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8張PPT)認一認:你知道圖中人物是誰嗎?他有何成就?轉發就是你幸運的錦鯉探尋新航路第課15目錄一探尋新航路的熱潮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船隊全球航行二三1、概述迪亞士、哥倫布等開辟新航路的史實;2、認識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壹教學目標一、探尋新航路的熱潮1、背景材料中世紀(約5至15世紀)的騎士……少有出現必須付錢購買某種物品的情形。他們的莊園里能夠產生供他和他的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房龍《人類的故事》15世紀末期的歐洲,社會分工不斷擴大,商品經濟日益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城鎮迅速增多,貨幣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于是,西歐的國王、貴族和商人發瘋似的到處追求黃金和白銀,形成一股貴金屬熱。——王斯德《世界通史》隨著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發展,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新生的資產階級渴望開拓新的貿易市場。以上材料可以看出14/15世紀的歐洲發生了什么變化?“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占有了黃金誰就能獲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時也就把取得靈魂從享天堂之樂的手段……”——哥倫布東方的絲綢、香料、瓷器等商品在歐洲市場極受歡迎,但是經過中間商人的層層轉手,價格高漲。歐洲商品貨幣關系日益發展,貨幣成為了普遍的交換手段。商人和手工工場主需要更多的貨幣擴大經營,二黃金是最貴重的交換手段,由來它就有了一切,人人都渴望黃金。“據有黃金,其數無限......君主有一大宮,其頂皆用精金為之..宮廷房屋地鋪金磚,以代石板。一切窗桅亦用精金。由是此宮之富無限,言之無人能信。“東方黃金遍地,香料盈野……金瓦蓋頂,金磚鋪地……東方簡直是一個輝煌燦爛的黃金世界,冒險家的樂園。——《馬可·波羅游記》神秘東方: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將中國、印度描繪的神秘富庶,激發了歐洲人對東方的向往和關注。秦海(中國南海)中共“有7459座島嶼……其中一切富源,或為黃金寶石,或為一切種類香料,多至不可思議。”——《馬可·波羅游記》《馬可·波羅行紀》言過其實的描述使得西歐上層社會相信印度和中國是“遍地黃金、香料盈野”的人教天堂,占有通向這些國家的商路,就意味著發財致富。在歐洲西南端的西班牙于1492年收復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最后一個據點。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從長期的穆斯林統治下獲得了解放,但在斗爭中也產生了強烈的宗教情緒:熱衷于傳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異教徒皈依天主教。“到世界各地去將福音傳播給每一個人”。“為上帝和陛下服務,將光明帶給那些尚處于黑暗中的人們”。——迪亞士精神動力:教會鼓勵人們去東方傳播天主教。問題:已有舊商路(絲綢之路),為何還要開辟新航路?東方的絲綢、香料、瓷器等商品在歐洲市場極受歡迎,但是經過中間商人的層層轉手,價格高漲。因為當時,亞洲商品要先匯聚到地中海地區,再轉運至歐洲各地,中間要經過印度人。阿拉伯商人和意大利商人是層層轉手,商品到達歐洲后,價格已經上漲了8-10倍。1453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領巴爾干、小亞細亞以及克里木等地區,從而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國軍隊肆意搶劫商旅,而且帝國當局還規定對過往商品課以重稅。這實際上等于堵死了這一條重要的商路。結果,歐洲市場上東方商品的價格猛漲。——吳于廑等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問題:已有舊商路(絲綢之路),為何還要開辟新航路?15世紀中葉以后,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控制了亞歐傳統商路的樞紐,土耳其的橫征暴斂加之長期的戰爭使正常的商業秩序被破壞,從此東方運到歐洲的商品數量急劇減少,價格猛漲。—王斯德《世界通史》15世紀中期,奧斯曼土耳其滅掉了拜占庭帝國,控制了東西方貿易通道,要求商人繳納高額的關稅,使得從東方運往歐洲的商品價格更加昂貴,因此歐洲人想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線。假如你是當時的一位航海家,具備哪些條件才可以遠航?歐洲地理學的發展,人們相信地球是圓形的,斷定歐洲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用于“羅盤”的導航技術傳到歐洲后,已經被歐洲水手掌握;歐洲的造船技術取得突破,船的規模變大,速度變快,操縱更加靈活。航海條件西班牙、葡萄牙這兩個國家都在15世紀末……完成政治上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化過程。這樣一來,過去那些以戰爭為專業的貴族們……紛紛轉向海上尋求出路,尋求新的發財之道。……兩國的專制政府為了開拓更廣闊的疆土,為了增加財政收入來源,也支持海上探險,并且特別熱心。