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單元第二課第一目 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課件(31張PPT)+同步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單元第二課第一目 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課件(31張PPT)+同步練習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課第一目
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同步練習(解析版)
一、單選題
1.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流浪!整日價在關內流浪。”歌詞中“那個悲慘的時候”所發生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變????????????????????????B.?一二八事變????????????????????????C.?七七事變????????????????????????D.?八一三事變
2.一位歷史學家這樣說:“我們正處在有史以來最大的轉折關頭……第一次全民一心一意的在瓦礫和血泊中奮爭,以創造一個赫然在望的時代。”這位史學家所描述的歷史事件是(??

A.?西安事變和平解決??????????????????B.?全民族的抗日??????????????????C.?劉鄧挺進中原??????????????????D.?抗美援朝
3.歌曲是歷史的濃縮,能反映一個時期有重大歷史事件。下列對應有誤的是(??

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
A.國民革命運動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脫離了我的家鄉…
B.九一八事變
飄揚五色旗,民國榮光,錦繡山河普照。
C.中國共產黨誕生
不論黨,不論派,大家都來抵抗。我們越打越堅強,日本的強盜自己走向滅亡……
D.全民族的抗戰
A.?A???????????????????????????????????????????B.?B???????????????????????????????????????????C.?C???????????????????????????????????????????D.?D
4.下幅漫畫反映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變?????????????????????????B.?七七事變?????????????????????????C.?華北事變?????????????????????????D.?八一三事變
5.五四運動和一二?九運動是民主革命時期兩次典型的學生運動,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都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B.?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C.?都是針對當時的形勢開展的????????????????????????????????D.?青年學生都起了先鋒作用
6.下列能為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提供史料支撐的有(????

①美蘇等國協同作戰????????????????
②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③華人華僑回國作戰????????????????
④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某老師為反映某一時期東亞地區的形勢,畫了一幅示意圖,圖中將日本領域分別以黑色及灰色標示。由圖推測下列年份最有可能屬于這一時期的是(???

A.?1871年???????????????????????????????B.?1905年???????????????????????????????C.?1935年???????????????????????????????D.?1946年
8.周恩來(1898年-1976年)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下列關于周恩來的革命經歷描述正確的是(???

A.?26歲參與國民革命運動,成為第四軍獨立團團長,積極參加了北伐戰爭
B.?29歲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共產黨人,他領導了武昌起義
C.?37歲參加具有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他當選為紅軍主要軍事指揮者之
D.?38歲積極發動西安事變,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作出杰出的貢獻
9.國共兩黨再度合作初步實現的主要原因在于(??

A.?楊虎城、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B.?共產黨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D.?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
10.83年前,當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處于生死攸關的歷史時刻,在中國的大西北先后發生了兩件幾乎堪稱扭轉時局的政治事件,那么你認為下列詩句暗含這兩件事情的應該是(???

