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第四節《細胞的生活》教學設計(第1課時)教材內容分析:1、課標要求:《細胞的生活》是初中生物十大主題之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的二級主題“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內容,本節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動物細胞、植物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等結構,以進行生命活動。并能描述細胞核在遺傳中的重要作用。2、教材分析:《細胞的生活》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2012年新版第二單元第一章第四節。本節內容主要闡述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以及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采取模擬實驗形式,使“細胞中的物質”的教學具體化。“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是本節的重點之一。“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是本節的教學難點,難在如何使學生理解細胞通過能量轉換器——葉綠體和線粒體實現能量的轉變。我列舉生活中做功的事例,自己錄制的太陽能小車視頻展示給學生,學生親自上臺來模擬太陽能小車的實驗,通俗地解釋能量的轉變。根據本校學生的情況,本節分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講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細胞控制物質的進出,能量轉化器——葉綠體和線粒體。一、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說出細胞中的各種物質是進行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2.舉例說明細胞膜的作用。3.解釋線粒體、葉綠體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二)能力目標1.通過問題和資料分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的能力。2.通過分析資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的能力。3.通過本節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概括的能力。4.說明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認同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2.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勤于思考,主動探究的能力。二、教學重點1.細胞中含有的物質的種類、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2.線粒體和葉綠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3.理解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三、教學難點1.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2.線粒體和葉綠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四、教學方法:我采用塔城市一中活動化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教學中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常見事例,引入“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的教學。例如,葡萄被晾曬成葡萄干,是由于葡萄細胞中的水分子通過細胞膜散失到空氣中去了。說明葡萄細胞中的糖類物質并未通過細胞膜到達細胞外。在授課中用自制的太陽能小車視頻展示給學生,同時還讓學生親自上臺來模擬太陽能小車的實驗,通俗地解釋能量的轉變。引出細胞中有兩個能量轉化器――葉綠體和線粒體。五、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教學課件,我自己用手機錄制太陽能小車運動的小視頻,蔗糖實驗的器材,種子燃燒實驗器材,花生,水果等,太陽能小車,臺燈(模擬太陽光)。學生準備:教材預習、水果、紙張。六、教學課時:第一課時七、教學過程(一)導入生物體是由細胞構成的,那么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歸根到底是在細胞中進行的,因此,我們身體里的每個細胞的生活都是需要物質和能量。今天學習第四節細胞的生活。(二)自主學習閱讀教材P50-53,完成以下幾個問題,并在書中勾畫出做好標注。【設計意圖】意圖給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同時邊學邊思考,邊標注,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起始課用5分鐘,布置本節課自主任務,培養自學習能力。(三)細胞中的物質1.演示實驗:糖在水中溶解。請學生嘗試分析糖在水中溶解消失的原因。結合課件的圖片解釋溶解的分子機制,說明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設計意圖】從日常生活中蔗糖在水中溶解的常識,初步形成物質的概念。并做演示實驗,讓學生親身親歷,有助于知識理解。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2.任務一:探究細胞中有哪些物質(四人小組合作)(1)花生印油實驗:在白紙上擠壓花生粒,觀察出現的現象。(2)品嘗水果:推測水果中有哪些主要物質。(3)小麥燃燒實驗:小麥能燃燒嗎?燃燒后留下的是什么?請各小組完成實驗后思考每個實驗的問題,完成后小組展示匯報。學生一一展示實驗結果,說實驗現象。【設計意圖】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做好高質量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正是我們這個社會需要的能力。通過組內自我展示,充分掌握學生思維及內容掌握程度,實行“生教生”。教師講解:燃燒小麥種子,初步形成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概念。細胞中的水和無機鹽屬于無機物,而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則屬于有機物。學生充分討論后得出結論:細胞中含有多種物質,如:水、糖類(包括淀粉)、脂類、蛋白質等,此外還有無機鹽和核酸等。學生小組匯報,教師板書。過渡:同學回答的都很好,老師給你們小小的獎勵,請學生品嘗葡萄干。【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常見事例。利用葡萄被晾曬成葡萄干實例引出下文,是由于葡萄細胞中的水分子通過細胞膜散失到空氣中去了。我們吃葡萄干時會感到酸甜可口,說明葡萄細胞中的糖類物質并未通過細胞膜到達細胞外。由此形象的引出細胞膜能控制物質的進出。(四)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1.請同學思考:這些物質是否進出細胞?物質進出細胞時要通過什么結構?細胞膜是否將細胞完全封閉起來呢?2.展示細胞膜控制物質出入細胞的圖片,學生通過觀察圖片,認同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的進出。【設計意圖】用生活常識舉例,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的概念。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3.動畫演示: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的進出。【設計意圖】動畫演示來總結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的進出,更形象直觀。同時也吸引學生眼球,使教學更靈活生動。(五)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1.物體的運動和生物的生活都是需要能量。能量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會從一種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形式。電能轉變為光能、熱能,化學能轉變為光能和熱能,化學能轉變為動能。2.觀察太陽能小汽車的運動(教師自己錄制小視頻)(1)太陽能小汽車運動的能量從哪里來?(2)陽光的光能是如何轉化成小汽車的動能?仔細觀看視頻中的太陽能小汽車,在電燈下(太陽能)和不在電燈的運動狀況。【設計意圖】太陽能小汽車能量轉化視頻引出,任務二細胞的生活的能量。同時還請學生親自按照視頻演示太陽能小汽車在陽光下運動的實驗,讓學生感知太陽能小車的能量轉化,利于后面知識的理解。任務二:細胞的生活的能量是從哪里來的?(二人小組討論)【設計意圖】鍛煉學生思考能力,自我展示培養學生自信,通過學生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可以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掌握知識動態。教師舉例引導過渡:我們知道,食物中含有有機物,有機物中儲存著化學能。食物中的化學能是我們觀察不到的,食物中到底有沒有能量,我們怎樣來證明呢?花生種子點燃,花生種子中含有有機物,點燃后,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轉變成光能和熱能釋放出來了。由此我們知道食物中的有機物確實儲存著能量。教師知識講解,細胞中有兩個能量轉化器――葉綠體和線粒體。(圖片展示講解)【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圖片知識講解,知識更形象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細胞中有兩個能量轉化器――葉綠體和線粒體。葉綠體可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則能將細胞中的一些有機物分解,并將有機物里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細胞生活。(六)學生談收獲,課堂小結。學生自己總結,談收獲。【設計意圖】通過脫離書本談收獲,可以了解到學生本節課的知識掌握情況,鍛煉學生梳理知識,概括和總結的能力。(七)課堂練習與檢測。【設計意圖】通過習題檢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運用知識的能力。(八)活動的延伸,關于“克隆羊”知識,是學生回家以后的自主預習活動。【設計意圖】為下節的知識埋下伏筆,同時培養學生課前預習,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僅僅拘泥于書本。七、板書設計第四節?細胞的生活1.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無機物:分子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無機鹽有機物:分子較大,一般含碳,如:糖類、蛋白質、脂質2.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3.線粒體、葉綠體是能量轉換器八、教學反思本節課教學設計采取的是活動化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活動化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通過具體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我們教育教學的目的。活動化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挖掘學生的潛能,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注重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教學設計中自主學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有蔗糖在水中溶解的演示實驗,有利于抽象知識的理解。教學中有自己錄制的小視頻,小組實驗等多樣式教學,本節課設計點從活動化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出發,特點是小組合作,任務驅動。活動引領,自主發展。優點是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形成“生教生、生管生”的主動學習局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