倒。()8.在長方形框架中增加一根斜桿,可以增加框架的穩(wěn)定性。()9.鐵生銹會造成巨大損失,所以人們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控制鐵生銹的速度。()10.用蠟燭加熱白糖時既會發(fā)生物理變化,又會發(fā)生化學變化。()11.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會產生氣體,并伴隨發(fā)光發(fā)熱的現(xiàn)象。()12.鐵釘和硫酸銅溶液發(fā)生反應后,溶液的顏色會變淺。()13.物質發(fā)生物理變化的過程中一定發(fā)生了化學變化。()14.饅頭、面包等遇到碘酒會變藍紫色,因為它們都含有淀粉。()15.在物質變化的研究中,觀察到“沒有變化”使科學活動變得沒有意義。()二、填空。1.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2.物質的化學變化會伴隨一些現(xiàn)象,如()、()、()、()等。三、選擇。1.下列()結構不易變形。A三角形B四邊形 C五邊形2.人們常用()做雨傘。3.A棉布B毛料 C合成纖維4.下列材料中,屬于天然材料的是()。A鋼鐵B棉花C塑料5.下列建筑材料中,屬于人造材料的是()。A石子B黃沙C鋼筋6.易拉罐被壓扁和水結冰這兩種現(xiàn)象的共同點是()。A發(fā)光發(fā)熱B生成新物質C形狀和體積發(fā)生變化7.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生的氣體是()。A二氧化碳B氫氣C氧氣8.鐵釘和硫酸銅液體發(fā)生反應后,附著在鐵釘上的物質是()。A鐵銹B硫酸鐵C銅9.下列變化中,()生成了新物質。A木材燃燒B水沸騰C食鹽溶解10.下列變化中,()沒有生成新物質。A鐵生銹B水結冰C食物消化11.制作檸檬汽水過程中,()是物理變化,()是化學變化。A在水中加糖B把檸檬榨成汁C產生冒泡四、連線。1.將下列儀器與其名稱用直線相連。酒精燈試管指南針滴管燒杯2.將下面有關橋的特點和它們的名字用直線連接。斜拉式索橋在河床上搭建橋柱或橋墩,蓋上石板、木板或水泥平板懸掛式吊橋用若干股繩索或鋼索連接山谷之間,在鋼索上鋪上橋板立柱式平橋用鋼索將橋面的重量傳遞給索塔,再由塔身傳至地面拱墅區(qū)小學科學總復習《地球表面及變化》練習卷學校班級姓名成績一、判斷。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2.在水中放入一塊土,可以看到有氣泡冒出,說明土壤中含有空氣。()3.不同的巖石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據巖石的特征,可以鑒別巖石的種類。()4.礦物在自然界中都是單獨存在的,因此巖石中通常只有一種礦物。()5.礦物的條痕顏色和它的外表顏色是一樣的。()6.在識別礦物時,礦物外表的顏色比礦物的條痕顏色更可靠。()7.礦物的顏色、形狀、透明度、光澤、條痕以及軟硬,是辨認礦物的重要依據。()8.具有金屬光澤的礦物中一定含有金屬。()9.遇到鹽酸會冒泡的巖石有花崗巖、砂巖、礫巖和石灰?guī)r。()10.巖石和礦物是寶貴資源,我們要合理利用它們。()11.煤是由于地殼的變動,古代的樹林被埋在地下,與空氣隔絕,并長期受到高溫高壓的作用,而逐漸形成的。()12.陸地、海洋、高原、山脈、盆地、峽谷等都是常見的地形。()13.地球內部運動使地表不斷發(fā)生變化,有的變化很猛烈,有的變化則很緩慢。()14.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巖石,受到環(huán)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不斷地產生變化。()15.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會影響土壤被侵蝕的程度。()16.風化、侵蝕對地球的地形地貌不會造成影響。()17.發(fā)生在四川省汶川縣的大地震是由于火山噴發(fā)造成的。()18.震級的數(shù)字越大,表示地震強度越大,破壞性也就越大。()二、填空。1.花崗巖是由()、()、()三種不同的礦物組成的。2.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引起的。地球的構造從外到里可以分成()、()、()三部分。3.由于受到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的作用,巖石破碎,這種現(xiàn)象叫()。4.我國東漢時期的科學家()發(fā)明了地動儀。5.汶川大地震發(fā)生于()年()月()日,震級為()級。三、選擇。1.鉛筆芯的主要成分是()。A鉛B石英C石墨2.將燒熱的巖石放在冷水中,反復幾次后,巖石破碎了。這個模擬實驗告訴我們()對巖石的變化是有影響的。A地表變動B溫度變化C植物生長3.()是一種灰白色、粒細而密、硬度不大、能用小刀刻劃,遇鹽酸冒泡的巖石。A砂巖B花崗巖C石灰?guī)r4.檢驗土壤中有沙和粘土的實驗是()A把土塊放入盛水的燒杯中,看是否有氣泡冒出B把土塊放入盛水的燒杯中,用玻璃棒攪拌均勻,沉淀后,看顆粒分布情況C把干燥的土塊放在石棉網上燒,當土塊冒煙時,可聞到臭味5.()由遠古時代生物遺體在地層中經過幾億年變化而形成的液體狀物質。A煤B石油C天然氣6.煤層在形成過程中,由于地殼的變動,有的接近地面,可進行()開采。A露天B地下C鉆井7.由巖漿冷卻形成的巖石是()。A沉積巖B巖漿巖C變質巖8.由于雨水的沖刷,土壤或土壤中的部分物質隨著水流而流失,就是()。A侵蝕B風化C沉積四、連線。1.在模擬雨水對土壤的侵蝕的實驗中,下列用品或動作分別代表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坡形土堆云層垂直的土壁下雨土堆上形成一些小坑山坡上的溝壑飲料瓶地面徑流噴水器噴水懸崖泥漿流到盆子里土壤裸露的山坡拱墅區(qū)小學科學總復習《電、磁、能量》練習卷學校班級姓名成績一、判斷。1.冬天晚上脫毛衣時,有“噼啪”聲,這是一種摩擦起電現(xiàn)象。()2.摩擦能使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從而使物體帶上靜電。()3.用磁鐵在塑料片上反復摩擦,可以使塑料片帶上電。()4.從電源中流出的電流通過燈絲時,小燈泡就會發(fā)光。()5.一個簡單電路至少需要由電池和小燈泡兩部分組成。()6.電路根據不同的需要,有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兩種連接方式。()7.像毛線、玻璃、陶瓷、塑料、大地等都是絕緣體。()8.磁鐵和鐵之間放一本練習本,就不能把鐵吸住。()9.多塊磁鐵組合在一起,磁鐵的磁力不會發(fā)生變化。()10.將條形磁鐵懸掛起來,靜止后,條形磁鐵的一端指南,另一端指北。()11.把兩塊磁鐵的南極靠攏時會產生相互吸引的現(xiàn)象。()12.指南針是利用磁鐵來指示方向的儀器,也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13.磁鐵摩擦鋼針能使鋼針具有磁性。()14.通電后的導線會產生磁力,能使指南針的磁針產生偏轉。()15.電磁鐵磁力的大小與繞線方向、電流方向有關。()16.聲、光、電、熱、磁等都是能量的各種表現(xiàn)形式,可以相互轉化。()17.發(fā)電機是將電能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量的機械設備。()18.電通過日光燈轉換成了光能。()19.煤是由億萬年前的植物經過復雜變化而形成的。()20.煤、石油和天然氣中貯存的能量來自于太陽。()二、填空。1.容易導電的物體稱();不容易導電的物體稱()。2.()是電路中控制電流通斷的元件。3.磁鐵上磁力最強的部分叫(),磁鐵有()個磁極。4.指北的磁極叫(),用字母()表示;指南的磁極叫(),用字母()表示。三、選擇。1.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負電荷用符號來表示應該是()。A“S”B“+”C“-”2.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接近,會()。A相互排斥B相互吸引C沒有反應3.由電源、導線、用電器、開關等元件所組成的電流路徑叫做()。A線路B電路C電流4.在物體導電能力實驗中,有一個物體連入電路時,小電珠不發(fā)光,而將該物體反向連入電路中時,小電珠也不發(fā)光,這個物體可能是()。A導體B絕緣體C半導體5.我們日常生活中用的電,大多是來自()。A手搖發(fā)電機B發(fā)電站C干電池6.()能把電能轉換成熱能。A日光燈B洗衣機C電飯鍋7.電能通過電風扇可以轉換成()。A聲音B動力C光四、作圖。1.組裝簡單電路,使小燈泡發(fā)光。2.