——陳梧桐、魏恤民《普通高中新課程歷史教學研究與資源叢書》世界是屬于勇者的。發現只孕育在永往直前的堅持之中,我想,它與懦夫大概永遠無緣。——哥倫布2.客觀條件:(1)經濟根源:15世紀前后,西歐的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出現(根本原因)。(2)社會根源:《馬可·波羅行紀》的誘導,歐洲人渴望到東方“尋金”。(3)商業危機:15世紀中葉,奧斯曼土耳其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商路。(直接原因)(4)政治原因:葡萄牙和西班牙統治者的積極支持。(5)精神動力:教會鼓勵人們去東方傳播天主教。2、客觀條件:(1)造船技術的進步(2)航海技術的進步——羅盤針的應用(3)地理知識的進步——地圓學說流行1、新航路開辟產生的背景:一、探尋新航路的熱潮二、哥倫布“發現”美洲新航海路是如何開辟的?(自主完成下列表格)時間??航海家?國別?支持國家?開辟的新航線?方向?1487年??????1492年??????1497-1498年??????1519-1522年????二、哥倫布“發現”美洲1、迪亞士航行:1487年,迪亞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帶領三艘輕便帆船船隊沿著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達非洲的好望角。意義:迪亞士的航行,實際上已經打開了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航路。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梅烏·迪亞士率領一只由3條船組成的探險隊出發,目的是沿著非洲西海岸南下,繞過非洲,打開一條通往印度的航路。迪亞士率船隊離開里斯本后,沿著已被他的前幾任船長探查過的路線南下。過了南緯22度后,他開始探索歐洲航海家還從未到過的海區。大約在1488年1月初,迪亞士航行到達南緯33度線。1488年2月3日,他到達了今天南非的伊麗莎白港。迪亞士明白自己真的找到通往印度的航線。為了印證自己的想法,他讓船隊繼續向東北方向航行。3天后,他們來到一個伸入海洋很遠的地角,迪亞士把它命名為"風暴之角"。后來被葡萄牙國王改名為"好望角"。迪亞士,全名巴爾托洛梅烏·繆·迪亞士(BartholmeuDias;1450年-1500年5月24日),是葡萄牙貴族和著名航海家,他于1488年帶領船隊航行至非洲大陸最南端并發現好望角,為葡萄牙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主要成就:第一個繞過好望角的歐洲人。“好望角”的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但最初卻稱“風暴角”。是位于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由于這個尖角是在風暴的作用下“無意”發現的,迪亞士感慨地稱它為“風暴角”,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改稱其為“好望角”。1500年5月12日,在經過好望角附近,迪亞士船隊遇到了大風暴,有4艘船被毀和打翻,船上人員全部遇難,包括迪亞士。迪亞士曾經闖過了印度航線的最艱險的道路,但最終他還是沒能到達真正的印度。岬角,本意是指規模較地角為小的,突入海中、具有較大高度和陡崖的尖形陸地或是沿岸陸地向海或河、湖突出的,形態不規則的高陡基巖陸地。它常常是被海水淹沒的一部分山地,或是還沒有被海水沖蝕掉的山地的一部分。2.達·伽馬航行:1497年,達·伽馬從葡萄牙出發,繞過好望角,溯非洲東海岸北上,橫渡印度洋。1498年,到達印度西海岸。成果:此次航行,達·伽馬帶回大量胡椒、肉桂等香料,還帶回大量的黃金,獲得高出航行成本幾十倍的利潤。瓦斯科·達·伽馬(1469~1524.12.24)(葡萄牙語:VascodaGama)簡稱達·伽馬(VascodaGama,1460年-1524年12月24日),出生于葡萄牙錫尼什,葡萄牙航海家、探險家,早期殖民主義者。他是從歐洲繞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線的開拓者,其開辟的航路促進了歐、亞商業關系的發展。從歐洲繞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線的開拓者。生于葡萄牙錫尼什,卒于印度科欽。青年時代參加過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戰爭,后到葡宮廷任職。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國王派遣,率船在里斯本出發,通過尋找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經過加那利群島,繞過好望角,經過莫桑比克等地,于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同年秋離開印度,于1499年9月9日回到里斯本。伽馬在1502~1503年和1524年又兩次到印度,后一次被任命為印度總督。伽馬通航印度,促進了歐亞貿易的發展。在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前,歐洲對印度洋沿岸各國和中國的貿易,主要通過這條航路。這條航路的通航也是葡萄牙和歐洲其他國家在亞洲從事殖民活動的開端。1524年12月24日,達·伽馬在印度科欽去世。此次航行,達·伽馬帶回大量胡椒、肉桂等香料,還帶回大量的黃金,獲得高出航行成本幾十倍的利潤。壹達·伽馬在第二次印度探險時,他捕獲了一艘阿拉伯商船,將船上的幾百名乘客包括婦女兒童全部燒死。