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經濟生活知識要點解讀第十課 科學發展觀和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1)目標提出的原因:我們已經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發展目標,現在人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總體小康表現在兩個方面:①從微觀上看,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人們的消費結構,已經從溫飽型消費,過渡到小康型消費,部分向比較富裕型的服務類消費邁進。②從宏觀上看,國家的整體實力大大增強。但我們現在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實現全面小康,還需要進行長時期的艱苦奮斗。(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本世紀頭二十年,我們要集中力量,建設全面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時,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和發展中社會主義大國,將成為: ①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的國家。⑤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國家。2. 經濟建設的新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經濟建設方面要達到以下幾項新要求:(1)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④城鄉、區域協調互動發展機制基本形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鎮人口比重明顯增加。(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會就業更加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3)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注意: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與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一樣,是一種不平衡的發展過程。3.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樹立科學發展觀(1)為什么要樹立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2)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堅實基礎。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要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中央和地方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中,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營造良好國際環境。4. 說明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主要措施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1)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重要性: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要求:經濟發展要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2)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要求: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3)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要性: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新格局。(4)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重要性: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要求: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5)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要求: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6)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附:建設資源節約型 環境友好型社會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什么1、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2、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由我國基本國情決定的。(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是中國的基本國情。)3、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4、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保障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重要舉措。(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控制和降低對國外資源的依賴程度,對于確保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有著重要意義。)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有利于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推進,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率,保護環境,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總之,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事關現代化建設事業,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和重大舉措1、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循環經濟模式是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過程。它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2、把節約資源和“控制人口、保護環境”作為基本國策3、加強國家宏觀調控,實行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價格、財稅、金融等經濟手段。4、加強法制建設,完善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法律體系,強化監督管理,堅決制止一切浪費資源的行為5、積極開發和推廣資源節約、替代、循環利用和保護環境、生態的技術。6、構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消費方式。倡導綠色消費,鼓勵購買節能環保型汽車和節能省地型住宅等。7、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民眾的節約意識企業、個人、消費者應該怎么辦?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該進技術、改善管理,提高資源利用率,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增加節能型、環保型產品,力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個人─→提高節約意識、環保意識,并落實到行動之中;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理性消費,綠色消費。附: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建設創新型國家是什么1.自主創新的含義。自主創新有這樣幾個關鍵的要素:一是屬于自己的;二是創造出來的;三是新的東西。2.創新型國家的特征:科技貢獻率在70%以上,研發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一般在30%以下:所獲得的三方專利(美國、歐洲和日本授權的專利)數占世界數量的絕大多數。《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要以自主創新提升產業技術水平。為什么1、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匱乏,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現實原因)2、資源、環境技術瓶頸對經濟的約束要求我國加強自主創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企業經濟效益提高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的根本途徑,有利于調整經濟結構,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有利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4、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需要,有利于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5、是增強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6、是實現現代化的需要,是當今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然要求。怎么樣一是大力推進科技體制改革。要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二是制定和實施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通過稅收政策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實行支持自主創新的政府采購制度,引導各種金融機構支持自主創新與產業化,制定和完善促進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政策,繼續支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堅決查處和制裁各種違法侵權行為。三是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財政性科技投入。四是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青年科技人才,加大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和管理人才公開招聘力度。常見問題1、為什么要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是推動經濟技術進步的主要力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不斷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打造知名品牌,才能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2、在科技體制改革中,為什么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科學技術是重要的經濟資源,發揮市場的作用,可以使科技資源得到合理利用。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可以使科學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更好的滿足人們生活需要。3、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與我國對外開放的國策是否矛盾,請用我國對外貿易基本原則加以說明在對外貿易中應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的原則。自主創新是發展對外經濟關系,貫徹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的原則的要求。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可以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有利于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發展對外經濟關系,二者并不矛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