根據圖中信息,在括號中寫入磁極。3.已知圖中物體所帶的電荷,用箭頭畫出物體的運動方向。--+++-()S()拱墅區(qū)小學科學總復習《健康生活》練習卷學校班級姓名成績一、判斷。1.人的牙齒按不同形狀可以分為門齒、犬齒、臼齒,在消化食物的過程中發(fā)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2.人的身體外形可以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尾五個部分。()3.一種食物中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yǎng)成分。()4.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對人體吸收食物中的營養(yǎng)不會有任何影響。()5.米飯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脂肪。()6.為保證我們健康成長,獲取均衡的營養(yǎng),在飲食過程中要合理搭配膳食。()7.放在潮濕環(huán)境下的面包比放在干燥環(huán)境下的面包更容易發(fā)霉。()8.破壞微生物的生長環(huán)境可以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9.食物包裝上的信息為我們科學均衡營養(yǎng)提供了幫助。()10.在選用食物時,保質期長的要比保質期短的好。()11.人的一切活動都需要依靠身體各個器官的協(xié)同工作才能完成。()12.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使我們的骨骼粗壯、肌肉發(fā)達、關節(jié)更靈活。()13.隨著運動量的增加,人的心跳和呼吸次數(shù)也會增加。()14.運動時,人體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氣和養(yǎng)料。()15.為了讓心臟更好地工作,我們應該多休息、多睡眠、少運動。()二、選擇。1.在面包上滴一滴碘酒,會變成藍紫色,說明面包里含有()。A淀粉B脂肪C蛋白質2.用白紙包裹一塊瘦肉后,白紙上會留下油漬,說明瘦肉中含有()。A水分B脂肪C蛋白質3.下列食物中,含有糖類較多的是()。A魚蝦B青菜C面包4.下面關于合理飲食的話中,()是錯誤的。A要注意葷素搭配B每天吃適當?shù)男迈r水果和蔬菜C喜歡吃的菜盡量多吃,不喜歡吃的菜盡量少吃5.小明在兩塊干面包上都放上霉菌,都滴上水,分別裝在黑色塑料袋里。然后一塊放在冰箱里,一塊放在冰箱外。本實驗是想驗證()對霉菌生長的影響。A水分B溫度C陽光6.人在呼吸時,主要吸入的是(),呼出的是()。A氧氣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7.下列的食物營養(yǎng)成分中,()能為人體提供能量。A糖類B維生素C礦物質8.食物的腐敗變質是由()引起的。A溫度變化B空氣流動C微生物生長9.使血液在全身循環(huán)流動的力量來自于()。A呼吸B心跳C消化10.()可以增強體質,保持旺盛精力,磨煉意志,延緩衰老,增強競爭意識。A加強運動B補充營養(yǎng)C經常休息三、填空。1.按先后順序寫出食物進入人體后所經過的消化器官名稱。口腔→()→()→()→()→肛門2.下圖是人體內的氣體交換和運送的示意圖,請?zhí)羁铡?br/>(1)圖中的氣體交換器就是(),血液推動器就是()。(2)圖中實線箭頭所表示的氣體是(),虛線箭頭所表示的氣體是()。(3)思考,當全身各部位需要的氣體量和排放的氣體量增加時,圖中的其他各部位會產生什么變化?氣體交換器血液推動器全身各部位拱墅區(qū)小學科學總復習《空氣和水》練習卷學校班級姓名成績一、判斷。1.水是一種沒有氣味、沒有味道、沒有固定形狀、會流動的白色液體。()2.物質在水中溶解后就化成了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均勻地分布在水中。()3.不同的物質在水中溶解能力基本相同。()4.物質的溶解速度受到顆粒大小、水的溫度及是否攪拌等因素的影響。()5.把濕衣服晾在太陽下,不久衣服干了,這種水慢慢消失的現(xiàn)象叫凝結。()6.天空中飄落的雪實際上是由千千萬萬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組成的。()7.水有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三種形態(tài),在一定條件下會相互轉化。()8.即使沒有水的循環(huán),陸地上的水也足夠使人類生存。()9.我們的周圍存在著空氣,空氣流動形成了風。()10.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11.刮北風時,風向標的箭頭會指向南方。()12.人們常根據云量的多少,來區(qū)分晴天、多云和陰天。()13.在一段時間里,氣溫、降水量、風和云量都會發(fā)生變化。()14.我們只有通過電視才能了解到明天的天氣情況。()15.酒精燈使用完畢后,應及時將火焰吹滅。()二、選擇。1.()是一種專門測量液體體積多少的玻璃儀器。A漏斗B燒瓶C量筒2.水在一般情況下,沸騰時的溫度是()。A0℃B37℃C100℃3.水在一般情況下,結冰時的溫度是()。A0℃B37℃C100℃4.下列物體中,能在水中溶解的是()。A食鹽和氧氣B面粉和白糖C油和食鹽5.食鹽、白糖等固態(tài)物質的顆粒具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稱為()。6.A固體B晶體C形體7.溶解在水中的物質可以采用()的方式分離出來。A沉淀B蒸發(fā)C過濾8.正確的過濾方法是()。A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向漏斗內倒液體時,要讓液體沿著玻璃棒流進過濾器,玻璃棒應指向有三層濾紙的那一邊,倒液體時液面要低于濾紙的上緣。B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壁,向漏斗內倒液體時,要讓液體沿著玻璃棒流進過濾器,玻璃棒應指向有三層濾紙的那一邊,倒液體時液面要低于過濾器。C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向漏斗內倒液體時,要讓液體沿著玻璃棒流進過濾器,倒液體時液面要低于濾紙的上緣。9.“揭開熱水杯的杯蓋,杯蓋上有許多水珠”,這種現(xiàn)象用圖解表示是()。A水→水蒸氣B水蒸氣→水C水→冰10.水蒸發(fā)時,水轉化成為()。A固態(tài)B液態(tài)C氣態(tài)11.()是指我們居住的地區(qū)在某個時間的大氣狀況。A天氣B氣候C氣流12.降水量的多少,常用()來測量。A風向標B雨量器C百葉箱13.在使用酒精燈時,要用火焰的()部分進行加熱物體。A外焰B內焰C焰心三、作圖。1.標出過濾裝置中的各部分名稱。()()()()()拱墅區(qū)小學科學總復習《力與機械》練習卷學校班級姓名成績一、判斷。1.漂浮在水中的物體受到水的浮力,而沉到水底的物體沒有受到浮力。()2.物體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向下的,而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是向上的。()3.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越大,所受到的浮力也越大。()4.如果一個物體在水中下沉,那么它在鹽水中也一定下沉。()5.潛水艇是靠改變自己的體積來自由沉浮的。()6.橡皮筋、彈簧等物體被絞緊或拉長時,會產生彈力。()7.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狀況、運動物體的重量等因素無關。()8.一定條件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要大。()9.摩擦力在生活中是有害的,我們需要想辦法去減小它。()10.杠桿是否能省力,與支點、用力點、阻力點的相對位置有關。()11.杠桿有的是省力的,如老虎鉗;有的是費力的,如鑷子。()12.使用輪軸時,在軸上用力比在輪上用力要省力。()13.定滑輪能省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動滑輪不省力但可改變用力方向。()14.滑輪組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而成,滑輪組能省力也能改變用力方向。()15.自行車上使用了不同的簡單機械,并通過不同的傳動方式傳遞力量。()二、選擇。1.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A拉力B摩擦力C反沖力2.