據一名葡萄牙目擊者敘述說:“……在持續了長時間的戰斗之后,司令以殘暴和最無人性的手段燒毀了那只船,燒死了船上所有人。”貳是大英雄,還是劊子手?據說,達·伽馬此次航行掠奪而來的東方珍品:香料、絲綢、寶石等,其所得純利競然超過第二次航行總費用的60倍以上。您的內容打在這里或者通過復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通過復制您的文本后在此達·伽馬的艦船葡萄牙人海上冒險的成功刺激了西班牙人,西班牙人也想要尋求一條通往亞洲的新航路……3.哥倫布“發現”美洲: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資助,開始橫渡大西洋,10月,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哥倫布登上新大陸哥倫布是意大利的熱那亞人,他堅信地圓學說,也讀過《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向往東方。他曾經游說葡萄牙王室,但是葡萄牙正在向東方發展,不愿尋找新的航線,隨后,他來到西班牙,獲得了西班牙王室的支持。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西班牙語:CristóbalColón;意大利語:CristoforoColombo,1451年-1506年5月20日),出生于中世紀的熱那亞共和國,是著名探險家、殖民者、航海家。在西班牙王室贊助下,于1492年到1502年間四次橫渡大西洋,并且成功到達美洲。哥倫布的航海帶來了第一次歐洲與美洲的持續的接觸,開辟了后來延續幾個世紀的歐洲探險和殖民海外領地的大時代,對現代西方世界的歷史發展有著無可估量的影響。錦鯉印第安人(AmericanIndian),是對除因紐特人(又稱愛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統稱,并非單指某一個民族或種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國。他們所說的語言有上百種,一般統稱為印第安語或美洲原住民語言。16世紀后來到美洲的歐洲殖民者大量奴役甚至屠殺印第安人。美國聯邦法律稱呼這些少數族裔時,將不再使用“印第安人”等具有“歧視性”的詞匯。而由“美洲原住民”取代。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三、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1519年,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繼續尋找盛產黃金和香料的亞洲。經過3年的航行,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歐洲。4、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麥哲倫(全名:費迪南德·麥哲倫,1480年-1521年4月27日)斐迪南·麥哲倫(葡萄牙語:Fern?odeMagalh?es,全名:費迪南德·麥哲倫,1480年-1521年4月27日),出生于葡萄牙波爾圖,探險家、航海家、殖民者。麥哲倫通過參加阿爾梅達的遠征隊,積累了豐富的航海經驗。他在東南亞參與殖民戰爭時,猜測大海東邊是美洲,并相信地球是圓的。于是麥哲倫開始組織船隊,準備環球航行。麥哲倫橫渡大西洋、穿越美洲、首次橫渡了太平洋、抵達亞洲,為后人的航海事業起到了開路先鋒的作用。旅行快結束時,死于菲律賓。相關史事:麥哲倫是葡萄牙人。1519年,他從西班牙出發時,一共有5艘船和265名船員。1521年4月,麥哲倫在菲律賓群島被土著人殺死。剩下的船員經過印度洋,繞道非洲,于1522年返回西班牙,從而完成了人類環繞地球的壯舉。此時船隊只剩下1艘船和18名船員。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創舉,麥哲倫成為第一位橫渡太平洋的歐洲人,他的船隊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15、16世紀之交,西歐各國本想探尋通往東方的航線,經過一系列航海探險活動,開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學界在歐洲中心論的影響下,一般都將這一過程稱為“地理大發現”,而把發現新航路的15世紀中期到17世紀中期稱為“擴張的時代”、“發現的時代”。新航路開辟知識簡表航海家國別資助國家航行時間航 行 線 路主要成就迪亞士葡萄牙葡萄牙1487—1488沿著非洲西海岸南下,到達非洲好望角到達非洲好望角哥倫布意大利西班牙1492~1493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發現新大陸——美洲達·伽馬葡萄牙葡萄牙1497~1498從葡萄牙出發,經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到達印度的西南海岸第一個找到從西歐直通東方國家的新航路麥哲倫葡萄牙西班牙1519~1522從西班牙出發,向西進入太平洋、印度洋,繞過好望角回到歐洲實現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有人認為,新航路的開辟讓東方從屬于西方,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必須全盤否定;也有人認為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歷史的進步,必須充分肯定。你同意哪種觀點?請說明理由。曙光與災難——傾聽大航海時代的回音探究:新航路的開辟,是災難還是曙光?為什么?