①虎關前英氣猛,臺兒莊上赤旗豪
②鐵流兩萬五千里,各路勁旅大會師
③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④誰人不知張少帥,千古功臣一代驕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二、材料分析題
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姚醒吾是湖州唯一的一位共和國開國少將,1955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
(1)分析姚醒吾投身革命的歷史背景。
(2)結合相關史實,分析姚醒吾遭到反動當局通緝的原因。
12.實現民族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夢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委員長和我(毛澤東)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國共兩黨繼承的是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衣缽。同宗同源,存續相依。”
——電影《建國大業》
材料二:1936年10月21日,蔣介石對張、楊(指張學良和楊虎城)進行訓話,一再強調,要分清敵人的遠近,事情的緩緊。不“安內”,而輕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華民族抗日全史》
(1)材料一中的“中山先生”在南京成立了什么政權?
(2)從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蔣介石的態度發生了什么變化?結合史實,簡析推動蔣介石態度變化的原因。
13.一首國歌,再現民族情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聽到戰場上的呼喊聲,可怕的敵人在咆哮:他們闖入到我們中間,殺戮我們的妻兒、親人。公民們,武裝起來!公民們,嚴陣以待,前進!前進!”
——《馬賽曲》(法國國歌,1792年創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廣泛傳唱)
材料二:“亞東開發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五色旗,民國榮光,錦繡河山普照…
——《中華民國國歌》(1912-1915年的國歌)
材料三:“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義勇軍進行曲》(1935年,誕生于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年代)
(1)列舉一例一戰期間法國公民與“闖入我們中間”的敵人進行的重大戰役,并分析一戰性質。
(2)為實現“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革命黨人和民國政府分別作了怎樣的努力?
答案解析部分
一、單選題
1.
A
【解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有預謀的制造了柳條湖事件,并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城,九一八事變爆發,《松花江上》這首歌曲就唱出了事變后東北人民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國人民的憤懣。A項九一八事變是《松花江上》歌詞中“那個悲慘的時候”所發生的事件,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九一八事變的歷史的準確識記。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細讀材料找關鍵詞,“松花江上”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2.
B
【解析】依據題干“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轉折關頭”“第一次全民”可知指的是抗日戰爭,抗日戰爭的意義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轉折點。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的理解。
3.
C
【解析】ABD三項對應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飄揚五色旗,民國榮光,錦繡山河普照。中國共產黨誕生對應錯誤,從材料信息“中華”“民國”“五色旗”可知,這段歌詞反映的是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的背景;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理解與識記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的相關史實。
4.
A
【解析】根據漫畫中的關鍵信息“倭奴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點燃了”“
1931
年”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軍有預謀地制造了柳條湖事件,卻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以此為借口,進攻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制造了“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戰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A項九一八事變是題干漫畫反映的事件,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漫畫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九一八事變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漫畫的能力。找準題干的關鍵詞,找準漫畫的切入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5.
B
【解析】1919年5月4日,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山東的一切特權轉交給日本,消息傳到國內引發了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是1935年抗日救國的示威游行,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所以五四運動爆發時中國共產黨還沒有成立。ACD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表述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和一二?九運動,要求具備知識的比較分析能力。
6.
D
【解析】①錯誤,美蘇等國協同作戰是外援;?②正確,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③正確,華人華僑歸國參戰,體現全民族抗戰;④正確,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體現民族團結。所以,②③④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D項②③④能為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提供史料支撐,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理解。要求具備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7.
C
【解析】A項1871年東三省還未被侵占,不符合題意;B項1905年東北還未分裂,不符合題意;C項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南京國民政府;1931年中共在江西瑞金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三省淪陷,1935年偽滿洲國已經成立了,符合題意;D項1946年抗日戰爭已經勝利,中國已經收回東北,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以圖片形式考查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中國出現的三個政權,考查學生圖表分析的能力。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南京國民政府;1931年中共在江西瑞金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至此形成國共兩個政權對峙局面。1932年日本在東北成立偽滿洲國政權。
8.
C
【解析】A項26歲參與國民革命運動,成為第四軍獨立團團長,積極參加了北伐戰爭描述錯誤,1898+26=1924,依據所學知識,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進行了北伐戰爭,葉挺率領的第四軍獨立團作為北伐的先鋒,首先開赴湖南、湖北戰場。葉挺率領的第四軍獨立團連克汀泗橋和賀勝橋,猛攻武昌城,為其所在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的稱號,不符合題意;B項29歲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共產黨人,他領導了武昌起義描述錯誤,1898+29=1927,依據所學知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不符合題意;C項37歲參加具有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他當選為紅軍主要軍事指揮者之一描述正確,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在及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898+37=1935,依據所學知識,符合題意;