()是一種用于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A溫度計B彈簧秤C杠桿尺3.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大小用()來表示。A牛頓B赫茲C千克4.工人們在搬運重物時,往往在重物下墊幾根圓鋼管,這是因為物體的滾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A大于B等于C小于5.用吹氣的氣球推動小車運動時,小車是靠氣球里空氣的()前進的。A重力B彈力C反沖力6.橡筋動力小車實驗中,小車運動的方向與橡筋的()有關。A纏繞圈數(shù)B纏繞方向C長度7.在“小車載重量大小對運動快慢的影響”的實驗中,只能改變(),其余條件要保持相同。A載重量B拉力C運動距離8.下列的()可以減少摩擦力。A輪胎表面的花紋B往冰雪路面鋪沙C在車輪里安裝滾動軸承9.下列物品中,()應用斜面原理制成的。A蹺蹺板B樓梯C扳手10.把同一物體提高到相同高度,使用()最省力。ABC三、作圖。1.用箭頭畫出水中物體所受到的力。2.畫一個省力杠桿,并注明各點的位置。3.組裝下面的滑輪組。4.寫出下面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EMBEDPBrush拱墅區(qū)小學科學總復習《生物的特征》練習卷學校班級姓名成績一、判斷。1.所有的植物都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部分組成。()2.只有陸生植物的根才具有吸收水分和養(yǎng)料的作用。()3.植物的莖具有支撐植物及運輸水分和養(yǎng)料的作用。()4.鳳仙花是一種草本植物。()5.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6.開花植物的生長主要經歷了種子發(fā)芽、生長、開花、結果等主要過程。()7.蠶是從蠶卵里孵出來的,剛孵出的小蠶稱為蠶蛾。()8.水生動物的身上有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9.昆蟲的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1對觸角,胸部有2對翅和3對足。()10.只有受精過的青蛙卵才有可能孵化出小蝌蚪。()二、填空。1.一片完整的葉具有共同的構造,包括()和()兩部分。2.植物的葉依靠陽光提供的能量,利用()和(),制造了植物生長所需的養(yǎng)料,稱為()作用。3.一朵完全花由()、()、()、()四部分組成。4.雄蕊的花粉傳播到雌蕊的柱頭上,這個過程叫()。5.植物的種子由()和()兩部分構成。6.動物的幼年期和成年期的形態(tài)會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叫做()。7.身體中有脊柱的動物叫()動物,沒有脊柱的動物叫()動物。三、選擇。1.下面的植物中,會開花、結果的是()。2.A無花果B苔蘚C海帶3.下面的植物中,屬于木本植物的是()。A狗尾草B向日葵C樟樹4.銀杏的葉子是()。A針形葉B扇形葉C心形葉5.一朵南瓜的雌花,它缺少了()部分。A雄蕊B雌蕊C花瓣6.植物種子中,將來發(fā)育成植物的莖葉的是()。A胚根B胚芽C子葉7.靠動物的幫助來傳播種子的植物是()。A蒼耳B蒲公英C豌豆8.蠶是蠶蛾的(),蠶蛾是蠶的()。A幼蟲B蛹C成蟲9.下面動物在成長過程中,不會發(fā)生變態(tài)的是()。A蝴蝶B青蛙C鳥10.下面動物中,()不是卵生動物。A蜻蜓B金魚C海豚11.下面動物中,()不是胎生動物。A啄木鳥B熊貓C袋鼠四、連線。1.將下列植物和它的種子傳播方式用直線連接。荷花蒲公英鳳仙花野葡萄風傳播水傳播動物傳播彈射傳播五、作圖。1.寫出植物花的各部分名稱。()()()()雌花雄花單性花兩性花不完全花完全花花的分類受精傳粉子房柱頭花粉雌蕊雄蕊花瓣萼片花的結構光合作用、(蒸騰)針形、扇形……葉片、葉柄支撐、運輸、繁殖草質莖、木質莖固定、吸收、繁殖主根和側根葉的作用葉的分類葉的結構莖的作用莖的分類根的作用根的分類花葉莖根繁殖花的作用果實結構果皮、種子風、水、動物、彈射……種子結構種皮、胚種子傳播生物的特征知識結構圖出生、生長發(fā)育、繁殖、死亡種子發(fā)芽、生長、開花、結果動物生命周期開花植物生長過程動物繁殖胎生動物卵生動物動物分類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生命過程變態(tài)金魚身體結構金魚魚蠶蛾身體結構螞蟻身體結構昆蟲的構造卵、幼蟲、蛹、成蟲蠶的生長過程蠶動物的特征植物的構造種子果實拱墅區(qū)小學科學總復習《生物與環(huán)境》練習卷學校班級姓名成績一、判斷。1.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2.自然界里生活著許許多多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實際上并不是生物。()3.凡是生物,都會經歷生長、發(fā)育和死亡的過程,會繁殖它們的后代。()4.種子的發(fā)芽需要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充足的空氣。()5.當陽光、空氣、水、溫度、肥料等環(huán)境因素發(fā)生變化時,植物生長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6.在研究光照對種子發(fā)芽的影響時,需要保證光照和水分這兩個條件不變。()7.在一定環(huán)境中生存的各種生物,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依存,構成了一個群落。()8.小明畫了一條食物鏈:老鷹→蛇→青蛙→蝴蝶→花。()9.在做生態(tài)瓶時,水生植物的數(shù)量要與水生動物的數(shù)量保持平衡。()10.當水質受到污染時,一些浮游生物會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氣。()11.在自然保護區(qū)里,不準狩獵和采伐,但可以栽種一些新品種的植物。()12.擬斑馬、袋狼、卡羅萊納鸚哥鳥都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13.環(huán)境的變化會影響動物的生存,但動物的數(shù)量變化不會影響環(huán)境。()14.當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所有生物的結構特征都會發(fā)生相應的改變,從而繼續(xù)生存下去,不會被淘汰。()15.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基礎,我們要保護生物的多樣性。()16.減少丟棄、重新使用是減少垃圾的重要方法。()17.給垃圾分類和回收利用,能減少垃圾的數(shù)量,節(jié)約大量的自然資源。()18.水污染大多由人類活動引起的,污水需要經過處理才能重新被利用。()19.防止空氣污染,就是要多掃地、多灑水,防止塵土揚起來。()20.人類面臨著垃圾和水污染、大氣污染、物種加速滅絕等環(huán)境問題。()二、選擇。1.綠色植物能自己制造養(yǎng)料,稱為()。A制養(yǎng)者B生產者C消費者2.()不能自行制造養(yǎng)料,而需要直接或間接地利用植物制造的養(yǎng)料。A利用者B生產者C消費者3.各種生物之間在食物關系上形成的復雜的網狀結構,稱為()。A食物鏈B食物網C生態(tài)系統(tǒng)4.各種生物和周圍的非生物一起構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稱為()。A食物鏈B食物網C生態(tài)系統(tǒng)5.某個區(qū)域中的各種生物和非生物之間形成穩(wěn)定和諧的平衡狀態(tài),稱為()。A生態(tài)平衡B生態(tài)和諧C生態(tài)系統(tǒng)6.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叫做動物的()。A棲息地B居住地C生活區(qū)7.要了解一只小貓在冬季的變化,需要對它進行()觀察。A追蹤B跟蹤C跟隨8.()可以減少垃圾的產生。A使用一次性用品B重新使用C選擇精美包裝物品9.送給媽媽的生日禮物要包裝一下,從環(huán)保角度看,()不合適。A印花綢布B塑料包裝紙C紙質包裝紙10.處理玻璃、金屬、紙和塑料垃圾最科學的手段是()。A填埋B焚燒C回收三、簡答。1.閱讀以下《狼和鹿》故事,回答相應問題。“上世紀初,在美國西部森林里,許多狼正在捕捉可愛的鹿。于是,美國總統(tǒng)下令召集獵人打狼。森林里的狼紛紛喪生在獵人槍口之下。不久,鹿群的數(shù)量飛快地增加,從原來的幾萬只猛增到十幾萬只。