材料一:地理大發現把本來相互孤立的美洲和歐洲、非洲等大陸聯系起來,使得世界的面貌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因此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人類活動的舞臺由大陸轉向了海洋。——沈漢《資本主義史—從世界體系形成到經濟全球化》材料二:“公元1500年之后的時代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時代,因為它標志著地區自治和全球統一之間沖突的開端。”——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三: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資產階級開辟了新的活動場所。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材料四:隨著西方殖民時代的到來,美洲的農作物,如煙草、玉米、馬鈴薯、甜菊、花生、西紅柿傳到歐洲、亞洲和非洲,……歐洲的家畜,如馬、牛、山羊則影響和改變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煙草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歐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習慣。——出自周一良、吳于廑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1)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16世紀,歐洲的黃金從55萬公斤增加到119萬多公斤,白銀從700萬千克增加到2140萬千克……物價上漲使靠工資為生的工人實際工資下降,日趨貧困。按傳統方式征收定額貨幣地租的封建主,收入減少了。新興的資產階級靠使用廉價的勞動力和高價出售產品而得到好處。——孔祥林主編:《世界中古史》新航路的開辟,引發了“商業革命”,表現為世界市場的擴大、流通商品種類的增多和商品貿易中心的轉移。5、新航路開辟的意義、影響:(2)同時,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在這個全新的整體中,歐洲商人起到了主導作用,在幾大洲之間進行商品貿易,于是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出現。意義:新世界舊世界玉米、番薯、火雞、豆莢類、辣椒、花生、煙草、向日葵小麥、包心菜、檸檬、馬、橄欖、牛、家雞、郁金香、麻疹、天花意義:(3)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它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類聯系起來,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進程。……它大大擴展了人類活動的范圍,海洋在人類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種地理分布、宗教與文化格局開始發生重大變化……引發了歐洲近代幾個世紀的大規模的海外擴張,開始了歐洲對世界征服和侵略變化的歷史。——馬世力主編:《世界史綱》下冊公元1600年西方對全球的了解地圖公元1年西方對全球的了解地圖思考題:葡萄牙、西班牙為何能走在開辟新航路的前列??①地理位置處于大西洋沿岸;②掌握了航海技術;③是中央集權國家,侈奢享樂需要;④人文主義思想提供了精神動力;⑤傳播天主教的需要。1.對世界:2.對歐洲:(1)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2)西歐國家進行殖民掠奪和奴隸貿易----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3.對亞、非、美洲:西歐的殖民擴張,給亞、非、美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同時也沖擊了當地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問題思考:新航路開辟有什么影響?(1)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整體;(2)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多元史觀含義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全球史觀人類歷史是一個整體,是由分散發展到整體發展演進的歷史。?新航路開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間的相對孤立狀態,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聯系加強,殖民擴張促使世界逐漸連成—個整體,使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形成與擴展革命史觀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縱向看包括采獵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橫向看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新航路開辟后,西歐國家走上了殖民擴張與掠奪之路,給亞非拉地區的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亞非拉地區的人民的反抗殖民擴張與掠奪具有正義性。?文明史觀人類歷史是實現由傳統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轉變的歷史,包括經濟、政治、思想等。?