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求索真理的歷程合作探究從一百多年前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中關于蘭渝鐵路的建設構想到今天現實生活中的蘭渝鐵路,需要什么條件?第一框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求索真理的歷程求索真理的歷程一、實踐及其特點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動物人類特有自然界人類社會≠主觀思維活動≠認識活動1.實踐的含義≠認識方式性質對象注:實踐是種直接現實性活動,能把觀念變為現實存在主體注意: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存在變成現實的存在蓋房子設計方案(主觀)房子(客觀)(實踐)實踐是連接主觀和客觀的橋梁求索真理的歷程求索真理的歷程2.實踐的基本形式下列哪些屬于實踐活動?1.大猩猩用樹枝鉤白蟻2.學生開辯論會、學習理論3.學生在教室聽課4.老師講課5.修建長江三峽水利工程6.行政機構改革7.科學家到南極進行科學考察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科學實驗活動(最基本的)√√√√實踐的基本形式求索真理的歷程3.實踐的特點實踐主體實踐工具實踐對象修建蘭渝鐵路這一實踐活動由哪些基本要素構成?這些要素的共同特點是什么?(1)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實踐的主體、對象、手段都是客觀的;實踐過程及其結果受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的制約,也具有客觀性)求索真理的歷程從蘭州到重慶約有850公里的距離,途中不僅要翻越海拔3000米的秦嶺,還要面臨復雜的地質環境,如果走汽車運輸需要3-4天的時間。蘭渝鐵路建成后,從蘭州到重慶只需要10個小時,節約了一半的運輸成本,不僅解決了運輸難、成本高的問題,而且為區域協同發展創造了新空間和新動力。思考:修建蘭渝鐵路有何目的?說明實踐活動有何特點?合作探究(2)實踐具有能動性(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求索真理的歷程合作探究:為什么蘭渝鐵路在一百年前只存在于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中,而我們今天卻建成了蘭渝鐵路,出現在了現實生活中?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實踐的內容、形式、規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3)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的發展著的實踐不是單個人的孤立的活動,而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求索真理的歷程知識點小結3.實踐的特點(1)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2)實踐具有能動性(3)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總之,實踐是人有意識、有目的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是社會歷史性的活動。求索真理的歷程問:蘭渝鐵路從設計到整個施工修建過程中,體現了實踐與認識有什么關系?蘭渝鐵路修建,使得從蘭州到重慶由原來的3-4天縮短到只需要10個小時,節約了一半的運輸成本。不僅解決了運輸難、成本高的問題,而且為區域協同發展創造了新空間和新動力。合作探究求索真理的歷程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蘭渝鐵路沿線地質條件復雜。蘭渝鐵路穿越區域性大斷裂10條、大斷層87條,所經地區地震、暴洪、泥石流災害多發,號稱"地質博物館"。蘭渝鐵路通過的黃土高原區和秦嶺高中山區,位于青藏高原隆升區邊緣地帶,在區域地質上位于華北、揚子、青藏(柴達木、羌塘等)諸小板塊相互匯集部位,地質環境極為復雜特殊。問:修建前,對蘭渝鐵路沿線地質狀況的認識是如何獲得的?體現了實踐與認識有什么關系?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求索真理的歷程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唯一來源(≠途徑)思考:是不是獲得認識都需要親身實踐?如果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就得親口嘗一下嗎?獲得認識的途徑直接經驗間接經驗直接通過實踐獲得通過學習知識或從別人那里獲得通過實踐獲得都是實踐的產物求索真理的歷程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問:上述材料體現了實踐與認識有什么關系?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在蘭渝鐵路修建過程中,胡麻嶺隧道不斷出現的圍巖液化和突水涌沙現象,不僅使工程進度放緩,而且還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面對這些難題,工程師們不斷研究調查,終于找到了解決辦法:利用注漿機注入水泥和硅酸鈉溶液,使其迅速凝固。求索真理的歷程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人們實踐(1)新問題遇到產生新要求推動新探索和研究(2)實踐的發展提供認識工具認識的發展促進(3)鍛煉人的認識能力實踐提高求索真理的歷程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問:上述材料體現了實踐與認識有什么關系?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為了解決胡麻嶺隧道遇到的困難,工程師們不斷研究調查,提出了一種解決辦法:“就是利用注漿機注入水泥和硅酸鈉溶液,在10秒內使其迅速凝固”。施工隊通過采用工程師們提出的這個辦法,最終解決了胡麻嶺隧道突水涌沙問題,解決了外國人都不能解決的難題。A.認識本身不能回答。B.客觀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C.實踐是把主客觀聯系起來的橋梁和紐帶,只有實踐,才能檢驗主觀認識與客觀事物是否相符合。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求索真理的歷程求索真理的歷程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問:上述材料體現了實踐與認識有什么關系?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工程師們通過調查研究,提出的解決胡麻嶺隧道突水涌沙問題的辦法:“利用注漿機注入水泥和硅酸鈉溶液,在10秒內使其迅速凝固”。最終被施工隊采用并解決了胡麻嶺隧道突水涌沙的問題。求索真理的歷程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4.實踐是認識目的認識從實踐中來認識指導、服務實踐認識在實踐中發展認識由實踐來檢驗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表現4點)小結實踐決定認識求索真理的歷程重點掌握原理內容:(1)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正確的認識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則會阻礙實踐的發展。(2)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作用。方法論:一方面堅持實踐的觀點,積極參加實踐活動,豐富和發展我們的認識;另一方面,要求我們注重認識的反作用,重視科學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針對訓練D求索真理的歷程1.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當今時代,知識更新不斷加快,社會分工日益細化,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青年要珍惜韶華、不負青春,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內在素質,錘煉過硬本領,使自己的思維視野、思想觀念、認識水平跟上越來越快的時代發展。這一論述蘊含的認識論道理是( )①源于直接經驗的認識是真理性認識②以實踐為基礎的認識具有直接現實性③時代和實踐為認識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和需要④實現認識與實踐的統一需要不斷提升主體素質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探究世界的本質針對訓練A2.為了應對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針對第一代互聯網數據包傳送格式設計時的局限性,世界互聯網工程組織設計并正式發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聯網的數據包傳送格式。這表明A.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B.實踐是認識的來源C.真理具有客觀性絕對性D.認識推動事物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1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ppt 六集電視紀錄片《輝煌中國》 截取視頻.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