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實驗目的1、認識紅細胞、白細胞。2、培養觀察能力,提高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實驗重點認識紅細胞和白細胞實驗難點認識紅細胞和白細胞實驗關鍵熟練使用顯微鏡,找到要觀察的細胞。材料用具人血的永久涂片,顯微鏡。學情分析學生已經掌握了顯微鏡的使用方法,但本實驗對顯微鏡的使用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仔細調好顯微鏡。實驗過程導入新課:同學們,假設你們是醫生,今天我生病了,你建議我進行血常規化驗,于是你從我的手指上取了一滴血,然后將血滴在載玻片上,做成涂片,放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你看到了什么呢?(學生回答)看來課前同學們已對本節課的實驗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吧!(1)投影展示實驗目的和材料器具。(2)投影展示實驗步驟找一個學生讀。實驗步驟第一步:檢查實驗器材實驗器材:人血的永久涂片、顯微鏡。第二步:取鏡一手握鏡臂,一手托鏡座,把顯微鏡輕輕放在實驗臺略偏左的地方,鏡臂朝向自己,鏡座距身前的實驗臺邊緣7厘米左右。第三步:對光1、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2、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3、轉動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4、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轉動反光鏡,直至出現一個明亮的視野。注意:切勿將直射的陽光作為光源。第四步:放置人血涂片(放)把人血永久性涂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標本基本正對通光孔的中心,用壓片夾壓住。將裝片放在低倍鏡下觀察。第五步:鏡筒下降(降)從側面注視物鏡,雙手同時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直至鏡頭降至接近裝片處停止,防止壓碎裝片和損傷鏡頭。第六步:觀察(察)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同時反方向慢慢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找到血細胞,然后轉動轉換器,換高倍物鏡觀察,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清晰。分辨各種血細胞。第七步:整理和存放1、實驗結束后,轉動粗準焦螺旋提升鏡筒,取下裝片。2、轉動轉換器使物鏡偏向兩旁,將鏡筒降到最低,豎立反光鏡。3、將顯微鏡放回原處。(三)教師演示實驗過程。(四)學生操作實驗,實驗操作完成后請同學們討論以下三個問題:1、你是怎樣區分紅細胞和白細胞的?嘗試描述一下他們的形態。2、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數目最多的細胞是哪一種?3、為什么看不到血小板?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情況總結白細胞、紅細胞的形態和數量。紅細胞數量、形態:數量:紅細胞的數目最多,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紅細胞的數量,男子平均為500萬個左右,女子平均為420萬個左右。形態:人類及一般哺乳類的紅細胞均無細胞核,呈兩面凹的圓餅狀,四周較厚(約2微米),中央較薄(約1微米)。這樣的結構增大了紅細胞的表面積。我們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紅細胞中央有一個亮點,這是因為紅細胞中央的透光度較大,而周沿的相對較小,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紅細胞在中間有一個亮點。白細胞形態、數量:數量少,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只有5000~10000個,通常每日清晨時數目最少,午后即漸增多,此為正常的生理變動。(2)形態:白細胞有多種,通常呈圓球形,有細胞核,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細胞核被染成藍色。一般都比紅細胞大。解釋為什么看不到血小板的原因:血小板比紅細胞和白細胞都小的多,在顯微鏡下看不到。(五)鞏固提升1、下列關于白細胞主要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A對人體起防御、保護作用B運輸養料和氧氣C運輸氧氣和一部分二氧化碳D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2、正常人甲與乙分別生活在平原和高原,他們體內每升血液中的紅細胞數目為()A甲=乙B甲<乙C甲>乙D無法確定3、某同學經常出現精神不振。疲勞、頭暈、面色蒼白等癥狀,媽媽帶他去醫院檢查后,醫生建議他多吃富含蛋白質和鐵的食物,該同學可能患有什么疾病?醫生的建議有什么道理?4、白細胞比紅細胞大,分布在血液中,而身體的某一部分被細菌感染時,白細胞如何到達感染處,吞噬病菌?(六)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七)實驗結束后,學生整理實驗器材,有秩序離開實驗室。PAGE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