但是幾年后,森林漸漸變得憔悴,日益枯黃。更為可怕的是一種怪病在鹿群中蔓延開來,大量的小鹿倒了下去,還有一些則由于饑餓難耐死去?,F(xiàn)在,這片難覓狼的蹤跡的森林里的鹿反而銳減到了幾千只?!?br/>(1)請你根據以上信息,寫出一條食物鏈。(2)請你利用“生態(tài)平衡”的知識,解釋鹿群的數(shù)量最終迅速減少的原因。拱墅區(qū)小學科學總復習《聲、光、熱》練習卷學校班級姓名成績一、判斷。1.只要有聲音,就肯定有某一物體在振動。()2.當尺子伸出桌面的距離越短,發(fā)出的聲音就越高。()3.因為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所以在真空中聲音也能傳播。()4.聲音傳播到我們的耳朵后,可引起鼓膜產生振動。()5.耳朵是我們的聽覺器官,過高或過強的聲音有可能損傷我們的聽力。()6.太陽、月亮、點燃的火柴、鏡子都是光源。()7.物體的顏色越淺,反射光的本領就越強。()8.陽光下的物體的溫度,與物體表面的顏色有關,與照射光線的強弱無關。()9.人們利用凹面鏡和凸透鏡將光線會聚起來,形成強光和高溫。()10.陽光透過三棱鏡后,會折射出許多不同顏色的光。()11.簡易的顯微鏡是由兩個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平面鏡組合而成的。()12.顯微鏡的發(fā)明使人們能夠觀察到非常小的物體以及物體的精細結構。()13.物體溫度的上升或下降,說明了物體的熱量在增加或減少。()14.許多物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15.常用溫度表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16.-8℃比-17℃溫度高。()17.夏天在戶外架設電線時,應該把電線拉得緊一些。()18.不同的物體傳熱性能是不同的,金屬的傳熱性能比塑料差。()19.測量水溫時,溫度表可以碰到杯底。()20.我們在測量空氣溫度時,應該等到溫度表內的液柱停止升降后再讀數(shù)。()二、填空。1.聲音是由于物體()產生的。2.光遇到物體后會改變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3.物體的冷熱程度叫(),通常用符號()來表示。4.通常情況下,人體的體溫為(),水結冰的溫度為()。5.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傳向較冷的一端,這種傳熱的方式叫()。三、選擇。1.橡皮筋拉得越緊,發(fā)出的聲音()。A越低B越高C越輕2.反射光的本領按照從強到弱的順序是()。A鏡子、黑紙、白紙B白紙、鏡子、黑紙C鏡子、白紙、黑紙3.白天旗桿的影子長5米,過了一會,影子變短了,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在()。A上午B下午C傍晚4.放大鏡是一種(),它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A凸透鏡B凹透鏡C平面鏡5.()是利用了材料的吸熱和保溫等多種原理設計出來的一種節(jié)能裝置。A土電話B太陽能熱水器C潛望鏡6.火車鐵軌之間留有空隙,所設計的原理是()性質。A金屬的熱脹冷縮B金屬的熱縮冷脹C金屬傳遞聲音本領強7.熱傳導本領都很強的物體是()A木頭、鋁、鐵B塑料、泡沫、銅C鋁、銅、鐵8.測量水溫時,下面的()做法是正確的。A將溫度計下端浸入水中,可以碰到容器的底和壁B應該把溫度計從水中拿出來再讀數(shù)C要等到溫度計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再讀數(shù)四、作圖。1.如果空氣會熱脹冷縮,請畫出實驗裝置 2.讀寫下面的溫度。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 寫作: 讀作: 在燒瓶上倒上熱水冷水拱墅區(qū)小學科學總復習《宇宙》練習卷學校班級姓名成績一、判斷。1.水鐘根據計時方法不同,一般可分為受水型水鐘和泄水型水鐘兩種。()2.“水鐘”的滴水速度與滴水孔的大小有關,與出水容器的水位高低無關。()3.擺的擺動快慢主要與擺的重量有關,而擺繩的長短對擺速影響不大。()4.傅科擺利用了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證明了地球在自轉。()5.地球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約是自轉一周時間的30倍。()6.極晝和極夜現(xiàn)象是由于地球公轉時地軸始終傾斜造成的。()7.我國是夏天的時候,南半球正是冬天。()8.日食總是發(fā)生在農歷十五。()9.1609年,牛頓利用望遠鏡觀察月球,開創(chuàng)了天文觀測的新紀元。()10.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著許多大小不等的環(huán)形山。()11.月相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月相的形成是由于地球的公轉造成的。()12.銀河實際上是由無數(shù)顆星星組成的一條閃亮的光帶。()1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離,它是用來計量恒星之間距離的長度單位。()14.看起來大小差不多的星星離我們的距離遠近也差不多。()15.在沒有新證據前,能解釋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各種假說暫時是正確的。()二、填空。1.關于宇宙中心,托勒密提出了()理論,哥白尼提出了()理論。2.地球圍繞著一個假想的軸不停地運動,這個假想軸叫()。3.地球圍繞著太陽不停地自()向()公轉,公轉周期為()。4.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形狀稱為()。5.為了便于辨認,人們將星空劃分成不同區(qū)域,稱為()。三、選擇。1.我國古代將一天分為()個時辰。A6B12C242.人們以地球經線為標準,將地球分為()個時區(qū)。A6B12C243.我國統(tǒng)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東八區(qū)時間作為標準的時間,稱為()。A統(tǒng)一時間 B北京時間 C標準時間4.我們用小球代表地球、電筒代表太陽來研究晝夜交替現(xiàn)象,這種實驗稱為()。A對比實驗B代表實驗C模擬實驗5.月球的公轉周期是()。A1天 B1個月 C1年6.由于地球的自轉,形成了()。A晝夜現(xiàn)象 B日食現(xiàn)象 C四季現(xiàn)象7.()屬于矮行星。A水星B海王星 C冥王星8.地球在運動過程中,地軸總是傾斜指向()。A北極星 B太陽 C北斗星9.2007年10月24日,我國的()探月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A神舟五號 B神舟六號 C嫦娥一號10.()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A伽利略 B阿姆斯特朗 C楊利偉三、作圖。1.請將下列的月相按從月初到月末的順序排列。①②③④⑤我的排列順序是:()→()→()→()→()2.用直線連接下列星座和它們的名稱。天鵝座北斗星(大熊座)天蝎座3.請畫出日食時,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關系。