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
春秋
戰國
道家:老子
儒家:孔子
百家爭鳴(思想文化高峰)
墨家:墨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道家:莊子
法家:韓非
順其自然、對立面相互轉化、無為而治
“仁”、以德治國、有教無類
兼愛、非攻、尚賢、節儉
仁政、民貴君輕、反對一切非正義戰爭
禮治,強調尊卑等級
順應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依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李白《古風》
秦統一中國
第
9
課
秦
滅
六
國
1
2
3
中
央
集
權
鞏
固
統
一
秦
滅
六
國
1
材料1:戰國時期“天下”一詞成為流行詞匯。孟子說:“仁者無敵于天下”;墨子說:“一同天下”;莊子說:“一心定而王天下”。
材料中的現象反映出什么現象?
人民渴望結束戰亂,統一天下。順應時代潮流
材料2:
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后的秦國國力如何?
秦國國力超過東方六國,具備統一的條件。
材料3:
嬴政用人,不分籍貫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國小吏,
尉繚原是魏國布衣,都得到重用。
秦王嬴政又如何?
重用人才,積極策劃統一大計。
民心歸一
綜合國力
雄才大略
秦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蘇秦
張儀
范睢
合
縱
連
橫
遠交近攻
同
一
個
中
國
同
一
個
夢
想
秦滅六國
前230年—前221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
趙
魏
楚
燕
齊
韓
秦
記憶口訣:
“
喊
趙
薇
去
演
戲”
秦朝建立
秦始皇
(前259—前210)
建立者:
嬴政
政權名稱:
秦朝建立
公元前221年
建立時間:
都城:
影響:
咸陽
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嬴
面積:超過320萬平方公里
人口:2500萬(前213年)
長城
南海
隴西
東海
面對空前廣袤的國土該如何統治?
旁白:秦王統一六國以后的一天,秦王召集群臣商議治國之事
秦王:寡人自起兵以來,南征北戰,東打西殺,一統天下,建立了千秋基業,今天與大家商量國君該如何稱呼。
李斯(滿臉堆笑):大王的豐功偉績,亙(gen)古未有,即使三皇五帝也不能與大王相比。
秦王眼前一亮:妙哉,那就稱“皇帝”吧,寡人就是秦始皇,子孫后代,代代相傳,以至千世萬世。寡人自稱“朕”,朕要在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個職位。
一大臣:大王,哦——不(輕拍自己的嘴巴),皇上,這三個官職具體負責什么?
秦始皇:李愛卿,你來替朕給大家解釋解釋
李斯:丞相主管全國的行政事務,太尉總領軍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
(群臣恍然大悟)
王綰:皇上,地方上該如何處理?現在諸侯剛剛消滅,特別是燕、楚、齊三國離咸陽很遠,不在那里封幾個王不行,請皇上把幾位皇子封到那里去
李斯(匆忙接過話來):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時候,封了不少諸侯,到后來像冤家一樣互相殘殺,周天子也無法禁止,可見分封的辦法不好,不如沿用我們的郡縣制
秦始皇:好,正好合朕的意思,從此廢除分封,設立郡縣。退朝。
中
央
集
權
2
思考探究
春秋戰國的動蕩局面會給秦朝哪些啟示?如何解決?
王室衰微
諸侯爭霸
需要加強什么權力?
需要加強什么權力?
中央
地方
專制主義
中央集權
概念解析
專制主義:
指國家政權的主宰和中央決策方式,
即皇權至上,皇帝獨裁。
中央集權:
指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從中央。
概念解析
概念解析
秦朝建立的
中央集權制度,
實質是專制主義
中央集權制度
皇帝制度
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自認“德兼三皇,功蓋五帝”,
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
“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史記·秦始皇本紀》
皇權至上
皇帝獨尊
自稱“始皇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
成為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天子獨以印稱璽”“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
——《史記·秦始皇本紀》
——成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秦始皇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圖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郡(守)
縣(令或長)
皇帝
最高統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君主專制
中央集權
行政
監察
軍事
郡縣制
廢分封行郡縣
Power
鄉、亭、里
郡縣制
試比較郡縣制與分封制的不同:
分封制
郡縣制
相同點
目的:都是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鞏固統治。
性質:都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不同點
分封制
世襲產生
貴
族
地方分權
皇帝任免
官
僚
中央集權
郡縣制
郡縣制
的實行,開
政的基本
創了此后我國歷
代王朝地方行
模式
故事:
戰國時,有個秦國人在國內做了一條長裙。她去齊國旅游的時候又叫齊國的裁縫做同樣尺寸的裙子,取貨時發現: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時裁縫又拒收她的圓形貨幣而要她付刀幣。最后她不愿意要這條裙子了,打算退貨,裁縫讓她填一份文書。結果她突然發現自己變成‘文盲’了,因為文書上的文字她一個都不認識。
請問:為什么會出現上述情況?
尺寸不統一
貨幣不統一
文字不統一
鞏
固
統
一
3
李斯
(前284—前208)
意義:
有利于文化
的交流與發展。
書同文
小篆
統一度量衡
度——長度。秦一尺約今23.1cm
量——容積。秦一升約今202ml
衡——重量。秦一斤約今250g
意義:便利了經濟的發展
銅權
銅量
統一貨幣
秦
趙
韓
楚
燕
齊
魏
圓形方孔半兩錢
意義:
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
車同軌
古代車轍
秦帝國馳道分布圖
秦朝規定了車軌的統一寬度為6尺,車寬約為今天的1.4米。車同軌有利于全國各地交通的順暢。
秦始皇下令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并修筑馳道。
讀圖學史
前218—前214年
開靈渠征嶺南,設三郡
靈渠
南海郡
桂林郡
前215年
蒙恬北擊匈奴,筑長城
長城:臨洮(西)——遼東(東)
臨洮
遼東
靈渠:溝通了湘水和離水
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
象郡
小
結
秦統一中國
秦滅六國
統一中國
前221年
秦鞏固統一措施
秦朝疆域
創立大
一統的
中央集
權制度
統
一
文
字
統一
度量衡
南開靈渠
北擊匈奴
修筑長城
東至東海
西到隴西
北至長城
南達南海
政治
文化
經濟
軍事
統
一
貨幣
車同軌
交通
1、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
國家是(
)
A夏
B商
C秦
D漢
2、秦始皇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不包括(
)
A加強皇權
B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
C車同軌
D實行分封制
3、秦朝開創了為后來的封建王朝長期沿用的(
)
A禪讓制
B世襲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
C
D
D
4、秦始皇時開鑿的、溝通我國湘江和漓江的水利工程是(
)
A、鄭國渠
B、都江堰
C、白渠
D、靈渠
5、秦始皇時規定全國統一使用的文字(
)
A、隸書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6、秦長城的起點是
(
)
A、東到大海,西到遼東
B、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C、西起咸陽,東到河套
D、西起隴西,東到長平
D
D
B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