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604500112649004.4 能量的獲得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經消化吸收、空氣中的氧氣經呼吸,通過循環系統到達體細胞。這些物質最終要在體細胞內經歷復雜的呼吸作用,才能實現為人體各項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一、有氧呼吸 1、食物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等有機物都富含能量,它們是動物體獲得能量的來源。 2、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在細胞內氧化分解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等有機物,并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1)糖類、脂肪等物質在人體細胞內徹底氧化分解所釋放出的能量,與在體外燃燒所釋放的能量是大致相同的; (2)體內細胞內的氧化過程進行得更緩慢。 3、呼吸作用分類:細胞的呼吸作用根據是否需要氧氣,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1)有氧呼吸:在氧氣的參與下,有機物的分解較為徹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并釋放出較多的能量,這種呼吸作用方式叫做有氧呼吸。 (2)大多數生物均以有氧呼吸作為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無氧呼吸只是作為一種暫時補充,它釋放的能量比有氧呼吸要少得多。 4、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經消化吸收,空氣中的氧氣經呼吸,通過循環系統傳送到每一個細胞,然后營養物質在細胞中的酶的作用下發生氧化分解作用,釋放出能量。如: 5、糖類是人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在一般情況下,人體每天進行各種生理活動所需的能量大多來源于糖類,也有一部分來源于脂肪,極少數來源于蛋白質。 二、無氧呼吸 1、無氧呼吸:指在無氧條件下,通過酶的作用,細胞把糖類等有機物分解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少量能量的過程。 2、劇烈運動時,肌肉細胞急需大量的能量,但僅靠呼吸運動和血液循環不能滿足肌肉組織對氧的需求,所以細胞就會進行無氧呼吸。 3、無氧呼吸的實例 (1)實例一:人(或動物)的肌肉在暫時缺氧的情況下會進行無氧呼吸,釋放出一些能量。 反應式:葡萄糖乳酸+能量(少量) (2)實例二: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況下,也可進行短時間的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并產生少量的能量。 反應式: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4、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關系 (1)地球上最早的生物的呼吸形式是無氧呼吸,原因是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 (2)有氧呼吸是高等植物和動物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 (3)無氧呼吸只提供少量能量,不能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因此無氧呼吸不是生命活動獲得能量的主要途徑。它只是對能量需求的一種暫時補充。 5、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比較 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比較 呼吸類型 有氧呼吸 無氧呼吸 不同點 條件 氧氣、酶 酶 物質變化 葡萄糖徹底分解產生CO2和H2O 葡萄糖不徹底分解,產生乳酸或CO2和酒精 能量變化 釋放大量能量 釋放少量能量 相同點 實質 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6、微生物獲得能量的方式:微生物獲得的能量有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兩種呼吸類型。其中微生物的無氧呼吸被稱為發酵(如下圖)。如酵母菌在有氧的情況下進行有氧呼吸,在無氧的情況下則進行無氧呼吸。 三、多樣的呼吸器官 1、動物要依靠食物和氧氣維持生命。