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浣東初中2020學年第一學期9月份 九年級社會階段性檢測 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考生須知: 1.全卷分試卷Ⅰ、試卷Ⅱ,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 2.答題前,先用鋼筆或圓珠筆在答題卷的密封線內規定位置上填寫學校、姓名、考號,試場所在教師; 答題時,把試卷Ⅰ選擇題的答案字母寫在試卷Ⅱ上相應的位置;試卷Ⅱ題目直接做在答題卷上。 3.考試結束后,只將答題卷交回。 試 卷 Ⅰ(選擇題 共40分) 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百年前的一場世界戰爭,“令全歐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這是歐洲一場野蠻兄弟的殺戮,歐洲沒有哪個國家是這場戰爭真正的勝利者”。材料描述的戰爭是 A.英法戰爭 B.第一次世界大戰 C.蘇德戰爭 D.第二次世界大戰 2.1905—1913年“共和”一詞出現的頻率遠遠高于“民主”的頻率,其原因包括 ①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 ②三民主義思想的影響 ③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 ④新文化運動的推動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根據下表反映的信息,分析這一時期影響外資在華辦廠的因素,主要包括 1912-1915年外資在華創辦工廠數量變化表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工廠數(家) 46 46 12 2 ①新文化運動的沖擊 ②歐洲列強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戰 ③五四愛國運動的影響 ④辛亥革命刺激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想象歷史場景是學習歷史的一種方法。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國,可能會看到的場景有 ①人們乘火車出行 ②報紙上刊登著北伐戰爭的消息 ③有人閱讀《新青年》 ④青年學生熱議巴黎和會的情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申報》“時評”欄目曾評述說:“今之時局,略似春秋戰國時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對于各省,猶東周之對于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這一時局出現在 A.太平天國運動時期 B.義和團運動時期 C.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D.辛亥革命時期 6.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膾炙人口的口號、標語等往往有著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下列口號、標語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②“民主”與“科學” ③“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④“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7.人們用“日出東方”“星火燎原”“力挽狂瀾”“燈塔指引”“進京趕考”五個關鍵詞來概括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不朽業績。其中與“星火燎原”直接對應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A.中共一大召開 B.秋收起義 C.工農武裝割據 D.遵義會議 8.為了弘揚長征精神,某校學生編排課本劇《紅軍不怕遠征難》。下列可入選的臺詞或劇情是 甲:長征,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 乙:紅軍巧渡金沙江后,揮師北上,然后爬雪山、過草地。 丙:葉挺獨立團攻克汀泗橋、賀勝橋,直逼武昌城。 丁:長征播下了革命的種子,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A. 甲、乙 B.乙、丁 C.甲、丙 D. 丙、丁 9.紅色旅游也是青少年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方式之一。諸暨某校學生夏令營計劃進行一次紅色旅游,選擇了“井岡山—瑞金—南昌”路線,他們可能看到的紅色旅游景點有( ) ①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 ②井岡山革命舊址群 ③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舊址 ④八七會議舊址 A.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0.1937年8月,約30萬件故官文物奉令分三路緊急西遷,經過湖北、湖南、河南等省,碾轉萬里,于1939年先后到達貴州、四川,并得到妥善保存……。文中舉措( ) ①迫于日本的全面侵華戰爭 ②開始于淞滬會戰時 ③打破了日軍速勝計劃 ④保留了中華文化遺產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20世紀四十年代,《抗戰通俗畫刊》刊載了畫家邵恒秋創作的漫畫《日本的今昔》(下圖),其昭示的主題是( ) left0 A.日本侵華,蓄謀已久 B.浴血抗日,速戰速決 C.民族覺醒,抗戰必勝 D.中國國力已超日本 12.它可以說是一件不幸中之大幸的事,既幫助統一了國家,也停止了內戰,蔣中正不再被做抗擊日軍的絆腳石,而是具有新使命的民族英雄,領導了中國統一戰線抵抗外來侵略。”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北伐戰爭 B.盧溝橋事變 C.西安事變 D.抗日戰爭 13.金沖及在《二十世紀中國史綱》中指出:“紅軍長征,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而且是在極端險惡的情勢下進行的”。其中的“極端險惡的情勢”是指 ①侵華日軍的飛機轟炸 ②國民黨的圍追堵截 ③黨內的“左”傾錯誤 ④險惡的自然環境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主席說:“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以下最能體現毛澤東同志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是 A.領導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B.領導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道路 C.領導工農革命軍發動了秋收起義 D.領導先進分子成立了中國共產黨 15.位于嵊州、奉化和余姚交界的四明山被稱為浙東抗日的“心臟”,是新四軍抗日的重要基地之一。新四軍誕生于 A. 革命統一戰線旗幟下 B. 國共對峙的烽火中 C.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 D. 