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社會·法治10月份獨立作業出卷人:繆佳嘉審核人:黃青青考生須知:1.考試卷分試卷Ⅰ和試卷Ⅱ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2.所有答案都必須做在試卷Ⅱ標定的位置上,務必注意試題序號和答題序號相對應。試卷Ⅰ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孫中山是偉大的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在他的推動下,成立的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革命政黨是( )A.興中會B.同盟會C.光復會D.強學會2.有人說:“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這是因為辛亥革命( )A.傳播了民主共和觀念B.結束了專制獨裁統治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D.改變了近代社會性質3.圖片是歷史的痕跡,請為下面四幅圖片排序( )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①③②④4.“五四運動是個分水嶺,從此軍閥要過時,國會的花要謝,從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幕府以來的士,從袁世凱訓練下來的兵,都要讓給新的知識分子與北伐革命軍了。”這表明五四運動( )A.改變了國家性質B.社會領導力量發生了變化C.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D.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5.“燈閃著,風吹著,蟋蟀叫著,我坐在床上看書,月亮出來了,風息了,我坐在椅子上唱歌”,這是末代皇帝溥儀(1906-1967)在17歲時寫的一首新詩。和文言文相比,這種平易通俗的文風受益于(??)A.洋務運動B.辛亥革命C.新文化運動D.五四運動6.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理念,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的紹興鄉賢是( )A.蔡元培B.魯迅C.周恩來D.秋瑾7.2020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紀念日。某班同學要設計“中國共產黨成立背景”的主題黑板報,下列作為板報內容不恰當的是( )A.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B.十月革命的影響C.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發展壯大D.國民黨一大召開8.“共爭青島歸還,同看國賊罷黜;歡呼學生復課,慶賀商店開門。”該對聯反映的歷史事件( )①促成了革命統一戰線②取得了一定的勝利③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④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9.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中寫道:“盡管中國告別了過時的政治體制,往昔的陰影卻繼續沉重的支配著社會習俗和思想生活。政府改頭換面了,但它的精神實質與過去一樣。”這意在說明A.洋務運動的局限性B.戊戌變法的進步性C.辛亥革命的意義D.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10.芮恩斯在《一個美國外交官在中國》中寫道:“我向上海的總領事發出指示,告誡美國僑民團體,既不要鼓動也不要反對這場運動……沒有人會不同意中國學生的目的和理想,他們是在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戰。”材料中提及的“這場運動”取得的初步勝利是(??)①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②推翻了北洋政府的統治③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④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1.某校為“紀念孫中山逝世95周年”編排一話劇,下列場景中孫中山不可能出現的是( )A.中國同盟會成立B.南京臨時政府成立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D.北伐戰爭勝利進軍12.1919年6月《新國報》載“此次滬(上海)上風潮始由學生罷課,繼由商人罷市,近日將有勞動工人同盟罷工。初因青島外交…后即以釋放京師被捕學生并罷斥曹汝霖等三人為要求條件。”上述新聞中透露該風潮的信息有()①運動已擴展到上海②學生是運動的先鋒③工人已經舉行浩大罷工④運動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質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中共誕生后,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這里的“新”不包括( )A.革命出現了嶄新的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B.革命開始以武裝斗爭為主要手段C.馬克思主義開始成為革命的指導思想D.革命以共產主義為遠大目標14.下列對新文化運動的描述正確的是(??)①學術思想自由的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②運動中胡適系統地提出了文學革命的主張,倡導用白話文寫作③魯迅在此期間發表的《狂人日記》大力鞭笞封建禮數④這場運動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董必武于1961年寫了一首懷念戰友的詩:“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泛舟語從容,濟南名士知多少,君與恩銘不老松。”董老詩中寫的是()A.八七會議B.國民黨一大C.中共一大D.遵義會議16.北伐戰爭是國民革命洪流的最強音。下列宣傳標語最能體現這一時代“最強音”的是()A.外爭主權內除國賊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打倒列強除軍閥D.創立民國平均地權17.2019年9月投入使用的普通高中語文部編教材,從古風、民歌、絕句、律詩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均有呈現。該教材共選入古代詩文67篇(首),占全部選文數(136篇/首)的49.3%。部編語文教材的使用()①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②說明了文化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③凸顯了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④展示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8.染衣、釀酒、織布、古法造紙、制作胭脂口紅……這個叫李子柒的姑娘,把傳統文化和田園生活拍成視頻上傳網絡,深受海內外網友喜愛。她用自己的方式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活出了中國人的精彩和自信。這啟示我們要(???)A.固守傳統文化B.樹立文化自信C.否定中華文化D.拒絕外來文化19.在抗擊新冠肺炎中,醫護人員“迎難而上、救死扶傷”、普通勞動者“團結高效、無私奉獻”、機關社區工作人員“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大家用愛心和初心共同譜寫了新時代偉大的“抗疫精神”。這精神(???)①體現了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表現為挑戰權威的批判精神③是激勵全國人民戰勝疫情的精神動力???④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0.漫畫中男生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A.文明B.友善C.平等D.誠信試卷Ⅱ二、綜合題(5大題,共60分)21.(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武昌起義后的兩個月,孫中山才從美國歸來。記者問他帶回多少錢支持革命時,孫中山回答:“予不名一錢也,所帶回者革命精神耳!”12月底,名省代表在南京舉行臨時大總統的選舉,孫中山被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為什么既沒有親自參加武昌起義,又沒錢支持革命的孫中山卻依然被選為臨時大總統?(3分)材料二: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它規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言論、著作、刊行,及集會、結社之自由”、“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臨時大總統副總統,由參議院選舉之”、“法官獨立審判,不受上級官廳之干涉”。