拱墅區(qū)小學科學六年級復習資料(僅供2008年畢業(yè)班使用)1、小學科學教材各冊目錄三上年級《植物》(我看到了什么、我的大樹、各種各樣的葉、一片完整的葉)《動物》(尋訪小動物、蝸牛、蝸牛和蝗蟲、螞蟻、我的觀察研究)《我們自己》(觀察身體、我的手、運用感官)《水》(一杯水的觀察、各種各樣的液體、比較水的多少)《紙》(紙的觀察、我來造一張紙、不同用途的紙、做一輛紙車)《米粉和淀粉》(米飯的觀察、淀粉的蹤跡)三下年級《混合》(混合身邊的物質(一、二)、分離混合物、研究土壤)《空氣》(了解空氣、被壓縮的空氣、流動的空氣、空氣和我們的生活)《植物的一生》(種子變成芽、芽長成苗、開花了結果了、果實和種子)《動物的生命周期》(迎接蠶寶寶的誕生、可愛的蠶寶寶、蠶寶寶變成了新模樣、蠶的生命周期)《沉和浮》(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造一艘小船)《冷與熱》(冷水與熱水、熱脹冷縮、溫度和溫度計、測量物體的溫度)四上年級《有生命的物體》(動物怎樣生活、形形色色的動物、植物怎樣生存、植物的根和莖、形形色色的植物、動物和植物)《溶解》(食鹽在水里溶解了、怎樣加快溶解、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鹽、分離鹽與水的方法、觀察更多的溶解現(xiàn)象)《天氣》(云和雨、風的觀測、氣溫的變化、我們關心天氣)《磁鐵》(磁鐵的磁性、磁鐵的兩極、做一個小磁鐵、指南針)《聲音》(聽聽聲音、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控制物體發(fā)出的聲音、制作我們的小樂器)四下年級《電》(電和我們的生活、點亮我的小燈泡、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電路出故障了、導體與絕緣體、我來做個小開關、里面是怎樣連接的、我們選擇了什么)《新的生命》(油菜花開了、各種各樣的花、花果實和種子、豌豆莢里的豌豆、把種子散播到遠處、萌發(fā)的種子、動物的卵)《食物》(一天的食物、我們的身體從食物中獲得什么、吃什么和還吃什么、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面包發(fā)霉了、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食物包裝上的信息)《巖石和礦物》(各種各樣的巖石、進一步觀察巖石、巖石的組成、怎樣觀察描述礦物、巖石會改變模樣嗎、巖石礦物和我們)五上年級《生物與環(huán)境》(設計種子發(fā)芽實驗、種子發(fā)芽實驗、從實驗中獲得信息、秋冬季的生物、動物的棲息地、建立棲息地、記錄動物的特征、觀察到了哪些特征、“原來是相互關聯(lián)的”、討論會—生物的生活需要)《在陽光下》(我們知道的太陽、陽光下的影子、改變陽光的傳播路線、美麗的彩虹、陽光下的物體、光強與光弱、研究我們獲得的信息、設計太陽能熱水器、制作和評價太陽能熱水器、利用太陽能)《材料》(研究材料的特征、雨天中的布料、各種材料的“鍋”、被“種下”的材料、材料的選擇、保護雞蛋、材料進步的歷程、材料的再利用、新材料的暢想)《健康生活》(保護我們的消化器官、飲食和健康、選擇健康食品、水—人體最重要的營養(yǎng)素、我們每天應該喝多少水、健康需要新鮮空氣、關心我們周圍空氣的質量、運動與健康、讓我們的精力更充沛、珍惜健康珍愛生命)五下年級《運動和力》(我們的小車、給小車裝上動力、給小車安個螺旋槳、像火箭那樣啟動小車、小車載重、運動與摩擦力(一、二)、控制小車的快慢、設計我們的賽車、制作我們的賽車)《時間》(時間在流逝、在時鐘發(fā)明之前、夜間的計時器、用水測量時間、做一只水鐘、用擺計時的鐘、測量擺的快慢、調整鐘擺、保持時間的統(tǒng)一、尋找時間的痕跡)《生物與環(huán)境(二)》(薔薇花從、它們是什么關系、食物鏈和食物網、做一個生態(tài)瓶、觀察生態(tài)瓶、顯微鏡下的生命、改變生態(tài)瓶、維護生態(tài)平衡、保護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愛護珍稀動物和植物)《地球的運動》(關于時間、為什么世界各地同一時刻的時間不一樣、晝夜交替的解釋、回顧人們認識地球的歷史、怎樣證明地球在自轉、是清晨還是黃昏、誰最先迎來黎明、極地的白天為什么那么長、地球上為什么會有四季、晝夜四季與動植物)六上年級《工具和機械》(使用工具、杠桿的科學、杠桿類工具的研究、輪軸的秘密、定滑輪和動滑輪、滑輪組、斜面的作用、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形狀與結構》(抵抗彎曲、形狀與抗彎曲能力、拱形的力量、找拱形、做框架、建高塔、橋的形狀和結構、用紙造一座“橋”)《能量》(電和磁、電磁鐵、電磁鐵的磁力(一、二)、神奇的小電動機、電能和能量、電能從哪里來、能量與太陽)《生物的多樣性》(校園生物大搜索、校園生物分布圖、多種多樣的植物、種類繁多的動物、相貌各異的我們、原來是相互關聯(lián)的、誰選擇了它們、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六下年級《微小世界》(放大鏡、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放大鏡下的晶體、怎樣放得更大、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二、三)、微小世界和我們《物質的變化》(我們身邊的物質、物質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鐵生銹了、化學變化伴隨的現(xiàn)象、控制鐵生銹的速度、物質變化和我們)《宇宙》(地球的衛(wèi)星—月球、月相變化、我們來造“環(huán)形山”、日食和月食、太陽系、在星空中(一、二)、探索宇宙)《環(huán)境和我們》(一天的垃圾、垃圾的處理、減少丟棄及重新使用、分類和回收利用、一天的生活用水、污水和污水處理、考察家鄉(xiāng)的自然水域、環(huán)境問題和我們的行動)二、小學科學探究學習各冊主要目標表目標分類三上年級三下年級四上年級四下年級五上年級五下年級六上年級六下年級小學科學探究學習目標的雙螺旋結構科學探究目標科學探究的認識觀察及觀察特征的認識觀察記錄的認識證據和實驗公平性認識理性思考的認識可靠數(shù)據的認識證據與結論的關系認識科學探究過程的認識模型的認識提出探究問題由觀察引發(fā)觀察問題根據觀察問題進行觀察轉化為科學問題問題的選擇和評價猜想與假設常見變化的結果預測常見現(xiàn)象成因的猜測借助想象的推測變量引起的變化結果預測變量引起的變化過程預測現(xiàn)象成因的全面假說借助圖表推測后續(xù)變化綜合性地提出假說制定計劃根據目的提出口頭計劃根據猜測提出口頭計劃根據問題作出簡單計劃根據問題作出書面計劃運用圖、表作書面計劃對產品作綜合書面設計對實驗變量作定量設計初步制定考察計劃觀察與測量感官特征觀察、簡單對比觀察借助工具觀察、顯著變化觀察變化過程觀察、借助事物觀察結構觀察、專題觀察變化定量觀察改進工具手段精細觀察數(shù)據變量影響下的變化定量觀察更長期的夜間觀察實驗與控制借助材料的定性觀察實驗變化前后的對比觀察實驗單一變量的簡單控制實驗多變量控制、簡單模擬實驗多變量控制、自主定量控制借助模型的觀察實驗技術與產品設計使用放大鏡使用溫度計根據提示組裝觀察儀器組裝簡單電路、花的解剖標本產品初步設計、使用測力計考慮產品功能和原理的關系在產品中應用多種原理使用顯微鏡搜集整理信息使用維恩圖簡單圖文記錄、柱形圖分析查閱書刊、簡單表格分析信息簡單分類、篩選、甄別圖文符號記錄、折線圖分析將數(shù)據轉化為證據區(qū)域調查、分布圖分析信息信度分析、考察信息分析推理與結論由觀察事實得出簡單結論由觀察實驗得出簡單結論推想同類事物的變化過程由階段特征推斷變化過程由表象特征推理內部屬性由模擬現(xiàn)象推斷自然現(xiàn)象從資料中尋求問題合理解釋利用模型解釋自然現(xiàn)象表達與交流口頭描述事物外部顯著特征口頭描述事物顯著變化過程用簡單示意圖表達信息以報告會表述研究成果用圖表表達研究過程和結果用圖文、圖示、表格表達觀點初步用小論文闡釋研究結果用數(shù)據、圖文、模型表達觀點科學概念目標生命世界生物個體的顯著特征生物個體的生命過程生物及其共同特征生物繁殖現(xiàn)象、食物的營養(yǎng)環(huán)境影響生物、人的健康生活生物與環(huán)境的相互影響關系生物簡單分類、環(huán)境影響生物環(huán)境污染和保護物質世界個體材料的簡單認識物質的混合、沉浮、冷熱變化物質的溶解、聲音、磁現(xiàn)象電與電路光和光能、材料及其變化運動和力機械、電磁、能量、形狀與結構微觀世界、物質化學變化地球與宇宙水的特征空氣的特征天氣(大氣)變化巖石和礦物的特征時間、地球運動及其自然現(xiàn)象宇宙現(xiàn)象及探索三、小學科學各學習領域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和方法(一)生命世界1.植物的特征·鳳仙花植株是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部分組成的。·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種類的植物,它們一般都有根、莖、葉,會開花、結果、產生種子。·植物的根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yǎng)料,滿足植物生長需要,還能將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植物的莖具有支撐植物及運輸水分和養(yǎng)料的作用。·人們根據植物莖的軟硬程度把植物分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一片完整的葉具有共同的構造,包括葉片和葉柄。·植物的葉依靠陽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了植物生長所需的養(yǎng)料,稱為光合作用。