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經濟生活知識要點解讀第四單元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九課 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市場經濟的含義。市場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注:①市場起基礎性作用是市場經濟有別于計劃經濟和傳統的商品經濟。②市場起基礎性作用不等于完全由市場起作用,要將市場和計劃結合起來。2. 市場調節的作用及其局限性(1)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主要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來進行市場經濟中,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是通過價格、供求及市場競爭來安排和調整的。(2)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即價值規律的積極作用)①市場能夠及時、靈活地反映市場供求變化,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注:市場的這一作用是通過供求和價格的相互影響來實現的。強調了市場調節資源在各部門的流入流出中達到均衡,實現了資源在不同部門的優化配置。②市場利用利益杠桿、市場競爭,調動商品生產者的積極性,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③由于各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稟賦不同,導致優勝劣汰,使資源向效益好的企業集中。(3)市場調節的局限性(即價值規律的消極作用)。①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包括市場不能調節、不能讓市場調節兩方面)市場不能調節國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給,而對于可能危害公眾利益的產品供給則不能讓市場來調節。②在市場可以調節的領域,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的弊端自發性:價值規律自發調節→市場主體自發追逐利益→可能導致盲目競爭、不當行為和兩極分化。盲目性:分散經營→盲目決策→一哄而上(下)→供求失衡→經濟波動、資源浪費。滯后性:聞價而行→事后調節→供求失衡→經濟波動、資源浪費。如果僅由市場調節,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附:區分市場的盲目性與自發性項 目 自發性 盲目性區別 含義 市場主體在價值規律支配下自發追求自身的利益 市場主體不可能掌握社會各方面的信息而無法控制經濟變化的趨勢表現形式 通過市場主體的不正當經濟行為來表現 通過市場主體經營決策的失誤來表現導致后果 市場秩序混亂和收入差距擴大 經濟波動和資源的浪費,資源不能合理配置解決手段 主要運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主要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聯系 (1)都是市場的弱點和缺陷的表現;(2)都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3)都需要以國家宏觀調控來彌補。3. 規范市場秩序的意義和措施。(1)規范市場秩序的意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具備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市場才能合理配置資源。良好的市場秩序需要市場規則來維護。(2)規范市場秩序的措施①良好的市場秩序要依賴市場規則來維護,市場規則以法律法規、行業規范、市場道德規范等形式,對市場運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體的規定;②必須加強社會信用建設,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③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規范和引導。附:市場規則(1)市場規則的形式:法律法規、行業規范、市場道德規范等(2)市場規則的內容第一,市場準入規則如沒有生產許可證照,產品不符合國家標準等違背市場準入規則。第二,市場競爭規則地方保護、非法壟斷違背市場競爭規則。第三,市場交易規則:自愿、平等、公平、誠實守信①自愿:反對強買強賣。如不合理搭售違反自愿原則。②平等:交易雙方身份地位平等;交易雙方機會均等。如“霸王條款”就違背機會均等原則。③公平:商品必須明碼標價;商品質量必須合格。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交易雙方的雙贏。如欺詐性價格、劣質商品就違背公平原則。④誠實信用:完全按照合同履行;提供合格商品。a.誠實信用的必要性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條件。b.怎樣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制度(規范市場秩序的根本方法)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當前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附:關于社會信用體系的完善(1)是什么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想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應以道德為支撐,以產權為基礎,以法律為保障。(2)為什么A、市場經濟既是法治經濟,也是信用經濟,建立健全的社會信用體系,是規范市場經濟的治本之策。B、誠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活動的基本精神,市場交易活動的基本原則。C、誠信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D、社會信用體系的完善,有利于減少道德失范,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有利于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節約成本;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現實原因:由于體制缺陷、利益驅動、道德失范、監管不力、懲罰不嚴造成了目前現實存在信用缺失的問題。(3)怎么辦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全社會及政府有關部門形成合力。國家: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精神,宣傳社會主義榮辱觀,盡快完善信用監管制度和失信懲戒制度,使失信者得到相應的懲罰。政府:政府應依法行政,提高全體公務員素質,建設透明、高效、務實、廉潔政府,打造法治政府、信用政府,作社會誠信的表率。企業:經營者應提高自身素質,提高職工的職業道德,遵循市場交易原則,依法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維護企業的信譽、形象。公民:公民應提高自身素質,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背信棄義為恥。4.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1)含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第一,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也叫“根本標志”),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區別。第二,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這是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注:我們通過發展市場經濟來實現共同富裕是有保證的:一是公有制為基礎,二是按勞分配為主體,三是實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共同富裕不是同時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而是讓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經營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第三,國家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也有宏觀調控,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更有成效。原因在于,一是公有制決定人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二是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作政治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把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優勢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市場和計劃兩種手段的長處。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比較5. 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與手段,說明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性(1)含義:宏觀調控是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調節和控制(2)宏觀調控的重要性(原因):①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為了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必須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②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更是由我國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標要求國家必須發揮宏觀調控職能。(3)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其中促進經濟增長是首要目標(首要目標不同于主要目標),四個目標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4)宏觀調控的手段(即怎樣加強宏觀調控?)第一,經濟手段。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經濟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來影響和調節經濟活動的措施。經濟計劃如:五年計劃、遠景規劃、十一五發展規劃。經濟政策有主要有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二者區別如下: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制定者 通過財政預算實現的,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 中國人民銀行直接制定實施手 段 財政預算(國債、稅收等) 利率、法定準備金率等目 標 通過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使之與總供給相適應 通過利率、法定準備金率等的調節來影響貨幣供應量,使之與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相符聯 系 ①都是經濟政策; ②都屬于宏觀調控中最常用的重要方式;③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實現宏觀調控的目標。注意:利息稅的調整屬于財政政策,而非貨幣政策。此外,經濟政策還包括價格政策、對外貿易政策等。價格政策:如最低限價、最高限價等,意在平抑物價,保護某些生產者或消費者的利益。對外貿易政策:如匯率、關稅等,調節進出口,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第二,法律手段。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注:法律手段包括兩方面,一是通過經濟立法進行事前調整,二是通過經濟司法進行事后調整。第三,行政手段。國家通過行政機構,采取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規定等調整經濟活動。注:行政手段的優點在于直接、高效,缺點在于易出現濫用權力行為,因此須必要時采用之。國家宏觀調控,應當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總體功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