材料三:梁啟超《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中指出:“在(民國初年)官府之文告,政黨之宣言,報章之言論,街巷之談說,道(說)及君主,恒必以惡語冠之隨之。”1915年,袁世凱公開復辟帝制,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袁世凱身敗名裂,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2)材料二、材料三分別表明辛亥革命具有怎樣的進步意義?(4分)材料四:陳獨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中指出: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3)“德先生”和“賽先生“分別指什么?有人認為,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有思想文化領域的繼續,是對辛亥革命的”補課“。你贊成這一觀點嗎?請說明理由。(6分)22.(11分)2019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到會的都是北京中等以上學校的青年學生,其中有許多北京大學的學生……有人站在高處力喊‘開會’,即時高低不一的行行學生縱隊一變而成了團團圓陣。我站得靠后點兒,那幾位激昂憤發……每句話似乎都帶著爆發力,往往不等那段話說完,從最近的圓周起,齊拍的掌聲層層向外擴展。”——游行學生王統照(1)“五四”運動中,為什么首先行動起來的是青年學生,特別是北京大學的學生?(4分)材料二:對于五四運動的爆發??在巴黎的中國政治領袖、中國學生各組織、華僑代表等,每日必往中國代表團總部,不斷要求代表團明確保證,不允保留即予拒簽。他們還威脅道,如果代表團簽字,他們將不擇手段,加以制止。”——《顧維鈞回憶錄》(2)五四運動的發生和發展蘊含著中國內政和外交深刻互動,請分別用史實說明五四運動前后這一深刻互動。(4分)材料三:雄偉的工人和學生的隊伍走上了街頭,全國范圍內激揚起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浪潮。……特別是一向被人輕視的工人群眾也發出了怒吼,這是一支真正能制一切反動派于死命的偉大生力軍。……處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偉大時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發生一種激烈的變化。——吳玉章《回憶五四前后的思想轉變》(3)結合材料三,分析五四運動的影響。(3分)23.(14分)2020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據此回答以下問題。材料一:(1)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回答圖1、圖2所反映的歷史信息,并分析圖1與圖2反映的內容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6分)材料二:以下地圖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在各城市的奮斗足跡。(2)根據地圖,請選擇兩個地點,例舉史實,說說它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6分)舉例:我選擇:成就——北京1949年10月1日下午,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奮斗,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材料三:(3)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華民族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聯系材料,從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感悟?(2分)24.(8分)一段文摘,一首歌曲都隱含著歷史的信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一段文摘】材料一:三年以來,吾人于共和國體之下,備受專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政體,果能鞏固無虞乎?立憲政治,果能施行無阻乎?以予觀之,此等政治根本解決問題,猶待吾人最后之覺悟。——陳獨秀《吾人最后之覺悟》(1916年2月15日《青年雜志》第1卷第6號)(1)材料一中“專制政治”具體指什么?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出現“共和國體之下,備受專制政治之痛苦”的原因。(4分)【一首歌曲】材料二::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睜開眼吧小心看吧,哪個愿臣虜自認!……沖開血路,揮手上吧,要致力國家中興,豈讓國土再遭踐踏,這睡獅已漸已醒。——《萬里長城永不倒》(2)材料二這首歌從一個側面反映了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歷史,這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是一部“國人漸已醒”的歷史。請運用所學知識,選用兩個史實說明這一時期“國人漸已醒”。(4分)25.(14分)始發于武漢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致力于抗擊疫情一線的鐘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訪時說:“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1)根據所學知識,列舉兩個20世紀一二十年代的史實,證明“武漢本來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4分)材料二: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歷史上從來沒有被艱難險阻壓垮過,也必定取得疫情防控斗爭的全面勝利。——習近平▲中醫藥大顯身手。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國醫務工作者深入發掘古代經典名方,篩選和優化了一批有效方藥,如:“清肺排毒湯”在治療新冠肺炎中取得了較好療效,而該方則源自于漢代張仲景的《傷害雜病論》中的多個經典方劑。▲大美在逆行。面對疫情,全國緊急馳援湖北、武漢,29個省區市調派330多支醫療隊、4.2萬余名醫護人員馳援匯集疫區。▲眾志才成城。各地人們捐錢捐物,匯聚武漢,“我要報名”“讓我來做”2萬余名專項招募的志愿者忙碌在武漢的各個角落,為抗擊疫情筑起了一道道堅實防線。(2)綜合上述材料,從守望精神家園的角度,分析“我們必定取得疫情防控斗爭的全面勝利”的正確性。(8分)材料三: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中,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習近平2020年3月15日(3)給青春合格答卷,吾少年亦為英雄。綜合上述材料,談談我們該怎樣做自己的英雄。(2分)2020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社會·法治10月份獨立作業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BACBCADCDB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BACCDBAB二、綜合題(5大題,共60分)21.(13分)(1)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革命中有崇高的威望;1894年創辦興中會;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后任總理;并把同盟會的綱領概括為“三民主義“;并組織發動了一系列起義。(任意三點,每點1分)(2)材料二表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建立了中華民國(2分)。材料三表明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2分)。(3)民主和科學。(1分)贊成(1分),從新文化運動的背景看,辛亥革命以后,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政局混亂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經過痛苦的反思認識到:僅進行政治革命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啟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蕩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從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和影響看,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科學、個性解放、新文學和新道德,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的解放(4分)。