新航路開辟與殖民擴張,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與交融,是人類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社會史觀人類歷史不僅僅是政治、經濟、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歷史,更是與平民百姓、蕓蕓眾生息息相關的小事件的歷史。包括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等。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地商業交流加強,各種物品交流、交換,增加了人類的食品種類,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現代史觀是西歐資本主義發展之路和資產階級壯大之路新航路開辟后,西歐國家殖民擴張,為資本主義發展積累了大量資本,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的成長和資產階級的壯大,推動了近代資本主義工業明的到來;客觀上促進了世界落后地區的政治、經濟、思想的發展,成為人類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五大史觀簡要概述新航路開辟課堂總結第15課探尋新航路1、原因⑴根本原因:歐洲商品經濟日趨發達,歐洲人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⑵直接原因:①《馬可波羅行紀》對東方的描述;②奧斯曼土耳其控制了東西方傳統重要貿易商道2.條件⑴客觀條件:①航海及造船技術的發達;②地圓說流行⑵主觀條件:①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②航海家們的努力。3、航海家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同步練習1.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為什么世界歷史應從1500年開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直到1500年前后,各種族集團之間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從那時起,它們才終于聯系在一起。”材料認為“世界歷史”的開端是()A.馬可·波羅來中國B.鄭和下西洋C.新航路的開辟 D.英國資產階級革命C2.“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秦著(《風教通義》……突破自古以來傳統史學以局部世界為全部世界的局限,試圖勾畫一幅新的、完整的世界歷史圖景。…他跨出歐洲的狹隘范圍,把歐、亞、非、美幾個大洲的國家和民族都寫入歷史。”造成“突破”的直接原因是()A.文藝復興B.新航路開辟C.資產階級革命D.第二次工業革命(2019·內蒙呼和浩特)3.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世界”的觀念確立,開始于()A.地圓說的流行B.人文主義的興起C.新航路的開辟D.神學觀念的形成標題文本預設BC4.透過現象看本質是認識和評價歷史現象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屬于揭示歷史現象的本質的是()A.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B.1498年,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C.1522年,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D.新航路的開辟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2019·湖北黃岡)5.《全球通史》指出,公元1500年之后的時代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時代,因為它標志著地區自治和全球統一之間沖突的開端。在這以前,不存在任何沖突,因為根本就沒有全球的聯系。這表明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是()A.打破了地區之間的對立B.加速了全球化的進程C.消除了地區之間的隔閡D.使世界逐漸連為一體DD6.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說:“以前我們在世界的邊緣’現在在它的中央了。”西班牙人由“世界的邊緣”來到“它的中央”,主要是因為他們(???)A.掀起了文藝復興運動???????????????????B.傳播了地圓學說C.出現了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租地農場?????D.開辟了新航路(2019·四川廣安)7.“全球化始于何時?這實際上是個復雜的歷史問題。如果從地理與歷史的角度來看,1492年應該可以看作是近現代全方位交流意義的全球化的開始”。據此判斷,全球化開始于(???)A.西歐的文藝復興??B.莎土比亞的戲劇C.新航路的開辟????D.“三角貿易”的興盛DC8.文藝復興始于意大利,新航路開辟始于葡萄牙。一個發現了“人”,一個發現了“世界”,它們共同推動了(??)A.大西洋沿岸經濟的繁榮? B.基督教思想的傳播C.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運動??D.