·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組成。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幾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雄蕊的花粉傳播到雌蕊的柱頭上,這個過程叫傳粉。·植物的種子由種皮和胚構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葉。·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主要有彈射傳播、動物傳播、風傳播、水傳播。·開花植物的生長主要經歷了種子發(fā)芽、生長、開花、結果等主要過程。2.動物的特征·蠶是從蠶卵里孵出來的。剛孵出的小蠶稱為“蟻蠶”。·蠶生長到一定的階段,會長出新皮,換下舊皮,這個過程叫“蛻皮”。·蠶長到一定的階段,就會吐絲結繭,變成蛹。·蠶蛾的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羽毛狀的觸角,胸部有兩對翅膀和三對足。·蠶的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種形態(tài)。·螞蟻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對足,頭部有一對觸角。·金魚的身體由頭、軀干、尾三部分組成。身上有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動物的幼年期和成年期的形態(tài)會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叫做變態(tài)。·身體中有脊柱的動物叫脊椎動物,沒有脊柱的動物叫無脊椎動物。·靠卵繁殖后代的動物叫卵生動物。·用胎生繁殖后代的動物叫胎生動物。·各種動物都會經歷出生、生長發(fā)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的生命周期。3.人體及健康·人的身體外形可以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四部分。·人體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腸和大腸。·人的牙齒按不同形狀可以分為門齒、犬齒、臼齒,在消化食物的過程中發(fā)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食物所含的營養(yǎng)成分包括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以及水。·合理搭配膳食才能獲取均衡的營養(yǎng),保證我們的健康成長。·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會影響我們對營養(yǎng)的吸收。·食物的腐敗變質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食物包裝上的信息為我們科學均衡營養(yǎng)提供了幫助。·人的一切活動都需要依靠身體各個器官的協(xié)同工作才能完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使我們的骨骼粗壯、肌肉發(fā)達、關節(jié)更靈活。·隨著運動量的增加,人的心跳和呼吸次數(shù)也會增加。運動時,人體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氣。·合理的休息與良好的睡眠,會讓心臟更好地工作,有利于我們的健康。4.生物及其環(huán)境·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自然界里生活著許許多多的微生物。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樣的共同特征。·生物會經歷生長、發(fā)育和死亡的過程,會繁殖它們的后代。·種子的發(fā)芽需要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充足的空氣。·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水、溫度、肥料等。·生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yǎng)。·食物鏈是生物之間像鏈環(huán)一樣的食物關系,它是由生產者和消費者組成的。·許多食物鏈交織在一起,形成復雜的網狀結構,稱為食物網。·在一定環(huán)境中生存的各種動植物,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依存,構成了一個群落。·群落中的各種生物,和周圍的非生物一起構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被稱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各種生物、非生物之間形成一種穩(wěn)定和諧的平衡狀態(tài),稱為生態(tài)平衡。·環(huán)境的變化會影響動物的生存,動物的數(shù)量變化也會影響環(huán)境。·不同環(huán)境中生活的生物具有與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結構特征。·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生物的結構特征也會發(fā)生相應的改變,從而適應環(huán)境。不能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生物將會被淘汰。·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基礎,我們要保護生物的多樣性。5.人類與環(huán)境·我們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垃圾。·人們通常用填埋法和焚燒法來處理垃圾,不同的垃圾處理法各有利弊。·減少丟棄、重新使用是減少垃圾的重要方法。·對垃圾進行分類和回收利用,能減少垃圾的數(shù)量,節(jié)約大量的自然資源。·淡水是我們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我們要珍惜每一滴水。·水污染對我們的健康危害更直接、更大。·大多數(shù)污水都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污水需要經過處理才能重新被利用。·人類面臨著垃圾和水污染、大氣污染、物種加速滅絕等系列環(huán)境問題。(二)物質世界之物質變化1.物質的材料與結構·物體可以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大類。·物體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它們的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情況等物理性質是不同的。·根據材料的形成方式,可以分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材料的寬度、厚度與抗彎曲能力有關,材料越厚,抗彎曲能力越強。·改變材料的形狀,可以改變材料的抗彎曲能力。·拱形可以通過材料向下和向外傳遞承受的壓力,所以能夠承受較大的壓力。·圓頂形和球形是拱形的組合,所以可以承受更大的壓力。·三角形和四邊形是最基本的框架,三角形框架的穩(wěn)定性最好。·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物體不容易倒。·現(xiàn)代大橋有各種不同的結構,各具特點。有的大橋綜合利用了拱形、框架、拉索各種結構的特點。·橋的設計和建造需要綜合考慮許多因素,如材料的特性和數(shù)量、形狀和結構等。2.水及其變化·水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沒有固定形狀、會流動的液體。·量筒是一種標準工具,可以測量液體的體積多少。·水降到0℃時會開始凝固成冰。·固態(tài)的冰升到0℃時會開始融化成水。·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之后會凝結成小水滴。·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叫做蒸發(fā)。水蒸氣變成水的過程,叫做凝結。