如能從歐美訴思想解放運動都是在資產階級革命之前這一一般規律,得出中國的新文化運動是在一場革命運動之后的特殊現象,說明新文化運動是思想上的補課式啟蒙運動,可酌情加分。22.(11分)(1)新文化運動中民主科學等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2分),而北京大學是當時進步知識分子云集之地,在北京大學形成了一個以《新青年》編輯部為核心的新文化陣營,因此青年學生思想更為解放。(2分)(2)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對中國人民是一個巨大的刺激,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爆發。(2分)在五四運動的巨大壓力下,中國代表團作出了拒絕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的決定。(2分)(3)“全國激揚起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浪潮”說明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工人群眾也發出了怒吼”說明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我的思想上不能不發生一種激烈的變化”說明五四運動使人們的思想得到了極大的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3分)23.(14分)(1)圖1反映了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人們有了新的覺醒,馬克思主義逐漸吸引越來越多的進步青年,新文化運動在五四運動以后主要以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主(2分);圖2反映了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2分)聯系: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2分)(2)孕育——北京: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要求嚴懲親日賣國賊曹汝霖等人,五四運動爆發。五四運動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誕生——上海:1921年7月23日,來自各地的共產黨早期組織代表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起步——廣州: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開始第一次國共合作,1925年,國民黨在廣州成立國民政府,組建了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戰爭,沉重打擊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取得北伐的重大勝利。創立——井岡山: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部轉戰千里到達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過程中,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成熟——遵義: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落定——延安:位于陜北黃土高原中部的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全國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許多工農群眾、進步青年和知識分子,滿懷革命熱情,從四面八方來到延安,又從這里把革命的火種播撒到全國各地。(任選兩個,每個3分,其中選擇1分,發生的大事1分,影響1分,只有選擇,理由完全不對則不給分。)(3)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有救中國,要堅持黨的正確領導;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2分)24.(8分)(1)北洋軍閥(或袁世凱)統治。(1分)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出現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國家處于四分五裂狀態,政局動蕩不安,社會秩序混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辛亥革命以后,多數國民受封建舊文化的毒害很深,缺乏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和獨立人格(任選三點,每點1分)(2)①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②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了極大的解放。③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人們的思想獲得了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④1945年抗日戰爭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4分,任選兩點,每點2分)25.(14分)(1)①1912年,以武昌為起點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②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軍工程營打響起義第一槍,促進清朝統治迅速崩潰,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標志。③1920年,武昌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為共產黨的正式成立作了組織上的準備。④1926年,國民政府率領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在湖北的賀勝橋等地,擊潰了軍閥吳佩孚主力,占領武漢三鎮。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沉重打擊了列強,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⑤1927年在漢口舉行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任答兩個事例,每一事例2分,其中史實1分,影響1分)(2)①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2分)中醫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我們取得疫情防控斗爭的全面勝利提供精神動力。(2分)②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傳的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2分)醫務工作者和捐助者具有憂國憂民、道濟天下的愛國情懷,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為我們取得疫情防控斗爭的全面勝利提供精神力量。(2分)③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2分)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發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它為抗擊疫情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引領人民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關頭共戰疫情。(2分)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2分)醫務工作者、捐助者等踐行了愛國、友善的價值準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進步。(2分)(注:以上四點,任答兩點。)(3)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愛他人,服務社會,做負責任的人;將個體的生命和他人的、集體的、民族的、國家的甚至人類的命運聯系在一起,使生命從平凡中閃耀偉大。(答出1點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亦可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