解放戰爭時期 16.2014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9月3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直接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A.中國對日本正式宣戰 B.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C.中國戰區受降儀式 D.日本向盟國投降儀式 17.轉折,表示事物的轉變,指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改變原來的方向、形勢等。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族主義革命的過程中,經歷了幾次重要的歷史性轉變。下列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性轉變”的敘述,正確的是 A 五四運動 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 B 秋收起義 從國共合作到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轉變 C 遵義會議 中國共產黨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轉變 D 一二?九運動 由國共內戰到聯合抗日轉變 18. 下列表格歸納了近代以來先進中國人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四次重大探索。請按提示在下表的①、②處填寫最佳答案 夢想 重大探索 代表人物 自強求富夢 洋務運動 李鴻章 變法強國夢 戊戌變法 康有為 民主共和夢 辛亥革命 孫中山 ② 陳獨秀 A.①民主科學夢②新文化運動 B.①民主科學夢②五四運動 C.①民主富強夢②新文化運動 D.①民主富強夢②五四運動 19. 日本新版歷史教科書把日本在20世紀對亞洲國家的侵略美化為“把亞洲人民從歐美統治下解放出來”。以下史實中,使這一謊言不攻自破的有 ①發動甲午戰爭 ②制造“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東北 ③制造“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④制造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 ③ 20.沈從文曾讓兒子讀胡適的詩《希望》“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兒子沒看完便說:“這種詩像小孩寫的!”沈從文說:“那時候能寫這種小孩子東西已經很了不得。沒人提倡這些,你就讀不到那么多新書,我也不會寫小說。”這個故事與新文化運動內容聯系最緊密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B.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C.提倡科學,反對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二、非選擇題(5大題,共60分) 21、(11分) 每個時代都有青年勇立潮頭,走在前列。 材料一:務望全國工商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出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今與全國同胞立兩個信條道: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起來呀!----《北京學界全體宣言》(節選) 材料二:六月三日北京學生大批被捕的消息傳來,上海的愛國運動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出現大規模的工廠罷工和商店罷市。那時,上海的產業工人近二十萬人,加上交通運輸工人、手工業工人和店員共達五十萬人。五日上午,日本內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紗廠的工人首先罷工,其他工人相繼響應罷工。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1)根據材料一指出青年學生在這場運動中的作用。并結合材料二分析運動主力的變化對中國革命進程有何推動作用? (3分) 2847975200025材料三: left0 (2)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回答材料三的青年們是如何為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奉獻青春的(4分) 材料四: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要用欣賞和贊許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創新創造,積極支持他們在人生中出彩,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績點贊、喝彩,讓青春成為中華民族生氣勃發、高歌猛進的持久風景,讓青年英雄成為驅動中華民族加速邁向偉大復興的蓬勃力量!” (3)聯系以上四則材料,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你將如何努力成為“驅動中華民族加速邁向偉大復興的蓬勃力量”?(4分) 22、(14分)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他領導的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 材料一:孫中山先生是杰出的愛國主義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他奮斗的一生留給我們寶貴的財富。 1866年出 生于廣東 1894年創 辦興中會 1905年 1911年 1924年 1925年 逝世 (1)結合年代尺,梳理孫中山奮斗的-104775462915一生,請對年代尺上的三個時間,補充孫中山的革命事跡(3分) 材料二: 鳳凰網對“你認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問題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2)依據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二中人們認為武漢和南京可以代表辛亥革命的理由。(4分) 中華民國的成立并沒有給人們帶來預期的民族獨立、民主和社會進步。 小敏 甲同學: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義的變革,為以后中國人民的革命打開了道路。 小東 (3)兩位同學對辛亥革命的評價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7分) 23、(12分)歌曲往往唱出了某個時代的聲音,吹響了某場運動的進軍號角。 材料一:“打倒列強,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國民革命歌》 材料二:“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義勇軍進行曲》 (1)結合材料一、二,運用所學知識,分別指出這兩首歌曲所反映的時代背景。