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2019·山東聊城)9.15世紀后期,西歐形成了一股貴金屬熱。一位西班牙人說:“我們西班牙人人都受著一種心病的折磨,這種病只有黃金才能治愈。”該“心病”的病因是(??)A.商品經濟的發展??B.文藝復興的興起C.新航路的開辟???D.工業革命的爆發DA錦鯉10.“沒有地理大發現,就沒有工業革命,也就沒有資本主義的發展,更沒有隨之而來的世界歷史向整體發展的根本轉折。”這里的“地理大發現”指的是()A.新航路開辟B.文藝復興運動C.三角貿易D.啟蒙運動(2019·四川成都)11.在16世紀早期的一次航海行動中,麥哲倫下定決心,“要么完成此創舉,要么就葬身大海。”此次航行,麥哲倫的船隊()A.發現了美洲新大陸B.開辟了直通東方國家的新航路C.得到了葡萄牙政府的資助D.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AD12.新航路開辟后,美洲的煙草、可可、馬鈴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帶回歐洲,后來又傳到其他地區:麥子、水稻、甘蔗、葡萄、歐洲語言文字、基督教等則隨歐洲移民起進入美洲。這段材料說明新航路的開辟()A.促進了人類文明的交流B.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C.使世界貿易中心轉至美洲D.使西歐擁有新的殖民航線(2019·湖南湘西)13.香港著名影星成龍主主演的電影《環游地球80天》給人們以無限的遇想,那么歷史上第一個橫渡大西洋并發現美洲的人是()A.鄭和B.哥倫布C.麥哲倫 D.達·伽馬AB14.16世紀被認為是世界歷史的重大轉折時期,其主要依據是()A.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紛紛確立B.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改變了世界面貌C.1522年,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D.新航路的開辟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15.在研究歷史的過程中,由于立場不同,對歷史事件的解釋往往也會產生差異。如果站在美洲土著居民立場上,對哥倫布和發現美洲新大陸進行評價,其觀點最有可能是()A.英雄,促進了文明的融合B.強盜,帶來深重的災難C.英雄,傳播歐洲文明D.強盜,掠奪了亞洲的財富CB16.意大利人哥倫布的航海路線是()A.率船隊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西南海岸B.率船隊經大西洋西行到達亞洲,又穿越印度洋返回西班牙C.率船隊西航,橫渡大西洋,到達巴西等地D.率領船隊西航,橫渡大西洋,到過古巴、海地等地17.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相信大地是球形的,認為從歐洲向西航行可到達東方的印度和中國。1492年,哥倫布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出海遠航,其結果是(???)A.開辟了歐洲到美洲的大西洋航路?????????B.開辟了歐洲到達印度的航路C.完成了環球航行???????????????????????D.開辟了歐洲歐洲到非洲的航路DA18.新航路開辟使得海洋這個大陸之間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個民族各種文明之間彼此隔絕的狀態被打破,橫跨大洋的貿易往來使世界市場初露端倪。互通有無商品流通和日益頻繁的人員交往促進了文化交流和發展。上述材料反映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是()A.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B.非洲喪失了大量勞動力C.歐洲貿易中心發生轉移D.亞洲經濟得到迅速發展(2019·青海)19.新航路開辟以后,西歐強國開始向亞洲非洲和美洲進行殖民擴張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其主要原因是通過海外殖民可以()①解決技術難題②積累原始資本③提供工業原料④開拓海外市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AB20.“沒有地理大發現,就沒有工業革命,也就沒有資本主義的發展,更沒有隨之而來的世界歷史向整體發展的根本轉折。”這里的“地理大發現”指的是()A.新航路的開辟B.文藝復興運動C.三角貿易D.啟蒙運動21.習近平主席強調,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追憶歷史,使世界開始連為一體,對人類的文明交流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是()A.文藝復興B.光榮革命C.啟蒙運動D.新航路的開辟22.學者白海軍在《2049,相信中國》中指出:“如果從地理與歷史的角度來看,1492年應該可以看作是近現代全方位交流意義的全球化的開始。”作者這樣說,是因為()A.世界初步聯系成整體B.貿易中心轉到了北美洲C.哥倫布發現了南極洲D.麥哲倫實現了環球航行ADA欣賞轉發就是你幸運的錦鯉感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部編版歷史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5課《探尋新航路》課件(共58張PPT).pptx 美洲的由來.動畫.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