D項38歲積極發動西安事變,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作出杰出的貢獻描述錯誤,1936年12月,為了讓蔣介石由“安內”轉向“攘外”,張學良、楊虎城西安事變,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周恩來的革命經歷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9.
C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占領東北,覬覦華北,華北危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導地位,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所以說國共兩黨再度合作初步實現的主要原因在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導地位。
A項楊虎城、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不是國共兩黨再度合作初步實現的主要原因,結合所學可知,西安事變是國民黨內部主張抗日的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的囚禁蔣介石逼其抗日的兵變,這件事并不必然促成國共兩黨初步合作實現,不符合題意;B項共產黨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是國共兩黨再度合作初步實現的主要原因,共產黨的倡導只是一種政策導向,不符合題意;C項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是國共兩黨再度合作初步實現的主要原因,分析當時國情,日本侵略東三省后進一步侵略華北,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為主要矛盾,階級矛盾下降為次要矛盾,所以國共兩黨才會實現再一次初步合作,符合題意;D項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不是國共兩黨再度合作初步實現的主要原因,結合所學可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是“合作初步實現”的一個前提條件,但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第二次合作主要原因。理解國共第二次合作的主要原因及歷史意義。
10.
C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發生西北地區的重大事件主要有長征的會師和西安事變,因此②④正確,C選項符合題意;臺兒莊戰役在山東,解放戰爭是對南京,因此ABD選項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紅軍長征和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解答本題的關鍵是“83年前”和“大西北”。
二、材料分析題
11.
(1)國共兩黨合作,在全國范圍內迅速展開了聲勢浩大的國民革命運動。或者為了打倒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國民政府進行了北伐戰爭。
(2)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中國共產黨黨員和革命群眾,宣告了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
【解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1927年4月下旬,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聯系所學知識,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實現后,為了打倒帝國主義,推翻軍閥統治,把革命推向全中國,1926年7月,國民政府決定出師北伐。
(2)根據材料一中的“……出現了‘打倒列強除軍閥’等標語……”,聯系所學知識,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夭折。
故答案為:(1)國共兩黨合作,在全國范圍內迅速展開了聲勢浩大的國民革命運動。或者為了打倒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國民政府進行了北伐戰爭。
(2)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中國共產黨黨員和革命群眾,宣告了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
(3)到達陜北吳起鎮,參加了紅軍長征;擔任八路軍留守兵團供給部副部長,參加了抗日戰爭;擔任東北野戰軍東線兵團供給部部長,參加了解放戰爭或遼沈戰役。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湖州唯一的一位共和國開國少將姚醒吾的經歷為切入點,考查第一次國共合作、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是解題的關鍵。
(1)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2)變化:從主張剿共到聯共準備抗戰。原因: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變,占領了東北三省,企圖侵占華北,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民族危機日益嚴重。
【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標志著中華民國的正式成立。
(2)材料二中的“不'安內’而輕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表明蔣介石主張剿共;材料三中的“......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切之決心。”表明蔣介石聯合共產黨準備抗戰。1931年日軍制造九一八事變,進而侵占東北三省,1935年日本把侵略鷹爪伸向了華北地區,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故答案為:(1)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2)變化:從主張剿共到聯共準備抗戰。原因: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變,占領了東北三省,企圖侵占華北,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民族危機日益嚴重。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日本全面侵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抗日戰爭的史實。
13.
(1)馬恩河戰役(或凡爾登戰役)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
(2)革命黨人:1911年發動武昌起義,清朝的統治迅速瓦解。民國政府:頒布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還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政治法令、財政金融措施,采取了一些發展文化、教育的措施。
(3)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的抗戰。
【解析】(1)1916年2月德軍開始進攻凡爾登,法軍殊死抵抗,凡爾登戰役共造成70多萬人傷亡,此役有被稱作“凡爾登絞肉機”;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是世界大戰的轉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交戰雙方都是為了爭奪世界霸權,重新分割世界,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革命黨人為了“揖美追歐”,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使中國成為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肯定了民主共和和民主自由的原則?。
故答案為:(1)馬恩河戰役(或凡爾登戰役)。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
(2)革命黨人:1911年發動武昌起義,清朝的統治迅速瓦解。民國政府:頒布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還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政治法令、財政金融措施,采取了一些發展文化、教育的措施。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辛亥革命、北洋軍閥的統治、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辛亥革命、北洋軍閥的統治、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1張PPT)
3.2.1
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人教版
九年級上
本資料為作者和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版權所有
侵權必究
皇姑屯事件是1928年6月4日日本關東軍謀殺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事件。
  