在不同環境中生活的動物,獲取氧氣的方式也不同。 2、低等無脊椎動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大多數都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它們只靠體表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 從較高等的無脊椎動物開始,已經出現了專門具有呼吸功能的器官,如對蝦用鰓呼吸、蝗 蟲用氣管呼吸等。 3、魚類在水中是用鰓進行呼吸的。 4、陸生脊椎動物的體內已經有專門的呼吸器官——肺。兩棲動物的肺較簡單,如青蛙的肺僅是一層薄壁的囊,呼吸功能較差,還需要通過皮膚的輔助才能獲得足夠的氧氣。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在適應陸地生活的同時,肺的結構里出現了肺泡,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氣體交換的面積。由于鳥的肺結構十分致密并與特殊的氣囊相通,使得它可以為鳥類的飛行提供充足的氧氣。 有無脊椎 動物名稱 呼吸器官 無脊椎動物 (原生動物)草履蟲 表膜(細胞膜) (環節動物)蚯蚓 濕潤的體壁 (節肢動物)蝗蟲 氣管 脊椎動物 (魚綱)魚類 鰓 (兩棲綱)青蛙 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爬行綱)蜥蜴 肺 (鳥綱)鳥類 肺,氣囊具有輔助呼吸的作用 (哺乳綱)牛 肺 【例1】下列有關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分析有錯誤的是( A?。?A. 提倡慢跑等有氧運動,原因之一是人體細胞在缺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積累大量的乳酸和二氧化碳,會使肌肉產生酸脹乏力的感覺 B. 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如果稻田中的氧氣不足,水稻根部會因細胞無氧呼吸產生大量的酒精的毒害作用,而使根系變黑、腐爛 C. 人體成熟紅細胞只能進行無氧呼吸,分解葡萄糖,產生乳酸,從而獲取能量 D .選用透氣的消毒紗布包扎傷口,可以避免厭氧病菌的繁殖,從而有利于傷口的痊愈 1、人體活細胞時刻都在進行呼吸,呼吸作用的重要意義在于( B ) A.為生命活動提供了養料 B.為生命活動提供了能量 C.為生命活動提供了水 D.為生命活動提供了有機物 2、飼養金魚的人,每天都需用新鮮水置換魚缸中的舊水,但如果在缸內放置一些金魚藻之類的水生植物,則可以延長換水的時間,其主要原因是( C ) A.金魚藻可制造葡萄糖,供金魚食用 B.金魚藻可吸附水中污物保持水的清潔 C.金魚藻可吸收金魚排放的CO2,并放出O2供金魚利用 D.金魚以金魚藻為食 【例2】雨水過多時,農作物發生爛根現象的原因是( A ) A. 土壤中缺乏氧氣,根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對根細胞有毒害作用 B.土壤中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爛根 C.土壤中有毒物質溶解到水中,使根遭到毒害 D.土壤因水澇溫度低,使根受到低溫損害 1、接力賽上,部分運動員因某些肌肉細胞進行無氧呼吸感到腰酸腿疼,關于這一過程的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A. 此時無氧呼吸是機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 B.此時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對組織細胞有毒害作用 C.此時無氧呼吸所釋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熱的形式散失 D.此時肌肉細胞活動所需的能量由乳酸直接供給 2、做泡菜時要用特殊的壇子,加蓋后壇口必須加水密封。用水密封壇口的主要目的是( D ) A. 隔絕空氣,抑制乳酸菌的發酵 B.造成缺氧環境,抑制乳酸菌的發酵 C.利于乳酸菌在缺氧環境下進行呼吸作用 D.造成缺氧環境,有利于乳酸菌發酵 【例3】將甲、乙兩只活蝗蟲做如下處理:甲蝗蟲的頭部浸入水中;乙蝗蟲的胸部和腹部浸入水中,結果是( B ) A. 甲蝗蟲死 B.乙蝗蟲死 C.同時死 D.都不死 1、表中的動物與其呼吸器官對應錯誤的是( D ) 選項 動物 器官 A 蛇 肺 B 鯽魚 鰓 C 青蛙 肺與皮膚 D 家鴿 氣囊 1、氧在人體細胞中的作用是( B ) A. 分解食物為人體提供營養 B.分解有機物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C.分解無機物為人體提供能量 D.分解水釋放熱量 2、下列關于呼吸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變化的分析,正確的是( B ) A.