·水有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三種形態(tài),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可以相互轉化。3.物質的溶解·食鹽、白糖等固體物質的顆粒具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稱為晶體。·物體在水中溶解后就化成了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均勻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過濾或沉淀的方法分離出來。·水能溶解一些固體、液體,也能溶解一定的氣體。不同的物質在水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物質在水中溶解速度有快有慢,受到顆粒大小、水的溫度及是否攪拌三個因素的影響。·同一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定的。·溶解在水中的物質可以采用蒸發(fā)水分的方式分離出來。4.物體的運動和力·橡皮筋、彈簧等物體被拉長或絞緊時會產生彈力。·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反沖力。氣球動力小車是被反沖力推動而前進的。·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長度就越長。彈簧秤又叫彈簧測力計,是測量力大小的工具。力的大小用“牛頓”來表示。·運動的物體因為摩擦而受到的阻力稱為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狀況、運動物體的重量等因素有關。·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有滑動和滾動兩種方式。一定條件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利也有害。當人們需要摩擦力的時候,就想辦法去增大它;當人們不需要摩擦力的時候,就想辦法去減小它。·動力、摩擦力等因素都會影響小賽車的性能。5.物體的沉浮·體積相同的物體,輕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輕重相同的物體,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做排開的水量。·物體的沉浮狀態(tài)可以通過改變物體本身的體積大?。ㄅ砰_的水量)來實現(xiàn)。·船是利用物體的沉浮原理制作的。材質輕、排水量大的船,載重量就大。·在水面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水量有關。·物體的沉浮與所浸液體有關。液體溶解了其他物質后,浮力會發(fā)生變化。·物體在不同的液體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當物體比同體積的液體重時,會下沉,當物體比同體積的液體輕時,會上浮。6.工具和機械·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我們應選擇合適的工具。·杠桿省力與否與杠桿的支點、用力點、阻力點的相對位置有關。·杠桿按是否能省力可分成三類:省力杠桿、費力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輪軸由輪和軸固定在一起而組成的,在輪上用力可以省力。·滑輪有定滑輪和動滑輪兩類。定滑輪不省力但可改變用力方向;動滑輪能省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滑輪組由若干個定滑輪和動滑輪組成?;喗M能省力,能改變用力方向。·斜面是一種省力的簡單機械。在提升重物時,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自行車上使用了一些不同的簡單機械,并通過不同的傳動方式傳遞力量。7.物質的變化·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都會發(fā)生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物理變化,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化學變化。·小蘇打和白醋混合以后,會產生新物質——二氧化碳。·鐵會生銹,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化學變化過程往往伴隨著種種可見的現(xiàn)象,如改變顏色、發(fā)光發(fā)熱、產生氣體、產生沉淀等。·鐵生銹給人類造成了巨大損失,人們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控制鐵生銹的速度。·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一定發(fā)生了物理變化。(三)物質世界之能量表現(xiàn)形式1.聲音·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強弱用音量來描述,音量與物體振動的幅度有關。聲音的高低用音高來描述,音高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聲音的傳播離不開物質。·聲音傳播到我們的耳朵,使鼓膜產生振動,通過神經傳到大腦,我們就聽到了聲音。·耳朵是我們的聽覺器官,過高或過強的聲音有可能損傷我們的聽力。2.光·在光的照射下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大小等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離有關。·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會隨著太陽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光是以直線的形式傳播的。·光遇到物體后會改變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反射。·陽光下的物體溫度與物體受到的光照強度有關。光線越強烈,物體的溫度就越高。·人們利用凹面鏡和凸透鏡將光線會聚起來,形成強光和高溫。·陽光下的物體溫度與物體的顏色、表面的光滑程度以及光照的角度有關。·物體的顏色越淺、表面越光滑、光照的角度越斜,溫度就越低。·太陽能熱水器是利用了材料的吸熱和保溫等多種科學原理設計出來的一種節(jié)能裝置。·放大鏡是一種凸透鏡,它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簡易的顯微鏡是由兩個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凸透鏡組合而成的。·顯微鏡的發(fā)明使人們能夠觀察到非常小的物體以及物體的精細結構。3.電·摩擦能使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從而使物體帶上靜電。·從電源中流出的電流通過燈絲時,小燈泡就會發(fā)光。·導線、電池(電源)和小燈泡(用電器)可以組成一個簡單電路。·電流從電池的一端經導線流出,通過小燈泡,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形成一個完整的回路,叫做電路。·容易導電的物體稱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稱絕緣體。·開關是電路中控制電流通斷的元件。·電路根據不同的需要,有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兩種連接方式。4.熱·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通常用攝氏度(℃)來表示。·物體溫度的上升或下降,說明了物體的熱量在增加或減少。·通常情況下,人體的體溫為37℃、水結冰的溫度為0℃、水沸騰的溫度為100℃。·水受熱體積膨脹,受冷體積縮小,水的這種性質叫做熱脹冷縮。·空氣以及許多液體、固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傳向較冷的一端,這種傳熱的方式叫熱傳遞。·不同的物體傳熱性能是不同的。金屬的傳熱性能比較好。·各種不同材料的吸熱和散熱能力是不同的。5.磁·磁鐵能吸引鐵的性質叫磁性,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磁鐵上磁力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指北的磁極叫北極,指南的磁極叫南極。