新課導入
凌晨5點30分,張作霖乘坐的專列經過京奉、南滿鐵路交叉處的三洞橋時,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炸藥炸毀,張作霖被炸成重傷,送回沈陽后,于當日死去。但秘不發喪。其子張學良從前線動身,于6月18日趕回沈陽,穩定了東北局勢,直到張學良21日繼承父親職務后,才正式公開發喪。案發皇姑屯站以東,史稱皇姑屯事件。當時在日本國內,由于沒有公布兇手,日本政府一直以“滿洲某重大事件”代稱。
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1.
日本侵華的背景:
②20世紀30年代,日本卷入世界經濟危機,經濟遭受沉重打擊,為轉嫁危機,緩和國內矛盾,日本加快了對中國的侵略步伐。
①日本明治維新后,逐漸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多次發動侵華戰爭;
新知講解
甲午戰爭
《馬關條約》
中國臺灣
朝鮮
中國東北
蒙古
全中國
稱霸全世界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
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材料:《田中奏折》通指在1929年曝光,據稱由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在1927年7月25日呈給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題為《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政策》
日本侵華是蓄謀已久的!
閱讀教材,根據四張圖片簡介“九一八事變”。
柳條湖事件中被炸死的中國人
被炸毀的柳條湖路段
2.
日本侵華的開端
新知講解
1931年9月18日夜
1.
時間
2.
地點
沈陽北郊柳條湖
3.
借口
日本關東軍預謀炸毀南滿鐵路,反誣中國軍隊所為
4.
過程
日軍制造柳條湖事件,并以此為借口,進攻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
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5.
意義:
新知講解
當日軍不斷制造事端,挑釁中國軍隊時,國民黨(蔣介石)政府正忙于何事?
資料:1931年7月9日,國民黨蔣介石調集30萬大軍對中央根據地進行第三次“圍剿”,12日,蔣介石致電張學良:“現非對日作戰之時,以平定內亂為第一。”8月16日的電報中稱:“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沖突。
6.
影響:
是一場震驚中外的重大歷史事件。它不僅是日本帝國主義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始,也是法西斯國家在世界上點燃的第一把侵略戰火,標志著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序幕的揭開,同時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形成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
“九一八事變”后,東北軍奉令不抵抗,不到半年,日軍占領東三省。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
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
整日價在關內,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
哪年,哪月,才能夠收回那無盡的寶藏?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時候,才能歡聚一堂?
松花江上
1.
日本為什么要以東北三省為目標開始侵略中國?
2.
失去東北三省會給中國造成什么樣的危害?
東北三省資源豐富,適合做侵略中國的戰略基地。當時國民政府忙于在南方剿共,無暇顧忌東北,也是重要的原因
1、助長了日本的囂張氣焰,使日本對于侵略中國的意愿更加強烈。
2、東三省人民或流亡關內,或在日本鐵蹄下呻吟,遭受極大痛苦。
3、東北大量資源被日本掠奪,為其侵略提供資源。
4、華北失去屏障,加速日本進攻關內,使全面侵華加快
新知講解
一·二八事變
1.
時間
2.
地點
1932年1月28日-3月3日
上海市與周邊地區
駐守上海的第十九路軍在蔣光鼐、蔡廷鍇指揮下奮起抵抗。
3月3日,日軍在英、美、法等國“調停”下,宣布停戰
3.
過程
華北危機
日本占領東北后,又將侵略魔爪伸向了華北。日軍在華北不斷制造事端,欲使“華北獨立”,以圖直接控制華北,將華北從中國
分割出去
華北事變標志著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日本侵占華北的具體謀略,使用了“華北分離”的政策。這一政策的實施方法,則和炮制偽“滿洲國”的手法如出一轍,即收買小部分漢奸,強奸民意,憑空捏造出“地方自治”的假象,在刺刀威脅下實現“自治”,進而在刺刀控制下完成“獨立”。這完全是日本侵略者一手制造的自欺欺人的荒誕鬧劇。
東北抗日聯軍
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裝部隊。“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國東北以后,由部分原東北軍、中共抗日游擊隊、農民暴動武裝、義勇軍等組成。1936年2月改稱東北抗日聯軍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斗爭,消滅日本關東軍十八萬,東北抗聯牽制了數十萬日偽正規軍,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抗日戰爭。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他們是中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戰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的革命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偉大功績。
新知講解
一·二九運動
新知講解
1.
時間
2.
地點
1935年12月9日
北平
3.
原因
日本占領中國東北后,又不斷在華北制造事端,欲使“華北獨立”,以圖直接控制華北,將華北從中國分裂出去,這激起了全中國人民的反抗。
新知講解
一·二九運動
4.
主力軍
青年學生
5.
領導者
中國共產黨
6.
運動口號
“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
7.
意義
掀起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
《義勇軍進行曲》原是影片《風云兒女》所作的主題歌。這部影片描寫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詩人辛白華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為拯救祖國,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英勇殺敵的故事。它在影片中首尾兩次出現,給觀眾極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抗戰歌曲。新中國成立后,把它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義勇軍進行曲
1.
創作時間
1935年12月9日
2.
作曲人
田漢(填詞)
聶耳(作曲)
田漢
聶耳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
冒著敵人的炮火,
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
前進!前進!前進、進!
義勇軍進行曲
中共確立抗日統一戰線政策
1935年8月1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王明等人根據共產國際會議精神的要求,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和中共中央名義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基本內容。
1936年8月15日,共產國際致電中共,要求中共與蔣介石就共同抗日進行和談。
1935年12月17日,中國共產黨瓦窯堡會議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
1936年1月,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聯名發出《紅軍為愿意同東北軍聯合抗日致東北軍全體將士書》。
1936年2月,中共宣布開始東征抗日。
新知講解
西安事變
1.
時間
2.
地點
1936年12月12日
陜西西安
3.
原因
(1)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當時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2)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推動,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影響
(3)張學良、楊虎城多次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均遭到拒絕
4.
主要人物
新知講解
張學良
楊虎城
6.
要求(目的):
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7.
共產黨態度:
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實現全民族抗日
5.
經過
勸說無望,“兵諫”,扣押蔣介石,
通電全國,主張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不能殺。如果殺掉蔣介石,當時中國會……
蔣介石迫害許多共產黨,應該殺掉他。
被蔣介石視為死對頭的共產黨人又是什么樣的反應呢?
討論:
活動與探究
8.
結果
新知講解
蔣介石被迫同意停止內戰,聯共抗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9.
意義
標志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是中國歷史發展方向轉換的樞紐
①中日民族矛盾是當時主要矛盾,反抗日本侵略是人民共同目標;
②日本侵華也嚴重威脅了蔣介石統治地位;
③中共讓步和合作抗日的誠意;
④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對國民政府的壓力;
⑤國民黨內部有民族自尊心和愛國情感的抵抗派要求聯共抗日。
歸納分析:西安事變為什么能夠和平解決?
2.
為什么毛澤東、周恩來等對張、楊評價很高?
因為西安事變把全國抗日民族運動推向高潮,符合全國人民的愿望。國共由分裂對峙走向合作抗日,成為當時扭轉時局的關鍵,張學良、楊虎城作為事件的主角,不顧個人安危,以民族大義為重,體現了強烈的民族精神,所以毛澤東、周恩來等對他們評價很高。
不應該。因為當時日本全面侵華的野心已昭然若揭,中華民族處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應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一致對外,共同抗日,不能因內戰而給日本有可乘之機
1.
西安事變后,是否應該公審蔣介石?
問題解答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談一談:我們今天應該如何對待這段日本侵華歷史呢?又該給我們怎么樣的啟示呢?
落后就要挨打,國家富強才能抵抗外來侵略。
牢記歷史,警鐘長鳴,居安思危,樹立憂患意識。
我們熱愛和平,更要捍衛和平。
位于沈陽的紀念館形似一本翻開的臺歷,臺歷的右面刻著事件發生的日期。臺歷上密布著千瘡百孔的彈痕,隱約可見無數個骷髏,象征著千萬個不泯的冤魂在吶喊和呼號。歷史仿佛凝固在這個日子,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沉痛的日子。
“九·一八”事變
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一·二八”事變
華北事變
抗日救亡運動
1.
中國共產黨:
主張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組織東北抗日聯軍,開展抗日游擊戰。
2.
學生:
“一二·九”運動
3.
東北軍民:
東北抗日義勇軍
4.
國民黨愛國官兵:
西安事變(1936.12.12)
十九路軍·蔡廷鍇、蔣光鼐
新知講解
1.
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下列史實,正確的是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②西安事變
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④“九一八”事變后,民族矛盾上升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①②③
D.
③④①②
2.
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東北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國人民對日軍野蠻侵占我國東北的憤懣之情。東北的淪陷開始于


