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政治:廣東省深圳實驗學校高中2012屆高考第一輪復習教學講義——2.4 生產與經濟制度
一、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
1、生產和消費的關系:
人們的消費從根本上講不是由主觀愿望決定的,而是由客觀的物質生產狀況決定的。
人們所消費的一切商品和服務,都是通過生產來提供的,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1)生產決定消費。
展開: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對生產起著重要的反作用。
展開:消費的發展促進生產的發展,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一個消費熱點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能提高勞動力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消費是生產的最終目的和動力。消費的發展促進生產的發展。
補充:
第一,只有生產出來的產品被消費了,這種產品的生產行為才算真正完成。(“消費是生產的目的”)。
第二,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消費調節生產”)(指需求的數量和質量調節供給的數量和質量。如汽車需求量的增加必然帶動汽車產量的增加,對汽車性能要求的提高必然推動汽車產業的升級)。
第三,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甚至幾個相關產業的出現和成長。(“消費是生產的動力”)。(如當前汽車消費成為熱點,從而帶動汽車產業和汽車相關產業的發展)。
第四,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總之: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消費是生產的動力;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
(“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是指:生產力的發展,一方面推動人們收入的增長,另一方面增加消費品數量和降低消費品價格,從而使人們的購買能力得以提高。“消費是生產的動力”是指: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甚至幾個相關產業的出現和增長)。
2、社會再生產
(1)含義:生產過程的不斷重復和更新。
(2)四個環節: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
(3)四個環節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①直接生產過程是起決定作用的環節;②分配和交換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橋梁和紐帶,對生產和消費有著重要的影響;③消費是物質資料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
3、大力發展生產力
(1)、必要性:
①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②大力發展生產力,是由我國社會主義主要矛盾決定的,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本質要求。我國目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為解決這一矛盾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
③大力發展生產力,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們國家的根本任務。發展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一定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取發展。
④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大力發展生產力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2)、重要性:(發展生產力的意義和作用)
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才能擺脫經濟文化落后狀態,縮小歷史遺留下來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趕上以致超過發達國家,充分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3)、措施:
①必須堅持黨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②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決定性的力量,大力發展生產力,必須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③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且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必須加快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④必須通過改革,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與活力.
注意:社會主義的本質: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
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改革的性質: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二、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1、總論
(1)什么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A、這是我國的所有制結構,屬于生產關系的范圍。
B、基本經濟制度≠根本經濟制度。(公有制是我國的根本經濟制度。)
C、社會主義經濟(性質)就是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和集體經濟),矛盾的主要方面。
(2)為什么要堅持和完善這一基本經濟制度?
①根本原因:是由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
②具體原因:第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化大生產是生產力的主體,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才能實現共同富裕;第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國情,決定了必須堅持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③實踐證明:這一制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個有利于”是判斷我們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
2、公有制經濟
(1)含義(范圍):生產資料歸國家或集體所有,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現階段我國經濟的主體。
(2)地位: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體
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第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第二,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主導作用表現在控制力上,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上)。
注意幾個問題
a公有資產占優勢: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有質的優勢。
b不能說公有制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不能說國有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體。
c公有制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所有制結構角度);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結構角度)。
d國有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
e國有經濟(尤其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是我國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工業是我國國家積累的主要來源。
f公有經濟占主體并不意味著國有經濟占主體;國有經濟的比重有所下降并不意味著公有制主體地位的改變。
g不能說公有經濟在我國每一地區,每一行業都占優勢,只能說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3)方針: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如何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必須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必須推進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合作經濟。
(4)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A、是什么 股份制是市場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其作用主要在于以股份形式籌集資本。
①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該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成為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
②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股份制企業,如果國家和集體控股,則具有明顯的公有性)。
B、為什么(為什么選擇股份制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①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可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提高企業和資本的動作效率,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
②股份制具有其他經營形式不可比擬的優點。公司制具有獨立法人地位、有限責任制度和科學管理結構等優點。許多國有企業通過規范的公司制改革,煥發了活力,增強了競爭力,更好地發揮了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
C如何正確認識股份制的性質?