(4分) “ (2)請引用《國民革命歌》原文,聯系相關史實,說明國民革命運動目標實現情況。(4分) (3)請結合14年抗戰時期的兩個主要史實,說明中華民族在最危險的時候是如何逐步“筑成我們新的長城”的?(4分) 24.(12分)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也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 材料一:“我們為什么要發動這樣的運動?為爭地盤嗎?不是!為泄私憤嗎?也不是!我們反對政府屈辱的外交!國都要亡了,還在這里出死力自相殘殺,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國運動的八項主張。” ——1936年12月16日張學良、楊虎城《告全體將士書》 (1))材料一中的“自相殘殺”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的事件的結果有何轉折意義?(2分) 材料二: (2)據圖分析抗日戰爭取得最后勝利的原因分別是什么?(6分) (3)分析下列表格中的數據,簡述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重大意義。(4分) 軍民傷亡(人) 物資損失(美元) 其它 世界 9000萬 4萬億 -- 中國 3500萬 1000億(直接) 5000億(間接) 抗擊和牽制了日本2/3以上的陸軍主力,殲滅日軍150,0000余人 25、(10分)艱難探索道路,道路決定命運。 材料一: (1)根據材料一,分析圖1與圖2反映的內容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2分) 材料二: 292417534290 革命根據地分布示意圖 遵義會議會址 (2)根據以上兩張圖片反映的史實,說明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從幼年走向成熟的?(6分) 材料三: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毛澤東 (3)綜上所述,你得到了哪些感悟?(2分) 浣東初中2020學年第一學期9月份階段性檢測 九年級社會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 1-5 BBDBC 6-10 DCBCA 11-15 CDDBC 16-20 DCACB 二、非選擇題(5大題,共60分) 21. (11分)(1)先鋒作用。(1分)此后,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或者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奠定階級基礎。)(2分) (2)日軍占領東北后,又企圖將華北從中國分割出去。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北平青年學生掀起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一二.九運動,全國掀起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4分) (3)大力弘揚和培育愛國主義精神; 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勇于實踐,注重創新; 服務社會,承擔責任,實現人生價值等。(答2點4分) 22. (14分) (1) 1905年 創立中國同盟會; 1911年 領導辛亥革命; 1924年 創辦黃埔軍校(國民黨一大召開)(3分) (2)武漢:辛亥革命爆發地(武昌起義)(2分);南京: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2分) (3)不矛盾。(1分)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3分) 另一方面: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從此中國進入北洋政府統治時期。軍閥割據混戰,國家四分五裂,社會秩序一片混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3分) 23. (12分)(1)①一戰結束后,歐美列強加緊對中國政治和經濟的控制與侵略。北洋軍閥統治下的中國,軍閥混戰割據愈演愈烈,社會動蕩不安,經濟發展遇到嚴重障礙。為了打倒列強,除軍閥,實現國內和平與統一,國共進行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②日軍占領東北后,又企圖將華北從中國分割出去。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中日矛盾已上升為中國國內的主要矛盾,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國共進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2分) (2)“打倒列強”-------北伐軍進入漢口英租界;“除軍閥”------北伐軍擊潰吳佩孚主力、消滅孫傳芳主力。這說明國民革命運動目標部分實現了。(2分)但由于蔣介石等人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國民革命運動最終失敗,目標沒有全部實現。(2分) (3)①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在共產黨的努力下,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至此,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②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后,共產黨通電全國,蔣介石也表示準備抗戰。不久,國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兩點給4分) 24. (13分)(1)國共內戰∕國民黨圍剿共產黨 西安事變的和平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3分) (2)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 ②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 ③國民黨愛國將士在正面戰場奮勇作戰。(6分) (3)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牽制和消滅了大量日軍兵力;(2分)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重大貢獻。(2分) 25.(10分 (1)圖1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圖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2 (2) 總結大革命失敗教訓,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開辟了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新道路。(3分) 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3 (3)中國革命要立足國情,從中國的國情出發,走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