A.
“九一八”事變
B.
西安事變
C.
“七七”事變
D.
“八一三”事變
課堂練習
D
C
課堂練習
3.
下圖是1936年12月13日關于當時一場兵諫的新聞報道。據此回答題目。
(1)
從新聞報道中我們可以獲取的重要歷史信息是(

A.
日本策動“九一八”事變,東北三省淪陷
B.
日軍突襲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
C.
張、楊逼蔣抗日,西安事變爆發
D.
中國全民族的抗日戰爭正式開始
(2)
導致這場兵諫的根本原因是


A.
蔣介石主張停止內戰,一致對外
B.
國民黨內部不同派系的利益之爭
C.
中共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
中日矛盾逐漸成為當時的主要矛盾
C
D
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姚醒吾是湖州唯一的一位共和國開國少將,1955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
(1)分析姚醒吾投身革命的歷史背景。
(2)結合相關史實,分析姚醒吾遭到反動當局通緝的原因。
(3)結合姚醒吾“轉戰南北”的經歷,列舉他參與了哪些重大歷史事件。
課堂練習
4.
(1)國共兩黨合作,在全國范圍內迅速展開了聲勢浩大的國民革命運動。或者為了打倒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國民政府進行了北伐戰爭。
(2)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中國共產黨黨員和革命群眾,宣告了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
(3)到達陜北吳起鎮,參加了紅軍長征;擔任八路軍留守兵團供給部副部長,參加了抗日戰爭;擔任東北野戰軍東線兵團供給部部長,參加了解放戰爭或遼沈戰役。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
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
詳情請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犍为县| 中宁县| 黄龙县| 达日县| 甘谷县| 长兴县| 富民县| 永胜县| 察隅县| 民权县| 福清市| 曲周县| 合作市| 南昌市| 宣武区| 团风县| 五华县| 宁远县| 杨浦区| 大英县| 页游| 涡阳县| 营山县| 昌江| 安泽县| 文水县| 荣成市| 永靖县| 榆中县| 罗城| 彩票| 洱源县| 惠东县| 通辽市| 蓝田县| 潞城市| 蒲江县| 湟中县| 焉耆| 湘阴县| 镇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