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8 物質在水中的結晶學習目標1.能說出晶體與非晶體的主要區(qū)別。2.了解晶體形成的幾種方法。3.學會有關物質結晶的簡單計算。課堂學習設計[課前練習]1.我們知道晶體是在 熔化 過程中有固定的 熔化溫度 的固體;非晶體是在 熔化過程中沒有固定的 熔化溫度 的固體。2.下列關于食鹽熔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C )A.只要對食鹽加熱,食鹽就一定熔化D.當溫度達到食鹽的熔點時,食鹽就一定熔化C. 當食鹽溫度達到其熔點且繼續(xù)加熱時,食鹽才會熔化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3.如圖1—39所示是萘熔化的圖像,從圖中可以看出80℃的萘是 ( D )A.固態(tài) B.液態(tài) C. 固液共存 D.以上幾種情況都有可能4.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qū)別是 ( C )A.熔化時是否需要吸收熱量 B.熔化時是否有溫度C熔化時的溫度是否保持不變 D.熔化時是吸收熱還是放出熱[科學探究]一、天然水是溶液1.雨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礦泉水等天然水,由于其中都溶有某些物質,所以都屬于溶液。溶在其中的物質是 溶質 , 水是溶劑。2.礦泉水等天然水中含有很多微量成分,大部分對人體有一定的好處。[設問] 我們如何將天然水,如海水中的溶質鹽提取出來 二、晶體的形成1.觀察硫酸、銅、云母、食鹽等晶體的外形。(顆粒小的可用顯微鏡觀看)結論:每種晶體都有一定的 幾何形狀 。觀察硫磺粉、紅磷等非晶體的外形。結論:非晶體沒有規(guī)則的 幾何形狀 。[討論l 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有哪些 [答] 晶體和非晶體的主要區(qū)別有兩個:(1)晶體有固定的熔化溫度,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2)晶體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非晶體則沒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2.晶體的形成。(1)蒸發(fā)溶劑的方法。當飽和溶液蒸發(fā)溶劑后(設溫度保持不變),便會余下晶體,如我們吃的食鹽就是通過海水曬鹽得到的。具體方法是:海水食鹽晶體。蒸發(fā)溶劑得到晶體這種方法一般用在得到溶解度 受溫度影響不大 的固體物質,如得到食鹽。(2)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實驗] 先配制一杯70℃的硫酸銅飽和溶液,然后用滴管吸取一滴硫酸銅飽和溶液,滴在有凹穴的玻璃片上,可以觀察到有 硫酸銅晶體析出 。說明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也可以得到晶體,這種方法一般可以用來得到溶解度 受溫度影響較大 的固體物質。如得到硫酸銅、 硝酸鉀 等物質。(3)事實上以上幾種方法都是綜合起來使用,即先通過加熱使溶液濃縮,再將溶液冷卻,使溶液中的物質結晶析出。[思考] 為什么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可以得到晶體 [答] 由于在較高溫度下先制成飽和溶液,當降低溫度而冷卻時,該物質溶解度減小,在一定量的溶劑里所能溶解的溶質減少,原來溶在里面的溶質就能以晶體形式結晶析出。[典型例題解析][例1] 20℃時,食鹽的溶解度為36克,現(xiàn)有20℃時飽和食鹽溶液100克和200克,在溫度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各蒸發(fā)掉10克水,析出晶體分別是多少 [解析] 由于原來都是飽和溶液,蒸發(fā)前后溫度又保持不變,蒸發(fā)析出晶體后的剩余溶液仍是飽和溶液,題中蒸發(fā)的水的質量相等,因此只要考慮被蒸發(fā)掉的10克水中能溶解的溶質質量是多少即可。設析出晶體的質量為x100克:36克=10克:xx=3.6克[答] 略[例2] t℃,將A物質的溶液恒溫下蒸發(fā)掉20克水,析出晶體A 2克,第二次在恒溫下再蒸發(fā)掉20克水,結果再析出8克晶體A,求t℃時A物質的溶解度。[解析] 此類題目中,由于前后幾次溫度都未發(fā)生改變,物質的溶解度應相同,而這里兩次蒸發(fā)的水分一樣,而析出的晶體量卻不同,說明原溶液必定是不飽和溶液。第一次蒸發(fā)析出了晶體,說明溶液已變成了飽和,這樣只要求第二次即可。(可以認為第一次蒸發(fā)的目的是為了第二次的蒸發(fā)服務)設,℃時A物質的溶解度為x20克:8克=100克:xx=40克[答] 略[例3] 已知60℃和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分別為110克和31.6克,現(xiàn)有60℃時硝酸鉀飽和溶液105克,將該飽和溶液冷卻到20℃,可析出晶體多少 [解析] (1)此題可分為兩步進行計算,先算出60℃時105克飽和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質和溶劑,然后根據(jù)這些溶劑中在20℃時還能溶解硝酸鉀多少,這樣就能算出析出晶體的質量;(2)此題也可以根據(jù)以下公式進行計算:=(思考為什么可以用此公式進行計算)解法一:設105克60℃時硝酸鉀飽和溶液中含有溶質質量為x210克:110克:105克:xx=55克則溶液中含溶劑質量為105克—55克:50克設20℃時50克水中能繼續(xù)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為y100克:31.6克=50克:yy=15.8克所以析出晶體質量為55克—15.8克=39.2克解法二:設可析出晶體的質量為x=x=39.2克[答] 略[課內練習]1.晶體與非晶體相比,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晶體有 固定的熔化溫度 ;二是晶體有 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 。2.從溶液中形成晶體的過程叫結晶,結晶的方法通常有兩種:(1) 蒸發(fā)溶劑 ;(2) 冷卻熱飽和溶液 。3.某物質的溶液250克,蒸發(fā)掉20克水,溫度恢復到t℃,有5克晶體析出,若再蒸發(fā)掉20克水,將溫度恢復到t℃,又析出10克晶體(晶體均不含結晶水)。則該物質在t~C時的溶解度是 ( B )A.25克 B.50克 C.15克 D.195克[課時小結]重點:1.晶體與非晶體的區(qū)別。2.形成晶體的兩種方法。3.有關結晶的簡單計算。難點:有關結晶的計算。課外同步訓練[基礎過關]1.在玻璃、松香、食鹽和石蠟中,有一定的幾何形狀的是 食鹽 ;有一定的熔點的是 食鹽 ,這種物質在熔化時的溫度 保持不變 。2.想從食鹽溶液中得到食鹽晶體,采取的方法應是 ( A )A.蒸發(fā)溶劑的方法 B.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溫度的方法3.將80℃時的硝酸鉀飽和溶液降溫到20℃,析出晶體后得到的溶液是 ( C )A.水 B.不飽和溶液 C.仍是飽和溶液 D.可能是飽和溶液4.用冷卻熱飽和溶液方法得到晶體的過程中(晶體不含結晶水),溶液中保持不變的是 ( B )A.溶解度 B.溶劑質量 C.溶質質量 D.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深化提高]5.t℃時A物質的溶液,第一次恒溫蒸發(fā)10克水,結果沒有晶體析出,第二次恒溫蒸發(fā)掉10克水,結果析出2克A,第三次再恒溫蒸發(fā)10克水。下列有關晶體析出質量的判斷中,正確的是 ( D )A.一定大于2克 D.一定等于2克C. 一定小于2克 D.一定大于或等于2克6.已知100℃和1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分別為246克和21克,現(xiàn)在有100℃硝酸鉀飽和溶液346克,當溫度降到10℃時,能析出硝酸鉀晶體多少 [解] 設可析出硝酸鉀晶體的質量為x=x=225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