制造有機物,貯存能量 B.制造有機物,釋放能量 C.分解有機物,貯存能量 D.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3、貯藏水果和糧食時,充加二氧化碳或抽取空氣,能延長貯藏時間,主要是用于( A ) A.抑制有氧呼吸 B.促進有氧呼吸 C.抑制無氧呼吸 D.促進無氧呼吸 4、下列敘述符合生物學原理的是( B ) A.水稻根部主要進行無氧呼吸,所以能長期適應缺氧環境 B.登山時人體的能量主要來自有機物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的過程 C.蔬菜在低氧、干燥、低溫的環境中,可延長保鮮時間 D.淀粉經發酵可產生酒精,是通過乳酸菌的無氧呼吸實現的 5、在缺水的旱季,非洲肺魚深藏在泥洞中進行夏眠。在夏眠時,肺魚不吃不動,通過類似于肺功能的鰾來完成微弱的呼吸,直到雨季來臨才破洞而出。肺魚在夏眠過程中( D ) A.不需要氧氣 B.新陳代謝完全停止 C.不能適應旱季環境 D.體內有機物總量逐漸減少 6、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利用可再生資源,我國正式開展實施“玉米轉化汽油醇”工程。汽油醇主要是由汽油與乙醇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的。下列反應與“玉米轉化汽油醇”這項技術直接相關的是( D ) A. 水+二氧化碳有機物+氧氣 B.糖類+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C.葡萄糖乳酸+能量 D.葡萄糖酒精(乙醇)+二氧化碳+能量 7、學習了發酵技術以后,你可以嘗試這樣自制酸奶:將新鮮的牛奶加入適量的蔗糖煮沸后,裝入消毒的大口玻璃瓶內,再將適量的酸奶倒入其中。能夠成功制成酸奶的操作是( B ) A. 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并封存 B.煮沸后冷卻再倒入酸奶并封存 C.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不封存 D.煮沸后冷卻再倒入酸奶不封存 8、如圖表示兩類動物的耗氧量與環境溫度的關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 A. 甲是恒溫動物 B.乙是恒溫動物 C.甲是變溫動物 D.無法確定 9、運動員在進行不同項目運動時,機體供能方式不同。對三種運動項目的機體總需氧量、實際攝氧量和血液中乳酸增加量進行測定,結果如下: 運動項目 總需氧量/L 實際攝入氧量/L 血液乳酸增加量 馬拉松跑 600 589 略有增加 400 m跑 16 2 顯著增加 根據以上資料分析,馬拉松跑、400 m跑運動過程中機體的主要供能方式分別是( A ) A. 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B.無氧呼吸、有氧呼吸 C.無氧呼吸、無氧呼吸 D.有氧呼吸、有氧呼吸 10、研究人員將釀制米酒時密閉容器中三種物質的變化情況繪成如圖,那么甲、乙、丙分別代表( A ) A.氧氣、二氧化碳、酒精 B.二氧化碳、酒精、氧氣 C.氧氣、酒精、二氧化碳 D.酒精、二氧化碳、氧氣 11、某農工商貿集團生產基地的工作人員,在可控制溫度和大氣成分的塑料薄膜大棚中栽培蔬菜,為了提高蔬菜產量,常常采取一些措施。請根據植物新陳代謝的特征回答下列問題。 (1)當白天溫度適宜,光照充足,土壤中水分、無機鹽充分滿足植物生長需要時,為使蔬菜增產,應采取的措施是__ _。采取該措施的主要理由是__ __。 (2)夜晚適當__ __大棚的溫度,使蔬菜的__ __作用減弱,減少__ __的分解。 【答案】(1)增加二氧化碳含量 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2)降低 呼吸 有機物 12、已知酵母菌既能進行有氧呼吸,也能進行無氧呼吸,將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分為兩等份,分別裝入相同的兩個燒瓶中,其裝置如圖所示。將這兩個燒瓶同時置于37℃條件下,并定時向乙裝置內通入新鮮空氣,經過相同的時間后: (1)甲燒瓶內所產生的物質是__ _,澄清石灰水將__ __。 (2)乙燒瓶內所產生的物質是__ _,澄清石灰水將 。 (3)從理論上講,乙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比甲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速度要__ __(選填“快”或“慢”)。 (4)如果用溫度計測量兩燒瓶內溶液的溫度,溫度較高的是__ __(選填“甲”或“乙”)燒瓶內的溶液。 【答案】(1)酒精和二氧化碳 變渾濁;(2)水和二氧化碳 變渾濁;(3)快;(4)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