(1)股份制是所有制的一種實現形式;(2)股份制雖然產生于資本主義社會,但它并不只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可以用股份制,社會主義也可以用股份制;(3)股份制企業的性質不能籠統說是公有制還是私有制,關鍵要看控股權掌握在誰的手里;公有制控股,則具有公有性,私有制控股,則是私有。(4)由社會主義國家和集體控股的股份制企業具有明顯的公有性質。
(5)公有制的所有制形式(基本形式: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
A國有經濟(全民所有制經濟)
a.含義:指由社會全體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以國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
注意:全民所有≠人人所有,共同占有≠人人占有。
b.適應的生產力水平:社會化大生產中較高的生產力水平
c.地位:國有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控制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注意:第一、當前對國有企業進行戰略改組(有進有退、抓大放小),國有企業數量減少,但國有資產相對集中到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因此不但不會削弱其主導作用,反而可以增強其主導作用。
第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控制力上;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是通過國有大中型企業體現出來的;國有企業通過和其它企業在市場中平等競爭發揮主導作用。
第三、只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國家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得到增強,在這個前提下,國有經濟的比重減少一些,不會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
第四、國有經濟,尤其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國有企業,尤其是國有大中型企業,代表著我國先進的生產力。推進國企改革與發展,對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壯大國有經濟,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保證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d國有經濟的作用: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具有關鍵作用。
e理解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體現在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上。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
f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是相互區別、相互聯系的
從區別來看:公有制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只是公有制經濟的一部分,所以公有制為主體不等于國有經濟為主體。當前國有經濟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整個公有資產仍占優勢,所以不會改變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從聯系來看: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正是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的主要體現之一。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才能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B集體經濟
a.含義:是由部分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一種公有制經濟。它是我國農村的主要經濟形式,并廣泛存在于城鄉的工業和服務業中。
b.地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c.形式:(書上:合作社、集體工商業、股份合作制等)。
注意股份合作制:①從經濟性質(所有制性質)上看:是集體經濟的一種具體形式;從經濟形式(資本組織形式)看:是一種混合所有制企業形式。股份合作制≠股份制 ②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二者的一些共同特點。 ③既實行勞動聯合;又實行資本聯合。 ④既實行按勞分配;又實行按資分配。
⑤投資主體多元化:既有集體;又有個人。d.作用:集體經濟可以體現共同富裕的原則,可以廣泛吸收社會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積累和國家稅收。
e.方針:國家支持、鼓勵和幫助集體經濟的發展。
C混合所有制經濟
①含義:是不同所有制經濟按照一定的原則實行聯合生產或經營的經濟形式。其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集體成分屬于公有制經濟;私人資本和外資屬于非公有制經濟。
②主要形式:公有資本和外資混合建立的中外合資企業和中外合作企業,公有資本和民營資本混合建立的股份制企業。
③意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特別是股份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并帶動其他經濟的發展。
3、非公有制經濟
(1)范圍: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等(各自的含義;各自的意義。)
A非公有制經濟≠私有制經濟
a民營經濟通常包括:個體經濟 私營經濟。
b個體經濟:以勞動者自己的勞動為基礎;私營經濟:以雇傭勞動為基礎;公有制經濟:以聯合勞動為基礎。
c個體經濟:存在雇傭勞動現象;但不以雇傭勞動為基礎。
d個體經濟、私營經濟以私有制為基礎;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公有制為基礎。
e三資企業:中外合資經營企業(股權式)、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契約式)、外商獨資企業
B不能說三資企業就是外資經濟(其中的外資部分屬于外資經濟)。外資包括:來自外國的投資,來自港澳臺的投資。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
(2)為什么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①根本原因: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具有多層次性,必須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②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③作用:第一,吸收社會資金,增加就業;第二,增加國家稅收(財政收入);第三,活躍市場,方便人民生活;第四,促進對外開放和國民經濟的發展。
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在表述上有區別,各種所有制經濟的市場地位是平等的
(3)方針: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第一,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第二,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第三,要將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統一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新局面的偉大進程中,而不能把這二者對立起來。各種所有制經濟完全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開展公平競爭,以實現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三、誤區點撥
1.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因此,消費決定生產。
消費與生產的關系
2.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是不相容的
多重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3.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公有制經濟
4.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國有經濟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
5.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會動搖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只能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6.個體經濟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和雇傭勞動為基礎的。
7.非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我國生產力發展的主要力量。
8.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中都占有支配地位。
9.股份制與股份合作制是一回事。
10.混合所有制經濟是非公有制經濟,都采用股份制組織形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