磁鐵的同極相斥,異極相吸。·多塊磁鐵組合在一起,磁鐵的磁力會發(fā)生變化。·指南針是利用磁鐵來指示方向的儀器。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磁鐵摩擦鋼針能使鋼針具有磁性。6.能量轉化·通電后的導線會產生磁力,能使指南針的磁針產生偏轉。·電磁鐵是由線圈和鐵芯兩部分組成的。電磁鐵的南北極與繞線方向有關。·電磁鐵的磁力大小可以改變,通過增加線圈的圈數(shù)、電池的數(shù)量能夠增強電磁鐵的磁力。·電動機是利用電產生磁以及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原理產生動力的。·聲、光、電、熱、磁等都是能量的各種表現(xiàn)形式。各種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發(fā)電機是將其他形式的能量轉換成電能的機械設備。·煤是由億萬年前的植物經過復雜變化而形成的,可以通過煤的特點和地層特點推測出來。·煤、石油和天然氣中貯存的能量來自于太陽。(四)地球與宇宙世界1.大氣及其變化·我們的周圍存在著空氣,空氣是會流動的。·空氣會占據空間,空氣占據空間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天氣是指我們居住的地區(qū)在某個時間的大氣狀況。·天氣日歷是記錄每天各種天氣現(xiàn)象的表格。·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風速是指風每秒鐘行進的距離,風速可以用風速儀來測量,也可以用風速等級來表示。·降水是天氣的一個基本特征,雨、雪、冰雹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降水量的多少,常用雨量器來測量。·天空中飄浮的云實際上是由千千萬萬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組成的。·在一段時間里,氣溫、降水量、風和云量都會發(fā)生變化。2.巖石和礦物·不同的巖石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據巖石的特征,可以鑒別巖石的種類。·礦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單獨存在,通常都是幾種混雜在一起組成巖石。·花崗巖是由石英、長石、云母三種不同的礦物組成的。·在識別礦物時,礦物的條痕顏色比礦物外表的顏色更可靠。·礦物的顏色、形狀、透明度、光澤、條痕以及軟硬,是辨認礦物的重要依據。·礦物的顯著特征是有效描述礦物和識別礦物的基礎。·巖石和礦物是組成地球的重要物質,也是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寶貴資源。3.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種多樣的。陸地、海洋、高原、山脈、盆地、峽谷等都是常見的地形。·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球內部運動使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不斷的變化,有的變化很猛烈,而有的變化則很緩慢。·由于受到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的作用,巖石破碎,這種現(xiàn)象叫風化。·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由于雨水的沖刷,土壤或土壤中的部分物質隨著水流而流失,就是侵蝕。·風化、侵蝕改變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會影響土壤被侵蝕的程度。4.時間的測量·古人利用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物體在陽光下的影子等方法來計時。·水鐘根據計時方法不同,分為受水型水鐘和泄水型水鐘兩種。·“水鐘”的滴水速度與滴水孔的大小、出水容器的水位高低等有關。·同一個擺每次擺動所需的時間是相同的。·擺擺動的快慢主要與擺線的長短有關。·擺錘位置的改變會影響擺線的長度,從而影響擺的快慢。·擺錘通過擺鐘齒輪操縱器來使指針運轉的。5.地球運動·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說”理論,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理論。·傅科擺利用了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證明了地球在自轉。·人們以地球經線為標準,將地球分為24個時區(qū)。·地球圍繞地軸做自西向東自轉。地球自轉時,地軸始終指向北極星。·地球圍繞著太陽不停地自西向東運動,叫公轉。地球公轉的周期為一年。·四季現(xiàn)象、極晝和極夜現(xiàn)象是由于地球公轉時地軸始終傾斜指向北極星造成的。6.探索宇宙·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月球圍繞著地球不停地運動。·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形狀叫月相。·月相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月相的形成與月球的公轉有關。·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著許多大小不等的環(huán)形山。·在月球公轉過程中,當太陽、地球、月球處于同一條直線上時,會發(fā)生日食或月食的現(xiàn)象。·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衛(wèi)星、矮行星、小天體組成的天體系統(tǒng),稱太陽系。·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為了便于辨認,人們將星空劃分成不同區(qū)域,稱為“星座”。·銀河實際上是由無數(shù)顆星星組成的一條閃亮的光帶。·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離,它是用來計量恒星之間距離的長度單位。(五)科學探究技能1.科學探究的認識·真正的觀察是有目的的。·持續(xù)觀察和實地的調查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更多的植物變化的信息。·不干擾小動物的情況下進行實地觀察和調查是觀察小動物的好辦法。·特征是一種事物區(qū)別于其它事物的特別明顯的標志。·在科學觀察中,對那些不知名的物體不能用嘗的方法來了解它的特征。·要排除某種不恰當?shù)慕忉專枰浞值淖C據,而不是僅憑主觀的意愿。·科學探究涉及提出問題、分析假設、制訂計劃、實驗驗證、獲得結論等過程。·模擬實驗、推測等科學探究結果與客觀真實是具有一定差距的。·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人類生活、對地球環(huán)境變化會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2.科學探究技能·能使用眼耳鼻舌手等感覺器官對簡單事物的外部特征進行觀察。·能使用放大鏡、顯微鏡對事物的特征進行細致觀察。·能使用尺、溫度計、測力計等測量工具來觀察事物、獲得數(shù)據。·能利用拓印的方法制作樹葉標本。·能制作簡單的植物花的解剖標本。·能組裝簡單的開關電路。·能正確解剖植物的花、果實、種子。·能通過簡單的方法來檢測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能利用酒精燈給物體加熱。·能制作鐵釘電磁鐵。·能繪制簡單的結構圖、設計圖,并用文字、符號等加以說明。·能用維恩圖、網狀圖、氣泡圖、柱形圖、折線圖等整理信息。PAGE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健康生活》練習卷.doc 《力與機械》練習卷.doc 《地球表面及變化》練習卷.doc 《聲、光、熱》練習卷.doc 《宇宙》練習卷.doc 《材料與結構和物質的變化》練習卷.doc 《生物與環(huán)境》練習卷.doc 《生物的特征》知識結構圖.doc 《生物的特征》練習卷.doc 《電、磁、能量》練習卷.doc 《空氣和水》練習卷.doc 小學科學六年級復習資料.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